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奧斯卡 戛納 柏林 威尼斯電影節那個更有名氣
奧斯卡在美國好萊塢,戛納在法國,威尼斯在義大利,柏林在德國 個人認為奧斯卡最強,其它三個差不多,並列成為世界三大電影節
Ⅱ 奧斯卡獲獎影片與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和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影片哪個更好些
據本人的了解應該是奧斯卡和戛納的獲獎影片要好一些
其實獲得的哪個獎哪個獎的含金量如何只是對於影片技術、演員演技或者內涵的肯定,既然能獲獎那麼都不會差到哪裡去,只是在於這部影片相對於其他的影片更有價值一些,作為觀眾可能就需要更仔細的觀看和體會。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Ⅲ 歐洲三大電影節各自特點是什麼 ,他們選片品味有何區別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電影節,每年八月至九月在麗都島舉行。最高榮譽獎是金獅獎,聚焦於各國電影實驗者。威尼斯電影節的宗旨是為嚴肅的藝術服務,由此可見他們的態度有多麼認真了。威尼斯電影節支持創新,對於那些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是大大支持的。從上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孕育了很多世界電影大師。
其實這三大電影節的品味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他們的宗旨是不一樣的。他們沒有地域限制,入圍電影、導演、演員都可以來自世界各地。三大電影節雖然初衷不同,但是他們都不看重高關注度、高知名度、高票房,個性和創新是他們的口味。這一點奧斯卡電影節就不同了,它比較看重商業和政治因素。
Ⅳ 奧斯卡,戛納,威尼斯,柏林,哪個地位更高
威尼斯地位本來是最高的畢竟最老的,但是他的時間太尷尬了,比戛納和柏林都遲,後面還有多倫多,再加上義大利現在電影發展也不是很好,總的來說威尼斯電影節現在沒什麼活力了,奧斯卡不算電影節所以沒啥可比性,而且選片局限在好萊塢或者說歐美,代表著好萊塢電影的主流價值觀,還是戛納比柏林地位高,但是柏林真的不差,戛納百無禁忌,柏林四海為家
Ⅳ 為什麼三大國際電影節影響力比奧斯卡弱這么多
奧斯卡,全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是美國米高梅電影公司開初舉辦的。
對於電影行業的人來說,主要是奧斯卡角逐者的實力,不是國內可比的。卓別林、斯皮爾伯格……等一系列在電影行業頂尖的人物,都在美國好萊塢發展,對此電影節的支持,也是國內不能達到的。
重點他是在美國,現在憑影響力來說,美國的好萊塢,是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在那裡,國家干預較少,各種電影從業者,可以自由創作。
對於電影所需資金來說,前期的美國在一戰、二戰時,積累了大量財富,和人才,在這片沒有經歷過大面積戰爭的國土,相對來說,是和平的,對於財富集中者,也是聖地。而電影需要大量的資金,就因為前期美國的戰爭不參與,導致資金可以得到滿足。
文化戰爭,戰爭不僅是經濟戰,網路戰,更深層次的應該是文化戰爭,從人的思想改變一個國家,對於中國來說,文化洗腦,是最好的方式。
奧斯卡成為世界標准,不僅是國家支持,更是委員會的支持。
當今國際三大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這是電影行業人,最為嚮往的盛事,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獎影片一般比較冷門,屬於國內普遍認為的文藝片,法國戛納電影節和德國柏林電影節,現在影片成交量越發被奧斯卡趕超,同時,奧斯卡被譽為柏林電影節的入圍獎。
對於專業來說,奧斯卡里的人,專業水平是國內比不上的,畢竟時間在那裡。
附:(奧斯卡權威的樹立並非一蹴而就,它這一方面依賴於其本身對規則的嚴格執行和對電影藝術的尊重;另一方面,則完全是沾了政治的光。奧斯卡舉辦初期,力主把自己定位於民間組織形式,對官方一直保持敬而遠之的態度。1920年代,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分別被置於金融寡頭摩根集團和企業財閥洛克菲勒控制之下,而此時電影工業在美國也開始嶄露頭角,兩大財團竭力企圖在各方面控制好萊塢八大影片公司,華納和福克斯兩家電影公司曾為此不惜花費時間和金錢提出訴訟,皆以失敗而告終。與此同時,兩大財團也通過白宮作為總代理名正言順地表達了自己對學院獎的關注,在第四屆學院獎,不僅送來了會務費,而且副總統還親臨會場。此舉雖說是財團控制下的白宮為滿足一己之私的自作多情,學院不一定領情,但在壯大學院聲勢和樹立學院威信方面卻起了很大作用。
此後,又曾有過兩位總統親臨奧斯卡頒獎現場,第13屆(1941年)羅斯福總統和第39屆(1986年)里根總統,但里根總統光臨現場和當年羅斯福總統的出席性質已經完全不同了:羅斯福的出席是為了表彰好萊塢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而里根則是來看望老朋友的。)
Ⅵ 奧斯卡金像獎和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還有威尼斯電影節有什麼區別
國籍不同。
奧斯卡主要是頒獎給好電影,奧斯卡在電影藝術成就方面是最高的。柏林電影節則同過影片展播的形式,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
戛納國際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柏林國際電影節(德語: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又稱Berlinale),和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並列為世界三大藝術電電影節之一,最高獎項是「金熊獎」。
柏林電影節也是各大傳媒的盛事,每年大約有15,000名的專業參與人員,其中來自世界76個不同國家的記者多達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舉行的第54屆柏林電影節參展影片有3,117部。
威尼斯電影節,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獅獎。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
Ⅶ 奧斯卡金像獎和歐洲三大電影獎項哪個最具影響力
首先,奧斯卡金像獎是最有影響力的。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電影節被稱為世界四大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
其中奧斯卡是最為世人所矚目的電影節。奧斯卡獎注重影片的政治和商業因素,三大電影節堅持以藝術性作為最高指標。而歐洲三大電影節特色各異,當中戛納電影節是市場交易量最大、國際影響力最高的電影節(最頂尖),柏林電影節注重思想性和社會性(最嚴肅),威尼斯電影節則是世界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最悠久)。
Ⅷ 世界三大電影節和奧斯卡哪個份量更重
肯定是奧斯卡,金球獎是小奧斯卡。
歐洲的幾個大獎都偏文藝一些,比如戛納,柏林,威尼斯啥的~
Ⅸ 柏林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 奧斯卡 區別
柏林電影節、戛納電影節、奧斯卡區別是柏林電影節目的是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戛納電影節目的為振興世界電影行業,奧斯卡是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熊獎」。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
戛納國際電影節
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
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奧斯卡金像獎
正式名稱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世界著名電影獎項。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一項表彰電影業成就的年度獎項,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囊括了各種電影類型,有20多個不同的獎項,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已成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
Ⅹ 著名的柏林電影節改成線上模式,與奧斯卡相比誰更具有權威性
柏林電影節將會採用線上的模式進行評選,這個消息立刻引起了廣大電影愛好者的高度關注,大家對這件事情議論紛紛,對此未有自己的看法,跟大家來分享一下。
如何看待這一次的線上評選?
其實這一點不管是對於柏林也好,還是對於整個歐洲也好,都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畢竟如果真的參與了線下的評選活動,真的有可能導致這些參賽選手。畢竟一個大的評選活動將會由上萬人參與到整個過程。而在這中間,如果要對每個人的身體進行檢查的話,將會是一項非常復雜的活動,所以進行線上評選不僅省錢而且省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