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富城得幾個最佳影帝獎
電影獲獎
▪ 2013 第5屆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最佳原創歌曲 全民目擊 (獲獎)
▪ 2013 第5屆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全民目擊 (獲獎)
▪ 2013 第4屆樂視影視盛典年度電影最佳男演員 寒戰 (獲獎)
▪ 2012 第3屆紐約中國電影節亞洲最傑出藝人 (獲獎)
▪ 2011 第5屆華鼎獎華語劇情電影最佳演員 罪與罰 (獲獎)
▪ 2011 第1屆優酷影視盛典最佳電影男演員 最愛 (獲獎)
▪ 2007 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受歡迎華語影星 (獲獎)
▪ 2006 第4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父子 (獲獎)
▪ 2006 第8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三岔口 (獲獎)
▪ 2005 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三岔口 (獲獎)
2. 中國有哪些演員獲得過世界三大電影節的影帝或影後
到目前為止,得到過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帝影後桂冠的兩岸三地影人有:
1.鞏俐(大陸)/《秋菊打官司》/第四十九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女主角(1992)
2.張曼玉(香港)/《阮玲玉》/第四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1992)
3.葛優(大陸)/《活著》/第四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1994)
4.夏雨(大陸)/ 《陽光燦爛的日子》/ 第五十一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1994)
5.蕭芳芳(香港)/《女人,四十》/第四十五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1995)
6.梁朝偉(香港)/《花樣年華》/第五十三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2000)
7.張曼玉(香港)/《清潔》/第五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2004 )
3. 歐洲三大電影節是哪些
歐洲三大電影節分別是:義大利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
1、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立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獅獎」,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每年8月至9月間在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行。在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2、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康城或坎城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立於1946年,因兼有大海(Sea)、美女(Sex)和陽光(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最初是為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而創辦,最高獎項為「金棕櫚獎」。戛納國際電影節於每年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
3、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創立。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熊獎」,以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為宗旨。柏林國際電影節於每年2月間舉辦,為期兩周。

(3)南特影帝是哪個電影節擴展閱讀
歐洲三大電影節「三大滿貫」獲得記錄
1、最高獎大滿貫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夜》柏林金熊(1961)、《紅色沙漠》威尼斯金獅(1964)、《放大》戛納金棕櫚(1966)。
羅伯特·奧特曼:《陸軍野戰醫院》戛納金棕櫚(1970)、《西塞英雄譜》柏林金熊(1976)、《人生交叉點》威尼斯金獅(1993)。
2、最佳導演大滿貫
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狂野之愛》戛納最佳導演(2002)、《血色將至》柏林最佳導演(2008)《大師》威尼斯最佳導演(2012)。
3、二等獎大滿貫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1964年《馬太福音》威尼斯評審團大獎、1971年《十日談》柏林評審團大獎、1974年《一千零一夜》戛納評審團大獎。
張藝謀:19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威尼斯銀獅獎、1994年《活著》戛納評審團大獎、1999年《我的父親母親》柏林評審團大獎。
4、最佳男演員大滿貫
傑克·萊蒙:1979《中國綜合症》戛納影帝、1981《奉獻》柏林影帝、1982《大失蹤》戛納影帝、1992《大亨游戲》威尼斯影帝。
西恩·潘:1996《死囚漫步》柏林影帝、1997《可人兒》戛納影帝、1998《浮世男女》威尼斯影帝、2003《21克》威尼斯影帝。
5、最佳女演員大滿貫
朱麗葉·比諾什:1993《藍》威尼斯影後、1997《英國病人》柏林影後、2010《合法副本》戛納影後。
朱麗安·摩爾:2002年《遠離天堂》威尼斯影後、2003年《時時刻刻》柏林影後、2014年《星圖》戛納影後。
6、終身成就獎滿貫
讓娜·莫羅:1992年終生成就金獅獎、2000年終生成就金熊獎、2003年終生成就金棕櫚獎。
7、主演最高獎滿貫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1960年《甜蜜的生活》戛納金棕櫚獎、1961年《夜》柏林金熊獎、1962年《家庭日記》威尼斯金獅獎。
鞏俐:1987年《紅高粱》柏林金熊獎、1992年《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金獅獎、1993年《霸王別姬》戛納金棕櫚獎。
4. 我想問下每年的影帝是怎麼評選出來的,是不是誰拿金馬獎誰就是影帝啊,
台灣的金馬獎則兩岸三地的作品只要在台灣上映就有被選的資格,從這個角度說,這可以稱得上是華人電影獎。同樣由於口味的不一樣,即使是同一部電影,得獎的名單也不盡相同。

金馬獎創立初期獎座依獎項有大中小之分。第一屆獎座出處已不可考,第二屆邀請青年雕塑家楊英風設計,以殷商圖紋構化「馬首是瞻」,表現得獎者的典範風華。
象徵電影藝術工作者向專業化、藝術化、國際化不斷努力的精神,也包含著華語片放眼世界、精益求精的宏觀胸襟,金馬意興風發、向前奔躍的姿態象徵了金馬獎引領華語電影奔騰不息之意。
影帝,是指通過自身高超的演技在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電影獎項(如華語電影三大最高獎、國際電影節)中榮獲過「最佳男主角」殊榮的男演員被尊稱為「影帝」,比如奧斯卡影帝、戛納影帝、金像影帝、金馬影帝等等。
另外,由於重大的電影獎項均有提名,如在同一屆電影獎項中誕生兩位影帝,則稱為「雙黃影帝」,而只獲得提名沒有拿獎的演員稱為「准影帝」。
在中國,華語電影三大最高獎項包括: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金雞百花獎。這三大電影獎包含獎項眾多,但是在公眾心目中,最受關注的還是金像獎中具有濃厚明星色彩的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女主角獎,也就是在報道中經常作為頭條的「影帝」和「影後」大獎。
5. 梁朝偉獲得了哪幾個影帝
第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花樣年華》
第1屆中國鐵象獎最佳男主角《色·戒》
第2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色·戒》 第3屆亞洲卓越成就獎最傑出電影男演員《色·戒》
第3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春光乍泄》
第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人民英雄》
第8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無間道》
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殺手蝴蝶夢》
第10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2046》 第11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最佳男主角《2046》
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重慶森林》 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春光乍泄》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花樣年華》 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無間道》 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無間道》
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2046》 第2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焦點演員《花樣年華》 第3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重慶森林》 第4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無間道》 第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色·戒》 第53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坎城影展)影帝《花樣年華》
6. 台灣金馬獎各屆的影帝分別是誰
第廿二屆【金馬獎】(1985年)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等待黎明》
第廿三屆【金馬獎】(1986年)
最佳男主角:狄龍《英雄本色》
第廿四屆【金馬獎】(1987年)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流氓大亨》
第廿五屆【金馬獎】(1988年)
最佳男主角:萬梓良《大頭仔》
第廿六屆【金馬獎】(1989年)
最佳男主角:陳松勇《悲情城市》
第廿七屆【金馬獎】(1990年)
最佳男主角:梁家輝《愛在他鄉的季節》
第廿八屆【金馬獎】(1991年)
最佳男主角:郎雄《推手》
第廿九屆【金馬獎】(1992年)
最佳男主角:成龍《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第30屆【金馬獎】(1993年)
最佳男主角:成龍《重案組》
第31屆【金馬獎】(1994年)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重慶森林》
第32屆【金馬獎】(1995年)
最佳男主角:林揚《超級大國民》
第33屆【金馬獎】(1996年)
最佳男主角: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
第34屆【金馬獎】(1997年)
最佳男主角:謝君豪《南海十三郎》
第35屆【金馬獎】(1998年)
最佳男主角:洛桑群培《天浴》
第36屆【金馬獎】(1999年)
最佳男主角:柯俊雄《一代梟雄-曹操》
第37屆【金馬獎】(2000年)
最佳男主角獎:吳鎮宇(《槍火》)
第38屆【金馬獎】(2001年)
最佳男主角:劉燁《藍宇》
第39屆【金馬獎】(2002年)
最佳男主角:黎明《三更之回家》
第40屆【金馬獎】(2003年)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
第41屆【金馬獎】(2004年)
最佳男主角:劉德華 《無間道3:終極無間》
第42屆【金馬獎】(2005年)
最佳男演員: 郭富城(《三岔口》)
第4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2006年)
最佳男演員 郭富城《父子》
第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2007年)
最佳男主角 梁朝偉《色,戒》
7. 所謂影帝,大都指哪幾項電影獎
華人影帝 通常只獲得 內地的 (金雞 百花 )香港的(金像)還有最近幾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國際的 就是 (金球 奧斯卡)(嘎納 柏林電影節) 等
8. 影帝的獎項誕生
1979年,一份日後成為香港電影界權威雜志的《電影雙周刊》誕生,從事電影界報道、評論的創作。當時香港電影已經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在亞洲乃至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但是卻沒有自己的電影節,甚至沒有電影人自己的官方組織。《電影雙周刊》以其對電影事業的關注和責任感,組織了一群電影人進行年度優秀電影和優秀電影人的評選,並從1982年開始,與香港電台合作舉辦正式的頒獎典禮,此後每年一度,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繁榮,提高電影人的製作水平和觀眾的欣賞水平。這就是在華語影壇具有極高影響力和權威地位的香港電影金像獎。
1983年,金像獎頒獎典禮開始在電視台轉播,影響力不斷擴大,並於1993年十二月正式注冊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有限公司」,作為一個非牟利團體,靠每年的電視台、電台廣播版權費及海外發行收入來維持日常基本開支。從1989年的第8屆開始,出現了電影人協會、導演協會、編劇協會等等香港電影人自己的組織,香港電影金像獎也開始和政府有了合作,規模越來越大,是整個亞洲電影界關注的盛事,它曾經有過的盛極風光更是印證著香港電影發展中不可磨滅的輝煌。
影帝的誕生一般由專業的電影評估人或專家小組經過多輪投票選舉及嚴密討論產生,為了增加神秘色彩,在頒獎典禮宣布獲獎名單前,均有提名影帝的名單公布,在頒獎時宣布的本屆榮獲「最佳男主角」的演員即為新一屆影帝。

9. 梁朝偉在哪五年獲得影帝,分別是什麼作品
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人民英雄》
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殺手蝴蝶夢》
第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重慶森林》
第三十一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重慶森林》
第三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 《春光乍泄》
第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春光乍泄》
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花樣年華》
第53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康城影展)影帝 《花樣年華》
第八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 《無間道》
第二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無間道》
第二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無間道》
第四十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無間道》
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2046》
2004年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最佳男主角 《2046》
2005年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最佳男主角 《2046》
第2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焦點演員 《花樣年華》
2007年第四十四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色戒》
2008年獲第二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色戒》
10. 金馬獎影帝是怎麼評選出來的
影帝,是指通過自身高超的演技在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電影獎項(如華語電影三大最高獎、國際電影節)中榮獲過「最佳男主角」殊榮的男演員被尊稱為「影帝」,比如奧斯卡影帝、戛納影帝、金像影帝、金馬影帝等等。
金馬獎組成了一個評委會。其中大部分是台灣人。
例如,備受爭議的第49屆金馬獎由內地電影人張遠和寧浩評出。
第49屆金馬獎的最大爭議應該是最佳男主角。獲獎者是阮經天,他首次出演電影《雷雨滾滾》。
之所以選擇阮經天,首先是因為他是偶像演員,這樣的進步應該受到鼓勵。其次,作為台灣電影的代表作品,主要獎項是最佳男主角——這一衡量的結果。
寧浩透露,「金馬獎是一種投票制度和集體投票的結果。我們只能為自己的選擇投票。例如,攝影,即使你不是這方面的權威,你也有投票權。
金馬獎的地方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其公平性、公開性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