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明王朝1566》講述了什麼歷史故事
大明王朝1566有一個副標題:嘉靖與海瑞(順便提一下1566年是嘉靖皇帝離世的一年)。所以全劇有兩個核心人物,一個嘉靖,一個海瑞,全劇圍繞這兩個人來展開故事。具體的故事包括:浙江改稻為桑等。
嘉靖帝英明苛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可以稱得上一代仁君,不過二十年不上朝,任用奸佞,妄殺忠良,寵好道教,信任方士。
海瑞清廉剛正,且有勇有謀,忠於君父,體恤百姓。以一篇直言天下第一疏與嘉靖「開戰」。
圍繞這二人的故事還涉及了其它一大批人,也刻畫得有血有肉,正面的如胡宗憲、徐階,反面的如嚴嵩父子,復雜人物如楊金水、沈一石等。個人最喜歡的是胡宗憲。
❷ 大明王朝1566 說的是什麼故事
本劇講述的是嘉靖與海瑞的故事。
嘉靖三十九年,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奸臣嚴嵩黨羽密布、權傾朝野,清官海瑞不懼強權,敢於向腐朽封建的皇權發起挑戰。皇帝朱厚熜(陳寶國飾)練道修玄二十載,始終把控著大明朝的軍政、經濟大權。
當時的中國經濟發達,市井文化也算繁榮,但社會各階層矛盾突出,國家大面積實施的土地兼並使千百萬農民一夜之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
嚴嵩的專權引起了地方各級官員的不滿,「倒嚴」之聲甚囂塵上,從上至下、從里到外,從朝廷到地方官府,到處充斥著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血雨腥風。忠臣良將與亂臣賊子紛紛登上了當時的歷史舞台....
《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是由張黎執導,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
該劇於2007年1月8日在湖南衛視首播,2017年2月13日於優酷視頻網路獨播。
(2)大明王朝電影講的哪個皇帝擴展閱讀
《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以明朝嘉靖45年間為歷史背景,用濃墨重彩的筆墨刻畫了嘉靖、海瑞、嚴嵩等一批觀眾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形象。該劇所揭示的社會問題與矛盾——貧富對立以及清官與貪官的傳統議題,直逼現今社會,引發了人們對現今社會矛盾進行的深度思考。
尤其是劇集塑造的嘉靖和海瑞,一個一個是權力頂端的嘉靖,至陰至柔之君;一個是權力底部的是海瑞,至陽至剛之臣。兩人是生生不息的原動力、相剋相生,每一次發力都會攪動大明政局;每一次對決都能驚天動地。
《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以新銳而獨到的視角、鞭辟入裡的時代精神,向觀眾朋友發起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覺、靈魂和情感的沖擊。
尤為可貴的是,學界權威們對於《大明王朝·1566》給予了一致高度的評價。思想理論界、文化理論界和歷史學界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大明王朝·1566》用當代先進的科學歷史觀,並運用了當代藝術審美手段,對歷史作了深刻厚重而生動的解讀。
該劇從一度創作到二度創作,並不僅僅滿足於表現那些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的故事,而是在這些故事裡面展示了命運的邏輯。將我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❸ 電視劇《大明王朝1449》講述了明朝哪些事
《大明1449》曾經和我看過的《大明王朝1566》,都是不錯的電視劇,也都是講的明朝那些事。
《大明1449》故事梗概:宮廷叛亂,當朝天子遁入空門,全景式展示明朝兩代帝王陰謀與情仇,功高震主,救時宰相暴屍荒野,大手筆揭密於謙殘酷被害千古之懸疑。 公元1368年,朱元璋統一中國。歷經數代長達八十餘年的勵精圖治,天下太平,邊疆一統,至明英宗皇帝登基期間大明王朝進入鼎盛時期…… 英宗正統年間,太監王振把持朝政,誅滅異己,逼迫「垂簾聽政」的孫太後還政於英宗,並陷害忠良,使奸計將兵部侍郎於謙打入死牢,直至朝綱不振,社會腐敗之風日盛。 蒙古瓦剌軍侍機大舉入侵,邊關軍情危急,英宗在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困於「土木堡」,五十萬大軍土崩瓦解,滿朝文武百官死於戰場,英宗被瓦剌軍生擒……
危難中,孫太後下旨免去於謙死罪,回朝主持危局。於謙力挽狂瀾,為對付瓦剌挾天子攻城掠地的毒計,不顧後患,立英宗同父異母的弟弟成王朱祁鈺為帝,並親自上前線指揮作戰,以智謀大敗瓦剌軍,迎回英宗,然而,一場明爭暗鬥的皇位之爭又在景帝與英宗之間展開…… 一心想重振大明的於謙,鐵心整肅朝綱,力推新政,追查私錢,鏟除腐敗,結果遭到權貴們的極力反對,一挫再挫…… 及至景泰七年,石亨等奸黨密謀迎復上皇,一出「奪門之變」上演,英宗復位,景帝被害至死,於謙也被貫以「莫須有」的罪名再次下獄……
其實這部劇寫的就是一代清官,宰相於謙的故事,於謙的「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早已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但是他的故事和精神,可有些人不一定知道。
❹ 9.25分的豆瓣神劇,《大明王朝1566》 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明嘉靖年間。
中國封建歷史上最為獨特的皇帝朱厚熜(陳寶國 飾演)出現了。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練道修玄,卻始終牢牢掌控著整個大明朝政治、財經、軍事和民生大權。
嚴嵩(倪大宏 飾演),明朝歷史上唯一一個二十年把持內閣的首輔,明史將其定為奸臣之首。他黨羽密布,權傾朝野,但是卻能在家產被抄沒、兒子被砍頭之後,仍然獨保其身,直至壽終正寢。
海瑞(黃志忠 飾演),數百年來民間廣為傳頌的清官典範,敢於挑戰皇權、斥責皇帝、不懼牢獄和死亡的威脅,雖地位卑微,卻敢向幾千年的封建制度發出震古爍今的挑戰。
《大明王朝》全劇展現的是中國封建史上商業經濟十分發達、手工業作坊經濟十分發達、市井文化空前繁榮的時代,也是中國封建史上商業經濟與農業經濟的社會矛盾空前尖銳的時代。土地兼並使得大量的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礎,貪墨橫行使大明朝的統治瀕臨崩潰的邊緣。全劇以「倒嚴」為主要線索,全面展現了這一時期的一幅幅歷史畫面——從朝廷到各級官府驚心動魄的政治斗爭,從官場到商場波譎雲詭的爾虞我詐,忠勇的官兵和忠義的百姓風起雲涌的抗倭之戰;國與家命運的休戚與共,敵和友關系的錯綜變化,大情大我和小情小我的矛盾交織在這里折射出歷史精神的偉大理想和人生命運的嚴酷現實。一批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海瑞、嘉靖、嚴嵩、嚴世藩、徐階、高拱、張居正、胡宗憲、戚繼光、李時珍等,從歷史如煙的迷霧中有血有肉地向我們清晰地走來。
❺ 大明王朝一共經歷了多少個皇帝那些皇帝的分別是叫什麼皇帝/
[編輯本段]帝王世系明朝皇帝(16位)
姓名廟號謚號年號陵墓朱元璋太祖高皇帝洪武(1368年——1398年)孝陵朱允炆 惠宗讓皇帝(又謚惠帝)建文(1399年——1402年)待考朱棣成祖(原為太宗)文皇帝永樂(1403年——1424年)長陵朱高熾仁宗昭皇帝洪熙(1424年——1425年)獻陵朱瞻基宣宗章皇帝宣德(1426年——1435年)景陵朱祁鎮英宗睿皇帝正統(1436年——1449年)、天順(1457年——1464年)注:1449年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復位。裕陵朱祁鈺代宗景皇帝景泰(1450年——1457年)景泰陵朱見深憲宗純皇帝成化(1465年——1487年)茂陵朱祐樘孝宗敬皇帝弘治(1488年——1505年)泰陵朱厚照武宗毅皇帝正德(1506年——1521年)康陵朱厚熜世宗肅皇帝嘉靖(1522年——1566年)永陵朱載垕穆宗庄皇帝隆慶(1567年——1572年)昭陵朱翊鈞神宗顯皇帝萬曆(1573年——1620年)定陵朱常洛光宗貞皇帝泰昌(1620年)實際在位一個月慶陵朱由校熹宗悊皇帝天啟(1621年——1627年)德陵朱由檢毅宗(原為思宗)烈皇帝崇禎(1628年——1644年)思陵南明皇帝(4位)
朱由崧安宗簡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待考朱聿鍵紹宗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朱聿鐭文宗節皇帝 紹武(1646年)紹武陵朱由榔昭宗匡皇帝永曆(1646年——1662年)永曆陵 註:明太祖孝陵位於南京紫金山南麓,惠宗與安宗葬處不明,景泰陵位於北京海淀區玉泉山北麓,隆武陵位於福州羅漢嶺,紹武陵位於廣州越秀公園內,永曆陵位於貴州都勻高塘山,其餘十三位皇帝陵墓位於北京昌平縣天壽山明十三陵。
❻ 誰知道大明王朝的所有皇帝
這個應該比如說剛開始的時候應該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後的話,應該也就是朱允文,朱允文之後應該也就是明成祖朱棣,在這時候應該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熾,接下來應該也就是明宣宗朱瞻基,接下來應該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鈺,還有明代宗朱祁鎮,接下來應該也就是成化,接下來是弘治,然後是接下來是明孝宗,接下來應該也就是明武宗,下來應該也就是明世宗,接著就,隆慶和萬曆,再接著就到了明朝的最後階段。
❼ 大明王朝皇帝是誰演的
嘉靖帝朱厚熜是由陳寶國扮演的,裕王朱載垕是由郭廣平扮演的。
《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是由張黎執導,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
本劇講述的是嘉靖與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奸臣嚴嵩黨羽密布、權傾朝野,清官海瑞不懼強權,敢於向腐朽封建的皇權發起挑戰。皇帝朱厚熜練道修玄二十載,始終把控著大明朝的軍政、經濟大權。
❽ 大明王朝最偉大的皇帝是那位
引用明月的話,好人當不了好皇帝。所以偶個人認為朱棣和朱佑樘 最好,一個以武治國,一個以仁治國。
❾ 大明王朝的皇帝有哪幾位
有以下幾位及明末的幾為: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號「洪武」1368年稱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鳳陽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人的指揮下一舉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滅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稱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為明太祖。他死於1398年,時年71歲。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年號「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孫,皇太子朱標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時,大封王室,20多個兒子均封為親王,分駐各地,惠帝登基後,進行削藩,以統一軍事,惹惱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說被燒死,一說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號「永樂」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為名,發動了「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戰爭,在1420年打敗惠帝統治集團,奪取了明朝政權,建元永樂,是為明成祖。
1421年遷都北京,並下令編纂了《永樂大典》。死於1424年,時年65歲。
仁宗朱高熾(1378-1425)
年號「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仁宗,明成祖長子,仁宗政治比較清明,採取一些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於1425年,時年48歲。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號「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長子,他和其父一樣,比較能傾聽臣下的意見與仁宗並稱「仁宣之治」,宣宗時君臣關系融洽,經濟也穩步發展。宣宗死於1435年,時年38歲。
英宗朱祁鎮(1427-1464)
年號「正統」「天順」(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長子,即位時才9歲,被宦官王振專權,1449年,瓦喇大舉南侵,王振愜英宗親征,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於1464年,時年38歲。
景帝朱祁鈺(1428-1457)
年號「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後被擁立為帝,即位後,用於謙為兵部尚書,粉碎了瓦喇對北京的進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後,景帝將其軟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時,英宗才又被擁為帝。景帝死於1457年,時年30歲。
憲宗朱見深(1447-1487)
年號「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憲宗,英宗長子,憲宗好方術,溺於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國政」。1487年,憲宗死,時年41歲。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號「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憲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使英宗朝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面,得以改觀。被譽為「中興之令主」。死於1505年,時年36歲。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號「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長子。好逸樂,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過度,死於1521年,時年31歲。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號「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憲宗孫,父興獻王。世宗前期頗有一些作為,誅殺宦官,節用寬民,但後期荒淫無度,政治腐敗,多次爆發農民起義世宗因服丹葯中毒死,時年60歲。
穆宗朱載垕(1537-1572)
年號「隆慶」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於1572年,時年36歲。
神宗朱翊鈞(1563-1620)
年號「萬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時才10歲,由皇太後陳氏及李貴妃主持政務。神宗親政後,深居宮中,荒淫享樂,政治腐敗,神宗時,北方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窺視中原。神宗死於1620年,時年58歲。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號「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長子。是一個貪財好色的皇帝,由於淫慾過度,即位當天就病倒了,後因服用丹砂過度而亡。時年39歲。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號「天啟」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宗,光宗長子。在位時任用宦官魏忠賢,致使政治腐敗。努爾哈赤乘機攻佔沈陽。熹宗死於1627年,時年23歲。
思宗朱由檢(1610-1644)
年號「崇禎」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後,誅殺魏忠賢,頗為勤政,勉力振作,無奈積重難反,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又崇禎性多疑,剛愎自用。終於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在景山自縊身亡。時年35歲。死前於蘭色袍服上大書「勿傷百姓一人」。
明末:
安宗簡皇帝,朱由崧,年號,弘光(1644—1645)。神宗顯皇帝(萬曆)之孫,福王朱常洵之子,崇禎皇帝之堂弟。
潞王,朱常淓,監國(1645.6—1645.7)。神宗顯皇帝(萬曆)之弟。
紹宗襄皇帝,朱聿鍵,年號,隆武(1645—1646)。唐王朱桱八世孫,崇禎皇帝族叔祖。
魯王,朱以海,監國(1645—)。魯王朱檀九世孫,崇禎皇帝族叔。
唐王,朱聿粵,年號,紹武(1646)。朱聿鍵之弟。
永曆皇帝,朱由榔,年號,永曆(1646—1661)。桂王之子,崇禎皇帝堂兄。
❿ 大明王朝的十六位皇帝
姓名 廟號 謚號 年號 陵墓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國瑞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朱允炆 惠宗 讓皇帝(又謚惠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待考
朱棣 成祖(原為太宗) 文皇帝 永樂(1403年——1424年) 長陵
朱高熾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獻陵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鎮 英宗 睿皇帝 正統(1436年——1449年)、天順(1457年——1464年)註:1449年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復位。 裕陵
朱祁鈺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朱見深 憲宗 純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
朱厚熜 世宗 肅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
朱載垕 穆宗 庄皇帝 隆慶(1567年——1572年) 昭陵
朱翊鈞 神宗 顯皇帝 萬曆(1573年——1620年) 定陵
朱常洛 光宗 貞皇帝 泰昌(1620年)實際在位一個月 慶陵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啟(1621年——1627年) 德陵
朱由檢 毅宗(原為思宗) 烈皇帝 崇禎(1628年——1644年) 思陵
南明皇帝
朱由崧 安宗 簡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待考
朱聿鍵 紹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隆武陵
朱聿鐭 文宗 節皇帝 紹武(1646年) 紹武陵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曆(1646年——1662年) 永曆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