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賀綠汀是哪個時代的
賀綠汀(1903-1999) ,原名賀楷,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湖南邵陽人。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早年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和廣州起義。先後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教員,明星影片公司音樂科科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隊音樂教員、延安中央管弦樂團團長、華北文工團團長。半個世紀以來,賀綠汀共創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鋼琴曲、六首管弦樂曲、十多部電影音樂以及一些秧歌劇音樂和器樂獨奏曲,並著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⑵ 賀綠汀創作《幽思》的歷史背景
這首曲子創作於1937年初上海(1903年出生,當時他34歲),當時國內形勢應該還算較為緩和(7月7日才爆發盧溝橋事變),特別是賀綠汀在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從事電影配樂工作,應該算個人職業生涯非常輝煌的時期,收入、地位應該很體面。
賀綠汀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1934年在俄國作曲家齊爾品舉辦的徵求中國風味鋼琴曲比賽中,他以《牧童短笛》和《搖籃曲》分別獲得一等獎和名譽二等獎。一曲成名,學校將他改為公費。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他的譯著。百代唱片公司為他的得獎作品灌制唱片發行海內外。
1937年初,時任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從事電影配樂工作的著名音樂家賀綠汀創作出了一首優美的長笛獨奏《幽思》。這首樂曲採用了傳統的中國五聲調式旋律與典型的奏鳴曲曲式結構相結合的創作手法,結構完整、旋律優美、情趣高雅,表現出情景交融的極高藝術境界。樂曲中插有兩處極為精彩的華彩樂段(cadenza),其內涵豐富的音樂表現力與流暢自如的演奏形式充分地展現了長笛高超的演奏技藝,美輪美奐,至今仍是中國長笛音樂華彩樂段創作與演奏的典範。
抗日戰爭爆發後即1938年後,賀綠汀參加上海文藝界抗日救亡演劇隊,奔赴武漢、鄭州、西安等地演出,宣傳抗日。在山西臨汾,他在煤油燈下創作了不朽的抗日戰歌《游擊隊歌》等一系列曲目,鼓舞了抗日熱情。
⑶ 賀綠汀創作了什麼歌曲
賀綠汀,是中國著名作曲家、音樂家。他創作了很多作品,作品體裁多樣,在中國有重大影響。他共創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鋼琴曲,6首管弦樂曲,10多部電影音樂,還出版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他的歌曲《游擊隊歌》、《墾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戰爭期間流傳海內外,至今仍是音樂會和歌詠活動中的偉唱曲目。 他的器樂作品以鋼琴獨奏《牧童短笛》、《搖籃曲》,管弦樂曲《森吉德瑪》、《晚會》最為著名。其中《牧童短笛》在1934年亞歷山大·齊爾呂舉辦的「征辦中國風味的鋼琴曲」活動中獲第一名。他的電影配樂在30年代曾名聲大作,他配樂的電影有《風雲兒女》、《十字街頭》
馬路天使》等。影片中的插曲《春天裡》、《四季歌》、《天涯歌女》至今仍家喻戶昴,久唱不衰。賀綠汀又是一位音樂教育家和音樂活動家,他為中國音樂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牧童短笛》是賀綠汀在1934年他作的,根據我國童謠「小牧童,騎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而定名。全曲為ABA再現三段體。A段幽悠瀟灑,兩支結合在一起的復調旋律,猶如兩位牧童在騎牛溫游,信口對吹,無拘無束。B段活潑歡愉,A段復調定法改變為和聲音型伴奏的主調音樂。這首具有鮮明音樂形象和濃鬱江南風的樂曲,在中國的外來樂器(如鋼琴、小提琴等)創作中,具有開拓性意義。至今仍是鋼琴教學中的保留教材。 賀綠汀童年時接觸民間樂器和風琴。
年表
1924年入長沙岳雲學校藝術專科學習鋼琴、小提琴及音樂理論。
1926年畢業後在中學任音樂教員。
1927年參加廣州、海豐起義。
1931年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從師黃自學習作曲。
1934年創作的鋼琴曲《牧童短笛》和《搖籃曲》,分別獲俄籍作曲家齊爾品「徵求有中國風味的鋼琴曲」一、二等獎。
1936年任明星電影公司音樂科科長,為《都市風光》、《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等10多部電影寫配樂與插曲。抗日戰爭爆發後到華北和重慶參加抗日宣傳活動,創作有《游擊隊歌》、《保家鄉》、《墾春泥》、《嘉陵江上》等歌曲。
1940年在重慶任育才學校音樂組主任。
1941年參加新四軍魯迅藝術工作團。
1943年到延安任五省聯防軍宣傳隊音樂教員。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擔任延安中央管弦樂團及華北文工團團長,創作有管弦樂曲《晚會》、《森吉德瑪》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長期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分會主席。創作有歌劇《長征》(合作)、大合唱《十三陵水庫》、小提琴曲《百靈鳥》、電影音樂《宋景詩》等。賀綠汀創作的音樂體裁廣泛,藝術性強,並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在音樂創作的同時他還譯著《和聲學理論與實踐》,撰寫了大量富於建設性的音樂評論和理論著作。
⑷ 盜墓筆記電影葬禮上唱的戲曲叫什麼
盜墓筆記電影葬禮上唱的戲曲調子是四季歌的調子,只是把歌詞改了,歌詞如下:
浮生若夢夢浮生,真作假時假亦真。
人生如鏡鏡映人,但願是影避凡塵。
花開花落為常道,鏡花水月不需尋。
回首空門聖靈起,本是無邪帶點真。
《盜墓筆記》是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樂視影業(北京)有限公司、南派泛娛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動作探險片,由李仁港執導,井柏然、鹿晗、王景春、馬思純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南派三叔的同名小說,講述了醉心於古建築的吳邪在三叔的帶領下,與張起靈、阿寧、潘子、王胖子,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冒險故事。
⑸ 賀綠汀介紹
賀綠汀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家。在近80年的音樂生涯中,他把自己的音樂活動與人民的革命斗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創作了很多不朽的音樂作品,在我國產生重大影響。他共創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 200多首歌曲,6首鋼琴曲,7首管弦樂曲,25部電影音樂及140餘篇論文、譯作等,還出版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等 。他的歌曲《游擊隊歌》、《墾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戰爭期間流傳至海內外,至今仍是音樂會和歌詠活動中的傳唱不衰的曲目 。他的器樂作品以鋼琴獨奏《牧童短笛》、《搖籃曲》,管弦樂曲《森吉德瑪》、《晚會》最為著名。他的創作,構思嚴謹周密,結構完整緊湊,手法簡潔洗練,感情真摯自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尤其是歌曲創作,其親切上口的旋律與鮮明的時代感使他成為人們永遠不會忘記的一位優秀的人民音樂家。
賀淥汀,原名賀安卿,又名賀抱真 、賀揩等。1903年出生於湖南邵陽東鄉。1923年春入長沙岳雲學校藝術專科學習音樂 、繪畫 。並與同好組織國樂研究會、國樂團,開始了早期的音樂活動。1927年參加了廣州起義 。後隨起義部隊到海豐,在澎湃領導的東江特委會宣傳部工作,創作了《暴動歌》。1931年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從黃自學習理論作曲。1934年,以《 牧童短笛》、《搖籃曲》獲俄羅斯作曲家兼鋼琴家齊爾品舉辦的「徵求中國風格鋼琴曲」比賽一等獎和名譽二等獎,從此為樂壇矚目 。同年應明星影片公司之聘,進入電影界 。此後,他一面在音專繼續學習,一面以電影音樂工作為中心,為左翼進步影片《船家女》、《鄉愁》、《都市風光》、《壓歲錢》、《十字街頭》、《馬路天使》以及話劇《復活》、《武則天》等配樂,創作了《搖船歌》、 《春天裡》、《秋 水伊人》、《怨離別》等電影、話劇插曲,以及《心頭恨》、《誰說我們年紀小》、《清流》等歌曲。這一時期的電影歌曲創作顯示了賀綠汀在旋律創作上的天賦以及他良好的學院派作曲基礎。如電影《馬路天使》主題歌《天涯歌女》,採用了江蘇民歌的因素,聽起來委婉清麗,既有淡淡的憂愁,又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少女的純情。《春天裡》的旋律非常簡潔,節奏明快,情趣盎然,形象地刻畫了一個失業青年的樂觀精神。《秋水伊人》的旋律則優美典雅,具有濃烈的都市氣息和抒情性,是當時風靡上海的「流行歌曲」。這些作品反映出賀綠汀在作曲方面的突出才華。
1937年「八一三」前後,賀綠汀赴內地宣傳抗日。1938年入武漢中國電影製片廠,後隨廠遷重慶。在重慶育才學校任教員期間他創作了《全面抗戰》、《弟兄們拉起手來》,《游擊隊歌》、《干一場》等,特別是作為演劇一隊獻給八路軍全體將士的《游擊隊歌》,在敵後根據地和大後方得到廣泛流傳。從武漢到重慶以後的兩年間,他的創作又取得新的進展,並趨於多樣化。除為影片《中華兒女》、《勝利進行曲》、《青年中國》等配樂外,還創作了氣勢磅礴的合唱《勝利進行曲》(之二),格調清新、富於泥土氣息的無伴奏合唱《墾春泥》,戲劇性的朗誦調《嘉陵江上》,民謠風的抒情曲《阿儂曲》以及笛子獨奏曲《幽思》,管弦樂《晚會》等。這一時期的歌曲創作在題材上更加貼近時代的腳步,反映了作者當時的革命熱情與強烈的使命感,也使他成為左翼文化陣營中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家。如著名的《嘉陵江上》,曲作者運用了西洋歌劇宣敘調與詠嘆調的寫法,並結合中國語言的特點,寄託了對失去的家鄉---東北三省的懷念,表達了堅決打回老家去的抗日決心。
1941年皖南事變後,賀綠汀前往華東抗日根據地,先後在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部、新四軍魯藝文工團工作。1943年夏抵延安後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隨後又負責籌建中央管弦樂團及華北文工團等。在新四軍和初到延安的近三年中,他把音樂活動的重點放在培訓音樂幹部方面。到聯政宣傳隊後,他的創作以解放區軍民的生活和斗爭、新型的官兵關系為主要內容,追求音樂的通俗性和對歌舞劇形式的探索,以及用專業手法對傳統民歌進行改編,構成了他在這個階段的創作特色。《前進,人民的解放軍》、《露營歌》等戰士歌曲,以及管弦樂《森吉德瑪》都曾受到戰士和群眾的歡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賀綠汀一直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並且先後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分會主席等。為辦好音樂院校、培養新型的專業人才,他傾注了大量心血。在繁重的行政工作與社會活動之餘,他仍堅持音樂創作。從1949年起,他參加了歌劇《長征》的創作,並作有大合唱《十三陵水庫》、無伴奏合唱《我們心上開了一朵玫瑰花》、獨唱《牧歌》、民歌編曲《綉出山河一片春》、電影歌曲《不渡黃河誓不休》,群眾歌曲《英雄的五月》等。1999年4月27日二十時十五分,著名音樂家賀綠汀在上海逝世,享年九十六歲。他給中國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作品將永遠傳唱在中華大地。
⑹ 賀綠汀的作品有哪些
《牧童短笛》、《搖籃曲》、《游擊隊歌》、《森吉德瑪》、《晚會》等。
1、《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賀綠汀先生創作於1934年的一首鋼琴曲。該曲是音樂界第一首具有鮮明、成熟的中國風格的鋼琴曲,刻畫了完全不同於西方風格的中國田園音畫。
曲將西方的復調寫法和中國的民族風格相結合,將歐洲音樂理論與中國音樂傳統相結合,呈現出獨具一格的中國風格特徵,為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翻開了新的一頁,是我國近代鋼琴音樂創作上一個具有創造性的範例。
2、《搖籃曲》
作於1934年,原為鋼琴獨奏曲。樂曲採用三段體結構。第一段以優美動聽、真摯純朴的曲調,描繪母親在嬰兒的搖籃邊,輕輕地吟唱搖籃曲,輕拍著心愛的孩子入睡的情景,給你以溫暖之感。
第二段彷彿描寫母親因為想到孩子未來的生活情景而心潮澎湃、激動的心情。表現了母愛的偉大!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現,把嬰兒平靜地進入夢鄉的意境描繪得十分形象。獲得二等獎。後來作者曾把它改編為大提琴獨奏曲。
3、《游擊隊歌》
《游擊隊歌》是上海樂團合唱的歌曲、賀綠汀作詞及編曲,是電影《鐵道游擊隊》的主題曲。
1993年6月5日,該歌曲獲得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優秀曲目。
歌詞:
我們都是神槍手,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密密的樹林里,到處都安排同志們的宿營地,在那高高的山崗上,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
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我們生長在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無論誰要強佔去,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哪怕日本強盜凶,我們的兄弟打起仗來真英勇,哪怕敵人槍炮狠,找不到我們人和影。
不分窮,不分富,四萬萬同胞齊武裝,不論黨,不論派,大家都來抵抗。
我們越打越堅強,日本的強盜自己走向滅亡,看最後勝利日,世界和平現曙光!
4、《森吉德瑪》
《森吉德瑪》是一首蒙古族短調民歌,流行於內蒙伊克昭盟鄂爾多斯部落聚居的地方。它通過一系列生動的比喻,描繪了森吉德瑪的美貌,也突出了青年對姑娘堅貞不渝的愛情。
歌詞:
從那弦子的一端生出美妙的樂曲嗬,從你的內心裡傾吐出溫存細語嗬,想起了你的聰明智慧,啊,森吉德瑪縱然提著黃金的水桶,何處尋覓。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瑪。
生的比那東海的水還要清澈嗬,如果能在人世上獲得再生,啊,森吉德瑪但願我們能在一起自由生活。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瑪。
生的比那碧海的水還要清秀嗬,想起了你的聰明才智。啊,森吉德瑪就是從青春盼到衰老也毫不怨尤。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瑪。
生的比那潺潺流水還要清秀嗬,想起了你的聰明靈巧。啊,森吉德瑪今生不能相聚來世也要同歡。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瑪。
5、《晚會》
原名《鬧新年》,是賀綠汀在1934年創作的一首鋼琴曲,1940年改編為管弦樂曲,並通過電台對蘇聯播出,深獲好評。1943年作者在延安對樂曲作了修改。
1949年作者把自己的六首作品編成一部管弦樂組曲,《晚會》為其中一首。樂曲如標題所示,描繪了人們歡天喜地舉行晚會慶祝勝利的情景。
全曲共分為六段,後三段是前三段的反復。在第三段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中國民間鑼鼓的節奏,使歡樂的情緒達到高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賀綠汀
⑺ 賀綠汀的個人經歷以及代表作是怎樣的
(1903~1999)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湖南邵陽人。曾在長沙岳雲學校藝術專科學習音樂。大革命期間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和廣州起義。1931年入上海國立音專隨黃自學理論、作曲,選修鋼琴。1934年所作鋼琴曲《牧童短笛》和《搖籃曲》在俄國鋼琴家、作曲家齊爾品舉辦的「徵求中國風味的鋼琴曲」評選中分獲頭獎和名譽二等獎。同年入電影界,參加歌曲作者協會,為左翼進步電影《風雲兒女》、《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等配樂,其中《春天裡》、《天涯歌女》等插曲在當時廣為流傳。抗戰時期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一隊,後至重慶從事音樂工作,此時創作的《游擊隊歌》、《墾春泥》、《嘉陵江上》等歌曲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1943年赴延安,籌建了中央管弦樂隊。解放戰爭期間又創作了管弦樂小品《森吉德馬》、《晚會》及合唱、秧歌劇等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和中國音協副主席,繼續致力於音樂教育事業,培養了大批音樂人才。在創作上也有各類聲樂作品和電影音樂問世,並出版了《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
⑻ 賀綠汀簡介
賀綠汀,(1903-1999) 湖南邵陽市邵東縣人。主要音樂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擊隊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樂《森吉德瑪》、《晚會》等。先後為電影《船家女》、《都市風光》、《十字街頭》、《馬路天使》和話劇《復活》、《武則天》等二十多部影劇配樂,創作了《搖船歌》、《背纖歌》、《春天裡》、《怨別離》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抗戰期間,他參加了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劇隊,奔赴各地宣傳抗日,並創作了不朽歌曲《游擊隊歌》,以及《全面抗戰》、《弟兄們拉起手來》、《上戰場》、《保家鄉》等鼓舞人們鬥志的抗戰歌曲。1943年,賀綠汀到達延安,在魯藝教書。《前進,人民的解放軍》、《新中國的青年》、《新民主進行曲》等,是他解放戰爭期間創作的歌曲,風靡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