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電影漁島怒潮是哪年哪個製片廠攝制的

電影漁島怒潮是哪年哪個製片廠攝制的

發布時間:2021-07-22 04:16:26

Ⅰ 陳新的簡歷

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8月參加革命,開始從事黨的文藝宣傳工作。先後在少共陝西省委唱歌隊、陝西省鋤頭劇社、人民劇社任演員。
1939年—1941年在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學習戲劇、音樂。1941年2月調至延安縣民眾劇團分團。任黨支部書記、劇務科長、生活管理大隊長,兼導演、演員、音樂員。1948年調延屬地委宣傳部宣傳組,與韓起祥同志合編了《胡匪暴行》、《救災》,改編了《王貴與李香香》等陝北說書段子。1950年,第一次參與北京電影製片廠《陝北牧歌》的電影拍攝。1951年任延安文工團團長。
1956年調入西安電影製片廠做籌建工作,後去長春電影製片廠學習電影工藝,參加了《黨的女兒》、《地下尖兵》、《不拘小節的人》等攝制工作。
1958年學成歸來同年建廠,任製片主任等職。組織參與拍攝了《雪海銀山》、《碧空銀花》、《巴山紅浪》、《尚小雲舞台藝術》、《紅梅嶺》、《奧金瑪》、《漁島怒潮》、《軍歌嘹亮》、《黑面人》、《阿勇》、《三關點帥》、《李清照》······等影片,先後參演影視片20餘部。
1949年至今先後在《延河》、《解放日報》、《西安日報》、《西安文化》、《影協雜志》等報刊上發表散文、報告文學、詩歌十餘篇。1985年離休後,發表了電影文學劇本《延河支隊》、《南泥灣》。晚年撰寫了萬言回憶錄《我心中的歌》。

Ⅱ 有一個叫二刁蛋的是哪一部老電影的人物

漁島怒潮

《漁島怒潮》是由張景隆導演、劉繼與郭殿昌主演的一部電影。
故事梗概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
1947年春天,龍王島的人民歡慶豐收。趕小海的春華在礁石的沙窩里拾到一個紅圈牌煙盒;兒童在小白鞋家又查出同樣牌子的煙頭;村中出現了遲龍章反攻倒算的黑帖子;王四江在海上捕魚時又遇到了土匪。這前後發生的一切怪現象,使漁救會長王四江心中很不平靜。遲龍章把民兵隊長二虎抓去做人質,以此脅迫歸還他的財物。王四江在思考著對策。他召集村民們開會,號召人們要以牙還牙。遲龍章的叔叔遲老拐被嚇得願隻身去怪石島領回二虎他們。遲龍章被迫放回二虎。根據戰局需要,我們的部隊暫時撤離了龍王島。遲龍章隨即配合敵海戰連竄犯回島,反攻倒算,頓時搞得龍王島雞犬不寧。鐵蛋為營救被遲龍章抓走的兒童團團長王海生,炸死了小白鞋。村裡的工作由剛入黨的劉三嫂負責。鐵蛋按劉三嫂的話,同兒童團一起貼傳單,配合武工隊嚴懲叛徒李慧生。遲龍章為查出村中的共產黨,追查打死偽村長的人,將全村人抓到海邊,聲稱不說出村中的「獨立營」,就鍘死大貴。老油工為救大貴,壯烈犧牲。遲龍章惱羞成怒,下令屠殺無辜的鄉親們,鐵蛋毅然挺身而出,保護全村群眾。鐵蛋以假口供騙遲龍章派出大批兵力去「圍剿」大龍山。敵人中計,鐵蛋被遲龍章殺害。在龍王島人民群眾的配合下,解放軍重登龍王島,遲龍章中彈掉進大海。龍王島回到了人民手中。

Ⅲ 電影《閃閃的紅星》中春芽子的扮演者是誰

劉繼忠

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1960年6月出生在北京市。198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他從1973年進入八一廠演員劇團以來,曾參加了20多部影視劇中扮演角色,如《閃閃的紅星》中的春牙子、 《黃河少年》中的趙志雁、 《漁島怒潮》中的海生等不同時期的少年小英雄形象。另外還在《預備役警官》中飾侯光,《今夜星光燦爛》中飾戰士小郭等。在近10部電視連續劇中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還擔任過幾部電視劇的副導演。如電視劇《考場》中飾演主要角色馬瑞生, 《狼孩》中飾主要角色阿仔,並兼副導演, 《火之情》擔任副導演, 《採金人》飾採金工人並擔任副導演。曾參加了多部影片的譯制配音工作。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會員。

Ⅳ 電影魚島怒潮哪一年拍的

《漁島怒潮》是1977年上映的中國戰爭、劇情片電影,由張景隆執導,達奇及劉繼忠等主演。 《漁島怒潮》講述了1947年春天,龍王島的人民歡慶豐收。趕小海的春花在礁石的沙窩里拾到一個紅圈牌煙盒;老會長王四江的孫子,兒童團長王海生帶領兒童團員在小白鞋家又查出同樣牌子的煙頭;村中出現了遲龍章反攻倒算的黑帖子;王四江在海上捕魚時又遇到了土匪。 這前後發生的一切怪現象,之後的一系列故事 。

Ⅳ 漁島怒潮電影是在榮成拍攝地嗎

「 在小說當中,故事的發生地是在「龍王島」。不過,作者並沒有明說龍王島屬於哪個縣,這也給人們留下了豐富的遐想空間。由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同名電影是主要在榮成縣的大魚島村(石島附近)取景拍攝,因此當時不少觀眾認為故事的發生地是在半島東部沿海……」

Ⅵ 飾演舊版封神榜中紂王的達奇的介紹現況如果可以,請找找有沒有他的個人網站

達奇

達奇,原名齊福君,著名電影演員。1934年農歷3月18日出生在吉林省阜豐山下懷德縣的一個鐵路工人的家裡,他在長春市讀完小學和中學。中學時代,在語文老師的誘導下,他閱讀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尤使他著迷的是那些情節離奇、人物頗有些傳奇色彩的武俠小說。他經常將這些書中有趣的地方繪聲繪色他講給同學們聽,從而鍛煉了他的講述和表演才能,為爾後走上藝術之路打下了基礎。

1950年,達奇被學校保送到長春鐵路業務所學報務。翌年,到長春郵電高級職業學校學習。由於他是業余文藝活動的積極分子,經常參加一些演出,1953年被調到列車段文藝車班工作。是年,剛剛成立的哈爾濱鐵路文工團(中國鐵路文工團的前身)把他選中了,十九歲的達奇從此成為專業話劇演員。在鐵路文工團里,達奇接受了表演基本功的訓練,比較系統地學習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論;參加了《四十年的願望》、《二七風暴》、《三千里江山》、《十二次列車》、《西藏的槍聲》等劇目的演出。這段時間,他隨文工團沿著鐵路干線巡迴演出,跑過許多地方,不僅豐富了舞台實踐經驗,而且使他有機會在觀摩其它的劇種中汲取營養,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生活。

1956年,長影著名電影導演林農執尋我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邊寨烽火》,他選中了達奇飾演男主角多隆。達奇做為外請演員,雖然是第一次來到水銀燈下,但他卻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勇猛剽悍,閃射著民族獨特光彩的景頗族小夥子的藝術形象。他的表演細膩、生動,充溢著真情,比較准確地表現了人物火辣辣的個性。當影片在第十一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放映後,受到評論家們的贊許,授予達奇以青年藝術家獎。

在沛演多隆的過程中,尋演嚴格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給了達奇以深刻的影響。他首先要求達奇深入生活,了解景頗青年的性情、了解他們的習俗,特別是景頗人民在舊社會所遭受的苦難;進而要求他能夠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准確地表達出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刻畫人物的獨特性格上下功夫。林農告訴他:做一名合格的電影演員,要有多方面的生活積累和修養,一個沒有理想和抱負的演員,是不會成為藝術家的。

飾演多隆的成功,使他產生了成為一名專業電影演員的願望,並希冀自己能夠塑造出各種各樣性格的角色。

1961年,達奇正式從鐵路文工團調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從此,他成為專業電影演員,他在長影拍攝的影片《獨立大隊》和《景頗姑娘》中分別扮演中牯和文帥老人,很好地完成了角色任務。

正當達奇壯志在懷,要在銀幕上大展宏圖的時候,空前的動亂使他同廣大電影工作者一樣,被剝奪了創作的權利。1969年,他被下放到吉林省舒蘭縣農村插隊落戶,直到1972年才回到長影。

1975年,經過將近十年的生活磨難,他又重新登上了銀幕。在尹一青導演的影片《車輪滾滾》里,他成功地飾演了支前模範耿東山。「四人幫」被粉碎後,1977年和1978年,他又先後在影片《熊跡》和《漁島怒潮》中扮演老魏爺和王四江。

自從扮演多隆之後,他心中的理想之火一直在熊熊燃燒。即便在「四害」橫行的時候,他仍然堅持讀書,研究文藝理論,瀏覽文藝作品;學習繪畫、攝影、彈鋼琴、打球、游泳、滑冰、擊劍……以此來豐富自己並掌握演員應具備的各種技能。

達奇實現自己夙願的機會終於來臨了。1978年,導演李光惠和齊興家,要把部隊作家陳立德的電影文學劇本《吉鴻昌》搬上銀幕,達奇讀過劇本後,深深地被民族英雄、抗日名將吉鴻昌的形象所打動,他景仰那悲壯的業績,喜愛那箭一樣勇往直前的性格。他多麼希望能飾演吉將軍!然而,盡管導演對達奇有所了解,但是對他能否塑造好吉鴻昌這個感情幅度變化較大的藝術形象,還不敢輕易下結論。當達奇把對吉鴻昌這一形象的理解寫成了一疊厚厚的材料送到導演的手裡時,導演仍沒最後下決心。直到經過三個月的「試戲」之後,幾乎把影片中的全部重場戲都試過了,導演最後決定由達奇來飾演,在一同試戲的五名演員中,導演認為:達奇不僅形似,而且接近神似

在飾演吉鴻昌這一角色的過程中,達奇使用了全身的解數來著意刻畫人物的性格,既細膩地表現了吉鴻昌追求真理,憂國憂民,從善如流,疾惡如仇這些性格的本質方面;同時也真實生動地表現了他固執粗暴、江湖義氣、簡單輕信等性格的另一面,准確地展示了一個國民黨的軍官轉變為共產黨人的思想性格的發展過程。

1979年8月,彩色故事片《吉鴻昌》(上、下集)攝制完成後,作為國慶三十周年的獻禮片在全國上映,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在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中,被評為最佳故事片之一。

吉鴻昌藝術形象的成功塑造,凝聚著達奇的心血和汗水。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犧牲於1934年,而這時,達奇才剛剛出生。為了了解吉鴻昌生活戰斗的特定環境和他為國為民探索、奮斗的一生,達奇研究了大量的文史資料及有關書籍,拜訪了許多老前輩,訪問了吉鴻昌烈士的女兒吉瑞藝以及其他家屬。然而,正如達奇所說:理解並不等於表現。他在表演上,能夠准確地掌握人物復雜的不斷變化的情緒和心理,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在處理吉鴻昌出場的戲時,開始,達奇設計騎馬趕到法場後,先勒馬揚蹄,隨即下馬,迅速利落地解開披風,「刷」地甩給老周,旋即環視四周,「咔、咔、咔」地虎步登上練兵台等一連串「帥」的細節動作,來展示吉鴻昌久經戎馬生涯的武將風度,可是後來他覺察到這種亮相忽略了吉鴻昌此時此刻的內心活動和精神狀態:當時吉鴻昌奉蔣介石之命調到大別山與紅軍作戰,他本來就想不通,加上屢吃敗仗,心緒煩躁,又有士兵連連開小差和倒戈,就更加劇了他心中的矛盾。在實拍時,達奇把原來設計的動作改為表情嚴肅沉鬱、心事重重,當吉鴻昌一出場,就讓觀眾感到他心緒不寧、「一腦門子官司」的心境。這既表現了他久戰疆場的將軍風度,又展示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吉鴻昌》是一部傳記片,其中吉鴻昌個人的鏡頭幾乎佔二分之一以上,達奇深深感到,如果僅靠面部表情去刻畫人物的性格,是頗為困難的,必須探尋更多的表現手段。如對道具「簫」的運用,「單騎」平叛徒立於馬上的強烈動作,「偷酒喝」的細節,以及就義前吉鴻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等等,他都非常用心地去思索,使得表演真切感人。

對於吉鴻昌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的不同笑聲,達奇也賦予角色以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內涵。如在大別山駐地,秘書聶慶鳴心懷忐忑地對吉鴻昌說:「南京有人說你都快赤化了!」吉鴻昌笑道:「叫他們去說好了,可我還不知赤化是什麼樣子呢!」這笑聲是豪爽的大笑,表現出吉鴻昌襟懷坦盪、無所畏懼的性格。隨後,他又對秘書聶慶鳴笑說:「慶鳴,你的性情太軟了,你跟我這些年,光提筆桿,可別忘了腰桿!」這笑聲,是親呢的微笑,有關懷,更有提醒,體現出吉鴻昌對小兄弟的期望;當孫梅提醒吉鴻昌,國民黨可能與日本人重新勾結時,吉鴻昌一笑,說:「勾結肯定是會有的,但在軍事上不可能吧!」這笑聲,是十分自信的笑,表現出他性格中致命的弱點:固執;當他被捕後叛徒林萬鵬擺宴勸降時,吉鴻昌冷笑著喝道:「拿你的性命擔保,我活著會比死更難受!」這笑聲充滿了鄙夷和藐視,表現了吉鴻昌疾惡如仇的可貴品質;刑場上看到劊子手驚恐萬狀的樣子,吉鴻昌坐在椅子上放聲大笑,這笑聲是共產黨人的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笑,它充滿著吉鴻昌對祖國和革命事業的一片赤膽忠心。

達奇十分贊同大詩人白居易所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他認為有情方能感人。他在飾演吉鴻昌時,特別注意自己的感情分寸。如周光遠探獄一場戲。開始,達奇一見到周光遠,便熱淚奪眶而出。但他很快意識到,這種表演是不準確的,因為它沒有使人看到這種感情形成的過程,缺少層次。實拍時,他做了改正,見到周光遠沒有立即流淚,而是緊緊握住他的雙手,直到讀完中央的電報,抬起頭來,兩行熱淚潸然而下,接著傾吐了一腔肺腑之言。雖是決別,卻沒有悲凄的哀嘆,而是充滿了對勝利的祝願和嚮往,准確地表達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和堅定的信念,達奇說:「感情澎湃的戲,不怕不激動,就怕沒節制,控制著的感情,才是最容易打動人心的!」在飾演吉鴻昌的過程中,達奇對於如何准確地展示人物的感情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他要求自己:既要有大江東去,驚濤駭浪般的雄偉氣概,又要有小橋流水,平湖如鏡般的幽靜典雅;有些場次得用大筆觸去勾勒,濃濃地塗上幾筆;有些場次需用工筆畫的手法,細致入微,一聲輕輕的嘆息,一個深沉的微笑,一個凝思的眼神,都要做到准確、質朴、逼真。

當人攀上一個山峰,會覺得心胸開闊;極目遠望,頓時還會發現新的高峰,當達奇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英雄吉鴻昌的形象,實現了自己的夙願之後,他深深懂得,藝術的峰巒是沒有盡頭的,要在銀幕上塑造各種各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還須繼續努力攀登。

1981年,達奇應邀去北影,在李文化導演的歷史題材的影片《海囚》(寬銀幕上、下集)中,飾演男主角華工首領唐金龍,較好地刻畫了一個具有民族氣節的寧死不屈的華工形象。

飾演唐金龍需要會武功,為此,他冒著酷暑學習拳術和劍術,飽嘗了「台上三分鍾,台下三年功」的甘苦。在練功中,他受至很大啟發,把練武功的一些要領,巧妙地同塑造人物融為一體。比如南拳講究以形為拳,以意為神,形神兼備。他覺得飾演唐金龍也應該如此。如果在表演中只注意形的美,忽略了神的真,就會徒有其表;只注意了神的真,忽略了形的美,也不能表達人物的深刻本質。在影片中唐金龍有很多武打動作,但是達奇並不是為打而打,他的一招一式都是用來刻畫人物的。

達奇是一位藝術上的有心人,他所走過的道路是一條發憤圖強、不斷求索的道路。他的不斷的成功是與他總是抱有信心,既不妄自菲薄,同時又踏踏實實地去頑強奮斗連在一起的.

國際影帝(1958年獲第11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墨爾本的中國導演 如果大家看過電影「吉鴻昌」 或者電影「封神榜」,還記得劇中扮演吉鴻昌或者商紂王的角色的男主角, 就是達奇。這位從藝多年的黑龍江籍的老藝人, 早在10幾年前就移民到了澳洲,開始在澳洲進行他新的演藝道路。

從70年代起,他早就開始演電影了,90年代初, 他移民到了墨爾本,開始了新的藝術生活。尤其在澳洲發展他的影視中心, 開辦了一些演藝培訓斑, 話劇團。

澳大利亞達奇影業有限公司現名為澳大利亞達奇影視工作室。是由僑居澳大利亞的華裔名導演兼製作人達奇先生創辦的一家專門從事電視、電影製作的機構。

2004年,達奇先生作為上海澳大利亞電影節的澳方代表赴中國參加了該電影節的開幕式。此間,由達奇先生主創的電影劇本「勿忘悉尼」在電影節中脫穎而出。將成為兩國首次合拍的電影作品。

在以後的洽談中,達奇先生表示,如果想完成最好的藝術構思和創意,目前中澳雙方商定的出資總額還有缺口。希望有更多的資金注入。經過了Tigerson董事局主席與達奇先生在北京的面晤後,郭先生表示願意出資200-300萬澳幣,入股達奇先生將要成立的--澳大利亞達奇影業有限公司。協助達奇先生成功的完成這部具有深遠意義的影視作品的拍攝及將來更有潛力的藝術創作工作。
(butterfly, 2004, 「Tigerson將於2005年入股澳大利亞達奇影業公司

下面是他的個人博客

Ⅶ 達奇的演藝經歷

1956年,達奇出演長影電影導演林農執導的國內第一部彩色故事片《邊寨烽火》,飾演男主角多隆。作為外請演員,塑造了一位勇猛剽悍,閃射著民族獨特光彩的景頗族小夥子的藝術形象,並由此獲得第十一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青年藝術家獎。
1961年,達奇正式從鐵路文工團調到長春電影製片廠成為了專業電影演員,他出演《獨立大隊》扮演牛牯和《景頗姑娘》扮演文帥老人。
1969年,他被下放到吉林省舒蘭縣農村插隊落戶,直到1972年才回到長影。
1975年,經過將近十年的生活磨難,他又重新登上了銀幕。出演尹一青導演的影片《車輪滾滾》飾演了支前模範耿東山。
「四人幫」被粉碎後,1977年到1978年,他出演《熊跡》扮演老魏爺和《漁島怒潮》扮演王四江。
1979年8月,達奇出演導演李光惠和齊興家執導的《吉鴻昌》,飾演了吉鴻昌這一角色。彩色故事片《吉鴻昌》(上、下集)攝制完成後,作為國慶三十周年的獻禮片在全國上映,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在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中,被評為最佳故事片之一。
1981年,達奇應邀去北影,出演李文化導演的歷史題材的影片《海囚》(寬銀幕上、下集)飾演男主角華工首領唐金龍。
1982年,達奇調到福建電影製片廠工作,擔任副廠長,導演並主演了電影《倔強的女人》,導演了電視劇《橋隆飆》。
1990年,達奇在電視劇《封神榜》中塑造了「紂王」這個形象。
1990年以後,達奇移民到澳大利亞悉尼,繼續自己的演藝事業。 2005年六月中旬,達奇曾從澳洲回國,先後到福州、西安、上海等地,為他自己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勿忘悉尼》拍攝做籌備工作。

Ⅷ 劉繼忠的演戲生涯

閃閃的紅星中椿伢子
劉繼忠祖籍天津 寶坻,和相聲演員馬季,電影演員里坡,作家浩然是同鄉。1960年6月,他出生於北京。1973年,還是小學生的他和同班同學兼好朋友英達都是學校里的文藝活躍分子。後來,八一廠演員師偉挑中劉繼忠扮演《閃閃的紅星》中小主人公潘冬子的童年玩伴椿伢子,從而使他成為第一個進入劇組的兒童演員。而英達卻在此時轉學了,因此痛失了一次成名的機會。和聰明伶俐的冬子比起來,椿伢子是個有點丑,有點遲鈍,但是很可愛的角色。大家一定還記得他的那些經典台詞吧?「比······比他大」「叫我當土豪,叫我當壞蛋,我才不幹呢!」為了把兩個人區分開來,師偉還讓化妝師用鍋灰把伢子的臉塗黑些。(如果看過他後來拍的電影,就會發現原來他沒有那麼丑的)。1974年10月,《閃閃的紅星》一經上映便獲得巨大成功,兩位小演員,祝新運和劉繼忠也開始了演藝生涯。那段時間,祝新運被派去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劉繼忠則馬不停蹄地進了《激戰無名川》劇組,扮演了主人公郭鐵的少年時代。
黃河少年中的趙志燕
《黃河少年》中的趙志燕。1975年,長影《黃河少年》劇組決定臨時換將,讓劉繼忠替代原先的人選吳若甫,出演主人公趙志燕。這一變動,令吳若甫第一次嘗到人生的挫折,也讓他晚成名了將近30年。雖然是第一次當主角,劉繼忠卻超水平發揮,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黃河邊上的抗日小英雄形象。他那高超的游泳技術和騎馬技術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影片結尾那段精彩的騎馬打槍鏡頭更令人難忘。許多看過的人都認為這部電影的戰斗場面比《閃閃的紅星》多,看起來更過癮。但是《閃閃的紅星》光芒太強了,蓋過了當時所有的兒童電影。
其他
1976年,劉繼忠在電影《反擊》中扮演主人公江濤的童年時代。這部電影因為政治上的原因從未公開上映過。
1977年,劉繼忠在根據七十年代風靡全國的長篇小說《漁島怒潮》改編的同名電影中扮演了漁家少年英雄王海生。這是他非常成功的一次演出。他的表演非常到位,不溫不火,立體化地表現了海生多方面的性格。他既是個會鬧情緒,耍小脾氣的孩子,又是一個面對敵人酷刑,堅貞不屈的英雄。這里有一個貼子介紹得比較詳細。
1979年,劉繼忠在《蒙根花》中扮演一個蒙古王爺府里的漢族小奴隸。
1980年劉繼忠開始以成年人的形象出現在銀幕上。這一年他在八一廠拍攝的第一部電視單本劇《考場》中扮演主要角色馬瑞生。同年,他在《今夜星光燦爛》中飾演通訊員小郭。這是他成年之後最成功的演出。在片中,小郭是個愛開玩笑,又喜歡玩鳥的大孩子,但是在戰場上他是一名勇猛的戰士,他勇敢地和敵人的坦克搏鬥,最後炸毀了坦克,自己也光榮犧牲。導演在處理人物的犧牲時很唯美。這部電影在當時曾轟動一時,也因為藝術上有新的探索而引起很大爭論。

1981年,他在《解放石家莊》中扮演了小戰士孫永,雖然戲份不多,卻讓人難忘。在那個年代的電影中,英雄人物犧牲前都要羅里羅嗦講很多話,還要看紅旗,交黨費,沒完沒了。而這部電影中,導演在處理孫永犧牲時卻不落俗套:背景是黑色的天幕,熊熊的烈火,孫永面容平靜地倒在連長懷中。這樣無聲的處理反而產生強大的震撼力。許多年以後,大家可能記不得片中的其它人物了,但是都會記得這個鮮明的形象。
1982年是劉繼忠非常繁忙的一年,除了在《天山行》和《最後一個軍禮》中客串通訊員外,還在反映復員軍人回鄉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影片《布穀催春》中扮演男二號——農村青年虎子。這部電影因為緊隨當時的形勢,獲得了當年文化部的優秀影片獎。
1983年,劉繼忠主演了他成年以後的第一部電影——反映警校學員生活的《預備警官》。這是老一輩電影演員蔣銳(演過《雞毛信》和《南海潮》等許多老電影)編導的作品。在片中他扮演的主人公侯光是個自由散漫,渾身毛病的學員,經過一系列的考驗,終於成為一名以鮮血捍衛國徽尊嚴的緝私英雄。由於劇本本身的缺陷和當時創作的局限,這部電影並未引起多大反響。
1985年,劉繼忠和其它二十幾名當紅的青春偶像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明星班,開始系統學習電影理論知識。1987年他以《演員與角色的對話》為論文畢業。這是頗有爭議的一班。他們的畢業作品《鴛鴦樓》遭到惡評。有人說他們上學前都是優秀演員,畢業了反而不會演戲了。更尷尬的是,在他們入學前,中國電影還是處於繁盛時期,畢業時,卻開始滑坡了。他們錯過了演戲的黃金時代。畢業後,這批學員出國的出國,改行的改行,如今只有少數幾位仍然活躍在影視圈。19年之後,2004年的五四青年節,央視《流金歲月》節目為這班學員辦了聚會活動,人到中年的他們為這些年的滄桑感慨不已。
2002年,天津寶坻成為經濟開發區。為了宣傳寶坻,春節期間,天津電視台拍攝了《故土名人專訪》節目,其中一個小節是專訪劉繼忠的。這一年,他還在根據聊齋改編的22集電視連續劇《人鬼情緣》中扮演了寧采臣的同窗桑子明,一個經不住美色誘惑,被厲鬼吸血害死的書生。同年六一,他和祝新運上了《流金歲月》節目,講述了當年拍攝《閃閃的紅星》的趣聞。八一建軍節時,他和祝新運參加了慶祝八一電影製片廠成立50周年晚會《今夜紅星燦爛》,並表演了詩朗誦《永做黨的好孩子》。2002年11月28日,他和祝新運隨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赴江西萍鄉慰問演出。回到當年拍攝《閃閃的紅星》的外景地,他們兩人觸景生情,為當地鄉親再次演唱一曲《紅星照我去戰斗》 。
2003年1月21日,他和祝新運參加了中央軍委慰問駐京部隊老幹部迎新春文藝演出。同年,他還演出了情景喜劇《老威的X計劃》,在第13集到16集中扮演警察。2003年8月30日,他為第9屆中國電影華表優秀兒童演員獎頒獎。
2004年7月,中央電視台為暑假裡的小朋友舉辦「少年英雄電影展播月」,作為童星代表,劉繼忠有3部作品入選,《閃閃的紅星》、《黃河少年》和《漁島怒潮》,是所有童星中入選作品最多的。
2004年7月31日22時42分,央視7套《國防時空》欄目播出了「八一」特別節目——大型軍事益智節目《走進軍旅電影傳奇》。祝新運和劉繼忠分率紅軍藍軍兩隊人馬,以電影知識競賽的形式,帶領觀眾走進八一電影製片廠,感知52年的軍旅電影傳奇,領略人民解放軍77年風雨征程。
2004年9月,央視重點劇目——表現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電視劇《我們都是好朋友》開拍。據悉,祝新運和劉繼忠將繼《閃閃的紅星》之後再度合作,在此劇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事:一個名為霞光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投資機構決定把《閃閃的紅星》改編成二十集電視連續劇,還邀請祝新運做導演,並且在網上公開招考小演員,很是熱鬧了一陣子,最後卻無疾而終。劇本據說黃了,因為改編太大,還給潘冬子弄出了個小女朋友,讓大家接受不了。今天的人們改編紅色經典還是以商業利益為主,如果不加些低俗的佐料,收視率就無法上去。不過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一定不能容忍新一代的編導這樣糟蹋他們心目中神聖無比的紅色經典。

Ⅸ 達其除了出演紂王外還演過別的么

達奇,原名齊福君,著名電影演員。1934年農歷3月18日出生在吉林省阜豐山下懷德縣的一個鐵路工人的家裡,他在長春市讀完小學和中學。中學時代,在語文老師的誘導下,他閱讀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尤使他著迷的是那些情節離奇、人物頗有些傳奇色彩的武俠小說。他經常將這些書中有趣的地方繪聲繪色他講給同學們聽,從而鍛煉了他的講述和表演才能,為之後走上藝術之路打下了基礎。
1950年,達奇被學校保送到長春鐵路業務所學報務。翌年,到長春郵電高級職業學校學習。由於他是業余文藝活動的積極分子,經常參加一些演出,1953年被調到列車段文藝車班工作。是年,剛剛成立的哈爾濱鐵路文工團(中國鐵路文工團的前身)把他選中了,十九歲的達奇從此成為專業話劇演員。在鐵路文工團里,達奇接受了表演基本功的訓練,比較系統地學習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論;參加了《四十年的願望》、《二七風暴》、《三千里江山》、《十二次列車》、《西藏的槍聲》等劇目的演出。這段時間,他隨文工團沿著鐵路干線巡迴演出,跑過許多地方,不僅豐富了舞台實踐經驗,而且使他有機會在觀摩其它的劇種中汲取營養,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生活。
1956年,長影著名電影導演林農執導我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邊寨烽火》,他選中了達奇飾演男主角多隆。達奇做為外請演員,雖然是第一次來到水銀燈下,但他卻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勇猛剽悍,閃射著民族獨特光彩的景頗族小夥子的藝術形象。他的表演細膩、生動,充溢著真情,比較准確地表現了人物火辣辣的個性。當影片在第十一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放映後,受到評論家們的贊許,授予達奇以青年藝術家獎。
在飾演多隆的過程中,導演嚴格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給了達奇以深刻的影響。他首先要求達奇深入生活,了解景頗青年的性情、了解他們的習俗,特別是景頗人民在舊社會所遭受的苦難;進而要求他能夠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准確地表達出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刻畫人物的獨特性格上下功夫。林農告訴他:做一名合格的電影演員,要有多方面的生活積累和修養,一個沒有理想和抱負的演員,是不會成為藝術家的。
飾演多隆的成功,使他產生了成為一名專業電影演員的願望,並希冀自己能夠塑造出各種各樣性格的角色。
1961年,達奇正式從鐵路文工團調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從此,他成為專業電影演員,他在長影拍攝的影片《獨立大隊》和《景頗姑娘》中分別扮演牛牯和文帥老人,很好地完成了角色任務。
正當達奇壯志在懷,要在銀幕上大展宏圖的時候,空前的動亂使他同廣大電影工作者一樣,被剝奪了創作的權利。1969年,他被下放到吉林省舒蘭縣農村插隊落戶,直到1972年才回到長影。
1975年,經過將近十年的生活磨難,他又重新登上了銀幕。在尹一青導演的影片《車輪滾滾》里,他成功地飾演了支前模範耿東山。「四人幫」被粉碎後,1977年和1978年,他又先後在影片《熊跡》和《漁島怒潮》中扮演老魏爺和王四江。
自從扮演多隆之後,他心中的理想之火一直在熊熊燃燒。即便在「四害」橫行的時候,他仍然堅持讀書,研究文藝理論,瀏覽文藝作品;學習繪畫、攝影、彈鋼琴、打球、游泳、滑冰、擊劍……以此來豐富自己並掌握演員應具備的各種技能。
達奇實現自己夙願的機會終於來臨了。1978年,導演李光惠和齊興家,要把部隊作家陳立德的電影文學劇本《吉鴻昌》搬上銀幕,達奇讀過劇本後,深深地被民族英雄、抗日名將吉鴻昌的形象所打動,他景仰那悲壯的業績,喜愛那箭一樣勇往直前的性格。他多麼希望能飾演吉將軍!然而,盡管導演對達奇有所了解,但是對他能否塑造好吉鴻昌這個感情幅度變化較大的藝術形象,還不敢輕易下結論。當達奇把對吉鴻昌這一形象的理解寫成了一疊厚厚的材料送到導演的手裡時,導演仍沒最後下決心。直到經過三個月的「試戲」之後,幾乎把影片中的全部重場戲都試過了,導演最後決定由達奇來飾演,在一同試戲的五名演員中,導演認為:達奇不僅形似,而且接近神似。
在飾演吉鴻昌這一角色的過程中,達奇使用了全身的解數來著意刻畫人物的性格,既細膩地表現了吉鴻昌追求真理,憂國憂民,從善如流,疾惡如仇這些性格的本質方面;同時也真實生動地表現了他固執粗暴、江湖義氣、簡單輕信等性格的另一面,准確地展示了一個國民黨的軍官轉變為共產黨人的思想性格的發展過程。
1979年8月,彩色故事片《吉鴻昌》(上、下集)攝制完成後,作為國慶三十周年的獻禮片在全國上映,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在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中,被評為最佳故事片之一。
吉鴻昌藝術形象的成功塑造,凝聚著達奇的心血和汗水。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犧牲於1934年,而這時,達奇才剛剛出生。為了了解吉鴻昌生活戰斗的特定環境和他為國為民探索、奮斗的一生,達奇研究了大量的文史資料及有關書籍,拜訪了許多老前輩,訪問了吉鴻昌烈士的女兒吉瑞藝以及其他家屬。然而,正如達奇所說:理解並不等於表現。他在表演上,能夠准確地掌握人物復雜的不斷變化的情緒和心理,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在處理吉鴻昌出場的戲時,開始,達奇設計騎馬趕到法場後,先勒馬揚蹄,隨即下馬,迅速利落地解開披風,「刷」地甩給老周,旋即環視四周,「咔、咔、咔」地虎步登上練兵台等一連串「帥」的細節動作,來展示吉鴻昌久經戎馬生涯的武將風度,可是後來他覺察到這種亮相忽略了吉鴻昌此時此刻的內心活動和精神狀態:當時吉鴻昌奉蔣介石之命調到大別山與紅軍作戰,他本來就想不通,加上屢吃敗仗,心緒煩躁,又有士兵連連開小差和倒戈,就更加劇了他心中的矛盾。在實拍時,達奇把原來設計的動作改為表情嚴肅沉鬱、心事重重,當吉鴻昌一出場,就讓觀眾感到他心緒不寧、「一腦門子官司」的心境。這既表現了他久戰疆場的將軍風度,又展示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吉鴻昌》是一部傳記片,其中吉鴻昌個人的鏡頭幾乎佔二分之一以上,達奇深深感到,如果僅靠面部表情去刻畫人物的性格,是頗為困難的,必須探尋更多的表現手段。如對道具「簫」的運用,「單騎」平叛徒立於馬上的強烈動作,「偷酒喝」的細節,以及就義前吉鴻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等等,他都非常用心地去思索,使得表演真切感人。
對於吉鴻昌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的不同笑聲,達奇也賦予角色以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內涵。如在大別山駐地,秘書聶慶鳴心懷忐忑地對吉鴻昌說:「南京有人說你都快赤化了!」吉鴻昌笑道:「叫他們去說好了,可我還不知赤化是什麼樣子呢!」這笑聲是豪爽的大笑,表現出吉鴻昌襟懷坦盪、無所畏懼的性格。隨後,他又對秘書聶慶鳴笑說:「慶鳴,你的性情太軟了,你跟我這些年,光提筆桿,可別忘了腰桿!」這笑聲,是親呢的微笑,有關懷,更有提醒,體現出吉鴻昌對小兄弟的期望;當孫梅提醒吉鴻昌,國民黨可能與日本人重新勾結時,吉鴻昌一笑,說:「勾結肯定是會有的,但在軍事上不可能吧!」這笑聲,是十分自信的笑,表現出他性格中致命的弱點:固執;當他被捕後叛徒林萬鵬擺宴勸降時,吉鴻昌冷笑著喝道:「拿你的性命擔保,我活著會比死更難受!」這笑聲充滿了鄙夷和藐視,表現了吉鴻昌疾惡如仇的可貴品質;刑場上看到劊子手驚恐萬狀的樣子,吉鴻昌坐在椅子上放聲大笑,這笑聲是共產黨人的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笑,它充滿著吉鴻昌對祖國和革命事業的一片赤膽忠心。
達奇十分贊同大詩人白居易所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他認為有情方能感人。他在飾演吉鴻昌時,特別注意自己的感情分寸。如周光遠探獄一場戲。開始,達奇一見到周光遠,便熱淚奪眶而出。但他很快意識到,這種表演是不準確的,因為它沒有使人看到這種感情形成的過程,缺少層次。實拍時,他做了改正,見到周光遠沒有立即流淚,而是緊緊握住他的雙手,直到讀完中央的電報,抬起頭來,兩行熱淚潸然而下,接著傾吐了一腔肺腑之言。雖是訣別,卻沒有悲凄的哀嘆,而是充滿了對勝利的祝願和嚮往,准確地表達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和堅定的信念,達奇說:「感情澎湃的戲,不怕不激動,就怕沒節制,控制著的感情,才是最容易打動人心的!」在飾演吉鴻昌的過程中,達奇對於如何准確地展示人物的感情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他要求自己:既要有大江東去,驚濤駭浪般的雄偉氣概,又要有小橋流水,平湖如鏡般的幽靜典雅;有些場次得用大筆觸去勾勒,濃濃地塗上幾筆;有些場次需用工筆畫的手法,細致入微,一聲輕輕的嘆息,一個深沉的微笑,一個凝思的眼神,都要做到准確、質朴、逼真。
當人攀上一個山峰,會覺得心胸開闊;極目遠望,頓時還會發現新的高峰,當達奇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英雄吉鴻昌的形象,實現了自己的夙願之後,他深深懂得,藝術的峰巒是沒有盡頭的,要在銀幕上塑造各種各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還須繼續努力攀登。
1981年,達奇應邀去北影,在李文化導演的歷史題材的影片《海囚》(寬銀幕上、下集)中,飾演男主角華工首領唐金龍,較好地刻畫了一個具有民族氣節的寧死不屈的華工形象。
飾演唐金龍需要會武功,為此,他冒著酷暑學習拳術和劍術,飽嘗了「台上三分鍾,台下三年功」的甘苦。在練功中,他受至很大啟發,把練武功的一些要領,巧妙地同塑造人物融為一體。比如南拳講究以形為拳,以意為神,形神兼備。他覺得飾演唐金龍也應該如此。如果在表演中只注意形的美,忽略了神的真,就會徒有其表;只注意了神的真,忽略了形的美,也不能表達人物的深刻本質。在影片中唐金龍有很多武打動作,但是達奇並不是為打而打,他的一招一式都是用來刻畫人物的。
達奇是一位藝術上的有心人,他所走過的道路是一條發憤圖強、不斷求索的道路。他的不斷的成功是與他總是抱有信心,既不妄自菲薄,同時又踏踏實實地去頑強奮斗連在一起的。
1982年,達奇調到福建電影製片廠工作,擔任副廠長,導演並主演了電影《倔強的女人》,導演了電視劇《橋隆飆》
90年代初期,達奇在電視劇《封神榜》中塑造的「紂王」形象亦深入人心。
後來,達奇移民到澳大利亞悉尼,繼續自己的演藝事業。

Ⅹ 國產老片電影,故事傳說的,名字。

越劇故事片《追魚》

《追魚》是根據康德改編的湘劇移植整理,是一出優美的神話故事。1956年11月21日由上海越劇院二團首演。京劇趙燕俠根據傳統戲《金鱗記》、《雙包案》創作改編的京劇《碧波仙子》,也參照了湘劇和越劇《追魚》的部分情節。

該劇說的是:張珍與丞相金寵之女牡丹幼年訂婚。後張父母相繼去世,相府投親。金寵命張珍碧波潭畔草廬中讀書,伺機退婚。張珍常於夜深潭邊哀嘆心事。惹得碧波潭裡的鯉魚精的垂憐,變作牡丹小姐,書房相會。兩人一見傾心,以後每夜後花園相會。光陰如梭,來年新春,正值梅花開放,張珍與鯉魚精共同游園賞梅,金寵一家也來梅園賞梅。張珍不知其中道理,對金牡丹口呼娘子,牡丹高喊捉賊。金寵借口張珍傷風敗俗,將他逐出相府。鯉魚精急忙追趕張珍,並與張珍和好。二人來到街上觀看花燈,不料被金寵撞見,將他們抓回府中。真假牡丹相遇,真偽難辨,丞相夫婦也無法辨認。金寵准備請包拯來府斷案。鯉魚精急回水府求援。龜精等各顯神通,變作包公等也趕往相府,又弄出個真假包公大鬧相府的事來,金寵無奈請張天師作法降妖。鯉魚精知情不妙,帶著張珍逃至荒郊,並將真實身世告訴張珍。張珍不嫌棄,反愛定情堅。此時天兵天將緊追而至,危難之時,觀音前來搭救。鯉魚為了張珍精甘願丟棄千年道行,忍痛撥除金鱗,脫胎為凡人,與張珍永結同心。

1959年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導演:應雲衛,主演:徐玉蘭飾張珍、王文娟飾鯉魚精和金牡丹、鄭忠梅飾金寵、周寶奎飾金夫人、錢妙花飾烏龜精和假包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wNjAxMjA=.html觀看

閱讀全文

與電影漁島怒潮是哪年哪個製片廠攝制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阿sa大尺度電影有哪些 瀏覽:919
一起走過的日子mv是什麼電影 瀏覽:383
有部電影叫什麼夫人講如何演講的 瀏覽:757
教男生如何分辨綠茶的電影 瀏覽:559
怎麼電影下載到蘋果手機里 瀏覽:595
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票價多少 瀏覽:514
超過三小時好看的電影 瀏覽:33
好看的封禁電影 瀏覽:417
2017年電影免費 瀏覽:104
一個講述希特勒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660
淘寶如何買藍光電影 瀏覽:225
郭德綱被一個女的睡了什麼電影 瀏覽:666
好看的英語電影論文綜述 瀏覽:604
有什麼好看的美國生化電影 瀏覽:54
微信公眾號如何賣電影 瀏覽:349
韓國電影最傷感的哪些 瀏覽:515
給幾部好看的電影資源 瀏覽:555
電影剪輯怎麼做到滿屏 瀏覽:138
盲人老婆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257
勇敢的心電影免費觀看迅雷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