A. 陳東東的其他人物
人物簡介
陳東東,男,1961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師范大學,和王寅、陸憶敏等是第三代詩人代表;1981年開始寫詩,陳東東是民間詩刊《作品》(1982—1984),《傾向》(1988—1991)和《南方詩志》(1992— 1993)的主要編者。曾任海外文學人文雜志《傾向》的詩歌編輯(1994—1997);1992年~1993年主編《南方詩志》詩刊; 1994年~1998年任《傾向》文學人文雜志詩歌編輯;1996年~1998年劉麗安詩歌獎評委,1999年~2000年安高詩歌獎評委。
主要作品
詩集《即景與雜說》(1981-1989), 詩集《解禁書》(1990-2000), 詩集《下揚州》(2001), 散文集《一排浪》(1990-1995), 散文集《短篇》(1996-1997), 隨筆集《只言片語來自寫作》(1988-1999), 混合文本《流水》(1997-1998), 出版的詩集有《海神的一夜》(1997),《明凈的部分》(1997)。 陳東東,1989年12月26日出生,甘肅天水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軟體工程工學學士,「信息焓」及信息焓計算公式的創始人之一。
2008年與學院郭本俊老師,電子科技大學博士後,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副教授王鵬一起 提出了演算法信息處理的物理學解釋,揭示了計算機演算法的物理學本質,為人工智慧以及計算機演算法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首先在其論文中提出了「信息焓」這個物理量,信息焓的提出為計算機演算法的性能評判提供了一個實際的能量標准,填補了演算法設計過程中沒有物理學性能指標的空白。
●2009年 《Decide by Information Enthalpy Based on Intelligent Algorithm》 IFITA國際會議論文 EI檢索
B. 陳才的人物概況
陳才,男,1931年3月出生於黑龍江省慶安縣。1960年畢業於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獲地理科學副博士學位。
我國著名的經濟地理學家,區域經濟地理學家,第二、三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東北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和終身榮譽教授,第二屆中國地理科學傑出成就獎獲得者,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東北亞地理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圖們江領導小組項目專家組成員,全國高校世界經濟地理教學研究會理事長。
長期致力於經濟地理學理論與區域開發研究。主要著述有:《經濟地理學基礎》(主編)、《區域經濟、地理學基本理論論向的研究》(獨撰)、《區域經濟地學原理》(主編與主筆)、《世界經濟地理》(全國高校統編教材,主編)、《蘇聯經濟地理》(上、下冊,主編)、《東北亞區域合作與圖們江地區開發》(二作者之一)等,並在《地理學報》、《世界地理研究》與《東北亞論壇》等刊物上發表論文70多篇。長期從事區域發展戰略與圖們江地區開發研究,首次提出吉林省是邊疆近海省的論點並提出全面對外開放戰略。該論點正式納入吉林省黨代會文件與省社會發展戰略中。首次提出並積極建議恢復我國圖們江通海航行權利,現已從法律上得到確認,首次提出開辟中低邊境長嶺干口岸,現早已實現,10年集中研究圖們江地區開發問題。先後獲得曾憲梓教育基金三等獎,寶銅基金優秀教學獎,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和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年榮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至2010年已培養博士研究生70名,碩士研究生22名,博士後1名。
C. 陳蝶衣的人物評價
陳蝶衣的作品是真正有人文生命力的。相比之下,我們這代流行歌曲創作者真的是在人文精神上非常匱乏。幾十年來我們的作品,更多的是在為某些東西服務的,並不純粹。他的《鳳凰於飛》、《南屏晚鍾》、《情人的眼淚》到現在還有人能翻唱,就非常說明問題了。這說明他們的東西是真正的中國流行歌曲。我都不敢保證我的歌曲能夠在幾十年後還被人唱。(陳哲評)
陳蝶衣年輕時活躍在上海的歌壇、文壇和新聞界,創作了大批歌詞、劇本,許多由他作詞的歌曲,還經常被新老歌手翻唱。(網易娛樂評)
陳蝶衣的文字很優美,特別是為歌曲所作的詞,文學氣息很濃。不俗氣而高雅。(陳燮陽評)
陳蝶衣引領了一個歌唱時代,他的創作隨著環境和人世的變遷還能流傳到現在,身為歌者,會繼續演唱大師的作品,將他精雕細琢的作品繼續傳承下去。(費玉清評)
D. 陳考正是哪個電影人物
怎麼說、、是各有千秋吧
中戲那是編導專業很厲害 要求很高那、、
影視表演啊北電要求會更高啊、、
所以 看大學不能僅僅看這個學校 要看專業強度的、、~~~
都是很厲害的大學哦~~
你可以查查專業排名、、
一般大學里哪個專業強度最高哪個最難進哦!!
E. 陳樹林的人物簡介
樹林教授是黑龍江大學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近年來主要從事宗教哲學、文化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出版專著2部、編著1部。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世界哲學》等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有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光明日報》、《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等轉載10餘次,產生較大社會反響。目前,以文化哲學為理論視角,主要利用俄語文獻和文本資源,重點研究以東正教為基礎的俄羅斯宗教哲學、俄羅斯文化模式和蘇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發展史。博士生培養方向為基督教與西方文化。自2004年以來,先後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獎勵、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黑龍江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獎、黑龍江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黑龍江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等多項獎勵,榮獲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六個一批」理論人才稱號。
近年來先後主持和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黑龍江省社科規劃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黑龍江大學傑出青年基金項目、黑龍江大學青年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教協會教改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10餘項。
F. 陳春聲的人物履歷
1982年在中山大學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4年在中山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9年在廈門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1年起任中山大學歷史系副主任,1994年起任中山大學人文科學學院副院長,2000年起任中山大學人文科學學院院長,2001年起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3月起任中山大學副校長。2012年3月,任中山大學委員會常務副書記(正廳級)兼副校長。
2015年9月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 學術經歷:1992年,香港大學歷史系訪問學者;1993年,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1995年,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所訪問學者;1996年,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訪問學者;1997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1998年,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所訪問學者;1999年,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訪問學者;2000年—2001年,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所訪問學者;2001年,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訪問學者;2003年-2004年,台灣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2007年,日本大阪市立大學文學部客座教授;2007年,台灣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座教授,台灣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兼) 。
兼任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院校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史學會、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史學會常務理事,廣東歷史學會會長。
G. 陳貽繹的人物經歷
2014年-今,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中東和平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研究員。
2003年-2013年,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東語系副教授,教授。聖經研究、猶太學、希伯萊語和閃米特語研究,中西文化交流。
2013年2月-,美國華盛頓中東研究所「中東與亞洲」項目研究員。
2009年9月—2009年12月,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聯合神學研究院(GTU)客座教授。
2009年-,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研究員。
2007年11月-2008年2月,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聯合神學研究院(GTU)訪問教授。
2006年-2007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近東研究系訪問學者。
2005年-,北京大學古代近東文明研究所,副所長。
1999年-2000年,講師,聖經希伯萊語,康奈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