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中國成立之前的中國電影受到哪些國家電影的影響
美國
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主要的聯盟對象就是美國,所以得到了美國的大力幫助,從美國引進了許多現代化的東西,包括現代的思想和物質,這個從老蔣的嫡系部隊清一色的美式裝備可以看出,當時中國對美國的依賴。
Ⅱ 對於中國人影響最深的一部電影是什麼
橫空出世。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描述了當時的中國處於什麼樣的一種狀態,也描述了我國的科研先輩們,背負著怎樣的使命,在這部電影中,我不僅看到了奉獻和犧牲,更看到了嬉笑怒罵之間的熱血與慧心,與今天的大多數電影相比,這部老電影雖然拍攝的技巧不是特別出色,但是它的意義極為遠大。
但是在拋開這些特效鏡頭之後,我們會發現西方電影的主題都是索然無味,非常空洞的,希望我國的第5代導演能夠爭口氣,多拍出一些像橫空出世這樣的電影。
Ⅲ 亞洲電影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是哪個
印度 中國香港
Ⅳ 中外有哪些由現實改編的電影,對這個國家產生巨大影響
近幾年根據現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有不少,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根據陸勇事件改編的《我不是葯神》和根據葉門撤僑事件改編的《紅海行動》。
Ⅳ 中國電影在世界有影響嗎
你對中國電影在國際上影響力不清楚的原因是,除了一些功夫片,比如卧虎藏龍。在外國很有影響力的電影,在中國都沒有什麼名氣。
主要以低成本電影和非商業片為主(因為這些電影本身就都指著國外電影節拿錢,或者根本不在內地展映。)
比如賈樟柯導演的《三峽好人》(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2007年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影展最佳影片獎,第28屆南非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7年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2007年挪威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以及侯孝賢導演的《童年往事》(第二十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第三十七屆西柏林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及鹿特丹電影節、夏威夷電影節、亞太影展作品獎)
是因為呀,這些電影,和一些大片相比,很難上檯面,也就是上院線。一個是因為審查;還有一個是因為本身劇情並不商業,很難吸引觀眾;還有就是咱們大片導演的打壓,比如我這個片子好不容易要到了全國100塊屏幕,一個大片出來,人家要1000塊屏幕,要最佳時段播放,就給你壓下去了,而上院線就意味著要製作拷貝,而拷貝的成本是僅僅幾天的放映收不回成本的。所以一些有深度的電影,在電影院是看不到的。
下面來說一下外國流行的咱們國家的商業片。
舉個例子《赤壁》吧。
我看的時候覺得這是什嗎玩意。後來想一想,其實這東西拍出來,本身就不是給咱們中國人看的。因為它的沒有劇情,沒有邏輯,只有打鬥和一些所謂的中國元素,但它在美國是受歡迎的,它在前期拉投資的時候就會和投錢的人說,你看我在中國內地市場收回多少多少錢,但我在北美能收回比中國多好幾倍的錢,然後在亞洲市場又能收回多少多少錢。所以投資決定劇情,北美票房高,那我就往美國電影上寫,往美國文化上靠。 說難聽點,《赤壁》就是一個披著中國殼子的美國大片。
哎。一提到中國電影這個問題,就有一點無奈。
Ⅵ 電影<後果>哪個播放器可以看
後果 Aftermath (1994)
www.dybird.com/down/xiazai4216.html
導演: 納喬·塞達
編劇: 納喬·塞達
主演: Xevi Collellmir / Jordi Tarrida / Ángel Tarris / Pep Tosar
類型: 恐怖 / 短片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西班牙
語言: 無對白
上映日期: 1994-10-08
片長: 30 分鍾
IMDb鏈接: tt0159241
案發現場是停屍間的解剖台上,第一個解剖工作者把一具男屍以純熟的手法解剖,鏡頭記錄的就是這樣一個真實而毫無掩飾的過程。從開頭顱取大腦到剖肋骨挖內臟,看到暗紅的血液四處流淌、心肝脾肺腎腸逐一掏出,最後還把所有掏出來的東西重新塞進去,再縫上線,我的血管都膨脹了,滿身發熱。
往往血腥和殘忍不是最令人窒息的,而是第二個解剖工作者在處理一具女屍的時候,在解剖的過程中奸屍的場景。面對這浸泡著血液、內臟溢出的屍體,空虛寂寞的工作者脫了褲子,爬上了女屍,壓抑地發泄著。
他回到了家,把從女屍上帶回來的內臟攪成肉醬,喂狗吃,心想真是變態。在我本以為導演可能是酷愛著這種血腥、變態的死亡概念的時候,鏡頭特寫了鋪在地上用來墊著喂狗的報紙上刊登著這名女屍的死亡信息,日期是歡慶的平安夜。
Ⅶ 中國和韓國電影(影視)在國際上有什麼影響
中國
1905年 譚鑫培主演,任景豐拍攝的《定軍山》是中國的第一部電影。
1913年 亞細亞影戲公司出品、由鄭正秋、張石川拍攝的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在上海新新舞台上映。
1913年3月15日 由明星公司攝制的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
1953年11月5日 上海電影製片廠完成中國第一部彩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
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就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演員和電影!
<<漁光曲>>參加了蘇聯電影工作者俱樂部為紀念蘇聯電影國有化15周年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電影節,並獲得「榮譽獎」。
是中國第一部獲獎電影!
1910年韓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日本廢除「大韓帝國」政府,設立「朝鮮總督府」.歷年的4月11日,才在上海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現在上海都還有遺址!有興趣可以去看下!
而韓國,在1948年5月10日,才正式與朝鮮劃分"三八線! 才有意義上的獨立!
而他們的電影史才開始於1919年!第一部電影是<<正義的復仇>>是由金陶山導演的。這是一種所謂的動態戲劇,為的是舞台表演結合起來。不知道算不算是一部真正的電影!
由於《阿里郎》獲得很大成功,韓國影片的攝制數目增加到每年大約十部,直到日本殖民政府在1930年扼殺電影業為止。那時影片攝制數目下降到一年只有兩三部。第一部有聲電影《春香傳》是由導演李明雨在這個時期攝制的,這部電影是以一個古老的同名愛情故事為根據的。
在韓國於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得到解放以前,韓國的電影活動一直掌握在日本人手裡。從1919年到1945年一共攝制了140多部電影,多半是宣傳性質的。在解放後電影得到了新生。第一部彩電影片棗洪性麒導演的《一個婦女的日記》棗是在1945年攝制的。韓國戰爭(1950-1953)使剛剛建立的電影業受到嚴重打擊,在這個時期只生產了少數戰爭紀錄片。
1955年,為了促進電影業的進一步發展,政府對國內所有電影製片商都實行免稅。這使得電影製片商人數迅速增加,帶來了電影的黃金時代。在50年代末拍攝的影片數目達到每年將近100部,在60年代達到每年大約200部.
但,在1986年放開了對引進電影市場進口外片的的限制後!國外電影迅速佔領了韓國市場!
導致韓國本土電影大受打擊!那應該就是韓國電影的低迷時期!
真到1999光頭運動取得勝利以後!screen quota制度得以繼續.
1999年由姜帝奎拍攝的<<生死諜變>>不僅打破了本地電影的最高紀錄,而且在<<泰坦尼克號>>風靡全球的時候!也沒能打破它的紀錄!
中國
1950年11月 《大眾電影》刊發《掃清美帝電影影響 滌除媚美恐美心理》一文,將解放前一直壟斷中國市場的好萊塢踢出局。
1994年 中影公司每年可以通過票房分賬的方式進口10部左右「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和當代電影藝術、技術成就的影片」。
1995年 中國以分賬形式引進第一部進口大片《亡命天涯》。此後雖然每年僅有10部進口大片,但卻占據了國內總票房的60%至80%。
1999年 全國電影票房從1998年的14.5億元陡降到8.4億元,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大片被停映5個月。
2002年 中影公司從每年引進10部大片增加到每年引進20部。
2003年8月8日 第二家擁有進口影片發行權的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中國的20部進口分賬大片將終結已有10年歷史的中影集團獨家發行局面。
電影獲得國際認可的方面,中國無疑比韓國早了很多步,早在1935年的《漁光曲》便為中國獲得了第一個國際獎項,1955年黃宗詹就以華裔身份成為了第一個獲得奧斯卡獎項的中國人。張藝謀的《紅高粱》在1988年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成為了中國電影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國際A級電影節最高大獎的人,韓國獲得第一個A級電影節最高大獎則是在2002年,林權澤憑《醉畫仙》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我找了這么多資料!認為,中國電影在近幾年的發展呈平穩上升趨勢!
而且中國電影比韓國電影發展年份久,在電影的製作方面也比韓國電影成熟多些!當然,在亞洲的電影市場上面.中國的市場份額佔了較大的一塊!
Ⅷ 急!~~!美國電影對中國人有什麼影響和聯系!!
美國憑借好萊塢強大的媒體宣傳力量不斷向世界傾瀉所謂的「美國文化」
美國中產階級的價值觀,情感觀,民族國家觀等等潛移默化的傳入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國家。
美國式的民主無處不在
美國實行兩黨制,民主共和兩黨輪流執政。換界選舉時總免不了互相漫罵揭短,以展現所謂的民主與自由。這種貌似民主的觀念已經深入到美國的文化之中(如《總統接招》)。它的矛盾之處就在於,完全是壟斷階級的政權卻要擺著民主的招牌:無論是誰當權,都是代表控制美國經濟的幾個財團罷了。電影中出現的遊行示威,民主辯論其根本上毫無作用。這種披著民主外衣的制度迷惑了不少中國人。
美國中產階級的富貴炫耀。
俗話說魔鬼的誘惑總是最難擋的。電影中的美國很大程度上都是獨立別墅,私家汽車,錦衣玉食。就連一個窮困失業的人事都有看似舒服的標准間以棲身,一輛老爺車可開。社會學家分析,就是耗盡地球上的所有資源,中國也普遍達不到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這就造成了中國人盲目的幻想與樂觀。
電影中的美國大兵。
他們雖然出口成臟,漫罵總統,但關鍵時刻無不英勇果敢,悍不畏死。電影中盡管表明美國以維和之名,行侵略之實的觀點。但實際上還是為美國的霸權歌功頌德。像《黑鷹墜落》《士兵宣言》。電影從來不說,美國人如何殘殺當地平民,如何將人家的國寶據為己有。都只表示自己的戰士如何勇敢,如何將敵人消滅或者如何在被敵人消滅時的英勇。給我們的印象是美國雖然有錯,但當地的人民,政權錯誤卻更大(如《深入敵後》),我們美國人是真心誠意的來幫助你們的等等。
美國文化是多元的,它本來就是一個由世界各國人士組成的新國家。沒有多少歷史的沉澱,短短二百多年,美國的經濟是發達的,但文化卻稀少的可憐。本土文化大部分來源於歐洲。卻妄想建立自己的文化體系。表面上說要博覽眾長,集思廣益。實際卻在宣揚精英白人主義,美國人崇尚個人英雄主義,仔細看美國的娛樂大片,不難發現,絕大部分都是英俊瀟灑的小白臉(如《超人》《蜘蛛俠》《黑客帝國》中的救世主尼奧)。這種種族偏見是久已有之,根深蒂固的。美國的所謂民族主義其本質也是建立在白人至上的基礎之上。種族歧視的劣根與文化的缺失聯系緊密。
Ⅸ 中國有哪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
《白日焰火》014年榮獲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金雄獎最佳影片獎
《桃姐》女主角獲得該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
《霸王別姬》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
《菊豆》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中國電影
《花樣年華》2000年,梁朝偉憑借該片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01年,該片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2009年,影片被美國CNN評選為「最佳亞洲電影」第一位。
《紅高粱》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喜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及金馬獎最佳影片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義大利電影大衛獎最佳外語片,成為第一部獲得該獎的中國電影。
《本命年》影片導演謝飛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時正好是他的本命年。
《卧虎藏龍》《卧虎藏龍》擁有多項獲獎記錄,其中榮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也是華語電影歷史上第一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