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唯版注重蕭紅所處的三四十年代的這個時期內,大環境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蕭紅與文學圈朋友的現實生活,以及與蕭軍、端木等的愛恨情仇。其中以朋友獨白的口吻講述蕭紅的生平這種拍攝方式比較獨特,採用的是順序式的敘述方式,整部電影更嚴肅客觀一些。
宋佳版更像是一部倒敘回憶式的純粹愛情片,主要講蕭紅和每個男人之間的愛情故事,更適合喜歡娛樂八卦的人看。
當然仁者見仁,好看與否並不絕對,以上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希望對你的問題有幫助~
Ⅱ 電影《蕭紅》好看嗎《蕭紅》影評!
被稱為中國文壇的洛神,蕭紅的經歷和文字一樣,一直是一段傳奇。上世紀中葉顛沛流離又百舸爭流的中國,情路坎坷的才女作家,這樣一個故事,能難拍到哪裡去?但是導演霍建起卻以實際行動告訴觀眾:我能!
台詞無疑是《蕭紅》的一大致命傷,並且分為兩類,其一,是二流近當代文學教科書蕭紅賞析選段,用以表現導演對蕭紅的理解;其二,是《情深深雨蒙蒙》式的對話。從影片一開始,駱賓基開始抒情:你的作品宏大,細膩雲雲雲雲一大段,就讓人感覺大事不好。果然,之後居然出現了魯迅對蕭紅蕭軍情感糾葛的評價:你們兩個就像兩只刺蝟之類《情深深雨蒙蒙》般的對話。此類例子,數不勝數,觀眾笑場不知凡幾。影片後半段臨近結束時,駱賓基和端木蕻良站在蕭紅墓前,居然又開始以詩一般的語言,背誦蕭紅賞析選段,彷彿怕前面表現的內容觀眾沒看懂似的,實在令人發指。台詞的問題其實可以代表整部影片的問題,過多浮於表面的膚淺解讀和表現,讓這位中國文學的洛神,在霍建起這個戲水人手裡,溺水而亡。
簡言之,霍建起不懂蕭紅,不懂女人,更不懂愛情。為了節省腦細胞,他更多用的是讓演員將人物心理說出來,而不是細節的捕捉,鏡頭語言。這就讓電影和觀眾感觀產生了錯位,裝逼的意識先入為主,人物設置單薄,再加之做作到搞笑的台詞,失敗在所難免。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這部蕭軍蕭紅這一對左聯小紅軍唱主角的電影里,居然沒有像多年前的《魯迅》那樣,頻頻唱紅,而是將著力點放在了男女關繫上,甚至在影片後半段出現了兩男一女同睡一床的中國公映大銀幕突破之舉,還是體現了一點導演的想法。但是,從本質上說,《蕭紅》導演霍建起和《神探亨特張》導演高群書,都是一樣的。兩個人都是想用電影表現我懂,一個是懂蕭紅,懂女人,懂愛情;一個是懂中國現狀。可惜的是,他們的懂只是比不懂懂那麼一點點,騙得過那些什麼也不懂的觀眾,而在比他們懂那麼一點點的人面前,難免貽笑大方。
撇去以上那些吐槽,《蕭紅》在視覺方面,還是頗為精美的,可以說是直直擊中了小清新們的心。那些美衣華服,亭台樓閣,千山萬水。甚至那些精心設計場景:水面漂浮的歐利維亞;鏡前顧影自憐的女作家。都讓人知道,這部電影是用了心的。但是,就像導演從電影里極力表現的我懂一樣,這些精美的畫面對電影本身,於事無補。蕭紅一生經歷的主線,導演抓住了,但是以太多沒有具象性的情節來進行填補,於是只能給人隔靴搔癢之感。我們知道蕭紅一生坎坷,她倔強,她需要愛,她才華橫溢,她情殤連連。這些,都需要導演通過抓住蕭紅一生中可以不為人所知,但一定是要非常人能受的片段,來進行體現。而這,則需要導演對蕭紅,對蕭紅的作品,甚至對女性,對人,這個永恆的問題有自己的深度見解。結果,大家已經看到了,大量的蕭紅賞析選段,只能將電影拖入膚淺的深淵。
一句話,《蕭紅》的確讓人感覺不是電視劇了,但也僅僅是看上去很美,僅此而已。
Ⅲ 蕭紅電影誰演的
小宋佳演過
Ⅳ 請問。電影(黃金時代),好看嗎就是講蕭紅的那個
不錯,是敘事型的,比較客觀
Ⅳ 蕭紅完整版電影
蕭紅720P.mkv
Ⅵ 如何評價《蕭紅》這部電影
沒看過,國產電影好片子已經越來越少了。
Ⅶ 蕭紅的作品哪個好
1935年月12月,蕭紅的中篇小說《生死場》以「奴隸叢書」的名義在上海出版,在文壇上引起巨大的轟動和強烈的反響,蕭紅也因此一舉成名。
《生死場》原名《麥場》,後由胡風改名為《生死場》,是她以蕭紅為筆名的第一部作品。
《生死場》以淪陷前後的東北農村為背景,真實地反映舊社會農民的悲慘遭遇,以血淋淋的現實無情地揭露日偽統治下社會的黑暗。同時也表現了東北農民的覺醒與抗爭,贊揚他們誓死不當亡國奴、堅決與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民族氣節。
《生死場》的發表,符合時代的要求,呼喚民族意識的覺醒,對堅定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鬥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蕭紅在作品中大膽地反映人民的要求和願望,抒發了她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魯迅在為《生死場》所作的序言中稱贊蕭紅所描寫的「北方人民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品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
《生死場》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社會影響很大。蕭紅也因此成為三十年代中國文壇知名的女作家,從而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Ⅷ 《蕭紅》電影完整版 有的追加懸賞 急!!
Ⅸ 如何評價電影《蕭紅》
你說的是黃金時代吧,那個年代她代表了自由女性,還有她不帶有任何政治偏見的文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