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電影風箏是哪個國家

電影風箏是哪個國家

發布時間:2021-08-08 04:28:44

① 電影《風箏》 是在講什麼

印度電影《風箏》:一部唯美而悲情的片子
Post By:2010-8-18 18:06:00

「風箏在空中飛翔,自由自在,在風中起舞,無憂無慮,就像一對戀人,相遇,飛翔,相擁。他們幾乎融為一體,但是風箏並不能隨意飛舞,因為風箏的線握在別人的手裡……」

這是這部電影開頭的旁白,初看到這樣的旁白,還不能讓我們產生多少異樣的惆悵情緒,因為美好的愛情才剛剛開始,我們還看不到過程和結局。但是,隨著電影情節的深入,我們會慢慢被這個愛情故事所吸引。

男主人公J總是用一種游戲的心態來生活,為了生活為了金錢有時候也會故意出賣一下自己的靈魂。當她遇上愛上他的Gina的時候,面對Gina的表白,他拒絕了,可是當他得知Gina是拉斯維加斯最大的賭城老闆的女兒時,他又違背自己的內心而說愛上了Gina,於是他走進了這個豪門之家。這時候的J以為命運之神終於眷顧了他,他的許多人生的夢想可以實現了。

但是,命運弄人,在Gina的家裡,J又遇上了曾經有過一面之緣而突然消失的Linda,此時,愛情重新引燃,但是,Linda卻將要成為Gina哥哥的妻子。

本來,J和Linda都是為了金錢和名利而進入這個豪門之家的,在這個家裡的相遇,雖然兩人之間萌生愛情,但是,他們都無法反抗這樣的家庭,反抗的後果就是毀滅,因為他們見識過Gina 的哥哥和父親怎麼對付反抗他們的人的。所以,J和Linda決定在Linda結婚的前夜單獨見面談談,徹底告別過去,各自過各自的生活。

J和Linda這個見面的過程是我所見過的最唯美的愛情畫面,愛情的熱烈被生生憋在心底而無奈告別,強顏歡笑在雨中起舞而內心卻無比悲涼。這個場面被印度特有的舞蹈演繹起來真的很令人動容,這樣的愛如果不能擁有美好的結局那是多麼令人心碎。

最後,在Linda的家裡,J和Linda因為不忍分別而相擁,內心正不知怎麼辦的情況下,突然Gina的哥哥闖進來,發現了J和Linda在一起,怒火中燒,要殺J,不得已,Linda為救J而打昏了Gina的哥哥。然後兩人不得已而逃亡,Gina的哥哥隨後醒來後,嫉妒和憤恨讓他失去了理智,在報警的同時率領他的手下拚命追殺他們。

於是,兩個人為愛走上了逃亡之路,警察和Gina的哥哥兩路人馬追捕J和Linda,他們每天都面臨險境,但是他們的愛情至死不渝。最終,J為了掩護Linda而受傷,Linda把昏迷的J拖上火車,自己駕車引開了Gina哥哥一夥人。

受傷昏迷的J被人救起,傷好以後他回到拉斯維加斯,想尋找Linda,被Gina的哥哥包圍,並被Gina開槍打傷。生死關頭,J被Gina哥哥的司機所救,Gina哥哥的司機在臨死前跟J訴說了Linda為了救受傷昏迷的J而開車引開了Gina哥哥的追殺,被追到了一座懸崖邊,最終Linda帶著對J深深的依戀而開車沖下了懸崖。

極度悲痛的J開槍殺死了Gina的哥哥一夥人後,來到了Linda死前的懸崖邊,想起他和Linda相識相愛走過的歷程,對於Linda的思念讓J張開雙臂,像一隻風箏一般落入了大海。在大海里,他看到了Linda,他們擁抱在一起,寧靜而安詳。

這是一個唯美而悲情的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為了愛而舍棄了名利,親情,甚至自己的生命,而現實中可能不會有這樣的愛情發生,現實中的人牽絆太多。只是,結局雖然是悲情的,這多少是讓人感覺惆悵的,但是,電影所演繹的這種愛情的過程很美,這是人間最極致的愛情,雖然現實中沒有這樣的愛情,但是卻是可以讓經歷愛情的人感動。而這種對於情感的感動是人不可缺少的,否則,人何以為人呢?

參考:http://house.focus.cn/msgview/308/197035208.html

② 風箏最早出現在哪個國家

風箏的歷史由來 風箏真正的考起源,現在已無法證。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於中國,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升天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制了三年,終於用木板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只「木鷂」(或「木鳶」)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約紀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因此可以推斷,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了。 墨子把制風箏的事業傳給了他的學生公輸班(也稱魯班),<墨子魯問篇>中說,魯班根據墨翟的理想和設計,用竹子做風箏。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鴻書>上說:「公輸班制木鳶以窺宋城」。 最初風箏常被利用為軍事工具,用於三角測量信號、天空風向測查和通訊的手段。就如春秋時期,魯班『制木鳶以窺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面的地道的距離。而垓下之戰,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上敷竹笛,迎風作向(一說張良用風箏系人吹簫)漢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關於風箏的記載,時間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亂〕,梁武帝被候景圍困,城牆被包圍。曾放風箏向外求援,據南史卷八十「候景傳」中所述,在梁武帝蕭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時,候景作亂,叛軍將武帝圍困於梁都建鄴(即今南京),內外斷絕,有人獻計製作紙鴉,把皇帝詔令系在其中,當時太子簡文在太極殿外,乘西北風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軍發覺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從此也衰微滅亡。這是簡文施放風箏向外求救不幸失敗的故事。 相傳在公元前五世紀時,希臘的阿爾克達斯就發明了風箏,可惜後來失傳。直到公元十三世紀,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從中國返回歐洲後,風箏才開始在西方傳播開來。 又從其它考據證實,約第十世紀傳至韓國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紀才傳至歐洲。 中國風箏有悠久的歷史,據說漢朝大將韓信曾利用風箏進行測量。梁武帝時曾利用風箏傳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著風箏從高處跳下而沒有跌死。唐朝的張丕被圍困時曾利用風箏傳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這些說明,中國風箏的歷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中國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也有人說「風箏」這名字起源於五代,從李鄴用紙糊風箏,並在它上面裝竹笛開始。 中國到了宋朝,風箏已有很大發展,品種增加,性能提高與人民生活發生了密切的聯系。如「武林;日事」中記有/少年郎競放紙鴦,以相勾引,相牽剪截,以線絕者為負/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蘇漢臣的「百子圖」中也都有放風箏的場面。明朝畫家徐渭寫過很多與風箏有關的詩,如「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鴦。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經放鷂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駐游春馬,閑看兒童斷線時。」到了清朝,玩風箏之風更盛。傳說慈禧叫大監跑到天津找「風箏魏」給他扎過一個「壽星老騎仙鶴」風箏玩。現在故宮里還藏著三隻傅儀玩過的大風箏。 中國曹雪芹在「紅樓夢」70回中生動地描寫了大觀園中姐妹們放螃蟹、美人、大魚、編蝠、鳳凰、沙燕等各種風箏的情景。可以說,中國的玩具風箏在這時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中國從唐宋開始,中國風箏向世界流傳,先是朝鮮、日本、馬來亞等東南亞國家,然後傳到歐洲和美洲等地。在歐洲產業革命形勢的影響下,中國的玩具風箏在那裡向著飛行器發展,經過英國的凱利,澳大利亞的哈格瑞夫和德國的李林達爾等人,最後在美國由萊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載人成功飛行的飛機。 中國因此,在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的大廳里掛著一隻中國風箏,在它邊上寫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
求採納

③ 風箏起源於哪個國家

風箏為中國人發明,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有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其學生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風箏源於春秋時代,至今已2000餘年。相傳「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到南北朝,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的。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賜箏的生動景象。

當今,我國放風箏活動,在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發展經濟和旅遊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④ 風箏是哪個國家發明的呢

風箏是中國東周春秋時期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明的,至今已2000多年。

風箏又名紙鳶、風鳶、紙鷂、鷂子。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菱形)傳到了歐洲。

風箏做法

工具:漿糊、紙刀

材料:竹篾、紗紙條、馬拉紙、線

做法:

  1. 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變軟,再用刀將竹篾破開,約三分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英寸及23英寸。

  2. 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英寸,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3. 到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著,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4. 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

注意: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今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⑤ 風箏是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最先發明的

風箏發明於中國,至今已有近2000 年的歷史。傳說風箏的發明人是劉邦的大將韓信。他把楚國軍隊困在垓下時,製造風箏,叫身材輕巧的張良坐著風箏,飛上天空,高唱楚歌,使歌聲順風傳送到遠處的楚營里,是為四面楚歌。
風箏最初是為了軍事需要而發明的。自漢朝以後一直到唐朝,風箏還是軍用品。爾後才從軍用逐漸轉到游戲、娛樂。風箏在本質上是一種重於空氣的飛行器,它是利用空氣動力升空的原始飛行器,其飛行原理和現代飛機相似。它大約在14 世紀傳入歐洲,對飛機的發明有重要影響,可以說風箏是現代飛機的祖先。
人類飛行最早是受到動物,特別是鳥類飛行的啟發。當時的人,以為只要插上帶羽毛的翅膀,就可以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我國西漢末年的王莽時代,就有人做了嘗試。據《漢書·王莽傳》中說:漢朝為了攻打匈奴,玉莽廣泛徵募有特殊技能的人。一天,來了一位打獵的青年,說自己會飛,可以從空中偵察匈奴。王莽說:好,那就請你飛起來讓我看看吧。這位自稱會飛的青年用大鳥的羽毛做了一副大翅膀,用繩子綁在兩臂上,他的頭和身上都披戴羽毛,把翅膀、羽毛用環和帶子系住,只見他把兩翼左右平伸,像老鷹一樣,從高空滑翔下來,飛了幾百步遠。可惜,由於無法控制速度,他在落地時摔成重傷。這是我國史書上記載的最早的人力飛行試驗,這位勇敢的青年可以算是近代滑翔機的創始者了。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菱形)傳到了歐洲。相傳在公元前五世紀時,希臘的阿爾克達斯就發明了風箏,可惜後來失傳。直到公元十三世紀,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從中國返回歐洲後,風箏才開始在西方傳播開來。

又從其它考據證實,約第十世紀傳至韓國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紀才傳至歐洲。風箏是一種玩具,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是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風箏源於春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相傳「墨子為木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當今,中國放風箏活動,在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發展經濟和旅遊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風箏是世界上最早的重於空氣的飛行器。本質上風箏的飛行原理和現代飛機很相似,繩子的拉力,使其與空氣產生相對運動,從而獲得向上的升力。在一些國家的博物館中至今還展示有中國風箏,如美國國家博物館中的一塊牌子醒目的寫著:「世界上最早的 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英國博物館也把中國的風箏稱之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據史料記載,中國的風箏大約在14世紀傳入歐洲,這對後來的滑翔機和飛機的發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十三世紀時,義大利馬可·波羅自中國返回歐洲後,始傳到世界各地。據古書記載:「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故而不能發出聲音的叫「紙鳶」,能發出聲音的叫「風箏」。古代風箏,曾被用於軍事上之偵察工具外,更有進行測距、越險、載人的歷史記載。

⑥ 風箏起源於哪個國家

風箏,起源於中國,古時稱為「鷂」、「鳶」。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據《韓非子·外儲說左》記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墨子》里也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不難想像,木鳶和木鵲都是類似飛鳥的仿生器物,稱謂雖然有差異,形體卻和風箏非常相似。由此可判斷,風箏起源於春秋時期的魯國,距今已有2400年。最初風箏常被利用為軍事工具,用於三角測量信號、天空風向測查和通訊的手段。風箏後來演變為玩具則是唐代以後的事情。

⑦ 風箏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風箏起源於戰國時期。據<<墨子.魯問>>篇記載,「公輸般竹木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又說「公輸般作木鳶,以窺宋城」。公輸般就是後人所說的七巧匠魯班或「魯班爺」。他製作的「鵲」或「鳶」,其原材料是極薄的木片或竹片。漢朝以後,由於紙的發明和應用,在製作風箏時,逐漸以紙代木。稱為「紙鳶」。五代時,又在紙鳶上系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 故以後稱「風箏。唐宋時期,現屬濰坊各地扎放風箏已很普遍。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今濰坊諸城人)的<<清明上河圖>>就有六名兒童在放風箏,足以佐證。明清時期,濰坊的風箏達到極 盛。每年清明節前後,風和日麗,家家戶戶扶老攜幼,踏青登場,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藍天。清朝詩人鄭板橋在<<懷濰縣>> 詩中說:「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生動地描寫了清明佳節濰坊風箏的情景。這種春意盎然的民間活動,既是相互觀摩、評比的機會,又是呼吸早春空氣、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鍛煉身體的好時光。濰坊風箏扎工精美,畫工別致,造型新穎,構圖合理。它還吸收了木版年畫的某些特點,博採京津畫技之長,線條優美,色彩鮮明,善以誇張的手法,突出主題。風格獨特,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龍頭蜈蚣風箏 ,長達百餘尺。放飛時先將尾聞和身聞漸次放起,靠幾十節「腰子」所產生的提升力將首部往高空。腰子的連綴是按力學原理系結,系繩之間必須有嚴格的角度和距離。「龍頭蜈蚣」扶搖藍天,氣勢千里,蔚為壯觀。嬴得國內外的普遍贊譽。自1984年第一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以後。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舉辦一年一屆的國際風箏盛會,1988年,第五屆國際風箏會將濰坊定為「世界風箏都。每年都要吸引來自世界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也為濰坊的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⑧ 風箏是哪國發明的

風箏是中國漢族傳統工藝。

風箏,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們喜愛。
風箏是由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菱形)傳到了歐洲。

⑨ 印度電影風箏講述的是什麼

赫里尼克•氈羅斯漢扮演男主角傑伊,他是一個居住在拉斯維加斯的寶萊塢舞沉蹈教練。高大、帥氣、英俊的他有亞很多追隨者。不過傑伊對這些女孩子卻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他還有一個副業--和那些偷渡、移民來的外國女子結婚,讓她們拿到美國的綠卡。達到目的之後,傑伊會和她們離婚。
最近這段日子,傑伊的副業就要開展不下去了,因為當地賭場老闆的女兒吉娜看上了他,並且義無反顧地愛上了這個從事著不為人知副業的帥哥。看在錢的份上,傑伊自然而然地和吉娜打得火熱,並且和吉娜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吉娜有個兄弟,叫做湯尼,他是一個兇狠、殺氣騰騰而且脾氣暴躁的傢伙。湯尼也在籌辦自己的婚禮,他的未婚妻是一個漂亮的墨西哥女人,叫做娜塔莎。可是娜塔莎並不那麼純潔,因為傑伊認識她,還和她結過一次婚。那是傑伊最後一次從事自己的「副業」,那時候娜塔莎還叫做琳達。
在「娜塔莎」和湯尼結婚之前,琳達找到了傑伊,他們倆共度了一個浪漫的夜晚,達成了「離婚」的「協議」。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他們卻發現自己一直深愛著對方。
一天,湯尼來到了琳達的住所,發現傑伊也在那裡。惱羞成怒的他動手打了琳達,看不過去的傑伊上前拉架,又和湯尼扭打在了一起。情急之下,琳達操起了重物朝湯尼砸去。一番爭戰之後,歸於平靜。可是湯尼怎麼可能善罷甘休?無奈之下,傑伊和琳達開始朝著美墨邊境的沙漠走去--說不清這是逃亡之路還是為愛私奔之路……

⑩ 風箏起源哪個國家

風箏真正的起源,現在已無法證明。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於中國,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 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東周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升天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制了三年,終於用木板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只木鷂是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約紀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閱讀全文

與電影風箏是哪個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視頻發不了剪輯電影 瀏覽:587
愛奇藝hd版如何下載電影 瀏覽:767
美團電影折扣卡怎麼退卡 瀏覽:454
電影大刀王五的古箏曲是什麼 瀏覽:142
家務做完後我們看個電影怎麼樣英語 瀏覽:263
免費下載電影g站 瀏覽:626
電影如何一直保存 瀏覽:144
戛納電影節最佳演員如何評選 瀏覽:415
張家口工人文化宮電影票多少錢 瀏覽:822
免費的巨蟒電影中文 瀏覽:490
新什麼電影好看 瀏覽:292
如何理解電影的時空藝術特徵 瀏覽:839
美足電影有哪些 瀏覽:843
五辣水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379
網路電影接收機怎麼用 瀏覽:1
吉吉電影如何下載電影 瀏覽:149
如何引導孩子看哈利波特電影 瀏覽:189
超好看電影動漫日本 瀏覽:769
日本看場電影花多少錢 瀏覽:477
喜劇電影全集免費播放 瀏覽: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