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那首電影里的背景音樂叫什麼名字
林海的《琵琶語》,一個曲子講述了一個故事。
http://mp3.zhongsou.com/md?id=3f69f714e3ad3777%26url=http://www.rzhf.com/Si4/pipayu.wma
林海音樂專輯《琵琶相》中的琵琶語。反復的前奏,憂郁的琴鍵聲,再加上東方樂器琵琶所獨有的特點:泣泣私語訴衷腸,感情就這樣一步一步被深化,最終讓人沉緬在音樂畫面里而不能自拔。其間,小提琴、中提琴、鋼琴、洞簫、三角鐵不時探頭探腦,很好地完成了和聲的作用。既突出了琵琶如歌如泣的特點,又進一步豐富了曲目的表現力和感情。不過此曲最出彩、最令人感到新奇的、還是中間的一段鋼琴突然變成主奏,琵琶變成伴奏。配上一段有如天籟般吟唱的女聲,在琵琶聲泣泣的背景下,簡直將琵琶欲表之情表露得淋漓盡致!這,當然體現了林海對此曲的專注、以及所下的努力。不過我想更多的是林海對鋼琴有著一份割捨不斷的情感、以及他欲在編曲上有所創新,對以往有所突破!曲目最後,重復了起端的旋律,悠悠的琴聲過後,私語的夜幕就隨著水鄉的日落詩意般降下了,情感的宣洩也得到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Ⅱ 死侍電影里的插曲都有哪些
1、橋上的rap:salt-Npepa《Shoop》、DMX《X Gon『Give it to ya》
2、死侍被折磨時的bgm:《Mister Sandman》
3、的士上的歌:印度老歌《我的鞋是日本貨》
4、酒吧里的歌:《G.D.F.R》
5、死侍跳進垃圾車的bgm:《So Far Gone》
6、死侍倒地比劃愛心時的bgm:《You're the Inspiration》
7、結尾男女主角kiss的bgm:《Careless whisper》
8、死侍高架橋上說唱、片尾製作人員字幕:shoop
歌手:Salt-N-Pepa,Salt-N-Pepa組合成立於1986年,是史上最成功的女子Rap組合。1993年,Salt-N-Pepa以她們的多白金專輯《Very Necessary》(shoop所屬專輯)重返樂壇,贏得1995年格萊美最佳說唱獎。
9、毀容後的韋德去去夜店找女友(斯坦李出境):GDFR
10、死侍追蹤Ajax下落、死侍服裝改進:Deadpool Rap 這首歌是死侍電影中的原創說唱。
11、死侍鋼力士彈頭前往廢品站(這廢品站居然有跟天空母艦似的船):X Gon' Give It to Ya
歌手:Dmx,美國說唱歌手,原名Earl Simmons,1970年12月18日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市。
12、結尾死侍與女友擁吻:Careless Whisper
威猛樂隊由兩位小學時代的好友組成,他們是喬治·邁克爾(George Michael)和安德魯·維治利(Andrew Ridgeley)。 從小他們便熱衷於音樂。高中畢業後,他們失業在家,但這也使得他們能更加致力於歌曲的創作。
13、接下來是電影bgm公路飆車打鬥戲:Maximum Effort
14、調侃完棕色褲子後開始,爆頭三殺,一直到把人插成「串」:Twelve Bullets
15、把Ajxa從摩托上打下來一直到被鋼力士扔飛:Man in a Red Suit
(2)et是哪個電影里的音樂擴展閱讀:
死侍(Deadpool)是美國漫威漫畫旗下反英雄,初次登場於《新變種人》(New Mutants)第98期 (1991年2月)。本名韋德·溫斯頓·威爾遜(Wade Winston Wilson),原是一名身經百戰的特種兵,為了治癒身患癌症的自己而參加X武器(Weapon X)計劃,並被注入了金剛狼的基因得以延續生命,代價是他的容貌被毀。
因被宇宙五大神明中的死亡女神愛慕而被滅霸詛咒成不死之身,後滅霸與死侍聯手救出死亡女神收回了詛咒。他使得一手雙刀,雙槍,擁有遠超於金剛狼的自愈能力,還有一個可以令自身瞬間移動的腰帶。
Ⅲ eternity theme是哪一個電影里的背景音樂
永恆和一天(Eternity and a Day)簡介:「永遠的一天」是希臘導演Theo Angelopoulos的作品,描述一位老者晚年生活,藉由一封信引發過去的記憶,在錯落的片段生活里,交雜著記憶的回溯。這部意境深遠的影片,也同時為他贏得了1998年坎城影展金棕櫚最佳影片獎。導演以其一貫的詩意風格和類魔幻寫實的手法,陳述老者行至生命終極的感觸,老者看似漫長的現實生活其實短暫,那些逝去的過往,反而在追憶的瞬間,被停滯的時空無限延伸,追憶似水年華瞬間亦是永恆……希臘女作曲家Eleni Karaindrou與Angelopoulos的合作,自八O年代中期開始至今,累積長達十數年的默契;能將Angelopoulos影片中深沈的人文反思氣息,藉由音符完整呈現出來的,也非Karaindrou莫屬。在Angelopoulos的電影中,人物常是巨大歷史構圖中一抹微小的身影,是游移的大氣中一絲微弱的嘆息。許是合作已久,Karaindrou連音樂起伏的呼吸都與其影像近似,甚至有風格疊合之處。這張專輯也不例外,它延續了影片一貫深沉的疏離,器樂選擇上以黑管和豎笛為主體,映襯淡雅的弦樂旋律。影像與音樂的對位時而喜悅時而低湯,形成矛盾的張力。銅管的沈重與弦樂的閑逸代表詩人的沈重遲暮與活力青春,在夢境中持續對話,老者忽忽悠悠的夢境,彷佛就從這些音符間隙中緩緩蔓延開來…… 除了類似迴旋曲形式反覆夢境之外迭宕的旋律,Karaindrou也適時選用了部分希臘傳統民謠,專輯里並收錄片中老詩人的獨白,闡述對生命深沈的思索,在這樣的音樂背景中,獨具另一番動人魅力。安氏曾經形容Karaindrou的音樂為「電影里沒有流出來的血」專輯曲目:1.Hearing the Time2.By the Sea3.Eternity4.Parting A5.Depart and Eternity Theme6.Borders7.Wedding Dance8.Parting B9.To a Dead Friend10.Eternity Theme Variation I11.Depart and Eternity Theme Variation I12.Bus - Part I13.Depart and Eternity Theme Variation II14.Bus - Part II15.Trio and Eternity Theme16.The Poet17.Depart and Eternity Theme Variation III18.Depart
Ⅳ The Voice第一季03中最後一個Duet的Pink的Perfect是哪個電影的插曲
pink的這首歌,來自日劇《你教會了我什麼最重要》(《是你教會了我重要的一切》)裡面的插曲···
Ⅳ 電影頭文字D里拓海和夏樹去海邊的音樂是什麼
是沙灘戀曲
http://mp3..com/m?tn=mp3&ct=134217728&lm=-1&word=%C9%B3%CC%B2%C1%B5%C7%FA&t=2
1.Initial D Teaser 頭文字D預告 2.A Racer'S Dream 飄移世界 3.Intro AE 86
4.Champion 飆出夢想 5.The Discovery 秋名山車神 6.Gloves 2 Ali 豆腐宅急便
7.Tanning In Your Sunray 沙灘戀曲 8.Lost Good Things 童話破滅 9.Driving To Heaven 向天空飛馳
10.Lost In Hell 戰敗秋名山 11.We Roll 咆哮 12.Never Mind 大無畏
13.God's Hands On The Wheel 風火輪 14.My Limbo 隱居豆腐店 15.First Date 倆少無猜
16.The Way Of A Man 男道
Ⅵ 哪個電影的背景音樂是《boadicea》
哪裡圖卡佛屋企啦額咯武器本來,IP不呢真可怕DJ洗漱啦鱷魚恤,帥哭我帶進去卡佛連皮褲我帶了去了佛祖,好啦嗯物理去啦鱷魚老母。
Ⅶ 誰可以告訴我這個歐美電影里的插曲音樂的名字
《燃情歲月》(又名秋日傳奇)原聲大碟
關於電影和配樂:
《燃情歲月》以博大的胸懷、精深的意境與高超的技法,譜寫出一曲人性化的西部史詩。它沒有金戈鐵馬卻有超然氣魄,沒有刀槍不入但有血有肉,沒有肝膽義氣更有情真意切。它的時間跨度大,場景宏偉古樸,構圖美輪美奐。更使人驚訝的是,雖然主要劇情都發生在西部群山環繞中,但絕對沒有局限在特定環境和局部條框的小氣與拘束,它所表現的精神境界能引發世界性的共鳴與普遍認同,是難得的宏揚世間真情、盎然生機、天人合一的優秀作品。雖然略顯拖沓的劇情引起部份觀眾不滿,但只要耐心品味,超然灑脫、精雕細琢的意境更令人回味無窮。
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為本片編寫的主題音樂,可稱得上是配樂典範。這是詹姆斯霍納與導演愛德華斯韋茲的第二次合作,比他們合作的上一部作品《光榮》(Glory)更為成功。他緊密圍繞傳奇主題與劇情發展,創作出飄逸寫意結合恢弘磅礴、委婉抒情略帶悲愴哀怨、如幻如真而虛實結合的旋律,令人陶醉、使人動情。某些資深樂評人甚至稱是精彩配樂挽救了這部冗長的電影。其實這應該是感謝導演的地方,導演把片子拍的這樣冗長煽情,讓詹姆斯·霍納在音樂上可以為所欲為,大書特書,居然寫出了我認為詹姆斯·霍納的作品中最無懈可擊的作品,音樂支支動聽,每一個主題旋律都美的不像話。
詹姆斯·霍納在音樂中精彩的運用了日本洞簫這項音色十分古老蕭瑟,深隧蒼茫的樂器,來塑造主角「傳說」般不可捉摸,狂野悲憤卻又渾然天成的形象,時而狂放不羈,時而飄忽不定,時而吶喊悲嗚,時而沈吟低語,可以說是詹姆斯·霍納這種手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表現。全片的音樂出現的各個主題,從恬靜淡雅到悲憤感慨,旋律上無不精雕細琢,唯美動人,交織出一篇又一篇悠然神往,扣人心弦的樂章,即使是track 4、5、這兩段描寫戰爭的音樂,戰鼓如雲,干戈交迫,氣勢悲壯磅薄,但在旋律性的表現上依然可圈可點,無可挑剔。日本洞簫獨特音色的脈動與呼吸,加上管弦音樂細致唯美的深情款款,揮灑出一頁無垠原始的無情荒地有情天,只怕導演真正想要表達卻力有未逮的,反而讓詹姆斯·霍納真正的刻劃了出來。track 11、13、中結合了女聲凄美飄渺的吟詠,傾訴遙遠原始的哀怨與蒼涼,演唱者的音質似幻似真,如泣如訴,再次為本片下了傳神的詮釋。
《燃情歲月》的導演為這部影片做了兩個明智的選擇,一是選擇布萊德·彼德演出崔斯頓這個角色,讓布萊德獨特的氣質來掩飾劇情的薄弱簡單,只是《燃情歲月》並不算獨具慧眼,先前不已有《大河戀》和《夜訪吸血鬼》也同樣的將布萊德做類似的塑造,只是若非布萊德,這個不自然的角色就無法這么自圓其說。第二個明智的選擇當然是選擇詹姆斯·霍納擔任配樂,精湛的演出彌補了影片的空洞,甚至在音樂的催化下,化空白為留白,化冗長為餘韻,化刻意為寫意,化矯情為深情,這張原聲帶也是少數幾張不論我介紹給誰,誰都很喜歡的作品,也成功的證明了,電影配樂的確可以不只是電影配樂。
唱片名稱:Legends of the Fall
譯 名:燃情歲月
配樂大師:James Horner
出版發行:Epic
類 別:SCORE
01. LEGENDS OF THE FALL(秋日傳奇) (4:17)
02. THE LUDLOWS(低壓) (5:41)
03. OFF TO WAR(戰爭) (5:55)
04. TO THE BOYS(男孩) (2:49)
05. SAMUEL'S DEATH(死) (8:24)
06. ALFRED MOVES TO HELENA(阿爾佛雷德) (3:01)
07. FAREWELL/DESCENT INTO MADNESS(告別/進入瘋狂) (8:13)
08. THE CHANGING SEASONS,WILD HORSES,TRISTAN'S RETURN(改變季節,野馬,回歸) (5:11)
09. THE WEDDING(婚禮) (3:07)
10. ISABEL'S MURDER,RECOLLECTIONS OF SAMUEL(回想阿貝爾) (3:58)
11. REVENGE(報仇) (6:20)
12. GOODBYE(再見) (3:12)
13. ALFRED,TRISTAN,THE COLONEL,THE LEGEND(傳說團長阿爾佛雷德) (15:09)
以下地址可以下載,起碼可以試聽:
http://nyzsb.024.cc/user1/510/archives/2006/3302.html
Ⅷ 求et 斯托克電影 鋼琴那首曲子的出處,就是作者什麼什麼的
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作品37),乃貝多芬之第三首鋼琴協奏曲,於1800年間完成,並於1803年4月5日由作曲家本人在維也納劇院首演。此曲是貝多芬唯一以小調寫成的鋼琴協奏曲。
此曲早在1796年已計劃編寫(當中更牽涉到華彩樂段),但重要部分卻要在1800年方才完成,而首演則在1803年4月5日(星期二)於維也納韋恩河畔之劇院進行。他的工作方式可由他的其中一名學生所撰寫的筆記窺探一二:首演當天,原本該學生准備在清晨五時造訪貝多芬,然而貝多芬卻已經起床,及准備為樂團編撰伸縮號分譜及合唱聲部,接著又由李赫諾夫親王負責提供他的凍肉及酒作午膳;至於排練則一直持續至黃昏六時。
繁重的分譜編寫,加上樂團及合唱團之排練,使得貝多芬無法完成編撰鋼琴部分。負責替貝多芬演出時翻譜的塞弗里特(IgnazSeyfried)憶述當時情景說:「他根本沒時間同時將獨奏部分寫於紙上,差不多全首皆要憑記憶彈出。在不少未曾寫出的段落當中,他快要完成時皆會偷偷瞟我一眼示意。
Ⅸ 歐美音樂中feat和et得區別在哪裡
feat.:
是featuring的縮寫。featuring可以理解為演繹,如A featuring B,意思是歌手A和歌手B共同演繹的曲目,而A作為主角,B作為伴唱或其形式的合作。最常見的是穿插一段RAP或是演唱在曲目中。
Featuring指的是後面這個歌手(或者組合)他在這首單曲裡面或者這張專輯裡面並不是主角,前面那個人才是這首歌的靈魂或者主人。
et:二重唱;二重奏,即二人的重唱
Ⅹ 幫忙看看這電影里的背景音樂叫什麼
沒有一個人找到。我也找了半天。估計是人家原創的吧。你最好去專業的音樂論壇問問,因為哪裡的牛人比較多。應該給你找到答案。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