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視劇豆瓣打分是怎麼產生的
這吧很多粉絲不知道豆瓣的打分機制和演算法,你以為打了分就算分嗎
首先,未上映前不能打分,但是可以評論,不要把評論當做打分(我不知道這吧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認為所謂的提前打分現象)
其次最關鍵的(嫌字多直接看最後總結)),在豆瓣,經常評分/經常寫影評/得到的贊同數量高等等行為會增加權重,此類人的評分與非正常評分人群的評分所佔比重不同,最大程度的保證豆瓣的相對公正
(「非正常評分」大致有四類:注冊/收購帳號刷高分的,注冊/收購帳號刷低分的,明星粉絲團「進攻豆瓣」的,鐵桿用戶「捍衛豆瓣評分公正」反水行動的。應該還有別的,比方說行為藝術什麼的。)
IMDB評分機制計算公式:
這是一種貝葉斯統計的演算法得出的加權分(Weighted Rank-WR)
IMDB評分如下:
weighted rank (WR) = (v ÷ (v+m)) × R + (m ÷ (v+m)) × C
其中:
R = 是用普通的方法計算出的平均分
v = 投票人數,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經常】投票者才會被計算在內
m=進入imdb top 250需要的最小票數,只有三兩個人投票的電影就算得滿分也沒用的
C =目前所有電影的平均得分)
總結就是:不是你打多少分最後豆瓣就給你統計多少分(以往所有電影的平均分 注冊時間 是否經常打分 影評獲得的贊會有不同的權重影響你最後的得分) 舉個列子:加入你是一個什麼電影都打九分的人突然一部電影打兩分,最後豆瓣記錄的時候一定會高於兩分,還有如果你是剛注冊的新號是參與在計分裡面的。
『貳』 豆瓣上評分電影他們是在哪裡提前看到的
有的電影國外會比國內早上映,所以有的人會先看到(還有的電影就是根本沒在國內上映,談不上宣傳了,也就沒機會看到),另外,一些同步上映的電影會有試映的,還有就是製作方內部人去評分吧,我了解的就這樣。
『叄』 豆瓣網站是誰創立的
阿北,真名楊勃,豆瓣網創始人兼CEO,2007年青年領袖評選候選人。
從2005年3月,由一個人開發、運營的書評、影評、樂評網站豆瓣網,已經有250萬多注冊用戶,成了Web 2.0們的明星。這對於曾經把物理作為事業,「計算機不過是工具和興趣」的楊勃來說是「玩」出點名堂。
豆瓣從創業開始,僅僅是阿北一個人在咖啡館寫出小程序,然後放在網路上。大家可以標記自己喜歡的圖書,電影,音樂,豆瓣則會根據你的標記為你推薦合適的內容。僅僅是這項小的創意,卻開始不斷吸引訪客湧入這個當時我看起來很小的網站。說實話,阿北的想法很有意思。
因為之前從沒有一個以評論和推薦為主的網站。提到電影音樂,大家都在想去哪裡可以免費下載。
當我們整層樓的人都在上豆瓣網的時候,我知道,嗯,這個網站火了。至於豆瓣有多火呢?我想如果我寫一些數字的話,你很難有個直觀的了解,比如說,豆瓣每天的Alexa排名都穩定在200~500名之間,根據Alexa的統計每天訪問IP超過56萬,每天頁面瀏覽量超過823萬,但如果你也是豆瓣用戶,那麼,當你幾天不上豆瓣看看就感覺心裡有些缺失的時候,你就真正知道了豆瓣的意義。
來自知乎網友。
『肆』 豆瓣電影評分是怎麼來的,可信度有多少呢
豆瓣評分機制是根據用戶打星來決定的,比方說一部電影有42萬用戶打分。電腦程序把這42萬個一到五星換算成零到十分,加起來除以42萬,就得到了豆瓣評分。
豆瓣評分通常是電腦自動控制,沒有人為干預。但如果出現惡意刷分現象,也會有工作人員進行人工操作,從而保證豆瓣評分的客觀性。
豆瓣是中國最大的民間電影和電視劇評判網站之一,豆瓣在國內的影響力非常大,很多民眾以豆瓣評分高低來衡量是否願意看這部電影或電視劇,有時甚至可以影響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的票房率和播放率。
豆瓣評分匯集了中國和全世界熱愛影評的網友,其中不乏有專業影評人士或影視公司,豆瓣評分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影視作品在大眾心目中的關注度,甚至影響評獎。中國的某些人氣類獎項,例如中國電視金鷹獎,大眾電影百花獎等,有時也會根據豆瓣評分來考慮評獎。(並非唯一標准)
『伍』 從什麼時候開始,豆瓣的評分開始變得這么重要了
豆瓣的評分,絕大多數還是可靠的,但不是%。
我看豆瓣評分,我發現以下幾點特點:
1、許多老電影,幾乎和IMDB的評分一樣。所以,我猜測這些現在國內看的人不多的電影的評分是直接抄IMDB。這個評分是比較准確的。因為IMDB的評分比較准確。
2、新上的國產電影,評分往往不靠譜。因為新上的電影,往往發行方會雇很多水軍來炒作票的,豆瓣無疑是國內最大的目標之一。所以,我看很多國產片剛上的時候,豆瓣的評分很高,然後很快就開始下降,經常會在一周內,從8分降到4分。這應該是水軍刷出來的。但電影上映一段時間後,這個分數就比較靠譜了。
3、印度片的分數十分不靠譜。連IMDB的印度片多數十分不靠譜(個別的除外,比如三個、我叫可汗之類的,都實至名歸)。這是因為阿三十分了解如何吹牛和J,把他們的技能用在電影評分上,真是一點也不差。連豆瓣的評分也跨洋過海的跑來J分數。厲害!
不過,評分能做假,影評難做假。豆瓣的影評十分精彩。我愛看電影,這個我是離不開的。
『陸』 豆瓣電影的評分怎麼來的
一到五星分別為2、4、6、8、10分。
總評分=觀眾1評分+觀眾2評分+……觀眾N評分/觀眾人數
保留小數點後一位
你自己可以回去算一下,十有八九是這么算的。
『柒』 豆瓣電影的評分規則是什麼
豆瓣的注冊用戶看完一部電影,心情好的話會來打個一到五星的分(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來)。比方說一部電影有42萬用戶打分。我們的程序把這42萬個一到五星換算成零到十分,加起來除以42萬,就得到了豆瓣評分。這個評分會自動出現在豆瓣各處,中間沒有審核,平時也沒有編輯盯著看。每過若干分鍾,程序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見包括進來。
但同時,阿北也說到,豆瓣也是有「非正常打分」規避機制的。作為一個擁有一億多用戶的「大眾評審團」,每個用戶都是「一人一票」制,而且隨著打分人數的增加,單人評分對整體評分走向的影響其實是在不斷被稀釋。因此,評分計算方法很簡單,但「刷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那42萬用戶里可能包括資深電影評論家,可能包括你、你的親戚、你的小學同學、早晨賣你油條的那個人,也可能包括阿北我個人。但每個人都是一票。這個是「大眾評審團」應該的含義:不是說團里的人全都大眾,而是說和大眾一樣一人一票。
『捌』 豆瓣電影評分為何比較有權威性,它的評分到底真不真實
現在電影評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准,就大眾評分而言,豆瓣評分還算是比較能代表電影真實水準的,所以豆瓣評分成為了許多觀眾,參考影片質量的標准之一。
有網友說,如果不看豆瓣評分,我們還能看什麼呢?因為你根本找不到一個更有說服力的評分網站。在貓眼評分上,《空天獵》這部影片也就是個不及格的水準,而居然有8.7的高分。《追龍》,《羞羞的鐵拳》更是達到九分,《縫紉機樂隊》居然也有9.3分。 而在豆瓣評分上《羞羞的鐵拳》只有7.5分,《追龍》7.6分,《空天獵》更是只有7.8分。
其實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豆瓣還是imbd或者爛番茄,任何一個評分平台都不可能完全定義一部電影的好壞。只不過豆瓣代表了大眾偏專業的看法,而且很多人都知道豆瓣,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一個大家都公認的評分平台。而且在自媒體時代到來的時候,許多大v就用豆瓣的評分來做標准,來評定一部電影的好壞。不管你是不是專業影評人還是街邊賣豆瓣的大叔都可以評分,而且兩個人的評分最後都會消化近全部人的評分中,處於平均人頭數最後的一個平均分,這種評分機制是越多人評分越公正。
豆瓣評分者真實,平台扎實,不受外界影響。 豆瓣在電影剛剛上映時,就有可能會出現水軍刷分的現象,但隨著評分人數上升,口碑也會有一個相對公允的體現。最好地方就在於電影評分有一個持續運動和發酵的過程。
近年的評分遭到大量的水軍充斥在其中,刷分拉仇恨很多,漸漸被人感覺評分是一種笑話,但例如以前的老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等等,這些電影在豆瓣的評分是值得相信的,因為這種電影沒有利潤可賺,沒有必要去購買大量的水軍去拉低分數。
豆瓣不參與電影發行,而豆瓣影業參與製作的電影又少,豆瓣的售票業務市場佔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豆瓣和電影片方基本沒有任何利益瓜葛,而豆瓣為了維護自己評分的客觀公正,與水軍處於對立面,堅決打擊水軍刷分的行為。畢竟沒有一個平台是權威和標准評判,一部電影還需要綜合衡量比較好,畢竟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玖』 豆瓣評分是怎麼來的
關於豆瓣網的評分機制,豆瓣網創始人楊勃曾解釋:「比方說一部電影有42萬用戶打分。我們的程序把這42萬個一到五星換算成0到10分,加起來除以42萬,就得到了豆瓣評分。
這個評分會自動出現在豆瓣各處,中間沒有審核,平時也沒有編輯盯著看。每過若干分鍾,程序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見包括進來。」
由於豆瓣、時光網不同於爛番茄網站上的專業影評人評分,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打分(甚至在影片上映前就可以打分),所以存在著有人為了各自的利益和目的而惡意刷高或低分的現象。
創始人阿北在每日豆瓣微信公眾號中的《豆瓣電影評分八問》的文章內,公開回答了豆瓣電影評分的反作弊與反刷分程序,並聲稱後台不存在「修改電影評分的功能」以保障評分的公正性。
實際上,根據2018年的南方周末報道,豆瓣雖然未能完全避免水軍刷分的現象,但其平台壁壘和防刷分機制導致刷分只能採用人工刷分,導致其刷分成本相對許多其他平台要高幾倍。
(9)豆瓣電影評分是哪個國家創立的擴展閱讀:
過年
豆瓣網內容可由用戶添加,對裡面所列的音樂、書籍、電影、電視劇等可以作收藏、評論、打分等操作。該網站程序演算法可以根據用戶收藏的電影、電視劇、書等進行同類推薦,即在用戶提供了一定量的收藏信息後,豆瓣會根據其演算法自動選出與此成員口味最像的其他成員,成員以此可以找到和自己「臭味相投」的用戶。
豆瓣還會給出「豆瓣猜你會喜歡」的列表,向用戶推薦可能合其口味的音樂、書籍、電影或電視劇。
用戶可以通過加入同城,小組,友鄰等交流方式和其住在同一地區,或喜歡某個共同主題,或互相感興趣的成員們進行圖書,電影,電視劇和音樂的交流和推薦以及二手轉讓。
『拾』 豆瓣評分是誰評的
「豆瓣的注冊用戶看完一部電影,心情好的話會來打個一到五星的分(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來)。比方說一部電影有42萬用戶打分。我們的程序把這42萬個一到五星換算成零到十分,加起來除以42萬,就得到了豆瓣評分。這個評分會自動出現在豆瓣各處,中間沒有審核,平時也沒有編輯盯著看。每過若干分鍾,程序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見包括進來。
那42萬用戶里可能包括資深電影評論家,可能包括你、你的親戚、你的小學同學、早晨賣你油條的那個人,也可能包括阿北我個人。但每個人都是一票。這個是「大眾評審團」應該的含義:不是說團里的人全都大眾,而是說和大眾一樣一人一票。」
——《豆瓣電影評分八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