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九艷陽天的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
故事發生在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柳堡鎮
2. 電影柳堡的故事,柳堡在什麼地方
影片改編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江蘇省寶應縣柳堡地區終於解放的故事。
3. 電影《柳堡的故事》演付班長的演員如今多大年齡了還在嗎
四班副班長李進(廖有梁 飾)
廖有梁 Youliang Liao
性別: 男
生卒日期: 1937-10-28 至 1999-04-23
出生地: 中國,上海
職業: 演員 / 副導演
4. 懸賞20-電影《柳堡的故事》在哪可以下載
修改一下
mms://61.163.231.115/movie/movie20040819001.wmv
mms://61.163.231.115/movie/movie20040819002.wmv
5. <柳堡的故事>是在哪取景拍的
江蘇省寶應縣柳堡鎮
6. 電影柳堡的故事,柳堡在什麼地方
影片改編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江蘇省寶應縣柳堡地區終於解放的故事。
7. 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的柳堡地名的來歷
柳堡這個地方新中國成立前叫留寶垛、留寶頭。地方老百姓當中有這樣一個傳說:從前有位狀元南下赴任,因大運河上匪夷為患,改走東盪,行至此地突遇風雨,便在岸邊插下寶劍系船,雨後開船把寶劍忘在岸上了,故名留寶。
柳堡本名留寶,從前只是水中一塊很大的垛子,傳說有位武狀元前往鎮江上任,船過運河忽遇惡浪,險些沉沒。便改道內河,經留寶垛時風平浪息,狀元郎抬頭觀看,見此地花香鳥語,水肥草美,是一個風水寶地,心中大喜,就留下腰佩的御賜寶劍,以鎮邪避災。從此,便有了「留寶」的名字,直至抗戰年代,當地黨組織領導人見留寶遍地柳樹,宛如綠色堡壘,守衛家鄉,遂改名叫「柳堡」。 柳堡鎮就是因《柳堡的故事》而得名的。一部文藝作品的名字,後來正式成為永久性的地名,這在中國當代還不多見。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基地位於揚州市柳堡鎮。
柳堡鎮人文薈萃。民國16年,現代著名的佛學大師演培在柳堡鎮福田庵為僧。演培先後多次在海內外弘法、講學、著書,1963年定居新加坡。演培特別熱心於社會福利事業,在1986年和1992年兩次被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授予公共服務勛章和公共服務星章。1995年5月,他隨新加坡佛教界代表團訪華,受到了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的熱情接待。
抗戰至解放戰爭時期,柳堡鎮有154名先烈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如今走進柳堡,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橋梁都冠有烈士的姓名。1992年10月,寶應縣紀念建縣1230周年時,《柳堡的故事》作者胡石言和電影中「二妹子」的扮演者陶玉玲(國家一級演員)重返柳堡時,胡石言介紹了《柳堡的故事》創作經過,為我們講解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他說:「我寫《柳堡的故事》完全是出於真人真事。1943年冬,我們新四軍1師3旅7團在寶應開展抗日游擊戰。當時,19歲的副班長徐金成向我匯報:『首長,我很想開小差。』『為什麼?』我十分詫異。他說:『我愛上了房東家的姑娘二妹子,她也很愛人,我不想跟部隊走了,我想留下當民兵。』我說:『軍人不能和老百姓談戀愛,你們約定沒有?』『沒有,我怕哪天吃顆花生米,犧牲了,害她白等。』1945年9月,這位俠骨柔腸的小戰士在丁蜀山戰役中犧牲了。1949年南下,他的戰友特意繞道劉壩頭告訴老房東,姑娘這才出嫁。每想起這件事,我就不能平靜。我想,我們的戰士為了人民的解放,不僅獻出了自已的生命,也犧牲了他們的愛情。我決心用文藝的形式表現出來,便創作了小說《柳堡的故事》。」胡石言老人還說:「柳堡這個地方原來叫留寶垛、留寶頭。地方老百姓當中有這樣一個傳說:從前,有位狀元南下赴任,因大運河上匪夷為患,改走東盪,行至此地突遇風雨,便在岸邊插下寶劍系船,雨後開船把寶劍忘在岸上了,故名留寶。1943年我團駐軍在這里時,名為劉壩頭,沿河盡是大柳樹。當時我任團《戰斗報》主編,副班長徐金成是一營二連通訊組長。我創作小說認為這個故事的風格與標題應該既是戰爭的,又是抒情的。『劉』便改為『柳』,『柳』字多情,但『壩』字沒有兵昧,所以改寫成『柳堡』。後來小說《柳堡的故事》於1956年拍成電影,導演王蘋大姐問我柳堡是否真有其地,我說就是寶應的劉壩頭,因而攝制組來這里拍了兩個月的外景。」
柳堡鎮就是因《柳堡的故事》而得名的。一部文藝作品的名字,後來正式成為永久性的地名,這在中國當代還不多見。
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由電影《柳堡的故事》主人公「二妹子」而得名,是一個具有革命傳統的光榮集體。該民兵班成立於20紀紀50年代,已有40多年的光榮歷史,全班現由11名女青年組成,其中黨員2名,團員9名,平均年齡21歲。多年來,「二妹子」模範民兵班成員不斷增加,班長先後換了12任。但她們牢記使命,按照「繼承傳統做新人,愛軍習武做能人,兩個文明建設做帶頭人」的要求,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譜寫了一曲絢麗的青春之歌,是全省基層組織的先進典型。《人民日報》、《解放日報》、《中國國防報》、《中國民兵》、《東海民兵》,以及中央電視台等國家、省、市、縣幾十家新聞媒體多次報道過她們的先進事跡。全班先後86次受到省、市、縣表彰,榮立集體三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2次。2001年5月4日,共青團江蘇省委授予「二妹子」民兵班新長征突擊隊標兵稱號。同年9月10日,共青團江蘇省委、省軍區政治部聯合通報了她們的先進事跡。2001年12月4日又被江蘇省委、省政府、省軍區聯合授予「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榮譽稱號。2002年7月江蘇省婦女聯合會授予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為省「三八」紅旗集體標兵的榮譽稱號。
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與「南京路上好八連」、天安門國旗班等先進集體開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動。「二妹子」模範民兵班的姑娘們踏著當年二妹子的足跡,用自己的情和愛、血和汗續寫著一個個柳堡的新故事。
8. 電影《柳堡的故事》的主題曲九九艷陽天原唱是誰
《九九艷陽天》的原唱是禹鼎、潘文林、呼延生、孫佩華。
九九艷陽天
歌曲原唱:禹鼎,潘文林,呼延生,孫佩華
填 詞:胡石言,黃宗江
譜 曲:高如星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河邊
東風呀吹得那個風車兒轉哪,蠶豆花兒香啊麥苗兒鮮
風車呀風車那個咿呀呀地個唱呀,小哥哥為什麼呀不開言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呀想把軍來參
風車呀跟著那個東風轉哪,哥哥惦記著呀小英蓮
風向呀不定那個車難轉哪,決心沒有下呀怎麼開言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呀想把軍來參
風車呀跟著那個東風轉哪,哥哥惦記著呀小英蓮
風向呀不定那個車難轉哪,決心沒有下呀怎麼開言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呀告訴小英蓮
這一去呀翻山又過海呀,這一去三年兩載呀不回還
這一去呀槍如林彈如雨呀,這一去革命勝利呀再相見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呀細聽我小英蓮
哪怕你一去呀千萬里呀,哪怕你十年八載呀不回還
只要你不把我英蓮忘呀,只要你胸佩紅花呀回家轉
啊……啊……啊……
《九九艷陽天》是1957年電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由胡石言、黃宗江作詞,高如星作曲,禹鼎、潘文林、呼延生、孫佩華演唱。
《九九艷陽天》是高如星24歲時為《柳堡的故事》寫的插曲,歌曲描寫了冬九九結束時的初春美麗景色。電影寫出了愛情與軍規的矛盾,所以遭到了批判。60年代初,政治氣候有所回暖,本子就拍成了電影,但在「文革」前夜又遭到批判。
這部電影與《北國江南》一起成了政治氣候的風向標。「文革」時,造反派對高如星突擊審訊,威逼高如星交代「蘇修特務」罪行,交代寫《九九艷陽天》靡靡之音的罪惡目的。高如星拒不認罪,肋骨被打斷插進肺里,不久肺部感染化膿,創傷部位發生癌變。
《九九艷陽天》是超越一般電影的插曲,歌曲描寫了冬九九結束時的初春美麗景色,成為純朴、真摯、纏綿愛情的象徵。而且歌曲結構簡單,通俗上口,電影放映過程猶如起了教唱作用,觀眾看完電影差不多就可以背唱下來。 這首膾炙人口、流傳廣泛的電影歌曲,其歌詞大量運用了民間的素材和民歌中賦比興、問答和重復等表現手法,讓整首歌曲充滿活潑的生命力,有著堅實的生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