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霸王別姬里《思凡》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發,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發,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為何腰系黃絛,身披直裰,看人家夫妻灑落,一對對著錦穿羅,不由人心急似火,奴把袈裟扯破……電影里就到這了
B. 《思凡》完整唱詞
《思凡》是崑曲摺子戲《孽海記》中一折。其中唱詞如下:
山坡羊牌:小尼姑年方二八,
正青春,被師傅削了頭發。
每日里,在佛殿上燒香換水,
見幾個子弟游戲在山門下。
他把眼兒瞧著咱,咱把眼兒覷著他。
他與咱,咱共他,兩下里多牽掛。
冤家,怎能夠成就了姻緣,
死在閻王殿前由他。
把那碾來舂,鋸來解,把磨來挨,
放在油鍋里去炸,啊呀,由他!
則見那活人受罪,哪曾見死鬼帶枷?
啊呀,由他,火燒眉毛且顧眼下。
採茶歌牌: 只因俺父好看經,俺娘親愛念佛,
暮禱朝參,每日里在佛殿上燒香供佛。
生下我來疾病多,
因此上,把奴家舍入在空門為尼寄活。
與人家追薦亡靈,不住口的念著彌陀,
只聽得鍾聲法號,不住手的擊磬搖鈴擂鼓吹螺,
平白地與那地府陰司做工課。
《多心經》,都念過;《孔雀經》,參不破,
惟有《蓮經》七卷,是最難學,咱師傅在眠里夢里都叫過。
念幾聲南無佛,哆咀哆,薩嘛呵的般若波羅,
念幾聲南無佛,恨一聲媒婆,娑婆呵,噯!叫,叫一聲,沒奈何!
念幾聲哆嘴哆,怎知我感嘆還多。
採茶歌牌:繞迴廊散悶則個,繞迴廊散悶則個!
哭皇天牌:又只見那兩旁羅漢,塑得來有些傻角。
一個兒抱膝舒懷,口兒里念著我。
一個兒手托香腮,心兒里想著我。
一個兒眼倦開,朦朧的覷看我。
惟有布袋羅漢笑呵呵,他笑我時兒錯,光陰過。
有誰人,有誰人肯娶我這年老婆婆?
降龍的,惱著我,
伏虎的,恨著我。
那長眉大仙愁著我,
說我老來時有什麼結果!
香雪燈牌:佛前燈,做不得洞房花燭。
香積廚,做不得玳筵東閣。
鍾鼓樓,做不得望夫台。
草蒲團,做不得芙蓉,芙蓉軟褥。
奴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漢。
為何腰盤黃絛,身穿直綴?
見人家夫妻們,一對對著錦穿羅,
啊呀天嚇!不由人心熱如火,不由人心熱如火!
風吹荷葉煞牌:奴把袈裟扯破,
埋了藏經,棄了木魚,丟了鐃鈸。
學不得羅剎女去降魔,
學不得南海水月觀音座。
夜深沉,獨自卧,
起來時,獨自坐。
有誰人,孤凄似我?
似這等,削發緣何?
恨只恨,說謊的僧和俗,
哪裡有天下園林樹木佛?
哪裡有枝枝葉葉光明佛?
哪裡有江湖兩岸流沙佛?
哪裡有八千四萬彌陀佛?
從今去把鍾鼓樓佛殿遠離卻,
下山去尋一個少哥哥,
憑他打我,罵我,說我,笑我,
一心不願成佛,不念彌陀般若波羅!
(2)思凡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該劇置愛情主人公於艱難困境中進行刻畫。為使一對青年男女相遇邂逅成為可能,戲一開場,作者便以金兵南犯,人們紛紛逃難展開一個動盪不安的背景。
原先的宦門之女陳妙常,就是在這兵荒馬亂的處境中與親人失散的。由於孤身隻影,陳妙常不得不遁入空門,投奔金陵女貞觀為道士。
潘必正一上場就是一個「兩度長安空涮灑」(再次落第),「羞慚滿面,難以回家」的哀傷者,他想到「久居武林,不是長策」,於是到女貞觀投靠他的姑母:女貞觀觀主,一對互不相識的青年男女就在這種不幸的「哀境」中得以相處,得以相互了解,並產生愛情。
如果沒有這種兵慌馬亂的背景和「兩度長安」的不幸,陳妙常和潘必正的這段情緣就不可能發生:如果說陳妙常與潘必正的愛情發展是一個洋溢著喜劇性的藝術結構,那麼,困於寺院、寄人籬下所構成的「哀境」,則成為反襯這一喜劇結構的背景。
該劇著重表現主人公悲喜交織,時喜時悲的喜劇性心理在傳統觀念中,佛寺、道觀被視為修身養性的「凈土」。然而,就存這塊「凈土」中發生了尼姑思凡的新奇事。這一選材與寫法,跟一般閨閣佳人靠丫環遞簡搭線寫法相比,實在別開生面,富有喜劇性潛能。
作者不單純表現人物的悲哀和處境的艱難,而是繼承和發展中國文學「以哀寫樂,倍增其樂」藝術傳統,著力表現愛情主人公逆境之中悲喜交織,時喜時悲的矛盾心理。
作者通過《耽思》、《叱謝》、《詞媾》三出戲,極寫情人心中的困苦和哀傷,以及他們在困擾中逐漸沖脫封建枷鎖和寺院清規的束縛,終於在這「聖潔清幽」的女貞觀里自作自主,「成就了鳳友鸞交」,「鸞交」之後潘生立即遭到驅逐。
於是,較之以往更為痛苦的情境出現了。《玉簪記》就是在這種一哀一喜,一喜一哀,環環相扣的強烈對比中,推出一個又一個令人沉思,令人愉悅的喜劇場面,最後潘生高中,女貞觀里重會玉簪,「哀境」完全變成了喜境,作者苦心經營的「以哀寫樂」的目的完全達到。
C. 思凡下山的劇情
少女趙氏,幼入仙桃庵為尼,法名色空,不甘空門寂苦,心向人間美好,終扯破袈裟,逃逸下山,途遇一僧,名本無,偕伴而去。
D. 霸王別姬中"思凡"是哪出戲,講的是什麼"
思凡(一名:小尼姑下山)
主要角色
色空:旦
情節
謂有趙氏女,自孩童之時,為父母舍入尼庵。削去八千煩惱絲,做佛門弟子。及至情竇初開,始悔空門之中,不足以結善緣,並不足以證善果。於是晨鍾暮鼓,轉輾愁思。禮懺唪經,反增魔道。入夜來僧房寂寞,對此半明半滅之孤燈,更難消釋。左盤算,右盤算,九轉回腸:計惟覓一如意郎君,度少年大好之光陰,結我善緣,證我善果,且可舉我善願。正值庵中一切優婆塞優婆夷等,均有事他往,遂逃下山去。
注釋
是劇本無出處。形容女子懷春只情狀,頗得神似。為昆班中貼旦之獨角戲。近來京班亦常演之。純用吹腔曲調。猶存昆劇之餘味焉。
根據《戲考》第二十四冊整理
E. 《思凡》作者是誰
思凡的作者是公子歡喜,講的是文舒和勖揚天君糾纏千年的故事。
另外,《艷鬼》、《紈絝》也是公子歡喜的作品,講的是思凡里涉及到的另外幾個人的愛恨糾結。雖然過程有些虐但還是很好看的。
推薦
F. 《思凡》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文舒的魂魄受損本來只能轉三世,天君是用自身的真元力每轉一世幫他修補一分,修了三千年等了三千年,把魂魄修好了天君自己的真元力也沒怎麼有了,火琉璃就是讓文舒長生不老,這樣就可以永遠跟天君在一起了。
(6)思凡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思凡》作者是公子歡喜。公子歡喜,女,耽美小說作家。擅長古風文,文筆優美且清新淡雅,朴實溫馨,不柔膩嬌做。尤其以古風文平淡中卻見深長的意味值得稱贊。
G. 京劇《思凡》的劇情,詳細些。
劇情:
尼姑趙色空,自幼在仙桃奄出家,終日燒香念佛,不耐孤寂,要下山尋佳偶。於是神情悒鬱,暗自呵神怨佛,終於脫掉袈裟,埋經卷,棄木魚,丟鐃鈸,徑自下山還俗去了。
《思凡》全劇只有小尼姑趙色空一個角色,通過其聲調、表情和身段,需表達出千千萬萬被迫出家的尼姑的苦悶心情和積極的反抗精神。
在表演上有相當的難度。且崑曲是"歌舞合一,唱做並重"的劇種,唱詞原本文雅,各種細致繁重的身段都要融合到唱詞裡面,其結合形式經過歷代演練已成定式。
《思凡》的唱詞用的是通俗白話,以便於更多的觀眾聽懂,在句式與動作的結合方面要達到傳統的完美水平,更是困難。
梅先生知難而進,敢於出新,在精心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造,把握和處理好這些難點,演得得心應手。
在一些動作上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如趙色空手上拿的那個拂塵是主要道具,許多身段都離不開它,須運用自如方有美感,梅先生遂改進傳統,創造了引人入勝的"拂舞"。
(7)思凡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思凡》是崑曲《孽海記》中一折。清初,崑曲吸收了《孽海記》中的《思凡》與《下山》兩出戲,保存原有的唱詞,加入豐富的舞蹈身段和表演技巧,成為著名崑曲摺子戲。
該折中主要描寫小尼姑色空,年幼時多病,被父母送入仙桃庵寄活。色空不耐拜佛念經的寂寞生涯,私自逃出尼庵。
H.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是崑曲界的一句行話。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夜奔》和《思凡》分別是武生和旦角最難演的戲。二者都是崑曲,都是大段的戲只有主角一個人在台上,唱做功夫非常繁重,對演員壓台的功力也很有要求。而且都有珠玉在前,一個是楊小樓的拿手戲,一個是梅蘭芳早年的常演劇目。
I. 電影中經常講的"夜奔","思凡"是什麼意思啊
《夜奔》與《思凡》都是崑曲里有名的摺子戲。
《夜奔》講述的主要是林沖夜奔梁山的故事,戲曲演員在表演這部戲曲時,不僅要求唱腔到位,同時還要注意動作與神情的准確性。
《思凡》講述了小尼姑色空對世俗生活的嚮往及渴望逃離寺廟的故事。這部戲曲對演員的要求也是極高的,如果沒有扎實的童子功,很難完整地表演完整部戲曲。
(9)思凡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清初,崑曲吸收了《孽海記》中的《思凡》與《下山》兩出戲,保存原有的唱詞,加入豐富的舞蹈身段和表演技巧,成為著名崑曲摺子戲。
《思凡》全劇一人到底,身段繁重,姿態多變。前半劇以唱腔細膩及思想轉變的過程為主,後半劇則著重在身段功夫,涵蓋了閨門旦及貼旦的領域,一般以貼旦應工,必須要有閨門旦的含蓄。
戲曲界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的說法,言該劇的難度之大。
著名學者林語堂先生在其著作《吾國與吾民》中,稱贊《思凡》「其文辭堪當中國第一流作品之稱而無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