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電影學院問一下
看看這個很有意思的文章
[轉]表演系是差生的避風港嗎?
在大學里,表演系最容易挨罵的原因,就是文化水平差。
文化水平差主要有兩個「證據」,一個是高考文化課成績差,一個是上大學後英語計算機等文化課成績差。
表演系是否真的很沒有文化?真的成了差學生的避風港?
先說說高考。人們常說「一本」「二本」,高考這種按成績分人為三六九等的標準是很有權威、深入人心,但很多人搞不清表演專業,以及其他藝術類專業屬於「幾本」。招生做咨詢的時候,經常有家長聞訊這個問題,只能按照實際情況回答他們:表演專業是「超一本」。
高考錄取,按照「一本」、「二本」、「三本」的順序錄取,一目瞭然,更優秀的大學錄取在前,次一等的排列在後。那麼表演系和各藝術類在什麼位置上呢?是在「一本」之前。藝術類錄取完成後,才能開始第一類本科的錄取。直觀得說,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挑完學生後,才是北大清華開始挑……要是按照簡單的邏輯推算,藝術類豈不是比「一本」的重點大學還要好?其恰當的稱謂正是「零批次」,或者「超一本」。
且慢,眾所周知,藝術類的文化課分數線遠較重點大學為低,有的甚至不如「二本」,怎麼就成了「超一本」?對不起,國家就是這樣規定的,藝術類挑完了優秀人才,才輪上重點大學、一般大學挑人,共和國幾十年了,就這個章程。
260分的表演系在600分的重點大學之前錄取?正是如此。
高考文化課成績這么低,但是有專業特色,為什麼不放在「一本」、「二本」之後錄取?國家真的認為藝術類專業課加文化課的綜合指數要比重點大學高?不敢亂猜,反正事實是,一個同時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並通過了專業考試)和北京大學物理系的考生,高考有700分,結果是,他會被中戲錄取。
當然,邏輯沒有這么簡單。
……
早年間,表演系甚至不參加高考,由藝術院校直接組織考試,錄取。
演員是一種特殊的人才,表演系挑選的是一些特殊的種子。表演系的學生來源十分廣泛,年齡、閱歷各不相同,有學生、工人、農民、軍人、幹部,五行八業,差異巨大。家父老趙老師考中戲的時候,一個班裡八個調干,基本都是軍人——抗美援朝的志願軍,那個時代最可愛的人,就連德高望重的歐陽予倩老院長見到家父也總是親熱地喚一聲:趙健同志。讓這些從戰火硝煙的戰場上下來的老兵參加普通高考,和「洋學生」比成績,肯定是不現實的事情,因而,那時候上表演系不參加高考,直接參加藝術院校的考試,其中也包含一部分文化知識的測試。
直到文革後,表演系和其他藝術類專業也都不參加普通高考。但是,報考表演系、導演系等,除了專業考試,還要參加院校出題的文化考試。考題比較簡單,沒有高考那麼機械,多了些藝術類的考題和自由思辨的題目,眾人不知的是,這種不算復雜的考題,也將不少條件出色的考生攔在了表演系門外。
八十年代中期,院校自己組織的文化考試被普通高考代替,藝術類招生也被納入了普通高考之內,原因就復雜了。從那時起,報考表演系要參加兩項考試,一是提前進行的專業面試,一是全國統一的高考。高考成績分數線定的極低,往往是普通大學分數線的一半,也是有原因的:表演系的學生中,大多是有工作經驗、歲數較大的軍人、工人、職員,高中生是少數,普遍具有藝術專長,書本功夫弱,文化水平不低,文化課成績不高,鑒於提前進行了嚴格的專業面試,對於文化課就沒有特別的要求,即使如此,也還有不少考生倒在了這很低的文化課門檻前。
這樣的體制延續至今,從來就遭受人們的詬病。原因只有一個,高考成績差;邏輯非常簡單,肯定沒文化。罵表演系沒文化的,這時候就不罵高考制度的弊端了,雖然很多時候他們是一群人。別的罵不了,甚至不如人,那就拿高考成績罵人,再偷換概念置換成文化水平。還有一個YY的,「潛規則」——
高考成績是不是能夠代表人的文化水平?好像不能。我有些學生,是其他專業的,高考五百多分,看似有文化,但是文學、藝術、歷史素養極差,基本上除了高中課本,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死肯苦讀,屬於人們痛批的那種應試教育的犧牲品。表演系的學生呢,其中有一些,肯定不能說是全部,但也不在少數,對於戲劇電影知識倒背如流,有美術素養,有音樂素養,有專業技能,就是高考成績差,兩百多分。不知道前者和後者,哪個更能算是有文化?
人才規格不一樣啊。
在大學里,表演系學生學習課程最多,學習時間最長,學習態度最端正,這是有許多具體數據證明的。然而有個前提,是在專業課上。共同課,是表演系學生的弱項,也是被人攻擊的主題。表演系學生普遍應試能力差,有兩門課總是大面積不及格:英語和計算機,這是個令人惱火的現實。
問題是:
表演系為什麼要開設英語和計算機課程?!
四年不到三千課時,好鋼不用在刀刃上,削減專業課教學時間,把時間用在有用處但是用處實在不大的英語和計算機等課程上,圖的是個啥?
提高素質?
需要提高的素質多了,以損失最重要的專業素質為代價?
打了多少年報告,改不了。
是不是教育部的問題,硬性規定所有大學生必須都拿到英語和計算機的證書?還真不是,教育部非常開明,非常了解不同專業的不同要求,並未做硬性規定,而是把權力交給了大學。學數理化的,精通英語、計算機是本分,無可厚非。學藝術的,不僅僅表演,包括導演、攝影、美術、音樂等等,這兩門課基本上毫無用處,甚至會起到破壞形象思維的反作用,然而……
換個邏輯想一想,為了提高全民美育素質,身體素質,將鋼琴課和形體課設為所有大學生的必修課,大學畢業前必須取得鋼琴四級和形體二級證書,缺一個就不頒發學歷學位證兒……真照這么干,敢保證,99%的大學生都畢不了業。
學建築的少學專業,學生物的少學專業,學法律的少學專業,學文學的少學專業,把時間抽出來,考鋼琴四級和形體二級!?為了提高全民美育素質,身體素質啊,很重要的!
和前者一樣,邏輯是不對的。
有點扯遠了,關鍵是這事短時間內擰不過來。
表演專業,和各個藝術類專業一樣,有其專業的特殊性,不是普通高考能夠衡量的。以高考文化成績作為衡量其基本文化素質的標准,沒有大問題。但是總是拿高考成績說事,只能算是一種狹隘,甚至嫉妒。現如今,就連北大清華這樣的大學都開始嘗試部分擺脫普通高考,自主招生,談論表演系,就更不用拿高考成績,以及英語和計算機那點東西說事了。
至於擴招帶來的表演系學生人數急劇上升,人才質量快速下降,那是另一表演系變成了差生的避風港?
個問題,造成這個結果的,都不是藝術類的行內人,以後會再談。但是:
表演系,不是差生的避風港。
Ⅱ 秦昊主演高考成績不被老師和家人相信輟學干銷售逆襲的電影是什麼
秦無主演高考成績不被老師和家人相處干給你電影了,這個還好。
Ⅲ 如果讓你查高考分數前看一部電影,你會選擇哪部
《一一》楊德昌導演,平淡,溫和,細致,真誠,在將近三個小時的娓娓道來中,呈現了生老病死喜怒哀樂的波瀾壯闊。這樣不管是接下來發生什麼事情,內心都沒有太大的波瀾。
Ⅳ 高考分數被調包事件始末是什麼
8月9日報道,近日,4位河南考生家長因孩子今年高考成績與估分、以往成績嚴重不符,懷疑答題卡被調包,向紀檢監察部門實名舉報了河南省高考招生辦相關負責人。8月6日晚間,河南省教育廳發布通報,回應紀檢監察部門正在調查此事,結果將及時公布。
實際上,「懷疑高考試卷被調包」事件多次上演。每日人物梳理近20年來的公開報道發現,至少有7起事件已被證實系考生謊報分數,甚至故意塗改、棄答,乃至偽造錄取通知書,製造「調包」假象,但也不乏有真實的「調包」案件。
2013年,福建考生楊婷婷稱自己高考後查詢分數,前三次顯示成績均為586分,全省排名為第684名,但是一個月後再查詢成績卻變為364分,疑似成績被調包。教育部門隨後公布了其語文答題卷掃描件,楊婷婷又稱卷面上准考證號有塗改痕跡,作文空白,而自己「沒有塗改答題卷上的准考證號」,「作文確實有寫」。面對輿論,福建省教育考試院經上級批准向多家媒體公開了楊婷婷的全部4科高考試卷的原件。多名記者證實,她的語文試卷准考證號有手寫塗改痕跡,背後作文答題區確實是空白,其他試卷也留有部分空白。而她微博上傳的「根據回憶寫的高考作文」也被網友揭露,有500字左右內容和前幾的福建、北京等地的高考作文範文雷同。該省多名考生還曬出了自己的成績與排名網頁,與楊婷婷之前的描述做對比,證實楊在撒謊。
曾轟動一時的福建考生楊婷婷成績調包事件,圖為18家新聞媒體記者受邀見證試卷原件公布的全過程。
有考生是擔心父母健康謊報了成績。
2009年,山東考生張世月的姑姑發帖稱張世月高考627分變295分,懷疑被人改分數。此後,該考生所在的中學發表聲明稱,該生平時的考試成績多為C,其中也有部分B,綜合成績在班級中屬於較差的,根本不可能考到600多分。張世月最後承認自己謊報了成績,理由是擔心父母的健康。
還有的考生真是煞費苦心。除了謊報分數不說,還偽造了成績條,甚至是通知書,父母被騙不說,連招生辦的老師差點都被騙了。
2008年,一位參加高考的福建男生考了300多分,拿著高招辦發的成績條到列印店重新列印,把分數改成500多分給父母看。由於他最終沒有被錄取,其父便帶著他到福州市高招辦討說法。高招辦告知考生父親成績條上應有防偽標志,而他所持的紙條上卻沒有,父親這才知道被兒子騙了。
2010年,另一位福建女生高考考了300多分,騙家人說考了500多分,並偽造了福州大學錄取通知書。當她和母親一起到福大報到時,校方說沒有她的名冊,讓她到省高招辦去問。而高招辦的電腦查詢結果顯示,她的高考成績只有300多分,根本上不了一本。經過比對,校方發現她手上的錄取通知書居然是假冒的。事情敗露後,其母當場暈倒在高招辦。
上述只是幾起公開報道出來的「考試成績調包」事件,都已有了結果。不過,也有的仍存有爭議。
2004年7月12日,遼寧省錦州市第二高級中學2004年應屆畢業生吳曉宇在網路發布《遼寧省招辦,我的高考試卷是否被「調包」》,數學成績才得了7分,遼寧省招生辦17日回應「署名為吳曉宇且只得7分的高考數學試卷確實是考生吳曉宇自己親筆所答試卷」,其母親認為官方回復與事實不符,仍有爭議。
更有甚者,是有考生發現自己的三次網上查詢成績,一次比一次低。更意外的是,她收到的錄取通知書也證實為偽造的。
2009年,黑龍江考生徐玉鳳第一次在網上查詢到自己的高考成績是587分,被黑龍江大學錄取。之後再次查詢分數,卻分別顯示為478分和421分,之前收到的通知書也被證實為偽造。因事件復雜,迄今為止,該事件仍未查明。
Ⅳ 求找一部電視劇,第一集是兄妹查高考成績,妹妹考的很高,哥哥考的很差
一、回歸課本為主, 找准備考方向
學生根據自己的丟分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備考方向。 基礎差的學生,最好層層追溯到自己學不好的根源。 無論哪個學科, 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層層關聯的, 希望基礎不好的同學以課本為主,配套練習課本後的練習題,以中等題、簡單題為輔、 逐漸吃透課本,也漸漸提高信心。只要把基礎抓好, 那麼考試時除了一些較難的題目, 基本上都可以憑借能力拿下,分數的高低僅剩下發揮的問題。
二、循序漸進,切忌急躁
在復習的時候, 由於是以自己為主導, 有時候復習的版塊和教學進度不同,當考試時會發現沒有復習到的部分丟分嚴重。導致成績不高。 但是已經復習過的版塊,卻大多能夠拿下。這就是進步,不要因為用一時的分數高低做為衡量標准,復習要循序漸進,不要急躁。復習就像修一 條坑坑窪窪的路, 每個坎坷都是障礙,我們只有認真的從起點開始,按照順序慢慢推平。哪怕前面依舊溝整,但是當你回頭的時候,展現在你眼前的是一條康莊大道。基本上, 如果純做題的話, 1 -2個月時間就能把各科的試題從第一章節到最後一個章節摸得差不多。
三、合理利用作業試題、 試卷
簡單題、中等題一方面可以印證、檢驗自己的基礎知識體系, 又一方面可以提升我們復習的信心。在選擇作業上,簡單題、中等題尤其是概念理解應用題一 定要自己動手做,還要進行總結。 難題可以參考答案, 但要認真思考其中的步驟推導思想和轉化思想,這些都是高考所考察的。語文要充分利用試卷,其中的成語、病句要注重收集,文言文虛實詞記得要摘錄。英語單詞注意把正確選項帶人念熟。 同時思考閱讀、完型題是如何找到有效的原文信息,他們有何特點和提示點? 要這么去利用每一次作業和試卷,那麼成績將會短期內提高。
四、建立信心, 不計一時得失
有些學生自認為自己是差生, 無可救葯了。但是事實上往往不是這樣。有些學生認為自己天生比別人笨, 不如別人聰明。也許在某一方面上確實是有自身的缺陷,但是卻忽略了自己的優勢所在。為了自己心中那份或許並不是十分確定的夢想,一定要打起精神。前面也說過,考試不要記一時得失,而是要不斷的總結歸納。中等生,只要你不放棄,找到自己的缺陷,嚴格給自己定下復習要求並認真執行,獲取600分,只需要2-3個月,就能達到。
Ⅵ 有一部電影結尾,全班學生匯報高考成績,有一個男生成績查詢無果。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全城高考
不知道成績的男生是譚傑希扮演的,當時覺得他好帥
而且他的班主任特別特別負責任
很好的一部電影
Ⅶ 有一個電影他為了讓弟弟上大學自己把高考試卷撕了一部分,然後他弟弟去了大學非常敗家。是什麼電影呢
一個電影他為了讓弟弟上大學自己把高考試卷撕了一部分(如果對你有用,請給「好評」謝謝(^@。@^))
Ⅷ 僅憑高考成績可以進入電影戲劇學院嗎
你有沒有報這所學校呢?分數到了嗎。
Ⅸ 一個高考的電影 有撕書的情節 還有往自己身上潑水 喊去你媽的高考 是哪部
全城高考 (2013)
導演: 鍾少雄
編劇: 趙葆華 / 李志朴
主演: 方中信 / 喬喬 / 譚傑希 / 吳俊余 / 陸翊 / 吳剛 / 午馬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3-02-05(中國大陸)
這是一所百年老校,市示範校之一。高三九班班主任「范義本」(方中信 飾)帶領全班同學在高考沖刺的最後階段中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劇中以當代社會最為典型的真實題材為基礎,集中體現了來自四個不同家庭發生種種的情況。真實反映社會普遍的幾組家庭中的故事。以四名學生備戰高考的緊張倒計時階段作為主線。任雪(陸翊 飾)班長,被父親逼迫到海外留學,和父親(吳剛 飾)反目導致離家出走。林葉(喬喬 飾)任雪的閨蜜,因為父母離異導致對高考的放棄,賀帆(吳俊余 飾)學習委員。因為家裡籌備大學的學費被奸商詐騙。父親賀江海(大秦 飾)為保護兒子打傷人被拘留,導致生活壓力的加大。秦鵬(譚傑希 飾)偏科大王。對陽光自信,喜歡搞一些惡作劇,由於作文跑題導致高考成績面臨危機。在這四位學面臨放棄高考的邊緣時,「范義本」老師獨特的教育手段和同學自身的努力最終解決了來自家庭和自身的各種問題。
Ⅹ 有一個電影是恢復高考的叫什麼名字
《高考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