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明宮詞》是講唐代武則天時期的,為什麼叫「大明」,不是大唐片名是什麼意思
原因:
大明宮位於太極宮東北方的龍首塬高地上,是一座相對獨立的城堡,可俯瞰整座長安城。宮殿建於貞觀八年(634年),從唐高宗開始的歷代皇帝都在這里居住和處理朝政,稱為「東內」。
宮城為中軸對稱格局,前部由丹鳳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組成前朝的南北中軸線,後部以太液池為中心組成內庭,分布著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清思殿等數十座殿宇樓閣。整座大明宮東西寬1.5公里,南北長2.5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是「三大內」中最大的一座。
故事主要發生在這座宮殿中,所以片名叫《大明宮詞》。
(1)電影大明宮寫的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導演李少紅表示,不想過於拘泥歷史,最初選的劇本是小說《太平公主》,是寫太平公主一個人的,後來改成了兩個女人的戲,戲的重點是女人的感情和權力之間的矛盾。武則天和太平公主是一對母女,她們既是女人,對感情有強烈的渴求,又是權力的中心。
「太平是這個戲的主要敘述角度,我們設計她是為感情活著的人,武則天則是因為權力而犧牲情感,她們形成強烈的矛盾;武則天一心一意想把女兒培養成純粹的女人,未料想太平公主的個性和自己如出一轍,到頭來成為自己權力和情感上最難對付的冤家對頭。
其他派生出的人物是她們周圍的男人,張易之便是個慾望無邊的男人。我覺得這個戲用慾望定義非常准確,權力和情感的慾望。」
㈡ 大明宮的歷史
大明宮初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名永安宮,是李世民為太上皇李淵而修建的夏宮,也就是避暑用的宮殿,而宮殿還未建成,太上皇李淵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於大安宮,夏宮的營建工程也就此停工。遂於貞觀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宮。大明宮再次大規模營建是在高宗龍朔時期。「龍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風痹,惡太極宮卑下,故就修大明宮」。當時為修此宮曾徵收關內道延、雍、同、岐、幽、華、寧、鄜、坊、涇、虢、絳、晉、蒲、慶等十五州121錢,且在龍朔三年二月減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經過這次大規模營建,大明宮才算基本建成。當然,此後大明宮尚有多次營建和葺修,如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宮,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宮宮殿,「新造蓬萊池周廊四百間」,浚龍首池,起承暉殿。不過這些工程只是增修補葺罷了,大明宮在郭城的東北處,南接都城之北,西接宮城的東北隅,占據龍首原的高地之上。
大明宮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之一,另兩座是太極宮和興慶宮。大明宮在太極宮之東,所以又稱為「東內」,大明宮原是太極宮後苑,靠近龍首山,較太極宮地勢為高。龍首山在渭水之濱折向東,山頭高二十丈,山尾部高六七十丈。漢代未央宮踞龍首山折東高處,故未央宮高於長安城。唐大明宮又在未央宮之東,地基更高。唐高宗中年因患風痹病害怕潮濕,便移住到涼爽乾燥的大明宮內。
大明宮周長7628米,面積3.3平方千米,是北京紫禁城面積的4.5倍。平面形制是一南寬北窄的楔形。它西牆長2256米,北牆長1135米,南牆為郭城北牆東部的一段,長1674米,東牆的北部偏西12度多,由東牆東北角起向南(偏東)1260米,轉向正東,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長1050米,與宮城南牆相接。它是唐長安城規模最大的一處宮殿區。
大明宮周圍環築有宮城,牆面與太極宮一樣為夯土板築,只有各城門兩側及轉角處內外表面砌有磚面。城基的寬度,據考古實測,除南面牆基用郭城北牆寬約9 米左右外,其他三面牆基均寬13.5米,深1.1米。城牆築在城基中間,兩邊比城基各窄進1.5米左右,底部寬10.5米,構築十分堅固。此外,在宮城北部之外,東、西、北三面都構築有平行於宮城牆的夾城,亦為板築土牆。北面夾城最寬,距宮城牆寬160米。東西兩面夾城距宮城牆寬均為55米。夾城的修築,在宮城的後部,配合宮城城牆共同構成嚴密的防衛體系結構。
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們大都在大明宮居住和處理朝政,作為國家的統治中心,歷時達二百餘年。大明宮的范圍很大,東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有含元殿、宣政殿、紫晨殿三大殿,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而有名的麟德殿大約建於唐高宗麟德年間,位於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餘所。含元殿是當時唐長安城內最宏偉的建築。殿前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整座宮殿坐北朝南,居高臨下,規模宏大,建築雄偉。王維有詩雲:「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唐朝末年黃巢也曾在這里稍稍滿足了「他年我若為青帝」的心願,沒當成皇帝也湊合了。唐僖宗時,大明宮屢遭兵火,最終於干寧三年(896年)被燒毀。數年因為戰備的原因,宮殿的遺跡也都被除,此後便成為一片廢墟。
㈢ <大明宮詞>講述的是哪個朝代的事
電視劇《大明宮詞》講述的是唐朝武則天時期的事,大明宮詞是根據小說《太平公主》改編的,講的是大明宮里發生的事。
大明宮是唐朝宮殿的名稱,就象紫禁城一樣。詞就是一種文章,合起來可以說就是大名宮里的事。
㈣ 大明宮是哪個朝代留下的
唐代留下的。
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宮殿,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唐京師長安(今西安)北側的龍首原。始建於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百一十座,稱為「東內」。
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二百餘年。大明宮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其建築形制影響了當時東亞地區的多個國家宮殿的建設。大明宮佔地350公頃,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譽為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公元896年,大明宮毀於唐末的戰亂。
1961年,大明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10年,西安市在原址建立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對遺址進行保護與展示。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㈤ 大明宮詞演的是什麼年代
唐朝
《大明宮詞》,是由李少紅、曾念平執導,陳紅,歸亞蕾,趙文瑄,周迅等聯袂主演的歷史題材古裝電視劇。完整版本為40集,因中央審片刪改為37集,並於2000年3月30日在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播出。
該劇以武則天與太平公主這一對母女一生權力和情感的矛盾爭斗為主線,講述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又飽含人生力度的故事。
㈥ 大明宮到底是唐朝的還是明朝的電視劇是錯的嗎
大明宮,是唐朝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雖稱大明宮,卻與明朝沒有什麼關系。位於唐京師長安(今西安)北側的龍首原。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三大內"(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為"東內"。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200餘年。
雖不知您說的是哪部電視劇,但是應該也沒有電視劇說大明宮是明朝的。
㈦ 電視劇《大明宮詞》的故事是哪年編寫的
我是詞迷,看見你的問題,回答一下。
《大明宮詞》的編寫參考了小說《太平公主》的一些原有資料,
編寫時間應為1998年前後(確切時間不詳),
現在我翻閱手上原版劇本,主演人員所寫的「九八年華麗的冒險,兩千年豐美收獲」也可推測知曉其拍攝時間,
編劇是鄭重,王要。
描寫的是盛唐時期的大明宮地處長安城中,以武則天與太平公主,這一對母女一生權力和情感的矛盾爭斗為主線的內部的宮廷權利斗爭與情感故事。
不完全屬於純愛情故事,有愛情的成分。
㈧ 大明宮 是哪個朝代的
唐代
在唐代長安城禁苑中,位於城東北部的龍首原。此宮建於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龍朔二年(公元662年),高宗命令擴建,第二年即遷入大明宮聽政。乾寧三年(公元896年)此宮毀於兵火。大明宮周長7.6多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為北京故宮的四倍.宮城共11個城門,其東、西、北三面都有夾城;南部有三道宮牆護衛,牆外的丹鳳門大街寬達176米,是唐代最為宏偉的宮殿建築群。
大明宮歷史
大明宮初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名永安宮,是李世民為太上皇李淵而修建的夏宮,也就是避暑用的宮殿,而宮殿還未建成,太上皇李淵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於大安宮,夏宮的營建工程也就此停工。遂於貞觀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宮。大明宮再次大規模營建是在高宗龍朔時期。「龍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風痹,惡太極宮卑下,故就修大明宮」。當時為修此宮曾徵收關內道延、雍、同、岐、幽、華、寧、鄜、坊、涇、虢、絳、晉、蒲、慶等十五州121錢,且在龍朔三年二月減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經過這次大規模營建,大明宮才算基本建成。當然,此後大明宮尚有多次營建和葺修,如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宮,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宮宮殿,「新造蓬萊池周廊四百間」,浚龍首池,起承暉殿。不過這些工程只是增修補葺罷了,大明宮在郭城的東北處,南接都城之北,西接宮城的東北隅,占據龍首原的高地之上。
大明宮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之一,另兩座是太極宮和興慶宮。大明宮在太極宮之東,所以又稱為「東內」, 大明宮原是太極宮後苑,靠近龍首山,較太極宮地勢為高。龍首山在渭水之濱折向東,山頭高二十丈,山尾部高六七十丈。漢代未央宮踞龍首山折東高處,故未央宮高於長安城。唐大明宮又在未央宮之東,地基更高。唐高宗中年因患風痹病害怕潮濕,便移住到涼爽乾燥的大明宮內。
大明宮周長7628米,面積3.3平方千米,是北京紫禁城面積的3.5倍。平面形制是一南寬北窄的楔形。它西牆長2256米,北牆長1135米,南牆為郭城北牆東部的一段,長1674米,東牆的北部偏西12度多,由東牆東北角起向南(偏東)1260米,轉向正東,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長1050米,與宮城南牆相接。它是唐長安城規模最大的一處宮殿區。
大明宮周圍環築有宮城,牆面與太極宮一樣為夯土板築,只有各城門兩側及轉角處內外表面砌有磚面。城基的寬度,據考古實測,除南面牆基用郭城北牆寬約9 米左右外,其他三面牆基均寬13.5米,深1.1米。城牆築在城基中間,兩邊比城基各窄進1.5米左右,底部寬10.5米,構築十分堅固。此外,在宮城北部之外,東、西、北三面都構築有平行於宮城牆的夾城,亦為板築土牆。北面夾城最寬,距宮城牆寬160米。東西兩面夾城距宮城牆寬均為55米。夾城的修築,在宮城的後部,配合宮城城牆共同構成嚴密的防衛體系結構。
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們大都在大明宮居住和處理朝政,作為國家的統治中心,歷時達二百餘年。大明宮的范圍很大,東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有含元殿、宣政殿、紫晨殿三大殿,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而有名的麟德殿大約建於唐高宗麟德年間,位於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餘所。含元殿是當時唐長安城內最宏偉的建築。殿前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整座宮殿坐北朝南,居高臨下,規模宏大,建築雄偉。王維有詩雲:「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唐朝末年黃巢也曾在這里稍稍滿足了「他年我若為青帝」的心願,沒當成皇帝也湊合了。唐僖宗時,大明宮屢遭兵火,最終於干寧三年(896年)被燒毀。數年因為戰備的原因,宮殿的遺跡也都被除,此後便成為一片廢墟。
㈨ 大明宮詞 講的 是哪一時期的統治者
大明宮是唐時宮殿,大明宮詞講的自然是唐時傳奇。李世民、李治、 武則天,主要是這些帝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