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女性時代的劇情介紹
《新女性時代》由人氣女星鄭亦桐再度搭檔秋瓷炫的超強陣容而最受矚目。發布會現場,鄭亦桐以一身甜美可愛的抹胸短裙亮相,並透露新劇的角色是個可愛、率直的富家女,與以往角色有很大不同,讓媒體備受期待。《新女性時代》作為當天發布會的壓軸大戲,以新女性為亮點,將著力塑造幾位具有鮮明個性魅力的新時代女性,香港著名導演葉昭儀表示,這這部劇里,不僅可以感受到這些女孩子就在我們周圍的人群中出沒,又會被她們身上的傳奇色彩而吸引,而因主演熱播劇《回家的誘惑》而人氣飆升的鄭亦桐此次將出演其中一位富家女翠翠,鄭亦桐在現場也幽默得表示,和秋瓷炫能再次合作很開心,但是我這次的角色比寶蓮聰明了不少,將會給大家呈現可愛、率直的一面。剛從《舞林大會》歸來的鄭亦桐多了一份自信和性感,以粉色抹胸短裙亮相,吸引了不少媒體的目光,此次加盟《新女性時代》,戲里戲外氣質百變的她 ,也希望通過這部戲,能演繹出不一樣的新時代女性,而和老搭檔秋瓷炫的聯袂,鄭亦桐即興在現場當起了翻譯,兩人默契的交流也預示著新戲的開門紅。
2. 女性主義電影定義
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女性主義或(女權主義)思想在電影理論及批評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這里的女權主義。主要是指本世紀60年代末歐美興起的新女權主義。從廣義上說,女權主義是一種世界性的思潮運動,其早期斗爭主要局限在政治、經濟和職業三個方面的平等要求上面。1968年法國5月風暴以後,第四要求,即性別平等要求,成為主要的要求。由此劃分了歐美文學批評的兩個階段,即是女性美學階段和性別美學階段。前者對婦女著作採取一種「雙性同體美學」,實即單性/男性美學的觀點,否認女性文學的創造意識和獨創性。後者從對本文中婦女形象的分析發展到對本文中的性別表述的分析,從而進入到質疑語言主體和表述本質的後結構主義分析。到80年代末則主要集中於對性別差異的比較研究。1973年,美國學者勞拉•穆爾維提交維斯康辛大學法學系論文《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的論文被認為是女權主義電影理論的重要文獻。美國學者安德魯稱贊該文「把精神分析同電影風格學這兩個領域清晰有力地聯系起來」文中她對好萊塢影片中的男性主義美學的實質做出毫不留情的揭示。1981年,她在美國紐約參加一次電影與心理分析研討會時提交了一篇題為《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的反思》的論文。該文的出發點與敘事性電影批評的發展階段大體上是一致的:即對性別差異的關注。文中她除了繼續堅持原來的觀點以外又提出了另外兩條思考路線:女性觀看者的快感的性質問題以及位於敘事中心的女性角色對認同作用的影響問題。
3. e時代新女性是什麼意思
就是女性要獨立 自由 有智慧
4. 彰顯革命女性風采,電影《1921》有哪些女星參演
看了《1921》的放出的宣傳照,裡面除了女主角倪妮之外,還有劉詩詩、歐陽娜娜、宋佳、宋軼、佟麗婭、殷桃、袁泉、張婧儀、張雪迎、趙露思、鍾楚曦、周也等,而且每個人都好美啊!穿上民國的衣服,把那個年代的女性演繹的非常道位,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味道。
所以很期待這不電影,這么多美女演員的參與,就足夠表明這部作品的實力,光看宣傳片就已經讓我熱血沸騰了。
5. 新女性的電影風波
1935年舊歷新年(2月3日),電影《新女性》在上海金城劇院正式上映。時逢年節,又加上名導演蔡楚生、名影星阮玲玉的宣傳,使該片還未上映就頗受矚目。《新女性》上映後獲得良好反響,但趙君豪、錢華、金華亭等記者觀後認為,片中塑造的記者角色有侮辱記者形象之處,對此深感不滿,遂聯名向上海新聞記者公會提議,請求召集緊急會議,對該片侮辱記者一事商議應付辦法。
《新女性》主要講述了一位知識女性韋明遭遇婚姻失敗後,期望依靠自身力量和女兒生活下去,最後卻在感情波折、生活苦難和流言蜚語的打擊下,走上自殺之途的悲劇故事。片中擔任小角色的那名記者曾與韋明有私人嫌隙,在她被送入醫院搶救期間,就迫不及待地將她服毒自殺的消息,當作「獨家消息」發表在當天晚報上。韋明被搶救醒來後,看到晚報上造謠侮辱她的消息,由憤怒而覺醒,喊出「我要活,我要報復!」但最終仍含恨離開人世。影片通過韋明這個年輕女性的個人悲劇,對社會提出了深刻的批判,也側面表達出對當時新聞界部分記者的嘲諷和不滿。因此,該片上映伊始就引起了新聞界的注意。《新女性》中的那位記者到底被塑造成怎樣的形象,以致引起趙君豪等記者如此不滿呢?當時人對片中這位小報記者是這樣描述的:《新女性》中的記者是一位學藝版(在上海說是「報屁股」)副刊編輯的記者,在整個新聞記者地位的比較上說,不過是很渺小的一員,在舞場里發散刊發著不忠實的偽報的新聞,得意忘形地喝著舞女所施捨的白開水,對於廣告部和廣告主的顧全,對於豪客的諂媚,對於投稿者的欺弄,采訪新聞時的輕浮,可謂集中了流俗報道者的丑態。
這段話將一個媚俗、投機的記者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角色雖為虛構,但的確反映出生活中一部分記者的真實狀態。《新女性》上映後,當時的影評主要就片中塑造的新女性形象及主要角色進行評價,或從人物特點、情節設計方面提出不同意見,對那位頗有寓意、扮演著不光采角色的記者則未曾涉及。
那麼記者在一般人心目的形象到底如何呢?當時記者的社會地位已有所提高,但整體形象仍不如人意,甚至因一部分報人無視職業道德的行為,在普通人中有所謂「報人無好人」之說。記者給人造成的不良印象已非一日,《新女性》則是把這種看法通過一個小角色表現出來而已。但對部分記者而言,《新女性》中的記者形象是他們不能接受的,並認為是對全體記者的侮辱。
2月9日,當上海市民們還沉浸在舊歷年節的熱鬧氣氛中時,上海新聞記者公會召開執行委員會緊急會議,對趙君豪等記者提出的《新女性》侮辱記者的問題進行討論。會議最終決定向該片的製作公司上海聯華影業公司提出三點要求:第一,將該片侮辱記者各點予以剪去;第二,登報向全國新聞記者道歉;第三,保證以後不再有此等事件發生。上海新聞記者公會隨後派出錢華、金華亭、蔣宗道等記者,與聯華公司進行交易。
6. 新女性的劇情介紹
韋明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雖然用自己的力量爭取到了婚姻自由,嫁給了自己所愛的人,並且生有一個女兒,但是不久卻被拋棄。韋明只得去做了音樂教師,被學校的校董王博士看中,但韋明對王博士不予理睬。韋明又和一個出版公司的編輯余海濤相識,韋明愛上了余海濤,但是她因自己以前痛苦的經歷,又不願同餘海濤結婚。韋明的鄰居,工人出身的知識分子李阿英逐漸地和韋明成了朋友。校董王博士為報復韋明,將她辭退,王博士又假惺惺地看望韋明,並以鑽戒相誘惑,堅強的韋明拒絕了王博士的引誘。韋明的女兒患了肺炎,越來越重,韋明寫小說但稿費不能預付。生活逼迫下,韋明只得做了「一夜的奴隸」,沒料到嫖客竟是王博士。韋明一怒之下打了王博士一個耳光,跑了出來。韋明再也忍受不了這一切了,服毒自殺。新聞記者將韋明自殺的消息登在報上,余海濤帶韋明在醫院搶救,韋明稍稍清醒過來後,經過李阿英的啟發,發出「我要活,我要報復」的吶喊。但是,醫生再也不能將韋明搶救過來,她終於在悲憤中死去。
7. 新女性是什麼
我覺的新女人應該是具有較高的內心修養,首先要有較高的學歷。並且將這種書本的東西轉化為內在的東西。還有我覺得她也應該體現一定的現代感,比如說著裝應該是跟得上時代的要求。我並不要求新女人一定要怎麼的漂亮,但最起碼要讓人看了舒服。我不是什麼好色之徒,但人們必須承認漂亮是女人的一筆巨大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有豐副的內心修養並加上漂亮的容貌我相信天下的男人沒有誰能逃得出這樣的女人之手。
8. 影片《新女性》討論今天的職業女性所面臨的問題哪些與韋明時代時代相同,哪些是不同的
電影都是充滿了批判意識的好電影。女性在那樣的年代裡,常被逼得走投無路,忠實於自己的良心,就要被迫出賣身體。電影里常把她們放到一種絕境,面臨著生與死的抉擇和考驗,而靠她們單個的力量,就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