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有哪些動畫電影製作水平可以達到世界頂尖水平的
大家好,我是小橙,很高興今天在這里回答這個問題,中國有哪些動畫電影製作水平可以達到世界頂尖水平的?世界頂尖水平是什麼水平?這個我也不知道具體水平標准,只能說拿一些口碑比較好,畫面製作精良的來對比了。世界頂尖水平我覺得有這么幾個《機器人總動員》、《你的名字》、《獅子王》等這些吧,國外有很多。這些動畫電影不僅是畫面製作精良,劇情也是數一數二的,他們表達出來的現實意義都是不一般的,要說中國的吧,想來想去,確實找不到一部能達到這種水平的,硬是要找的話,那就只有這幾個勉強吧
1,《大聖歸來》,聲稱是籌錢,耗時幾年製作的大作品。當時火的一塌糊塗,許多網友自覺地為它做宣傳,可以說是真正一部為大眾接受的動畫電影。認真看一下,他的畫面製作水平確實水平非常高。劇情方面,因為是引用西遊這個古典故事,大眾都知道的故事,稍作修改,看著確實很煽情,整體來說勉強有一定水平吧。
很高興今天在網路知道給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在這里和我一起討論。
2. 在國內,有哪些票房過十億的動漫電影
下面是我的回答:
作為皮克斯第一部也是(在我看來)最佳系列的第四部電影,《玩具總動員4》於今年6月在各大影院上映。盡管上映首日票房低於預期,但胡迪和巴斯光年的最新冒險片仍然在票房榜上高居榜首,只是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跌出了前五名。
皮克斯通過跨越這一里程碑,《玩具總動員4》加入了《玩具總動員3》這個價值10億美元的俱樂部,但要趕上它的前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3. 中國動漫新的高度《哪吒》破紀錄,但為什麼多數動畫電影人還在為錢發愁
就在這個八月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可謂是破了中國電影界的許多記錄,不知道大家對於我國動畫行業的印象是什麼呢?其實在很多人的心裡,我們國家的動畫水平是比不上其他國家的,當然也不是說這個印象是錯誤的,我們國家的動畫行業的確是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們也應該要知道,這是由於我國動畫人的持續不斷的努力,所以造就了我國動畫行業正在逐漸追上外國的先進水平,同時我們也知道這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可謂是收獲了巨量的票房,但是我們也要知道還是有很多動畫電影人還在為錢發愁,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最後一個的話,就是資金渠道了,我們了解過這部電影就應該知道這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由光線影業贊助支持,所以能獲得的資金是比較好的,而其他動畫電影肯定是沒有這么好的機遇,也就造成了他們始終都在為錢發愁。
以上就是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釋了,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有一個機遇,來讓自己變得更好,對於我國的動畫電影人來說,他們缺少的也是這個機遇,也希望,我國之後的動畫電影行業能夠因為這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得到更多人的重視,也能夠讓我們看到更多優秀的動畫電影 。
4. 2016十大虧損電影出爐,什麼是壓垮國產電影的最後一根稻草
016年雖然已經過去,但影視行業的多項年度盤點才剛剛開始,比如,近日新鮮出爐的2016年度電影票房。從各項數字來看,2016年電影市場遇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不僅去年初許下的600億票房目標遠未達成,甚至連年度票房增長率都未能突破5%。日前,有媒體根據去年電影行業的多項數字,總結出了年度虧損最多的幾部電影。從這份表格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去年電影市場的虧損數字從數千萬到數億元不等,而其中亦不乏大製作、大導演、重磅明星加盟的影片。何以這些曾經的「票房靈葯」慘變「票房毒葯」?而除了票房之外,發行、營銷渠道是否也應背負虧損的鍋?去年票房虧損的原因究竟在哪裡?高成本動畫?觀眾不買賬從這些電影中,首當其沖的一類就是以《搖滾藏獒》《小門神》和《精靈王座》為代表的高成本動畫電影。這類電影都打著畫面精良的旗號,將大把製作費用投入了前期的製作公司。無論是由美國好萊塢團隊斥資6000萬美金打造的《搖滾藏獒》,還是由7000萬人民幣支撐了三年漫長製作期的《小門神》,在這些漂亮的投資數字背後都是後期上映時巨大的回本壓力。然而,國內觀眾卻似乎並不願意為這類電影買賬。幾部高成本動畫電影在上映後,無一不是票房低迷,最終慘淡收場。如此低回報率的影片,也就註定了前期高昂的製作費用付諸東流。重金並沒有砸出水花,虧損也是在所難免。合拍科幻動作片:披著「洋」皮的國產片而另一類在中國電影市場遇冷的就是中外合拍的科幻動作片了,前文榜單中出現的《勇士之門》和《蒸發太平洋》都屬於這一類型。這類電影在投資、演員、上映地區等方面通常是由中外聯合,電影類型無一不是故事格局大、後期特效要求高。然而這類中西合璧的產物卻在中國電影市場上顯得水土不服,東方元素與西方科幻的結合差強人意、缺乏誠意,觀眾自然不買賬。《勇士之門》預算4800萬美元(摺合約3.3億人民幣),然而國內上映後票房僅有2283萬,凈虧損預估超過3.2億。《蒸發太平洋》票房收益3500萬,但和900萬美元(摺合6000萬人民幣)的投資相比,也損失了至少3700萬。對賭or保底?投資與票房的較量近年來的國產電影市場,出現了「對賭」和「保底」兩項新發行策略。「對賭」往往是資本市場的概念,在電影行業里又被稱為「保底發行」。所謂「保底發行」,即製片方與發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簽訂的一個對賭協議。根據協議,雙方確認一個數額,無論影片票房最終是多少,製片方都能提前鎖定一筆高額收益,而發行方則在實際票房超出這個數額的部分,優先獲得額外收入。不過,保底發行雖然贏面大,但也是具有極高風險的,一旦失敗,也需要承擔巨額虧損。《夢想合夥人》就是因保底虧損的一部典型代表。該片由一眾明星出演,然而上映後卻因口碑不佳,最終僅獲得票房8100萬(投資方分賬約3000萬)。這樣一來,為這部電影花了3億保底的福建恆業影業就損失了一大筆錢。據悉該片電影投資9000萬,預估凈虧損6000萬。同樣因保底而慘遭虧本的還有《葉問3》。該片製作成本和發行等費用共計約3億,保底票房為10億,然而最終卻僅收獲了8億票房,因此保底失敗的快鹿投資集團將承擔巨額虧損。此外,《葉問3》上映期間還爆出了虛假排場(鎖定座位、幽靈場等)的黑幕,涉及虛假票房3200萬。因此《葉問3》到底虧損了多少錢,除了投資方心中有數外,外人恐怕無法算清這筆糊塗賬。古裝武俠IP:市場盡失,春天不再曾經風靡一時的古裝武俠電影,近年來逐漸失去了其在電影市場的地位,《三少爺的劍》票房滑鐵盧就是最好的證明。這部由博納和爾冬升打造,原著為古龍的大IP電影,上映之後卻因口碑不佳,最終票房收益不足1億,凈虧損達6300萬。而另一部同樣命運的是《封神傳奇》。這部由中國星主控,博納、阿里巴巴、愛奇藝等聯合投資的影片,雖然眾星雲集,但無奈觀眾對這類噱頭大卻不會講故事的電影早已失去興趣,上映後口碑欠佳也是可想而知了。最終電影票房僅以2.84億草草收場,投資方能獲得分成約1.1億。如果成本按4億算,凈虧損達2.9億。意外虧損:李安效應失靈、主旋律沒市場李安的年度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意外反響不佳,最終以3093萬美元的票房成績收場。雖然李安這面金字招牌在國內的影響力非同凡響,上映後在豆瓣和時光網的評分分別達到了8.6和8.0,但該片在美國本土的口碑欠佳,IMDb評分只有7.2分,爛番茄新鮮度45%。因此在最終的總票房上,美國市場僅收益174萬美元,占總票房的5.6%。海外已經在中國兩岸三地、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墨西哥、丹麥、挪威等地上映,票房2919萬美元,其中中國內地1.63億元。另一部反響不佳的影片是去年代表中國參加奧斯卡外語片競選的歷史大片《大唐玄奘》。這部影片在題材上貫徹了中央「一帶一路」的主旋律,主演黃曉明也憑這部片連續獲了義大利中國電影節和長春電影節兩個影帝。然而觀眾卻對這類題材興趣不大,豆瓣評分僅有5.2,票房也只有3300萬,這讓投資過億的中影集團虧損預計達到8800萬。賀歲檔:口碑票房雙撲街眼看2016票房目標無法達成,不少人將目標盯緊了年底的賀歲檔,期望能最終發力,讓慘淡了一年的票房迎來最後一次爆發。然而即便是祭出了國師張藝謀的大旗,《長城》依然沒能讓去年的電影大盤起死回生。不僅如此,賀歲檔上映的四部大片還尷尬「領銜」了年度票房虧損榜。賀歲檔集體虧損的首要原因,就是票房低迷造成的低回報率。以《長城》為例,預算為1.5億美元(約10億人民幣),如果僅算國內票房,要達到近26億才能回本。然而目前上映三周,票房才剛剛突破10億,遠未達到預期。《鐵道飛虎》也面臨同樣的窘境。這部主打精美特效製作的動作喜劇,前期投資成本高達2.5億,加上後期營銷、發行等費用,總投資約3億。雖然微影時代總裁林寧曾信誓旦旦給《鐵道飛虎》保底8億票房,不過目前已上映2周,而且經過了聖誕和元旦兩個假期後票房尚不足6億,日後若要完成這8億目標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虧損的另一方面原因則是來自電影口碑的集體撲街,無法激發觀眾貢獻票房的意願。無論是萬眾期待的《長城》,還是明星雲集的《擺渡人》,又或者是成龍領銜一眾鮮肉的《鐵道飛虎》,上映後豆瓣評分均在5分以下。而唯一一部有口碑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卻又因為其題材太過文藝、宣傳缺少熱度、排片率低等原因,大有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之嫌。因此,《羅曼蒂克消亡史》總投資在1.5億,最終票房落在1.19億,虧損高達1億。綜上而言,去年電影市場的大范圍虧損與影片類型、天價投資額、保底分賬形式有著錯綜復雜的關系。影視行業表面看似風光無限,不斷有資本湧入,然而從這些虧損數字背後卻也看到了市場的殘酷。若單從票房的角度看,觀眾逐漸回歸理性、明星效應不斷減弱、惡意炒作難以吸引眼球,因此,相較於五花八門的炒作和營銷途徑,拍一部真正好看的電影或許才是提升票房的正途。
5. 國內播出一部動畫電影的成本有哪些
我們發現,一部每分鍾投資超過3000元人民幣的動畫片,無論質量多好,題材如何,都很難在國內收回製作成本。目前國內電視台對於國產動畫片的買片政策,十分不利於國產動畫的投資者。例如一部11分鍾的動畫片,如果在全國100家電視台發行,每家電視台每分鍾平均支付30元人民幣的播放費用(這在實際操作中其實是不可能的)播放權全部賣掉,並足額支付的話,方能收回成本。各位很清楚這其中的困難和艱辛。可以想像,3000元一分鍾的動畫片尚且如此,八九千元的片子呢?有人會說,我們可以從相關產品上收回投資,我們經過論證和計算發現,確實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是,這種情況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片子的總長度不能低於208集,因為任何相關產品的運作,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生產和宣傳期,而動畫片在各地方電視台播放也有一個時間差。片子的長度不足,就不會給經營人員提供足夠的運作時間,而運作時間不足,就無法將經營活動順利進行下去。我們目前的投資規模是否能允許策劃長達208集的動畫長篇,成為了動畫片市場化運作的瓶頸之一。同時也成為我們策劃時主要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就談不上動畫片的市場化經營,更談不上動畫精品的製作。這個問題不重視,我們辛苦製作出的片子,就只能是無法收回成本。我們認為,不考慮市場的動畫片,在目前情況下看,就不是好動畫片。只有動畫片的投資人,真正能利用動畫完成經營的良性循環,國產動畫片才真正能得到發展。
國產動片市場簡介:
國產動畫片在國內電視台的播放,按國家廣電總局的要求,是享受政策傾斜待遇的。然而,近年來,隨著電視收視率的爭奪日趨激烈、主管部門監察調控失衡。各地電視台對於國產動畫片的播放傾斜政策幾乎已不復存在。全國每年動畫片播出量約需30000分鍾,但是,國產動畫片年實際製作量不足6000分鍾,巨大的供需失衡導致地方電視台「名正言順」 的採取一些特殊手段鑽空子超比例播放進口動畫片。
直接導致地方電視台選擇進口片的原因有以下3點:
1. 進口動畫片可選擇的餘地大,整體製作水平高。(收視率有保障)
2. 購買價格極低,進口動畫片全國電視播放版權費不足10000元人民幣/集。
3. 廣告商在廣告運作上相對容易。
電視台的這種選擇直接導致了一些問題的出現:
a) 製作公司利用資金優勢大量發掘和演繹中國內容動畫題材,導致國內動畫公司的投資無法及時准確和安全的用於中國傳統題材動畫片的製作。
b) 由於進口片在國外已經收回成本,為了盡快佔領中國市場,國外製片商不惜以低於國內動畫片成本發行價幾倍的價位傾銷播放權。
c) 國外製片商在佔領一定市場份額之後,將動畫節目整合成為固定的電視欄目,徹底而又長期的播放自產進口動畫片。(當然,這種運作是以國內文化公司的面目出現的)
目前,國內電視台買片價格(國產片)已經一降再降,達到平均不足30元/分鍾的歷史新低。形式特別嚴峻的是,真正購買國產動畫片的地方電視台已不足100家了。在這種市場條件下,即使一部動畫片在各個城市同時發行出去(操作上可行性不強),可以回收的播放費僅是3000元/分鍾。對於動輒投資超過萬元/分鍾的國產動畫來說,這點兒回報也是微不足道的。
動畫片的相關產品收益一直是投資人關注的重要回報內容。但是,由於國內市場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推廣尚存在一些問題。國內動畫作品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能真正從市場中得到應有回報。一次又一次在實際操作中出現嚴重虧損,導致國內社會投資資金信心喪失。從而進一步使得市場中出現的「商業片真空」問題愈加嚴重。
由於以上兩方面的原因,2002年中國動畫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頹勢。主要投資人由過去的三家,減為目前的兩家(中央台、上海美影)。北京電視台已經不再對動畫片進行投入了。其餘社會投資也出現了逐步減少和持幣觀望的趨勢。以北京為例,2001年全市約有10家規模超過50人的國產動畫生產企業,2002年底,全市超過50人規模的國產動畫製作公司減少為4家。
中國動畫行業的發展,一直享受著政府部門的傾斜性政策。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國外動畫片播出限制的減少,動畫片市場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大量國外動畫片播放權低成本的傾銷給我國國產動畫片的銷售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同時,還將西方的價值觀、世界觀灌輸給了我國的青少年。由於東西方經濟、文化、社會環境存在相當大的差異,這種從小灌輸的思維方式和娛樂習慣造成了很多青少年嚴重的思想問題和行為錯誤。與此同時,帶有我們民族優秀文化的動畫片因為資金、市場等原因無人投資,無人策劃,無人製作。長此以往,我們將很難在中國的電視銀幕上看到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卡通形象了!
有人質疑3000元/分鍾的動畫片是不是能做出來,在這里,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訴大家:「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不但能做出來,好像還有賺頭?
當然,這種動畫片因為是低成本片,所以在各方面的製作就不能像所謂常規動畫一樣,到處糟賤錢……管理水平的高下,是最終能否成功實現預算的關鍵!
A工序:
1/策劃2/編劇3/美術設計4/造型設計5/分鏡頭6/導演、執行導演7/製片8/原畫9/動畫10/修型11/上色12/合成13/剪輯14/配音15/配樂16/動效17/背景;
B按照工序順序作的說明:
1/因為是自己的片子,策劃酬金很少;
2/編劇,每集1000元左右,因為長期合作,所以並不覺得少;
3/美術設計,一般是把背景繪制也交給他,所以美術設計一般是不要錢的;
4/造型設計,一部片子全算下來一般是20000左右,因為造型相對簡單,合作時間長,平時還能介紹其他工作給他,所以還是對此滿意的
5/分鏡頭,一般是按集算,每集(11分鍾)1500元左右;
6/導演,執行導演,每集1000;
7/製片,負責的東西比較多,包括製作省了的放大稿,每集500;
8/原畫每秒15(難度低,有些20)
9/動畫每張1.5;
10/修型每秒5元;
11/12/13/上色連合成輸出剪輯每分鍾800元;
14/配音,每人每天200;
15/16/配樂、動效一部片子25000到50000不等(52集的)
怎麼樣?觸目驚心吧?這其中有些還可以省:
1/每集片子15%同用(一定要跨集同用,同集同用就看出來了……)
2/片頭片尾可以有1.5分鍾不用畫,但是按照行規同樣算錢
3/等等
這么算下來,每集片子有個30000左右做下來都有富裕……11分鍾涅!片子的質量不會差,我的朋友製作的片子曾經被上海美影評為當年最好的2部片子之一。
所以,說3000還做不下來的同志們要好好檢討一下了,是不是工序加得太復雜,是不是按照所謂的行情給錢給虧了?特別提醒的是:我這里指得是長期製作的公司,小公司做一部片子的很難做到這個價錢。咱們上街買菜都知道——羅卜論堆兒的買最便宜!要想降低成本,信譽是關鍵……而且,千萬別外發,外發之後不但價錢會提高,質量也得不到保障。最後,自己的原畫都會不穩定。原因很簡單,你的公司一直有活,有保障,自己的原畫圖穩定都會干,你外發,活就有接不上的時候,一旦你叫原畫覺得出去反正也能回來接活兒,還不如先出去找活,不行了再回來。你的單價就下不來了…………
我覺得,在開正式發票的前提下,動畫片的利潤達到20%—25%左右就算不錯了。動畫公司不能太黑了。要想法設法的叫投資人能收回投資,這樣,才能進入良性循環。等到自己公司有實力投低成本片了,一定要自己闖一闖市場……
ε□з 逆臣� 4級 2009-08-21
那要看是什麼動畫了,基本都是大手筆,也有私人操作的,比正規的會節省很多。但也是萬字輩的。。。
6. 中國動畫電影票房排行榜,國產動畫上榜幾部
國產動畫僅僅4部。
今年國產電影給了觀眾很大的驚喜,在票房排行榜上的第二、第三、第四的票房紀錄,都是在今年創造的。還有就是今年的國產動畫也同樣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年初的《白蛇:緣起》,奪得國內總票房第二的《哪吒》,以及正在上映的《羅小黑》。
排行榜如下:
TOP.10 《熊出沒:變形記》
票房:6.05億
這部一直被大家詬病不已的國產動畫,其製作的電影票房卻意外地高,想來更多是小朋友一拖二,一家子最少也貢獻了三張票房。
TOP.5 《功夫熊貓3》
票房:10.00億
這個系列作品還是相當厲害的,第一部將近兩億的票房在當年也算是很高的,因為第一部打下了好口碑,所以之後的系列作品,只要不太失水準,票房都不會差。
TOP.4 《神偷奶爸3》
票房:10.37億
這部主要是口碑累積夠了,在年輕全體的人氣也都還不錯,而且當初上映的時候還是暑假,所以就有大把的學生以及一些年輕人去觀影。
TOP.3 《尋夢環游記》
票房:12.12億
這是獲得上一年奧斯卡獎的動畫,這奧斯卡的號召力還是相當不錯的,有了它作保證,就算是在不了解具體情況,大家也都很放心地選擇這部電影。
TOP.2 《瘋狂動物城》
票房:15.27億
這部電影被不少的媒體、影評人評為近10年甚至是20年綜合水平最高的動畫電影,當年還被評為"2016美國電影學會十佳電影"。國內能有這個票房,主要還是口碑發酵了,反正看了都說好!
TOP.1 《哪吒之魔童降世》
票房:49.02億
一部現象級的電影,要是當初《戰狼2》沒有機關單位組織看電影這種騷操作的話,第一的票房應該是這部電影才對。
7. 中國有部不錯的動漫電影,但是由於票房收入問題,沒有完結,就只有3部,這部電影
魁拔吧。第一部《魁拔之十萬火急》第二部《魁拔之大戰元泱界》第三部《魁拔之戰神崛起》推廣度跟排片量都跟不上 三部票房慘淡 官方也說了 動畫電影《魁拔4》的製作暫定無限期延後。
8. 中國動畫目前最欠缺的是什麼
我感覺《白蛇:緣起》上映前兩天,每天票房一千多萬,這是一個意料之中的開頭。
第三天排片較前一天有小幅度上漲,未來走勢未知。
《大聖歸來》首日票房也沒到2000萬,最終近10億,《白蛇:緣起》之後能否逆襲,要看能不能靠口碑創造奇跡了。
目前,《白蛇:緣起》在各大評分網站上的分數都不錯,比起追光動畫之前出品過的三部電影《小門神》《阿唐奇遇》《貓與桃花源》,許多觀眾認為《白蛇:緣起》在人設、動作、故事節奏、剪輯方面有了顯著提升。
一方面得益於追光六年來積累的經驗,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關鍵的一點——此次《白蛇:緣起》迎來了華納兄弟的加盟,追光和華納各自施展長項,將中國動畫推向國際一流水準。
過去一年,華納中國成功打造出中美合拍大片《巨齒鯊》,而《白蛇:緣起》則是他們在中國傳統IP、中國本土市場的一次試水。
追光面對的困境,其實也是整個中國動畫產業遇到的瓶頸——
在美國,類似《瘋狂動物城》這樣的動畫電影預算可以達到2億美元,但中國卻沒有投資人會冒這樣的風險,所以追光做一部電影的成本只能一直控制在七八千萬人民幣。
過去幾年,雖然也有過《大聖歸來》這樣突破圈層的個例,但總體而言,中國動畫電影從未真正打開市場,票房起伏不定。
王微總結經驗認為,要想像迪士尼那樣吸引大量家庭觀眾,就應該尋找一個相對大眾化、家喻戶曉的題材。
例如《貓與桃花源》這樣的片子,雖然看過的觀眾會說好看,但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的成本太高了。
《貓與桃花源》
現任華納兄弟中國區總裁的趙方早在《小門神》時期就與追光動畫有過接觸,和追光的核心骨幹王微、於洲、袁野一樣,趙方早年也有過IT從業背景,因此他們之間頗有共同語言。
在趙方看來,動畫製作是最容易實現工業化的,因為整個流程可以被體系化管理;追光動畫對技術和人才的管理、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工匠精神,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8年,中美合拍的《巨齒鯊》在國內外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奠定了華納進一步打造合拍片的信心。與《巨齒鯊》的「國際化」、講述國際故事的思路不同,接下來的這一步,華納有意尋找合適的項目試水本土故事,主打國內市場。
於是在《白蛇:緣起》這個項目上,追光和華納一拍即合。雙方決定「強強聯合,大幹一場」。
【並非重復白娘子,而是再創造】
像騰訊那樣的大集團,手握大量自有IP,做動畫多半會改編自家旗下的網文、漫畫、游戲等。而追光是新創立的獨立動畫公司,無力四處購買版權,於是挖掘公共IP無疑成了一條最現實的途徑—
但一定得是創新的故事,不能把已經被拍過很多遍的老套故事用動畫再講一遍,這是追光人的共識。
回憶起《白蛇:緣起》的構思緣起,導演趙霽和黃家康講述:一開始我們在討論IP時也有過各種各樣的想法,希望能找到一個讓大家都很有共鳴的題材。不是每個傳統IP都適合動畫化,也不可能把《梁祝》再拍一遍。
後來,他們想到《白蛇》,覺得會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為什麼它能成為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白素貞是那樣一個完美的女性,又漂亮能力又強,怎麼會喜歡上窩囊的許仙?
查閱好多古文資料後才知道,原來白素貞要報答前世許仙對她的恩。
那麼許仙前世到底做了什麼,會讓白素貞心甘情願付出所有?於是誕生了《白蛇:緣起》里接地氣的男主角阿宣,使得這個故事可以有別於之前拍過的無數版影視作品。
9. 國產動畫電影排行榜前20名有哪些
國產動畫電影排行榜前20名有:《哪吒之魔童降世》、《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麥兜》、《大魚海棠》、《羅小黑戰記》、《秦時明月》、《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兔年頂呱呱》、《白蛇緣起》、《熊出沒:變形記》、《熊出沒:原始時代》。
《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3》、《俄羅斯奇遇記》、《十萬個冷笑話2》、《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大衛貝肯之倒霉特工熊》、《喜羊羊5喜氣羊羊過蛇年》,《十萬個冷笑話》、《風語咒》、《神秘世界歷險記4》、《賽爾號大電影6聖者無敵》。
1、《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大魚海棠》是彼岸天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霍爾果斯彩條屋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由梁旋、張春執導,梁旋編劇,季冠霖、蘇尚卿、許魏洲、金士傑等配音的奇幻動畫電影。
該片講述了掌管海棠花生長的少女椿為報恩而努力復活人類男孩「鯤」的靈魂,在本是天神的湫幫助下與彼此糾纏的命運斗爭的故事。影片於2016年7月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10. 《哪吒》票房已到第一,稱霸國內動畫電影,為何還有人要抹黑
《哪吒》這部動畫電影,在上映5天就突破了10億票房,而且在到現在已經突破了20億票房大關,而且成為了國內動畫票房排行榜第一,超越了之前的瘋狂動物城。這樣優秀的作品,這樣出色的成績,那麼還是有人故意抹黑,我想每個人的觀念和看法不一樣,但是我們自己國家的東西還是需要有一種集體榮譽感,為這樣優秀的作品而感到自豪,而不是去抹黑來達到一個嘩眾取寵的目的。
另外還有一些人喜歡嘩眾取寵,在大家都說好的時候,總會有人站出來說不好,因為這樣會吸引其他人的關注,可能會吵起來,或者對他自己不滿意,但是這種人就喜歡這種很多人來關注他的感覺。如果是故意的,那麼就是一種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