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發行公司製作公司和電影院怎麼分紅
美國是電影大國,電影從業人員約60萬,年產電影近500部,去年和前年的全球票房收入都在84億美元以上。如果將「後電影」(通過電視播放和光碟、錄像銷售的電影)收入加在一起,去年的總收入是346億美元。 以華納兄弟公司為例,2002年該公司獨立製作發行的電影是30部,另與其他公司合作的26部。華納公司的人士介紹說,由於有些電影的產期較長,投放市場時也都有風險,一部影片能讓你賠得血本無歸,也能讓你暴利無窮。為了減少風險,一般電影公司會每年從10部電影中拿出一部大片來賭賭運氣,輸了,拆東補西能承受;贏了,就可以「十網打魚九網空,撈到一網就成功」。比如該公司2001年11月推出的《哈利·波特》第一集,投資1.3億美元,票房收入卻達到9億美飠共話ā昂蟮纈啊筆杖搿T詰諞患斗攀諧〉耐保詼集已開始拍攝,投?億美元,一年內完工,去年11月投放市場,到目前為止全球票房已達8.4億美元,現仍在世界各地播放中。 由此可見,投資大片風險大,回報率也高。為了降低風險,一些電影公司還會採取聯手操作的辦法,利益風險平攤。 在美國,由於電影是一種工業,公司的運作方式也和其他商業公司相似,通常分為生產製作和發行銷售兩大部門。公司的高層主管並不一定是電影藝人出身,但必須是經營高手。一般公司都不養製片人,即便是特別有名或非常成功的製片人也很少受雇於電影公司。因此好萊塢的獨立製片人多如牛毛。 據獨立製片人羅燕女士介紹,製片人通常是先發現或得到一個故事,然後把它開發為劇本。再拿著劇本向電影公司推銷、談判,如果電影公司相中這個劇本,製片人可以把本子一次性賣給公司,但多數製片人是希望和公司簽約,由公司投資,他負責把電影拍出來,再由公司負責發行銷售。如果成了,公司會派代表出任該片執行製片人,主要是監督製片人的資金使用、時間進度和具體運作。製片人拿到資金後,去僱傭導演、演員和攝制人員。 在好萊塢,導演、演員比製片人還要多,同樣獨立自主。他們通過經紀人等待著製片人的挑選、談判、簽約。好萊塢有許多專門跟蹤調研導演、演員的機構,根據他們的票房和觀眾喜歡程度,印成小冊子,定期提供給製片人和電影公司作參考,有的電影公司自己也有一套研究班子。製片人根據導演、明星的走紅程度和特點進行選擇。當然,最終要得到電影公司的認可。而導演、演員等也有選擇製片人和影片以及討價還價的權利。目前好萊塢的名演員最高片酬達到2000萬美元一部,還要再加至少15%以上的乾股。也就是說等電影拍完發行後,還要和製作者一起分紅。電影公司給導演、演員乾股,因利益捆綁,可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電影發行之後,首先在影院放映。電影公司和影院一般是五五分成,但彼此有個不成文的行規,如果一部影片在一家影院放映一周,票房收入達不到3000美元,影院可自行決定不再放這部電影,因為這個數是保本基數。所以每部新片發行之後的第一個周末票房就像股市行情一樣重要,在新片放映後的第二個星期一早上,從電影公司老闆到演員都在急切地等待周末票房的統計消息。如果票房不達標,公司就會立即採取「後電影」措施:一是把電影改成錄像、DVD、VCD銷售、租借。二是直接通過電視台點播、放映。 美國影片在世界市場所佔份額越來越大,現在已高達60%以上。其主要原因有:首先,好萊塢是世界電影明星、巨匠的聚集地,相互競爭非常激烈,產品的質量和種類自然會高出一籌。其次是高科技、特技翻譯能力強,能製作各種高難度的影片。三是「服務設施」齊全,在好萊塢,與電影業有關的各種行業一應俱全:有專門提供道具、出租機械設備的,有專門做電影片頭、字幕的,有專門配音響的,只要你需要,隨時恭候。而在人工服務方面,各類經紀人、律師、會計師很多,尤其是那些專門為電影業提供貸款的銀行更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⑵ 美國大片中的製作公司和發行公司有什麼區別
簡單來說,發行公司就是管錢的擁有版權
製作公司就是用錢的負責電影的製作
當然美國電影產業是全球最繁榮的,產業鏈復雜,具體來說一部電影的誕生及其帶來的周邊影響不是簡單的靠區別一下製作和發行,實際上很多電影發行商製作商可以有很多公司代理,這跟公司間的合約交流有關。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剛重組的米高梅,它現在發行一部電影所花的錢來自不同的注資公司,所以發行商不會只寫著米高梅。以前的派拉蒙與夢工廠就是這關系
⑶ 出品公司和發行公司有什麼區別
出品公司指的是電影的製作公司和投資公司,影片完成後,製片公司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發行公司指的是將影片推向市場的公司。
⑷ 一部電影,製片公司,和發行公司誰是投資商,哪個負責選角
投資大頭
⑸ 電影製作的出品公司和發行公司有什麼區別
出品公司指的是電影的製作公司和投資公司,影片完成後,製片公司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發行公司指的是將影片推向市場的公司。
⑹ 關於電影院和電影公司的利潤!
我就阿凡達這部電影給你回答吧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票房權威統計機構 美國就更不用提了 票房的統計直接關繫到之後對票房的分賬 影片的製片方發行方和院線都會互相監督並配合票房統計 所以很少能存在造假的可能 至於國內有些宣傳方虛報誇大票房 也只是虛報給大眾 不可能虛報給製片方和發行方 因為你報得越多製片方和發行方就要分更多的錢 所以不可能虛報 當然當做一種宣傳手段又是另一回事 不過這個是違反相關規定的
阿凡達是大片 很有可能製片商也是發行商 而且片子前景很不錯(事實也證明了),所以製片商發行商會和院線簽訂合同定好分賬比例,大部分是按35,17,48來分。當然這只是相對國際大片。而有些片子的國外放映權就直接由製片商賣給國外發行商了,就不存在票房分成。而像阿凡達這樣的影片肯定不會直接賣,所以全球票房他都可以參與分賬。如果製片商之後將電影版權賣給DVD發行商,又可以參與分成。
樓主說的電影公司就是製片商,電影公司製作好電影扔給發行商,發行商負責宣傳發行聯系院線,院線負責買票收錢,最後三家分賬。
⑺ 電影的製作公司和發行公司有什麼區別
恩,這么說吧。類似於麥當勞的前台和後台,一個負責製作漢堡,一個負責把漢堡賣給你,當然也有二者合一的情況,類似於賣煎餅和雞蛋灌餅的,但是隨著電影的投入越來越大,這種現象已經不多見了,畢竟都不想承擔更多的風險。
⑻ 電影的製片方、出品方和發行方都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分別負責什麼
1,電影的製片方:影片的投資人或能夠拉來贊助的人。
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
2,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人物。出品人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人物,決定影片的風格、種類及市場走向。
3,發行方去做拷貝、申請密鑰、排檔期、把拷貝寄發影院、做宣傳、購買廣告、談判分帳比例、跟院線簽合同(雖然這一部分很多是中數代簽)。還有體力活,放幾十號人去全國各地的影城做活動、做宣傳、定影城的廣告位、盯排場、做監票等等。

(8)電影製作公司和發行公司哪個賺錢擴展閱讀:
電影是人類知道其確切產生時間和成長歷程的藝術,是20世紀以來發展迅速、影響巨大的媒體,是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創意產業。從19世紀末開始,法國、美國及其他地區的電影發明家們相繼發明了能摹擬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光聲記錄和還原的技術和機器,這種電影技術從一誕生,就被企業家發展成為電影生意,被政治家發展成為意識形態,被藝術家發展成為電影藝術,被研究者發展成為電影理論。一部電影發展史同時也是電影人探索電影規律的歷史。
商人首先看出電影是一項有利可圖的發明,迅速建立了最初的電影公司。到20世紀早期,電影公司集中資金建立製片基地,購買昂貴的製作設備,籌資進行故事片的生產,依靠大量觀眾集體買票觀影來牟利。這就形成商業電影生產與銷售模式的雛形。梅里愛的明星影片公司、愛迪生托拉斯和比沃格拉夫托拉斯是早期電影公司的代表。
而電影語言及電影藝術的誕生和發展,與導演實踐和理論探索息息相關,最初西洋鏡雜耍的製作人是導演的雛形,隨著對電影表現方式和電影特性的探索,相繼出現了盧米埃爾兄弟、喬治·梅里愛、埃德溫·鮑特和格里菲斯等早期的電影藝術探索者,這些電影先驅拓展了電影語言和電影創意的可能性。早期的電影創作、電影經營和電影探索是三位一體的,此時,電影製作者同時也是電影語言的探索者,還是電影的經營者,是具有完備職能的電影人雛形。
⑼ 電影中的發行公司,出品公司有什麼不同
電影的發行公司,是指負責把拍好的電影推廣到市場、安排院線放映的公司。
電影的出品公司,是指電影的製作和投資的公司。

(9)電影製作公司和發行公司哪個賺錢擴展閱讀:
海外的電影公司著名的有20世紀Fox、華納兄弟、哥倫比亞、環球等。國內的電影公司著名的有唐人電影、嘉禾娛樂、寰亞綜藝、華誼兄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