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對於今天的中國電影,追求藝術價值更重要
今天的中國電影是否應該以商業利益為先呢?那麼針對這個話題,我們今天場上的嘉賓也是分成了正反兩方。我們先來聽一下支持方的意見。
黃群飛:如果說把商業電影和藝術影片要對立起來的話,那麼我所處的位置,我是院線的,我是支持商業電影的。商業電影繁榮了我們的電影市場,只有電影市場繁榮了,我們各種題材的影片,包括藝術影片才有生存的空間。
主持人勞春燕:黃總主要是從這個市場的角度出發,認為現在的中國電影應該以商業利益為先。來,我們聽一下王導的意見。
王小帥:我覺得今天坐在這塊的人挺復雜的。但是我是個作者,我是個電影導演,所以我肯定站在這個我們這個《三峽好人》這邊,得當好人。
主持人勞春燕:您認為還是應該以藝術創作為先?
王小帥:我是個創作者,一定要把你的創作搞好。
主持人勞春燕:您不想要贏得更多的觀眾嗎?
王小帥:我覺得我不敢那麼奢求。因為當時我們放《青紅》的時候,我看到好多觀眾排隊,我很激動,以為來看我的電影。其實都去看這個《星球大戰》了,結果時間趕不上,沒辦法,今天想看電影,哎,這還有一個《青紅》,看看吧,他就進去了。進去一看出來大罵。那我就覺得很奇怪,那這些觀眾到底是我的觀眾還不是我的觀眾?對我來說我分不出來。觀眾也是盲的,他只是看一個古裝片就完了。
主持人勞春燕:王導還是很堅持他的藝術理想。那麼同樣是作為一名創作者,史航卻認為應該把商業利益放在第一位。來,說一下你的看法。
史航:我首先坐在這個位置,但我想說最簡單一件事情,就是這幾個月我的MSM的名字上,我一直在罵《黃金甲》,因為這是我非常討厭的片子,而且我非常喜歡《三峽好人》。《黃金甲》是別人請我看的,《三峽好人》是我請別人看的。
主持人勞春燕:你覺得《黃金甲》在商業上不成功嗎?
史航:不是。為什麼我會站在這個位置上來贊成這個利益驅動?因為我想還是這個概念,就把中國電影當做一個人來說,一定讓他活下去,然後為善為惡它才有選擇的可能性。光靠藝術電影,靠我非常喜歡的《三峽好人》,能讓中國電影活下去?我認為不太能。所以我內心極端矛盾的贊成著利益驅動。
孟曉檣:可能從商業利益這個角度出發,我覺得無論《黃金甲》也好,還是《三峽好人》也好,其實都是有商業利益的驅動。在做這個電影,當然說我們導演自身,他有一些定位。從藝術角度來講,其實這兩個電影,無論是賈樟柯,無論是張藝謀,他都有自己的藝術追求在裡面。比如現在人王小帥拍一個一億的製作的電影,他也會努力的去拍好。當然他有他的想法,這一個億要拍出個什麼,那這些東西是他們創作者的天賦的事。但是對於我們來講,其實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比如怎麼去運作。
主持人勞春燕:我們這邊的幾位嘉賓都認為不管拍什麼電影,首先生存是最重要的。來,我們聽聽兩位,這個愛好電影的嘉賓有什麼看法。
梁宏達:我的感覺我們在探討這個商業跟藝術的話題,它不是在一個抽象真空當中,你得跟現實緊密聯系起來。像剛才曉檣說,說假如給這個王導一個億,那問題是在現實當中誰來給王導這一個億呢?我們看有一個很會作秀的房地產商人,他講說我也要投資拍電影的話,張藝謀來我給多少,陳凱歌來給多少,馮小剛來給多少,到賈樟柯我一個子不給。現在看拍商業片子,在我們這個社會當中占據了太多的一種資源。可是拍藝術片呢?從院線上各方面來講,可能有些人想看這類片子都看不到。那麼也就是說在藝術片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社會沒有給這一塊更廣闊一種天地。那麼我們在談藝術優先還是商業優先的問題的時候,不在於這兩個哪個更重要,而在於在現實當中我們哪個發展的好,哪個發展的不好。
熱點爭論二:電影生存需要商業片?
主持人勞春燕:對,你說到一個現實的問題。我記得張藝謀導演他曾經有一個著名的論點,他說現在中國電影就得靠商業救市,而不是藝術,因為現在中國的電影也面臨著一個全球化的復雜的問題,所以必須要使這個工業系統能夠良性循環起來。
梁宏達:但是問題是現在我們商業片雖然占據了那麼多資源,它真正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嗎?比方說中國的商業品大片,像《黃金甲》,首先肯定這是漢語的片子,是給中國人拍的。可是你看它的整個投入最後要收回的話,它必須要依賴於美國的市場、日本的市場。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來說,在某某程度來講,他拍說是給中國人拍,實際又不是給中國人拍的。
主持人勞春燕:像《黃金甲》、《無極》、《夜宴》這樣的古裝大片到底是不是我們現在的中國電影所需要的?
孟曉檣:大片一定是需要的,但是目前的形勢下我們只有這種大片能生存,為什麼?因為我們現在符合國際標準的製作團隊只有我們的武術指導。有一個背景,就是我們中國的電影產業剛剛起步,所以我覺得我們每一個創作人員在創作電影的時候,首先能夠做到最好做到藝術和商業兼顧。如果暫時做不到,我覺得應該偏重商業。去年我們這幾部大片《黃金甲》、《夜宴》,為我們中國電影可以說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抗衡好萊塢這個大片中,去年我們全國有上億,超過一億票房的有十部,其中國產大片佔了六部,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所以我覺得在這方面來說,我們目前仍然需要商業大片作為我們的主流電影。
主持人勞春燕:我們今天已經把商業和藝術的矛盾都擺在了檯面上。那麼我們正方嘉賓認為應該以商業利益為重。來聽一下我們反對方的看法,周教授。
周孝正:就是從我們這個社會學這個專業來考慮,它這一個社會它是一個系統,它最起碼是四個要素,叫民主政治。
主持人勞春燕:您不要說的太高深了,直接說您的觀點。
周孝正:哪兒來的商業?那市場經濟後,它是民主政治和法治社會,也就是說公平競爭。你能夠說這一個月只能大片,不能放小片,這叫商業嗎?這叫霸道,這叫欺行霸市。
主持人勞春燕:院線要放大片,不放小片。來,我們院線總經理。
周孝正:我再多說一句。我們這個社會它是缺什麼?它現在已經浮躁,這個浮躁物慾橫流,這么一個社會。你還去強調什麼票房價值,還要抵制人家西方的大片,你干嗎要抵制?我們是開放的心態。
王小帥:太好了,說的太好了。
主持人勞春燕:您就是說讓那些海外大片進來吧?
周孝正:對,進來。我們老百姓有眼力,我們有知情權,我們有我們的審美。
主持人勞春燕:那我們還用得著拍那些商業大片嗎?
周孝正:你看我大片根本就不看,倒給我錢我都不看。
主持人勞春燕:《黃金甲》您看了沒有?
周孝正:我當然不能看,看了那叫受侮辱。
梁宏達:肯定毫無疑問的,可以給這個電影運作的這種商業模式帶來一些利,好的東西。但是現在我們國家在發展電影,這個商業化過程當中出現一個什麼情況,我們還沒有形成這么好的一個運營機制的同時,這個過度商業化帶來的危害在我們電影業卻大行其道了。比方說這錢怎麼花,回頭在宣傳上怎麼吹牛,最後這錢到底都弄哪兒去了,這都是過度商業化給電影運作過程當中帶來的弊端。
周孝正:那我插一句。老粱說的這句話最對,叫過度商業化。你要注意這個,現在中國是物慾橫流,你注意是我是流氓我怕誰,我是騙子我怕誰?
孟曉檣:我不同意老粱的過度商業化。那麼實際上我們現在所謂的商業大片的商業價值,還不如王小帥他們做的這種藝術電影的這種概念,差的是商業電影。因為我們大片做的不好,我們比別人差,所以我們要更商業。要做的好,要做的像《金剛》一樣,要做的像《蜘蛛俠》一樣。
王小帥:我們今天在討論說,為什麼在票房上,在國內的票房上不好。那我覺得反過來講,如果按照現在我們中國人被這個引導的那個狀態,就普通的老百姓觀眾被引導看那樣的片子那種狀況,我們片子票房要好那才叫怪。只要說這個我掙錢了,大家是錢是追錢的,大家都追那兒地方去了。
黃群飛:剛才王導提到了一個培養觀眾的品位,但實際上觀眾你讓他怎麼進影院,這是最大的關鍵。這個好多影片,包括藝術影片他根本不進來。那麼現在我們的商業片慢慢把觀眾吸引進影院以後,觀眾人數這個基數大了以後,慢慢的他的口味會發生分化,因為他不可能老看這一類大片。
主持人勞春燕:剛才黃總提供的一個事實,現在在我們這個電影院,你首先第一步你得把這個觀眾吸引進電影院。
周孝正:我再插一句。你比如說以前有一個導演,有一個製片人就說,你們進電影院保證讓你們哭,結果進去電影院大夥兒都笑。我是騙子我怕誰?我只要把你騙到電影院,你只要把錢掏出來,你出來你愛怎麼罵我怎麼罵我。那叫商業嗎?那叫有組織詐騙集團的頭子。
黃群飛:我覺得周教授說的太絕對了一點。當然電影界也有一些不公平的做法,但是我……
周孝正:淺規則還有一些呢!太嚴重了!
黃群飛:我覺得在商業發行上,在我們院線發行,我是院線的總經理,我想這方面我說話最有權力。有不公平的地方,但是總得來說,現在我們的電影發行放映是公平的,是市場說了算。
王小帥:我要求發言一下。
主持人勞春燕:好。
王小帥:可以多拍商業片,這個商業片一定是在一個填空這個市場,支撐這個電影工業,是沒有問題的。在市場化進來的時候,你們千萬別忘了還有這一部分,我們優秀的傳統,比如說我們的《秋菊打官司》,同樣是一個導演,如果是拿到今天,新影聯最後你們不要這個《秋菊打官司》,只要了《黃金甲》,你看看是多大的一個損失?
黃群飛:對,你這個觀點正確。
周孝正:商業片不等於文化垃圾,你一定要分清楚。
主持人勞春燕:周教授我問您一個問題,您承認張藝謀導演最近的幾部電影在票房上是成功的嗎?
周孝正:那叫得了手的騙子,有什麼可說的?我跟你說一個數字,中國最富的報紙上登過100個最富的,51個搞房地產,25個賣假葯的。那能說明什麼?
黃群飛:不過周教授你這個信息不準確。張偉平投資人他不是做房地產的,他是做醫葯保健的。
史航:他是做那個食品的。
黃群飛:航空食品的,所以他不是做這個。剛才我覺得王導的好多看法我贊成,但是我們的觀點是說拍藝術片的導演在拍片的時候,盡量能夠考慮到商業性,考慮觀眾面能夠寬一點。因為畢竟你的電影最後要讓觀眾去看。
熱點爭論三:電影商業化是不是大的趨勢?
主持人勞春燕:等一等,我們今天其實還有第七位嘉賓。而且最近他拍了一部喜劇電影,應該說票房成績也是不錯的。有請阿甘導演。您好,這邊請。阿甘導演,先說說您的觀點吧。您覺得今天的中國電影是應該以商業利益為重呢,還是應該以藝術價值為重?
阿甘:就以當前的中國電影來說,當然是要市場,這是毫無疑問的。其實我注意到三十年前全世界這方面的爭論也不太多,那麼後來特別是進入80年代以後,大家這方面的討論比較多了。是因為所謂的商業電影和文藝電影開始分野。這個我想也是整個電影向商業化方面的一個趨勢。
主持人勞春燕:能夠告訴我們,你最新的一部喜劇片大電影現在票房怎麼樣?
阿甘:已經過1800萬。
主持人勞春燕:您投資了多少?
阿甘:投資了700多萬。
主持人勞春燕:那應該說是很滿意?
阿甘:永遠沒有很滿意的時候。
主持人勞春燕:我們剛剛阿甘導演也亮明了他的立場。他認為如果一定要在商業和藝術之間做出選擇的話,還是應該把商業放在第一位。周教授。
周孝正:關鍵是什麼叫商業,我要問問你這個。是不是唯一票房,只要把人騙進去,掏了錢你就有錢偷著樂?是不是?
阿甘:其實我自己的經驗是,觀眾你也騙不了。如果是一個好電影的話,一個高票房的電影的話,它至少要有一個月的檔期才可以產生那麼高的票房。那你說要在一個月時間里頭,你連續不斷地騙人,這個要有很高的技巧才可以。
主持人勞春燕:就是說最好的商業電影,它肯定也是有藝術性的。
梁宏達:這個目前恐怕不是藝術片類的導演要如何重視商業票房的問題,而是商業片的導演如何重視影片藝術性的問題。現在我們說,不是說你大片目前拍到這種程度就是說已經夠了,關鍵是我們奉獻給世界電影市場的是什麼樣大片。所以說現在我們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很多電影導演過於重視商業化。帶來的後果,本來導演應該是蓋房子的,現在導演都成了搞裝修的了。
黃群飛:我反對。你們現在就是說為什麼說商業電影那麼多過分強調的就是《黃金甲》和《夜宴》,可能大家不要忘了去年我們總共生產了330部影片,還不包括數字電影和給頻道拍的電影。可是我們的商業大片才幾部?這個比例是太低了,不是太高。
史航:我覺得現在咱們把《黃金甲》當作一個大片的代表,對大片這個詞是一種有點褻瀆的。就是說它是一個大片,它也賺了很多錢。但是大片也可以拍得動人,我擁護大片不是擁護《黃金甲》。
面對場上嘉賓對影片《黃金甲》的各種批判,院線經理黃群飛、阿甘導演堅持認為中國電影謀求發展必須以商業大片為主流電影,然而周孝正作為反方陣營的代表又會提出哪些更為尖銳的問題呢?在明天的節目中,導演王小帥將向我們講述當今藝術電影發展所存在的困境,另外還有一位神秘嘉賓走進演播室,他將指出《黃金甲》之類的古裝商業大片給青少年帶來的種種弊端。在這場關於「中國電影到底該先謀藝還是先謀利」的爭論中,究竟哪一方觀點更有說服力?中國商業大片的未來究竟該何去何從?《黃金甲引發的爭議》,明天繼續播出
② 中國電影美術和好萊塢電影美術的差別
一看你就是川師影視學院的09級學生,還一定是夏老師的學生,別白費勁要現成的了,自己寫吧,我都自己寫好的
③ 被稱為中國美術電影泰斗的是
被稱為中國美術電影「泰斗」的是()。
A . 邵氏兄弟
B . 李氏兄弟
C . 萬氏兄弟
D . 劉氏兄弟
參考答案: C萬氏兄弟,中國美術片的開拓者。包括萬古蟾(1899~1995)、萬籟鳴(1899~1997)、萬超塵(1906~1992)、萬滌寰4人。萬古蟾、萬籟鳴為孿生兄弟,1899年1月18日生於南京。萬超塵也生於南京
④ 為什麼說中國美術電影實在民主化根基上創新成長起來的
,實在令我們這些影迷失望。
第三,從形式上,男人穿長衫。當然:我們中國也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
另外,真的很棒,或是演員惟妙惟肖的表演(我實在是控制不住想說,他們的愛情電影確實拍的可歌可泣,可是我們的電影中,印度電影是典型的歌舞電影,總會有一些東西給人以感悟,於那個寂靜的角落,印度電影一般比較浪漫,載歌載舞。,從時間上。
只要能靜靜地坐下來,致使印度電影據我了解很少有一個半小時時長的,靜靜地散發著自己的幽香。
其次。
我對電影不太懂,韓國電影一群人瞎鬧,我看到的大多數是嘩眾取寵,或是其中穿插的一段異域風情十足的歌舞,通過歌舞講述一些人物背景或交代一些故事情節,或者緊緊是電影中涉及的某個印度的小巷,尤其是現在的電影,歌舞形氏帶有民族風情的偏多,多多少少總會摻雜著美妙的愛情故事。,更別提以愛情為主題的印度電影該有多麼的華麗。,尤其是寶萊塢電影。或是完整巧妙地故事構思,那麼印度電影真的是這個亂世的一朵奇葩,一派喜氣洋洋,女人穿紗麗!),也是有著獨特的魅力的民族特色的民族,這種也是我本人最喜歡的一種形式,我只能說,美國電影最喜炫耀,靜靜地品味,就是我感觸最深的,因為大篇幅的歌舞占據了一部分時間,從電影的內容上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如果說中國電影最喜說教:我最喜歡的印度演員沙魯克汗首先
⑤ 為什麼在中國找早期把美術稱之為美術片或美術電影
早期, 中國將動畫稱為美術片; 美術片是動畫片、木偶片、剪紙片、折紙片的總稱。美術片和故事片一樣是一門綜合藝術,是電影藝術中一種特殊的形式,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點、表現方法、審美要求和社會功能。美術片與其他影片的主要區別,在於它一般不是用真人實景而是用繪畫或其他造型藝術的形象,使之活動起來,賦於生命和性格,以象徵和比喻的方法反映現實生活,表現藝術家的意圖。
美術片大多取材於童話、神話、民間傳說和科學幻想故事,採用誇張、變形等表現形式。美術片主要服務對象為少年兒童,由於它豐富多彩,生動有趣,能用鮮明的形象表達深刻的思想和哲理,也為成年觀眾所歡迎。
現在, 國際通稱為動畫片. 動畫是一門幻想藝術, 更容易直觀表現和抒發人們的感情, 可以把現實不可能看到的轉為現實, 擴展了 人類的想像力。
⑥ 中國美術學院戲劇與影視學考研專業課,有沒有黑幕今年考綱變動大不大
考研的應該還好的
⑦ 與中國美術史相關的影片
向日葵
導演:張楊
主演:孫海英 飾 父親
陳沖 飾 母親
製片人:羅 異
類型:劇情
片長:130分鍾
出品:中國電影集團北京電影製片廠
北京命之作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上映日期:2005年10月
推薦指數:★★★★☆
劇情簡介
《向日葵》被導演張揚稱為「北京胡同的故事」,講述一個普通家庭幾十年的悲歡離合。陳沖在片中飾演母親。陳沖指著身上的戲裝向大家介紹,「這身衣服在片中的時間是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角色的年齡和我現在的年齡比較接近,所以演起來比較本色,不過年紀大點,我更喜歡,我對扮演年邁的女人情有獨鍾。」盡管陳沖扮演的母親跨越幾十年,但她一點也不擔心,因為她年輕時就扮演過年老的角色,去年在《茉莉花開》中又扮演的章子怡的母親,所以駕御這樣的角色是沒有任何問題,難怪導演張揚會選擇陳沖……
導演闡述
1976年,中國發生了幾件大事,毛主席逝世、「四人幫」被粉碎,這對於中國人來說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很多在文革中受壓迫、受迫害的人終於看到了希望。1978年,鄧小平開始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人的生活開始發生了變化。
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的二十年間,整個中國進入了全速發展時期。中國人的生活觀念和生活形態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整個城市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這種變化中也存在著大量的問題,外來文化的進入,讓中國人盲目地摒棄了傳統,中國人傳統的一些生活方式開始瓦解,傳統的文化開始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對西方社會盲目的崇拜,對現代化盲目的追求,對金錢貪婪的渴望,整個中國都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過程中。
這二十年的時間也是我成長的二十年,我親身感受到了這個變化的過程,對這種變化有自己的一些看法。這些看法慢慢地就變成了這部電影……
幕後花絮
影片里有個父親給兒子留了一封信的情節,這也是來自我的生活。有一次我回家,我爸去幫我遛狗了,他給我寫了封信,說我們不能溝通、不能相互理解,他自己內心挺矛盾,而且心情挺不舒暢。寫得非常好的一封信,對我觸動挺大。因為我覺得這說明一個問題:人和人之間,即使是最親的人,真正做到面對面地談心、交心其實很難。
那封信兩年多以來一直放在我包里,拍那場戲時,我覺得演員的情緒好像沒有達到我的感覺,總覺得好像差點兒。我就把信找出來給他們念,一念我自己就哭了,周圍的演員,包括在場的攝影、場記、場工都流淚了……所以,在電影做完後期的時候,我在片頭加了「獻給我們的父親」這句話。
對於我來說,這部電影是在寫我們這代人成長的一個感受,這離不開家庭和父輩。我覺得我父親那代人飽受磨難,所以,我要把這部影片獻給我們這代人的父親們……
下載地址:
http://film.tvb55.com/%B0%AE%C7%E9%C6%AC/%CF%F2%C8%D5%BF%FB/%CF%F2%C8%D5%BF%FB.Sunflower.2005.cd1.rm
http://film.tvb55.com/%B0%AE%C7%E9%C6%AC/%CF%F2%C8%D5%BF%FB/%CF%F2%C8%D5%BF%FB.Sunflower.2005.cd2.rm
⑧ 中國傳統美術片的優缺點
中國傳統美術就是水墨畫還有剪紙動畫木偶動畫這些
這種題材比較注重意境和空間感能夠讓看動畫的人體會到作畫的人的境界而不是注重寫實 並且色彩豐富,特色明顯,往往將一些情景能夠展現的淋漓盡致
但缺點同樣很多:比如做工比較費力啊,無法適用於新的動畫技術,並且更習慣快節奏生活的現代人,很難去慢慢體會那種只存在於傳統美術片中的意境
⑨ 在中國美術學院戲劇與影視專業學習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高三入學後就出去學習專業,如果准備上中國美術學院 ,就去杭州學習專業畫畫,因為中國美術學院的專業考試有自己的風格,而且有針對性。杭州轉塘鎮的畫室還挺多的,你可以通過老師介紹一下。文化課沒問題,如果專業能過線,上中國美術學院概率很大。給你推薦個美院,按你的水平肯定可以穩上,就是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提前針對你要考的學校了解一下。應該沒問題的。
⑩ 電影,和藝術有什麼關系
電影和藝術的關系:
電影,神奇的影像藝術,但剛開始它是以紀錄生活的作用而存在的。直到後人逐步發現蒙太奇的敘事方式和技巧從而改變了它的地位。
含義:電影是所有藝術行業中最具象的,最直接的藝術表達方式。
嚴格意義上說,它是一門合作的藝術,非個人思想表達的藝術。
通過觀察你可以發現,電影與其他藝術門類如:雕塑、音樂、美術等等藝術門類有著非常明顯的千絲萬縷般的聯系。
首先,電影里包含著幾乎所有藝術類別,電影需要攝影師的構圖技巧、需要美術師的畫面布景、需要音樂家的節奏配合。
它可以將所有藝術形式進行包容、匯合、整紀最後為達到為故事服務、為導演思想服務的效果。
區別:1.其他七門藝術門類都是個人思想表達的藝術,簡單說,一個人就可以完成,自我的表達非常明顯。
而電影永遠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它需要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才可以完成它的使命,因為如此,所以導演不可能完整的將自己的思想呈現出來。
2.它是具象藝術。其他藝術形式都沒有電影藝術來得具象,比如美術還算比較接近(限於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像雕塑、音樂,就抽象沒個邊了。簡單說:音樂是激發人想像的一門藝術,電影拍出來是椅子就是椅子。
藝術門類:即繪畫、雕刻、建築、文學、音樂、戲劇、舞蹈。鑒於文學的重要的社會地位,和深厚的影響力,通常習慣將其獨立出來作為一個和藝術平行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