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
東武和餘杭兩地相望,但見遠隔天涯雲海茫茫.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到那時我與你同笑長醉三萬場.
不用像世俗的樣子用酒來訴說離情別緒,痛快的飲宴從來都另有緣由.今夜拿著殘燈送你歸去,走過河塘,恍惚間見落淚如羊祜的卻是你楊元素啊.
❷ 雲海 天涯 兩渺茫 何日功成 還鄉 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殤 是啥意思
這是蘇軾的詞,出自《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全文如下:
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杳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
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譯文:
東武和餘杭兩地相望,但見遠隔天涯雲海茫茫,看不清楚。
什麼時候我能功成名遂衣錦還鄉,那時我一定會天天陪你喝酒玩樂,不醉無歸。
不要像世俗的樣子用酒來送別,用酒來訴說離情別緒,何妨痛飲幾杯以表達我們的與別人不同的情懷。酒闌人散,拿著殘燈送你歸去,走過河塘,想到你的政績堪比羊祜,恰好你也姓羊(楊),相信你今後會有更大作為啊!
(2)雲海天涯哪個電影配擴展閱讀
東武是密州,餘杭是杭州。此詞前兩句表達別後思念之情。接下來兩句卻讓人看盡世人的悲哀。為什麼有思念,為什麼有無可奈何,為什麼有離殤有墮淚,原來只為心中還存了一點功名的熱望,總想現在的勞累奔波,或許有個指望,可能有些許盼頭。
"何日功成名遂了",到時"還鄉",這和衣錦還鄉是一個道理的。背井離鄉,親朋相識卻不得見數載經年,一切的一切求一個功成名遂再還鄉,然後好好坐下,酒到杯乾,細數這些年來的如意不如意,「陪公三萬場」,將缺失的歲月再補回,再重拾,再追憶。
❸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在畢業的酒桌上,張開 高聲念到的豪放派詩詞叫什麼 全文是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在畢業的酒桌上,張開 高聲念到的豪放派詩詞叫《南鄉子•和楊元素》。
《南鄉子•和楊元素》
北宋·蘇軾
原文:
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釋義
東武和餘杭兩地相望,但見遠隔天涯雲海茫茫。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到那時我與你同笑長醉三萬場。
不必用酒來訴說離情別緒,痛快的飲宴從來都另有緣由。今夜拿著殘燈送你歸去,走過河塘,恍惚間見落淚如羊祜的卻是你楊元素啊。
(3)雲海天涯哪個電影配擴展閱讀:
此詞當作於熙寧七年(1074),是蘇軾唱和楊繪(字元素)的應酬之作。傅干《注坡詞》卷四詞題下尚有「時移守密州」五字。
據傅藻《東坡紀年表》和王文誥《蘇詩總案》,熙寧七年七月楊繪接替陳襄為杭州知州,九月,蘇軾由杭州通判調為密州知府,楊為之餞別於西湖上,唱和此詞。
海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唐玲玲《東坡樂府研究》:「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
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這種「醉笑陪公三萬場」的豪爽性格,「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的豪飲。
與送述古時的「佳人千點淚,灑向長河水。(《菩薩蠻·西湖送述古》)「且盡一樣,收淚唱陽關。」(《江城子·孤山竹閣送述古》)的詞境相比,卻表現出蘇軾的豪情。
❹ 雲海天涯兩渺茫的全詩是什麼
原文:
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出自宋代蘇軾的《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譯文:
東武和餘杭兩地相望,遠隔天涯雲海茫茫。什麼時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到那時我定與你同笑長醉三萬場。不用像世俗的樣子用酒來訴說離情別緒,痛快的飲宴從來都另有緣由。酒闌人散,拿著殘燈送你歸去,走過河塘,恍惚間見落淚如羊祜的卻是你楊元素。
(4)雲海天涯哪個電影配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是蘇軾唱和楊繪(字元素)的應酬之作。作者因對杭州的依依不捨和對楊檜人品的敬佩、贊賞以及出任州官的喜悅,故而寫下此詞。
此詞上片想像與友人兩地相望的情景以及功成還鄉的願望,表達別後思念之情;下片表示不以世俗的方式來表達離情別緒,並寫出了對友人的贊賞之情。該詞真情勃鬱,又巧妙地將想像、寫景,用典等手法結合起來,是一篇即席惜別的佳作。
楊繪年長蘇東坡十歲,官至翰林學士,亦因反對新法而貶官,二人同僚同鄉同道兼好友。東坡貶居黃州期間,現存給楊繪的書信有九封,兩人經常有詩詞唱和,往來密切,東坡曾在詩文中尊稱楊繪與王淮奇、蔡子華三位年長者為「三老」。
元豐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坐臨皋亭,東坡想念楊繪,作《記游松江》一文,回憶當年離開杭州赴密州上任,與到任不久杭州知州楊繪同舟,游松江、置酒垂虹亭;元豐五年四月,楊繪被貶荊南(今湖北江陵)節度副使,趁機會來黃州看望東坡,憶及往事,感慨萬千。
楊親眼所見東坡一家人黃州日子過得艱難,次年,派其弟楊慶基專程至黃州,商議協助幫東坡買田事宜;大約是元豐六年下半年至元豐七年初,東坡作《兒子帖》寫道:楊為蘇家買了一戶莊子,東坡令蘇邁前去荊南。
楊繪不僅是蘇東坡的同情者和患難之交,更是真真切切的幫助者,使處於人生最底谷的蘇東坡,感受到人間真情溫暖。
❺ 豪放派詩詞雲海天涯
雲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殤是這個嗎?應該出自北宋蘇軾《南鄉子•和楊元素》,原文為「雲海天涯兩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
❻ 雲海天涯兩渺茫是什麼意思
你好,一個在雲端,一個在天涯,相遇的機會很渺茫。功成名就之日便是回家之時。到時候和你把酒三萬場,不醉不歸,不需要訴說離別時的悲傷,一切盡在酒中。
❼ 雲海 天涯 兩茫茫是蘇軾哪首詩裡面的
蘇軾 《南鄉子》
最早見於1074年9月,蘇軾由杭州通判調為密州知府,時任杭州知府的楊元素為其餞別於西湖上,蘇軾唱和此詞。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❽ 雲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東武是密州,餘杭是杭州,前兩句表達別後思念之情雲雲.接下來兩句卻讓人看盡世人的悲哀.為什麼有思念,為什麼有無可奈何,為什麼有離殤有墮淚,原來只為心中還存了一點功名的熱望,總想現在的勞累奔波,或許有個指望,可能些許盼頭"何日功成名遂了",到時,"還鄉",這和衣錦還鄉是一個道理的吧,背井離鄉,親朋相識卻不得見數載經年,一切的一切求一個功成名遂再還鄉.再好好坐下,酒到杯乾,細數這些年來的如意不如意,陪公三萬場,將缺失的歲月再補回,再重拾,再追憶.清醒何妨酒醉何妨,含笑何妨揮淚何妨.已經走過的歲月如今娓娓道來,再動情,也不過是過去的承載體,酒杯邊的談資,談什麼不是談?談歲月總讓人覺得愁雲慘淡.
❾ 雲海 天涯 兩渺茫 何日功成 還鄉 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什麼意思
1、雲海:
雲海是自然景觀,雲海是山嶽風景的重要景觀之一,所謂雲海,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的雲層。並且雲頂高度低於山頂高度,當人們在高山之巔俯首雲層時,看到的是漫無邊際的雲,如臨於大海之濱,波起峰涌,浪花飛濺,驚濤拍岸。故稱這一現象為「雲海」。
2、天涯:
猶天邊,指極遠的地方。意為在天的邊緣處,喻距離很遠。
3、兩渺茫:
渺茫,指機率微小。時地遠隔,模糊不清楚;煙波遼闊。
4、何日功成:什麼時候才能功成名就。
5、還鄉:回到家鄉。
6、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我與你同笑長醉三萬場。不用訴說離情別緒。
離觴解釋為離杯,即離別的酒宴。
以上詞語出自:宋蘇軾《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此詞當作於熙寧七年(1074),是蘇軾唱和楊繪(字元素)的應酬之作。傅干《注坡詞》卷四詞題下尚有「時移守密州」五字。據傅藻《東坡紀年表》和王文誥《蘇詩總案》,熙寧七年七月楊繪接替陳襄為杭州知州,九月,蘇軾由杭州通判調為密州知府,楊為之餞別於西湖上,唱和此詞。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全文:
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譯文 :
東武和餘杭兩地相望,但見遠隔天涯雲海茫茫。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到那時我與你同笑長醉三萬場。
不用像世俗的樣子用酒來訴說離情別緒,痛快的飲宴從來都另有緣由。今夜拿著殘燈送你歸去,走過河塘。恍惚間見落淚如羊祜的卻是你楊元素啊。
此詞上片想像與友人兩地相望的情景以及功成還鄉的願望,表達別後思念之情;下片表示不以世俗的方式來表達離情別緒,並寫出了對友人的贊賞之情。該詞真情勃鬱,又巧妙地將想像、寫景,用典等手法結合起來,是一篇即席惜別的佳作。
❿ 《致青春》裡面張開在小酒館朗誦的那首詩
《致青春》裡面張開在小酒館朗誦的那首詩是宋代蘇軾的《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原文如下:
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譯文:東武和餘杭兩地相望,遠隔天涯雲海茫茫。什麼時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到那時我定與你同笑長醉三萬場。不用像世俗的樣子用酒來訴說離情別緒,痛快的飲宴從來都另有緣由。酒闌人散,拿著殘燈送你歸去,走過河塘,恍惚間見落淚如羊祜的卻是你楊元素啊。
(10)雲海天涯哪個電影配擴展閱讀:
此詞上片想像與友人兩地相望的情景以及功成還鄉的願望,表達別後思念之情;下片表示不以世俗的方式來表達離情別緒,並寫出了對友人的贊賞之情。該詞真情勃鬱,又巧妙地將想像、寫景,用典等手法結合起來,是一篇即席惜別的佳作。
此詞曾被辛夷塢創作的小說《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引用。此詞被辛夷塢創作的長篇都市言情小說《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所引用。
小說中人物張開在畢業聚會上對大家說:「何日功成名就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殤,痛飲,從來別有腸。」詞句有所改動。後來該小說被改編為電影,使此詞名氣大增,並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