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流浪地球的原著和電影哪個好

流浪地球的原著和電影哪個好

發布時間:2021-08-06 22:57:23

⑴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最適合拍成電影的小說嗎為什麼

個人認為《球狀閃電》、《帶上她的眼睛》、《中國太陽》這幾部作品同樣適合走向大熒幕,但是現階段下《流浪地球》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帶著地球去流浪」這個點,實在是非常戳人的。劉慈欣本人也知道,就科幻邏輯層面來說,行星發動器無法推動地球,但是他依然選擇了犧牲邏輯,成就了這部充滿浪漫色彩的作品。郭帆非常聰明,從這個設定出發進行故事改編,一改原著中低沉的基調,拍出了中國家國情懷的氣勢,拍出了中國科幻的開門紅,《流浪地球》在科幻和民族表達層面都是成功的。總之,劉慈欣的其他作品,雖然很多都適合拍攝成電影,但這個開門紅,《流浪地球》再適合不過。

⑵ 流浪地球原著拍成電影的部分和原著有什麼大的區別

《流浪地球》原著更像是一個世界觀、一個歷史大洪流的縱覽、全世界所有人在這一進程中的群體性思鄉情懷。

一句話概括就是:電影里能看到希望,原著看完你會討厭人類的!人類太渺小了原著比電影要悲愴、壓抑,個體的極度渺小處處可見,而這一氛圍將維持幾千年之久,讓讀者徹底忘卻死亡這一原本對個體極為重要的事件,而上升到更關注群體物種延續的層面。

電影版的《流浪地球》導演和編劇雖然還是選擇了「人」為切入點,但是加強了故事的英雄主義色彩,展現了了實施「流浪地球」計劃的漫長歲月中的一個生死存亡的片段。
電影沒有過多強調群體性的悲涼之感,也沒有強調原著中「個體渺小」的壓抑之感,而是更加強了希望的力量,突出了個人能力對這一事件的影響。

如何評價劉慈欣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呢

我從不追星,也很少看電影,但《流浪地球》我是認真看了,總體感覺:震撼!所以它沖44億我期待。



第三,為中國製造震撼。《流浪地球》結束了中國人只有聽外國人散扯科幻的歷史,第一次就能乾的有模有樣,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佔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國人也該出一個這樣的人了!他把中國人的面子爭來了,也把中國人的胃口搞大了,有第一部就有第二部、第三部……。雖然這部電影還有不足,但我希望大家不要自詡所謂的教授在雞蛋里挑骨頭,不要讓民族的大愛流浪。謝閱互關同行。

這種群像式的英雄主義與人性相輝映,超越了個人英雄主義,超越了國界和民族,展示了一種偉岸的“巨人精神”,爆發出催人淚下、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這種英雄主義反照的則是: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在這個意義上,地球人就是一家人!

最前沿,先行者總部——生命本悟,快樂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經行天下光未央歡迎交流,歡迎訂閱——

⑷ 電視劇版的《流浪地球》和原著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我更喜歡電視劇版的《流浪地球》。原著是一個非常黑暗,非常殘酷的故事,那種人類暴民的形象和氣質,一直延續到後來的《三體》中。在大劉的筆下,人類只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東西,從不感謝那些為了全人類共同利益而犧牲的英雄,慣常以受害者的悲憤博取同情和支持,糾結成團毀滅一切不順從他們無知意願的人和事,這就是那些可怕的 「烏合之眾」。


地球在加速過程中再一次到達近日點,「太陽隨時會爆炸」的流言四起,民眾一片恐慌。在這種末日危機面前談論希望,其實恰恰是一種絕望的表現。這時的「希望」是一種心理安慰,讓人類在地獄門前不至於發瘋。

⑸ 還沒有看過《流浪地球》,大家覺得這是好片還是情懷作品

《流浪地球》自2月5號上映以來,斬獲了四十多億的超高票房,也在豆瓣一百多萬人次的評價中保持了8.0的高分,充分說明這部電影的優秀。其實排除這些客觀的因素,就僅僅從個人觀影的直觀角度出發,這部電影也是實至名歸。

四 向外國觀眾輸出中國價值觀

中國電影很多時候都缺乏自信,一直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能給外國人展示的內容,主要原因還是源自於二戰之後民族自信的大幅受挫,讓我們不再敢於展示自我,總是學這個學那個,結果落得個四不像的下場,既沒有沒到好萊塢的商業模式,也沒有學到人家的故事內核。而《流浪地球》卻不同,它在電影中直觀表達了中國人不同於世界其他地方的民族價值觀,那就是注重鄉土情懷的我們,哪怕遇到危難,也絕不會拋下家園獨自流竄。

綜上所敘,《流浪地球》的好不僅僅是故事完成度和恢弘大氣的特效,它的好遠遠不至於一部電影所能包含的。

⑹ 劉慈欣原著《流浪地球》和電影版有何不同

建議自己看遍原著
1,原著人類用了300多年建造地球發動機,電影里是100多年(吳孟達飾演的姥爺明顯是個90或00後)

2,原著里,人類在太空有一整支艦隊保駕護航,電影里只有一個領航員空間站。

3,原著里,地球發動機的最大毀滅危機來自於最後一次穿越小行星帶,小行星撞擊地球摧毀了大量地球發動機,而人類本身自始至終沒有經歷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危機,只有謠言四起,而電影里,則是藉助木星引力加速,引發的發動機停機以及墜入木星軌道

4,原著里,人類基本上取消了一切精神娛樂活動,所有精力都放在理工,人類思維理性無比,而電影里,人類生活看起來輕松很多,打麻將,蹦迪什麼都有。

5,兩派之爭電影里沒有表現。

6,原著里,人類早期使用的是卡車運石頭,後來則是巨大的采礦機械自動化運石頭,而電影里,人類還在用卡車運石頭。

⑺ 對比原著,電影《流浪地球》評價到底怎麼

劉慈欣的星辰大海和家國情懷,邁出悲情的第一步。

前有《三體》的爛尾樓,後有沈騰領銜的勁敵,誰都不曾想到,開局就一個吳京一個劉慈欣的《流浪地球》,竟成了賀歲檔名副其實的黑馬,進而引發現象級話題,並成功的搶到了44億票房,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上漲。

先不談設定、劇本、節奏、人設的問題,單說《流浪地球》的成功,一靠愛國情懷的紅利,二靠為開創中國科幻電影開山的名頭,三靠純熟的好萊塢同類型電影套路。

至於錦上添花的適時炒作、不忘初心的創作態度、貫徹始終的家國情懷,是吃透了中國觀眾的心理,有的放矢的妙招。

對國內院線的國際化大片一向忌憚,得了被害妄想症,總覺得會被「洗錢片」坑了。被資本控制之下的主創們,眼裡就頂著一個錢字,於是,請個國際明星就敢自稱國際,湊齊個位數的露臉明星就敢吹巨制,用上幾秒五毛特效就敢自稱科幻。

在《流浪地球》上,至少看到了錢都花在了視覺特效上,場景設計大氣,細節營造用心,時時處處的視覺震撼與心靈感動,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不能說《流浪地球》達到了五星好評的程度,畢竟,中國的電影工業,還遠未達到支撐起精良大製作的成熟度,但只要有成功者,就一定會激發更多的人。跟風也好,創新也罷,只要用心,我全都要。

⑻ 流浪地球小說版和電影版有哪些區別

在原著里電影就一段話
我們要經過木星了
我們可以看到木星了
我們離開木星了
基本就這樣 比我這3句話大概多些描述
意思是一樣的

⑼ 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符合原著嗎

說起劉慈欣,很多科幻迷都愛他愛得瘋狂。

《三體》一部書讓中國科幻小說的水平直接提升了一個檔次,劉慈欣在國際科幻領域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但說到改編電影,動靜就小了很多。此前游族影業的《三體》電影項目已經擱淺,聽說拍攝都完成了只剩後期。當然《三體》的擱淺對科幻迷來說是一個好事,畢竟現在國內的電影製作水平遠不能還原《三體》中那些恢弘、史詩般壯闊的場景。

《流浪地球》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最怕什麼?

最怕把最震撼人心的場面一筆帶過,取而代之的是加進來一大堆無關緊要的劇情。拍奇幻電影《阿修羅》用了7.5個億,如果真按小說中那樣呈現,《流浪地球》估計花20億都不一定拿得下來。

所以,電影《流浪地球》一定與小說大不相同,為了省錢,可能會砍掉很多奇觀。

總之,謹慎期待,電影工業目前就這個水平,也別期望能做成《星際穿越》那樣。

⑽ 《流浪地球》與原著相比有哪些異同

原著是一個非常黑暗,非常殘酷的故事,那種人類暴民的形象和氣質,一直延續到後來的《三體》中。在大劉的筆下,人類只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東西,從不感謝那些為了全人類共同利益而犧牲的英雄,慣常以受害者的悲憤博取同情和支持,糾結成團毀滅一切不順從他們無知意願的人和事,這就是那些可怕的 「烏合之眾」。

科幻在中國是小眾,因為中國確實缺少這個類型。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是不準確的,我記得小時候就看過一部《珊瑚島上的死光》,那才是中國第一部科幻片,1980的電影,接近《星球大戰》的年代了。那麼《流浪地球》可以稱作中國第一部「工業級」的科幻大片,這個「工業」當然是相對於好萊塢的「電影工業」。

那麼這話該怎麼說呢?落後人家那麼多年可恥嗎?還是說,因為落後那麼多年現在終於能跟跑了,本身就值得驕傲。

閱讀全文

與流浪地球的原著和電影哪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當女生說在看電影怎麼回復 瀏覽:399
電影片頭出哪些職位 瀏覽:705
免費電影在線資源網站 瀏覽:445
說一個小孩復仇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67
2021新春好看的電影 瀏覽:347
電影綠茶結局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392
關於志願者電影有哪些 瀏覽:138
電影赤道好看不 瀏覽:308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戰爭電影有哪些國家的 瀏覽:734
怎麼在迅雷下載最新電影 瀏覽:153
五一2021有什麼好電影 瀏覽:745
阿七是什麼電影里的 瀏覽:764
打火機點舌頭什麼電影 瀏覽:191
好看的日本戀愛黃動漫電影 瀏覽:64
2019年電影院好看的電影 瀏覽:880
我說我的爸爸看電影英文怎麼說 瀏覽:813
電影復工上哪些電影 瀏覽:992
去年哪些好電影中國 瀏覽:805
pubg怎麼弄才能變成電影畫質 瀏覽:435
兒童免費觀看的電影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