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成語 春意闌珊 出處
春意闌珊
【拼音】: chūn yì lán shān
【解釋】: 闌珊:將盡,將衰。指春天就要過去了。
【出處】: 南唐·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舉例造句】: 柳飛綿花瓢瓣,又一番春意闌珊。(元·方伯成《端正好·憶別》)
【拼音代碼】: cyls
【近義詞】:春事闌珊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描寫春天
【英文】: Spring is on the wane.
Ⅱ 春意闌珊
春意闌珊
注音:
chūn yì lán shān
釋義:
春意,春天的氣象;闌珊,將盡、將衰。形容春天就要過去了。
出處:
南唐·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Ⅲ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是什麼意思
衰落、蕭瑟的樣子。 南唐˙李煜˙浪陶沙˙簾外雨潺潺詞: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宋˙辛棄疾˙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詞: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或作闌殘
Ⅳ 春意闌珊的介紹
春意闌珊(chūn yì lán shān),春意,春天的氣象;闌珊,將盡、將衰。形容春天就要過去了。
Ⅳ 春意闌珊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
出自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全詩如下: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譯文如下:
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娛。
獨自一人在太陽下山時在高樓上倚靠欄桿遙望遠方,因為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心中便會泛起無限傷感。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5)春意闌珊粉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詞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寫。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九《西清詩話》:「南唐李後主歸朝後,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鬱郁不自聊,嘗作長短句雲『簾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幾下世。」
作品賞析
這首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正如李煜後期詞反映了他亡國以後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確實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訴說內心的極度痛苦,具有撼動讀者心靈的驚人藝術魅力。此詞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Ⅵ 春意闌珊是什麼意思
春意闌珊
[chūn
yì
lán
shān]
[釋義]
闌珊:將盡,將衰。指春天就要過去了。
[出處]
南唐·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Ⅶ 「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這兩句出自何處以及全文是什麼
「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出自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浪淘沙(雙調小令)·簾外雨潺潺》。
全文是: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一闋詞的大意是:
窗簾外傳來潺潺的雨聲,剛剛有了的一絲春意又要消失了。身上羅織的錦被耐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在夢中才會忘記自身並非此處主人,以享受短暫的快樂。
獨自一人不要去憑欄遠望,當年擁有的大好江山,一朝失去容易,再想見到它就難了。如同這流水落花,春天一去不復返,昔日如今是天壤之別啊。
李煜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在後半生的囚居生活中,心情十分凄苦,寫下了大量的詞作,以表達自己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此作是他去世前不久寫下的,沒有華麗的辭藻和修飾,朴實感人,讓讀者常常掩卷沉思。
Ⅷ 春意闌珊的闌珊指的是什麼
將近,衰落。 如春意闌珊,意興闌珊等。
闌珊」共有五種含義。一是表示「衰減、消沉」,如「詩興漸闌珊」、「意興闌珊」,意思是說沒有什麼詩興了,興致不高了。二是形容燈光「暗淡、零落」
Ⅸ 春意闌珊 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
詞目
春意闌珊
注音:
chūn yì lán shān
釋義:
春意,春天的氣象;闌珊,將盡、將衰。形容春天就要過去了。
出處:
南唐·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示例:
柳飛棉花瓢瓣,又一番春意闌珊。(元·方伯成《端正好·憶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