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是那個電影的插曲反正不是城南舊事
《廚子.戲子.痞子》的片尾曲《送別》。朴樹演唱的。
② 長亭外 古道邊(送別做插曲or主題曲) 是那個電視劇
1.《早春二月》,2005年的劇了,你說是9幾年,貌似也不是。
2.《黃埔傾情》,1994年的,裡面有這首歌,不過呢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你是要民國時期,我歷史不怎麼精,是這個么?
3.《我們無法安放的青春》,2005 年的有《送別》的鋼琴曲。
4.《烽火孤兒》,2008年上映。也有作為插曲出現。
5.《北平往事》,2006年出品的。片尾曲是這首歌。
30集電視連續劇《北平往事》,講述三個從小一起長大而且親密無間的女孩子,她們之間友誼的發展以及她們情竇初開的故事。由王瑞執導,楊捷編劇,韓雪等主演。
③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曾經出現在哪部電視劇插曲里
【喜樂會】
主演:潘紅 恬妞 羅慧娟 林熙蕾 王渝文 劉松仁 林俊賢 黃磊 方中信
主人公方樂遙(潘虹飾)與丈夫(張國柱飾)離婚後,獨立撫養三個女兒長大成人。長女寧靜自幼對母親懷有怨恨,認為母親性格過強,而且因婚外情令父親棄家而去,所以她為盡快擺脫母親而匆匆結婚。嚮往富貴生活的她卻處處不如意,丈夫的工廠起火,自己又患肝病,幸虧母親全力幫助,並把肝臟移植給她,她終於感受到了母親的真情。次女重生不但脾氣性格與母親相似,婚姻生活也與母親當年一樣,在兩個男人之間不知何去何從。三女慕晴在缺乏父愛的單親家庭長大,頗有戀父情結,與大學老師發生師生戀,熱戀她的青年(黃磊飾)為保護她被刺殺……
【潘虹和劉松仁在劇中常唱此歌】
④ 有個電視里有個插曲是長亭外 古道邊這歌不知道電視名字了誰知道的告訴下
我的團長我的團
我的團長我的團插曲《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我的團長我的團》從軍歌
http://www.cooo.com/qxyy/1995/
·我的團長我的團張國強
和劉
http://www.cooo.com/qxyy/1994/
·野草閑花逢春生—我的團長我
http://www.cooo.com/qxyy/1993/
·死啦死啦(龍文章),跳大神
http://www.cooo.com/qxyy/1992/
·送別《我的團長我的團》插曲
http://www.cooo.com/qxyy/1991/
·旗正飄飄《我的團長我的團》
http://www.cooo.com/qxyy/1990/
⑤ 長亭外古道邊這首歌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歌
城南舊事
二十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來大學生回了老家,再也沒回來。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後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宋媽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小英子作為一個主要人物出現在影片中,當她發現大人們的良好願望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反差時,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靈就愈發顯得孱弱。纏繞在影片中那種無往不復的悲劇輪回也就更加令人觸目和深省,這也正是影片顯得豐富厚重的關鍵之筆。 但這又不盡然,因為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城南舊事」已經不可能是原來的事情了。她有著小英子童年往事的烙印,但更多的是吳貽弓或者林海音想像中的「城南舊事」,是他們記憶中揮散不去的一瓣瓣心香,是他們情感深處發酵過的一壇陳年老酒,所以他們用自己的心滋潤著孕育著那段「城南舊事」。 他們所描述的那個「大時代的小故事」,不再是以痛心疾首的懺悔意識來追憶,而是以一種豁達從容的祥和心態來體味。所以影片中許多的生活細節都洋溢著一種深深的眷戀之情,都保存了一份難得的溫馨:像學校的陣陣鍾聲和孩子們的陣陣歌聲,還有那轆轤井,那水車,以及在烈日下吐著舌頭的狗和那條幽靜而蟬聲如雨的小巷……經過他們的藝術渲染和升華便有了生命。
4.幕後製作
吳貽弓執導的《城南舊事》透過一個小女孩的純真眼光展示了20世紀20年代老北京的社會風貌,帶領人們重溫了當年那籠罩著愁雲慘霧的生活。影片在結構上猶具獨創性,編導排除了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所組成的情節線索,以「淡淡的哀愁,濃濃的相思」為基調,採用串珠式的結構方式,串連起英子與瘋女秀貞、英子與小偷、英子與乳母宋媽3段並無因果關系的故事。這樣的結構使影片具有多棱鏡的功能,從不同的角度映照出當時社會的具體歷史風貌,形成了一種以心理情緒為內容主體、以畫面與聲音造型為表現形式的散文體影片。 《城南舊事》中,導演對演員的選擇和使用是得當的,英子(沈潔)的那雙明亮、純真、迷人、探索的眼睛足以使語言遜色;宋媽的朴實、含蓄、精湛的表演把人們帶入那個痛苦的年代。導演沒有刻意去追求直接的所謂「戲劇性」效果,而是把力量放在影片的那個無言的結尾。其實影片只表達了兩個字「離別」——一個個人物在生活的歷程中偶然相遇了,熟識了,但最後都一一離去了。秀貞和妞兒是那樣,小偷是那樣,宋媽是那樣,最後,連父親也是那樣。在影片最後的5分鍾里沒有一句對話,而且畫面以靜為主,沒有大動作,也無所謂情節,然而卻用色彩(大片的紅葉)、用畫面的節奏(一組快速的、運動方向相悖的紅葉特寫鏡頭)、用恰如其分的音樂以及在此時此刻能造成惆悵感的疊化技巧等等,充分地傳達人物的情緒,構成一個情緒的高潮。在這種情緒的沖擊下,觀眾會自然地去總結全片給予他們的感受,因而也就達到了感受上的高潮。這個「高潮」並不是導演直接給予觀眾的,而是在觀眾心中自然形成的。 清代文學家梁廷楠在《曲話》中說:「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盡,斯為妙諦。」影片《城南舊事》在藝術表現形式上追求的正是中國美學傳統中這一最高境界。 主題曲有兩首,知名的那首大家都知道,「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還有一首,估計大家都不記得了。另外一首歌叫作《麻雀與小孩》,作者黎錦暉(1891---1967)。也許網路上還會有人因為相同的問題前來,希望他們在這里能找到他們要的答案。歌詞如下: 麻雀與小孩 「小麻雀呀,小麻雀呀, 你的母親,哪兒去啦。」 「我的母親飛去打食, 還沒回頭,餓得真難受。」 「你是我的小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 我家有許多小青豆, 我家有許多小蟲肉, 你要吃吃喝喝和我一同走。 我的小麻雀。」 「我的好朋友,」 「走吧走吧走吧走吧走!」
5.獲獎經歷
·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樂獎 ·菲律賓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 ·南斯拉夫第十四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厄瓜多第十屆基多城國際電影節二等獎——赤道獎
[編輯本段]二、同名小說
1.圖書信息
作 者: 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著 出 版 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5-1 字 數: 99000 頁 數: 141 開 本: 大32開 I S B N : 9787020066919 包 裝: 平裝 定價:13.00
內容簡介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 讓實際不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選自《城南舊事》序言)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經典自傳體小說,初版1960年。全書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導演吳貽弓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也獲得了巨大成功。
⑥ 長亭外是哪個電視的插曲
《城南舊事》
送別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扶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⑦ 哪個電視里有《送別》「長亭外古道邊」這首歌
是不是《弘一大師》啊,就是演李叔同的事情,送別就是他寫的
⑧ 小時候看過一部電視劇裡面的歌曲是「長亭外,古道邊..."里邊有個日本女人叫葉子,誰知道這是哪部電視劇呢
郭沫若與安娜
http://ke..com/view/2815599.htm
⑨ 找一部電影 或電視劇 裡面的插曲有《送別》 就是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電影《讓子彈飛》的開頭就有葛優和小剛唱的。。。
⑩ 歌曲「送別」(長亭外,古道邊------)是什麼影視作品裡的插曲
城南舊事》電影版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