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外赤子的愛國事例
林則徐虎門銷煙 戚繼光抗擊倭寇 文天祥抗元 岳飛抗金 鄭成功收復台灣 屈原忠君愛國 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 楊靖宇、趙一曼抗日 黃繼光、邱少雲抗美!!!!!!!文天祥寧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陳天華遙寄血書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沙俄軍隊侵佔滿洲,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消息後,他悲憤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准備回國參戰。 回到宿舍後,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書寫救國血書,在血書里陳述亡國的悲慘 ,當亡國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來戰斗……他一連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裡還在不停地咸:「救國!救國!」 別人把他救醒後,他堅持把血書一份一份裝入信封,從萬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國內。讀到的人無不感動。 吳玉章維護國家尊嚴 老革命家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國貧弱,日本帝國看不起中國,在懸掛的萬國旗中,故意不掛中國國旗。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吳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學生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必須立即向中國學生道歉並糾正錯誤,否則,就要舉行罷課和絕食以示抗議。 學校當局在中國愛國留學生的強大壓力下,只得認錯道歉。 楊靖宇獻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楊靖宇曾擔任「南滿抗日聯軍」司令,從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場獻身為止。在艱苦征戰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擊日寇。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楊靖宇率部頑強戰斗,使敵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日酋對他又怕又恨,調集重兵圍困。有人勸楊靖宇投降,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後,彈盡糧絕,楊靖宇在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後壯烈犧牲。敵人殘忍地用刺刀剖開他的肚子,楊靖宇肚裡沒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樹皮、草根和棉絮。 科學家獻身祖國 1946年,美國某大學以優厚的條件聘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為終身教授 。但他回答說:「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我要回國去!」終於帶著妻兒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國後,他不僅刻苦致力於理論研究,而且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此外,還有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生物學家童第周、核物理學家錢學森,高能物理學家張文裕,化學家唐敖慶……他們個個都滿懷愛國之志,為國家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安徒生跟老友斷交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跟德國的奧古斯登堡原來是要好的老朋友。 1848年普魯士侵入丹麥的國境,這種侵略行為引起安徒生的極大憤怒。四年後,他到德國去旅行。許多德國朋友涌到車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說:「奧古斯登堡公爵夫婦在家裡等您,希望您去和他們會見。」「我不願去見他們,奧古斯登堡參加了四年前普魯士侵丹麥的戰爭,我怎麼能去看這家人呢?」安徒生憤怒地說著。從此,兩位老朋友斷交了。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波蘭著名作曲家鋼琴家蕭邦,19歲從音樂學院畢業時已經很有名氣了。後來他決定出國深造。在朋友舉行的送別晚會上,朋友們贈送給他一隻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瓶。這只銀瓶一直伴隨著他19年。1849年秋天,蕭邦病重垂危。臨終前,他囑咐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不會允許將我的遺體運回華沙,就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去。」
㈡ 電影《海外赤子》額歷史背景
1980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起不久,歸國華人日漸增多。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拍攝了一部反映愛國華僑心繫祖國的電影《海外赤子》。它是一部反映海外僑胞悲歡離合的故事影片,女青年黃思華報考部隊文工團,雖然她的歌喉清脆婉轉,但因她是華僑女兒,錄取工作受到了阻礙~
㈢ 「海外赤子」的由來
「海外赤子」,現已成為我國旅居海外同胞的一個美稱。此詞語如何而來? 「赤子」本指嬰兒。《尚書康誥》:「若保赤子,惟民其康義。」《疏》中:「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孟子離婁下》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還引申為子民百姓,最早見於《漢書龔遂傳》中「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 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殿試射箭比賽。大臣們勸道:「人們張弓挾矢立在殿前,距離陛下如此之近,萬一有狂妄無知之徒暗中向您發射,您又沒有戒備,可大大傷害社稷啊!」唐太宗答道:「王者視四海為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衛之士亦加猜忌乎!」據此話,人們便從中引出「海內赤子」一語。而「海外赤子」,則是從「海內赤子」轉換演變而來。後來「海外赤子」被海外僑胞用以表達他們熱愛祖國、嚮往祖國的赤誠之心。
㈣ 海外赤子思鄉曲創作背景
電影《海外赤子》插曲《思鄉曲》背景故事
女青年黃思華報考部隊文工團,雖然她的歌喉清脆婉轉,但因她是華僑女兒,錄取工作受到了阻力。文工團團長司馬威執行黨的華僑政策,派政審幹部韓山到星星湖華僑農場了解黃思華的家庭情況。思華的父親黃德琛生於南洋,父母早亡,孤身漂泊海外。
思華也因此不能參加部隊文工團。留學英國的思國回國探親,湯慶余強迫德深一家搬進一套寬敞的套房以掩人耳目,這一陰謀被思華揭穿,思華因此被調到打石場接受超強的體力折磨。思國想帶妹妹出國,思華卻堅定地回答:「我不能離開媽媽——我的祖國」。
湯慶余見韓山來調查,唯恐泄露真相,設宴拉攏韓山,被韓山當眾揭穿。「四人幫」被粉碎,思華獲得了藝術生命。
(4)電影海外赤子描寫哪個年代的事擴展閱讀
《海外赤子》插曲《思鄉曲》由瞿琮填詞,鄭秋楓譜曲,羅天嬋演唱,歌詞如下:
中秋月掛天上,映木樓照小窗
遠山雲煙渺渺,近水碧波茫茫
海外萬千遊子,隔山隔水相望
相望相望,淚眼無限惆悵
椰子樹風中唱,訴離情話衷腸
追憶故鄉草木,難忘慈母生養
秋來梧桐葉落,海外兒女思鄉
思鄉思鄉,此情此意久長
思鄉思鄉,此情此意久長
㈤ 海外赤子的愛國故事
王兆松:
辛苦下南洋掙基業報效祖國
王兆松先生幼年貧苦,無奈下南洋謀生,經艱辛奮斗,成為馬來西亞著名僑領、企業家。
1875年,王兆松出生於文昌清瀾鎮義門村一個貧困漁民家庭,他的父親是老漁民,成天泡在海水裡,家貧如洗。為了尋找一條活路,年僅13歲時王兆松揮淚辭別父母兄長,在鄉鄰的攜領下搭帆船到南洋自食其力。他先是在馬來西亞以撈蝦為業,後又當過冰塊推銷員,他根據不同漁船的需求,主動用舢板把冰塊運到漁船上,用自己的勤勞和誠實換取了珍貴的信譽。稍有積累,便及時買了輛汽車,在推銷冰塊之外,又經營起冰魚運銷業,由於推銷成績突出,被英國商人的一個公司委任為總代理。在此基礎上,王兆松逐步開拓涉足其他項目,除了投資經營房產、種植橡膠、開采錫礦外,還投資經營酒店、戲院等服務行業。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王兆松已成為瓊籍華僑中的知名企業家。
王兆松的成就和為人,深得鄉親以及當地上層人士的信賴和敬重,被推舉為吉隆坡瓊州會館總理等職,1930年,他被馬來西亞雪蘭峨州政府委任為華人參事局員和太平局紳,是年王兆松55歲。
對於故鄉的公益事業,王兆松一直非常熱忱。1936年,王兆松等人發起成立瓊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旨在開發瓊崖墾殖、礦業、漁、鹽等業。他帶領眾鄉鄰在萬寧置地8000畝,種橡膠400多畝。抗日戰爭期間,王兆松率瓊崖華僑積極捐資,支持瓊崖抗日戰爭。時任瓊崖自衛獨立隊總隊長的馮白駒曾親筆給王兆松致函兩封,贊揚愛國華僑「熱誠義舉,無任感佩」。
海南很多醫院、學校都有王兆松的捐獻。1926年籌建海口海南醫院時,他捐助大洋1000元,被聘為名譽董事;還3次為瓊海中學(海南中學的前身)捐款,獨資為文昌中學捐建圖書館,即兆松樓;文昌清瀾南島小學、會文冠南小學等,也都有王兆松所捐的教學樓。這些教學樓目前都保持著原來的騎樓風貌,仍在使用。
富了,不忘記窮人,這一美德在王兆松身上充分體現出來。1956年王兆松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病故。他的名字一直銘刻在僑鄉人民的心中,他的愛國情懷,在他的子孫中代代相傳。
從1934年起,王兆松每年從國外匯款為文昌家鄉修路,還在通往家鄉的公路上建起5座木橋。後來因為匯款麻煩,王兆松在文昌買下3間鋪面房,以房租支付維修費。又在海口買下2棟樓房(今新華北路「長安旅店」和得勝沙51號),託人代理,租金全數用於公路維修和解決鄉親困難,不足部分再從國外匯款。
1955年,王兆松在吉隆坡病逝,終年80歲。
王俏雲:
據稱是亞洲首位女飛行員
王兆松先生有9個兒子、5個女兒,他們都繼承了父親的遺志,熱心家鄉的公益事業。1958年前後,海南物資匱乏,他的大兒子王國泮從馬來西亞寄回麥片等食品,發派給眾鄉親。他還將海口房產租金捐獻給文昌華僑中學、南島小學等作辦學經費。
王兆松的家訓是:無論你懂多少種文字,會講多少種方言,在家一定要講海南話。家庭成員中任何人都不例外。
他的女兒們,最獨特的該數大女兒王俏雲。她出生於吉隆坡,念完中學後加入馬來西亞雪蘭峨俱樂部,當上飛行員,馬來西亞《南洋商報》曾登載過她的事跡,稱她是「亞洲第一位女飛行員」。
王俏雲生性好動,愛打羽毛球,喜歡騎電單車在馬路上兜風,這在當時是少見的,她還是女青年會的會員,愛跳舞。開飛機,這在當年不僅是女性不敢問津,連男士也很少參與的活動,她是家中惟一對遨遊碧空感興趣的人。當她大著膽子向父親提出要飛行的志願時,得到父親的支持。她很有天賦,在雪蘭峨飛行俱樂部學習12個小時後,就能獨自操縱飛機的升降了。
王俏雲是一名傑出的飛行員,曾奪得多項飛行獎狀,也曾多次遇險。最驚險的一次是1937年,她獨自駕機飛行到海邊,飛機突生故障,她被迫作緊急降落,就在飛機降落在地面時突然翻覆,雙翼及骨架均毀壞不堪,而她卻吉人天相,安然無恙。
開飛機之事在三十年代曾轟動一時,更讓人欽佩的是,在日軍侵犯中國時,她曾要求加入中國空軍,駕機轟炸日軍陣地,為同胞、為國家雪恥報仇,但由於當年中國空軍軍官學校不收女生,王俏雲報國無門,當不成現代花木蘭。
不久後王俏雲來到香港,加入當地的飛行俱樂部。對她來說,駕戰斗機保衛祖國領空的意願已經無法實現,但可以指導青年人學習飛行技術,使他們考入空軍學校時,能更快掌握駕駛技術,更好地執行保衛祖國領空的任務,這同樣是為國效勞。
這實在是與眾不同的一個姑娘,當時很流行唱粵劇,為公益活動籌募經費或為慈善機關籌款時,她曾多次粉墨登場。然而,她飾演的不是嬌滴滴的花旦,而是扮皇帝,唱老生。
王俏雲終身未嫁,於1971年因心臟衰竭在馬來西亞離世,終年58歲。
王俏雲的外甥楊慶達,也是一位飛行員。幾年前,香港著名影星成龍和楊紫瓊來吉隆坡拍攝《警察故事》的電影時,駕駛直升機的機師就是王兆松的外孫,王俏雲之妹王蓮梅的次子楊慶達。還有一次馬來西亞有巴士發生意外,直升機應召到山谷協助拯救工作,當時的機師也是楊慶達。
曾侄孫三兄弟:
延續愛國愛鄉情懷
王兆松的嫡子孫全部都在國外落地生根,他們時常回家鄉尋親問祖。其曾侄孫繼承了曾叔公王兆松在國內的產業,也延續了曾叔公的愛國愛鄉情懷。
早年,王兆松在海口市得勝沙建有王兆松樓,此樓五層高,1995年重修過,現租作服裝批發行。王兆松的曾侄孫王錄理、王錄義、王錄勇就住在這里。他們成立了王兆松有限公司,經營商場、旅業、養殖業等。三兄弟很像他們的曾叔公,非常熱心公益事業,除了捐資建校,還在文昌中學、南島小學設立了王兆松獎學金。又在文昌家鄉拉電、修路、架橋,豎路燈,並成立基金對路燈和道路進行維修。
王兆松先生在家鄉捐建的教學樓中,好多已經有七八十個年頭了,由於歲月的磨礪,這些樓舍已經破舊不堪,三兄弟商量著重修先輩遺產,代先輩造福家鄉。1998年,三兄弟回到家鄉文昌清瀾,看到曾叔公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捐建的南島小學破舊了,便以王兆松有限公司的名義捐出10多萬元,在原址按原貌重新建起一幢教學樓;會文鎮冠南小學的兆松樓也舊了,三兄弟又以王兆松有限公司的名義捐出20萬元重修舊樓。2003年,在文昌中學校慶95周年的紀念典禮上;三兄弟以王兆松有限公司名義捐出75萬元,開工重修兆松樓
㈥ 海外赤子電影首 演是哪一年
㈦ 海外赤子的愛國之情有那些人作了哪些事情
錢學森為祖國製造屬於自己的火箭之類的
㈧ 海外赤子這部電影以誰為原型拍攝的
陳嘉庚或錢學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