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德伯家的苔絲電影哪個版本最接近原著

德伯家的苔絲電影哪個版本最接近原著

發布時間:2021-07-19 04:08:34

❶ 電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942版本和1957和1975哪個版本接近原著或者好看

電影與小說相比,電影只是個腰斬版,革命勝利後的都沒拍。拍攝《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正值衛國戰爭,影片有鮮明的保衛國家抵抗外辱的色彩,因此在影片中革命的敵人只限於德奧聯軍和蓋特曼偽政權,其餘的,白軍、民族主義者等全忽略了(有一部分原來的反革命流亡者,當時已經成了反法西斯的同盟者,這時候就不好再說他們壞了),而電影中的紅軍騎兵按照1918-1919相應的時間點,仍然是科托夫的軍隊,不是另對方聞風喪膽的第一騎兵軍。舍佩托夫卡的共青團組織也比小說中提前建立了一年,團員們被德軍殺害,而不是原著的波蘭人。
至於人物設定,對阿爾焦姆和謝廖沙的塑造與原著接近,朱赫來比較親和,但領導者氣場不是太夠。保爾的扮演者面容清癯,目光明亮且單純,形象上很適合演青少年時期的保爾,如果演中後期的保爾就很有挑戰。電影與原著設定最大的不同,就是保爾和冬妮婭在影片結束時幸福結合了。冬妮婭在電影中直接讀《牛虻》(《鋼鐵》第一部,《牛虻》是保爾在戰爭時期才從營政委手中借到的。在他給偵察隊員讀《牛虻》片段時,還被上級誤以為是偵察隊的指導員。),還借給保爾看,而不是原著中提到的《薩什卡 日古廖夫》,不過也差不多,都是描寫民粹派傾向的革命獻身者,能算姊妹篇,兩個人的感情也自此開始。影片中表現冬妮婭和保爾在思想傾向上的契合做得還可以,但沒有表現原著中沖突的一面(見如何評價《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里保爾和冬妮婭的愛情?)。
1942年版電影版《鋼鐵》對冬妮婭進行了「左轉」化改動,並非出自電影編劇的某種情懷,而是奧斯特洛夫斯基本人的生前意願,這裡面還有「事」。我詳細說說來龍去脈。
在《鋼鐵》出話劇版時,奧氏認為保爾和冬妮婭分手的情節設定過於突兀,原因是小說中的一些暗示在舞台上表達效果差,於是加了一段,在不愉快的團員聚會後,冬妮婭聲明了自己的人生理念中與保爾沖突的一面:「我絕不會去附和眾聲」,還為挽回愛情所做的最後一次努力:向保爾提出一個折中方案——一起離開基輔,去父親所在的小城市生活,那裡離政治中心有一定距離,兩人的思想沖突受外界影響減少,還有可能慢慢解決。保爾拒絕,而且回答還是很傷人的,「已經成了生活的主人,卻要退下去再受操控。」最終兩人不得不選擇分手,這段情節極有可能時奧氏取自親身經歷。我國人藝版《鋼鐵》話劇的母本(高莽譯)就保留這段情節。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1935年底,意外收到因理想沖突分手,已經聯系中斷十一年的女友別蓮富斯寄來的和解信,別蓮富斯贊揚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成就,並承認雖然自己沒完全接收奧氏的思想,但仍受到他的極大影響。奧斯特洛夫斯基當即回了信,認為他們是能夠更深程度互相理解的。這個經歷對奧斯特洛夫斯基1936年曾與敖德薩電影廠的編劇合作改編的《鋼鐵》電影劇本產生較大的影響。劇本的情節除了「托派」用間接方法帶過外,大致依據原著,但女主角變動極大,可謂是化三為一的「魔改」,她與保爾早年相識,在內戰中因同情和支持蘇維埃方面,甚至被波蘭人迫害和逮捕,後來參加工作,與保爾聚少離多,這間雙方因一些理念磨得也很厲害,保爾車禍傷殘後兩人結婚,之後保爾病重、出書,她都陪在保爾身邊。這個劇本最終未獲通過(換成我,我也不支持),現在在奧斯特洛夫斯基紀念館里,還保存有幾個預拍時的片段。後來影視、舞台作品大多有冬妮婭讀《牛虻》的情節,而最早的來源就是這個電影本子。
與《鋼鐵》的早期改編作品對冬妮婭還算較友善的描寫不同,1956年電影《保爾•柯察金》中冬妮婭的形象庸俗生硬、令人生厭,反映了當時官方對冬妮婭的定位,影片中冬妮婭和保爾甚至都沒談戀愛就吹了。後來在築路時相見時,冬妮婭對保爾冷嘲熱諷,吵急了最後還大力摔門,完全成為反面角色。有意思的是,1956年12月,奧斯特洛夫斯基文學研究機構在共青團員報上刊登了早期發行版中刪除的關於冬妮婭的約5000欄位落,展示了女主人公相當復雜的思想傾向,與電影形成強烈對比。《保爾•柯察金》偏重於小說第二部,與奧斯特洛夫斯基在1936年的電影劇本也有一定淵源,築路和戰勝輕生念頭拿兩段拍得很出色,但刪除了農村工作和黨內斗爭的戲份。
至於孰優孰劣,以我個人評價,目前我所知《鋼鐵》改編的作品,其內容和思想都遠遠趕不上原著。

❷ <基督山伯爵>拍過幾個版本哪個跟接近原著

十幾個呢~1999年法國拍的4集連續劇比較好~~ 1955年
外文名稱 Le comte de Monte-Cristo
更多外文片名: Tesoro di Montecristo, Il.....(Italy)
導演: Robert Vernay
編劇:
亞歷山大·仲馬 Alexandre Dumas père ....novel Le Comte de Monte-Cristo
Daniel Ivernel
Georges Neveux
Robert Vernay
主演:
讓·馬萊 Jean Marais ....Edmond Dantès, Comte de MonteCristo
Lia Amanda ....Mercédès
Daniel Ivernel ....Caderousse
影片類型: 冒險
片長:France:183 min (2 parts)
國家/地區: 法國 / 義大利
對白語言: 法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單聲道
級別:Finland:K-8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劇情
該片根據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描寫的是法國波旁王朝時期發生的一個報恩復仇的故事。法老號船的年輕大副唐泰斯受船長臨終之託為拿破崙黨人送一封信,遭兩個卑鄙小人和陰險檢查官維爾福的陷害,被關入死牢。剝奪了本該屬於他的美好陽光、愛情和前程。十八年後,他帶著獄友法里亞教士臨死前告訴他的秘密,越獄逃生,找到法里亞藏的匿的寶藏後成為巨富,從此他化名基督山伯爵。經過精心策劃,他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三個想置他於死地的仇人,並向恩人報了恩。

電影版·基督山伯爵

法文名稱:La Counte de Monte-Cristo
英文別名: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基督山伯爵法國電影版劇照
資源類型:DVDRip
版本:中法雙語(全4集)
發行時間:1999年
演員:熱拉爾·德帕迪約 Gerard Depardieu
地區:法國
語言:普通話,法語
內容提要
該片根據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描寫的是法國波旁王朝時期發生的一個報恩復仇的故事。法老號船的年輕大副唐泰斯受船長臨終之託為拿破崙黨人送一封信,遭兩個卑鄙小人和陰險檢查官維爾福的陷害,被關入死牢。剝奪了本該屬於他的美好陽光、愛情和前程。十八年後,他帶著獄友法里亞教士臨死前告訴他的秘密,越獄逃生,找到法里亞藏的匿的寶藏後成為巨富,從此他化名基督山伯爵。經過精心策劃,他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三個想置他於死地的仇人。
版本說明
90年代末,法國電視四台邀德帕迪約主演了三部他們斥巨資拍攝的短篇電視劇集:《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巴爾扎克》。本碟就是D自法國TFI發行的本套電視劇的二區版本。中央一台曾多次播放過本片,中國國際廣播公司發行了本片的VCD和DVD,這個D5版本中採用了這個央視版的配音,水平很不錯,音軌質量也很好!但字幕不佳,有多處錯誤。

有聲版:基督山伯爵

中文名: 基督山伯爵
[3]英文名: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資源格式: MP3
版本: 英語有聲讀物,包括BBC廣播版本
發行時間: 2005年
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簡介: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by Alexandre Dumas
Narrated by Richard Matthews
The story takes place in France, Italy, and islands in the Mediterranean ring the historical events of 1815? (from just before the Hundred Days through the reign of Louis-Philippe of France). It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themes of justice, vengeance, mercy and forgiveness, and is told in the style of an adventure story.
Dumas got the idea for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from a true story, which he found in a memoir written by a man named Jacques Peuchet. Peuchet related the story of a shoemaker named Pierre Picaud, who was living in Paris in 1807. Picaud was engaged to marry a rich woman, but four jealous friends falsely accused him of being a spy for England. He was imprisoned for seven years. During his imprisonment a dying fellow prisoner bequeathed him a treasure hidden in Milan. When Picaud was released in 1814, he took possession of the treasure, returned under another name to Paris and spent ten years plotting his successful revenge against his former friends.
作者是法國作家大仲馬(1802-1870),
《基督山伯爵》是一本極其優秀的小說,其主人公非常燦爛而優雅,其經歷讓人難忘。其中最著名的句子出現在小說的最後一章:世界上並無所謂的快樂 也無所謂的痛苦 唯有兩種處境的比較罷了 唯有經歷過最大厄運磨難的人 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所在 盡情的享受生命的快樂吧 永遠記住 在上帝揭開人類未來的圖景前 人類的智慧就包含在兩個詞中:等待和希望.
內容介紹
法老號大副堂泰斯受船長委託,為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獄友法里亞神甫向他傳授了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埋於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堂泰斯越獄後找到了寶藏,成為巨富。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本書充滿浪漫的傳奇色彩,章章奇特新穎,引人入勝。

❸ 最貼近原著小說情節的簡愛電影是哪一版的

簡愛Jane Eyre (1996) 導演: 佛朗哥·澤菲雷里 Franco Zeffirelli 主演: 朱利安·費羅斯 Julian Fellowes 瓊·普萊懷特 Joan Plowright 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 類型:愛情 / 劇情 片長:116 min 國家/地區:法國 / 義大利 / 英國 對白語言:英語 / 法語 發行公司:Aquarius TV 上映日期:1996年2月9日 西班牙 近看了96年那一部的,感覺不錯,尤其是jane在散步遇到羅的那一幕,電影的配樂讓我心醉

❹ 有什麼可以與《德伯家的苔絲》比較的作品嗎

建議比較1:

愛米麗和苔絲
愛米麗和苔絲分別是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的《獻給愛米麗的玫瑰》和托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的女主人公。《愛米麗》取材於美國南北戰爭新舊制度交替期間約克納帕塌法縣的愛情悲劇;《苔絲》則取材於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威塞克斯鄉村的一幕人間悲劇。可以從功能語言學的情景語境入手,對愛米麗和苔
絲這兩位女主人公的悲劇成因進行比較研究。從語場和語旨入手探討兩位女主人公的悲劇命運。

從語場來看,造成愛米麗和苔絲悲劇的間接原因是:
1.她們所處的社會文化語境
美國南北戰爭後南北新舊制度交替。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工業崛起,小農經濟解體的時代大背景,造成了她們的悲劇。
2.她們所處的經濟條件
經濟貧困是最先導致她們不幸命運的首要原因"愛米麗和苔絲在家世背景上極為相似:愛米麗出身於南方貴族家庭,但家道中落,家境貧寒,苔絲其祖先曾是顯赫一時的爵士世家,但名門世家早已敗落,她的兩度失身均由於經濟貧困。

從語旨看,造成她們悲劇的直接原因是:
1.她們的父母親
代表南方舊勢力的愛米麗的父親生前死後都死死地束縛著愛米麗;苔絲的父親
也是陶醉於那沒用的古老貴族頭銜,而終日游手好閑,貪酒而誤工。
2.人言可畏
勢力強大無比的鄉鄰鄉親代表了傳統習俗和道德,像一張巨大的羅網將她們無情地扼殺。
3.她們的戀人
對愛情不忠的荷馬·巴倫直接導致了愛米麗的悲劇結果;亞雷從肉體上造成了苔絲的悲劇,克萊則從精神上殘酷地摧殘了苔絲,苔絲因他而殺人,他是參與和釀制苔絲悲劇的幫凶。

《愛米麗》和《苔絲》兩部作品國別不同,時代各異,在題材和風格上也各有差異"但是,通過從情景語境的角度對這兩個小說語篇進行對比研究,可以發現兩位女主人公的悲劇原因存在相似性。

建議比較2:

哈代的 「性格與環境小說」 《德伯家的苔絲》與 《卡斯特橋市長》以幻滅為主題,講述了悲慘的故事。本文通過分析兩部小說中的主人公苔絲與亨察爾鮮活的人物形象,充分揭示了西方文化的悲劇精神。
西方文化的悲劇精神弘揚的是人的價值。雖然人被打敗了,但是並沒有被征服。抗爭的過程已經盡現了人的偉大價值。苔絲這樣一個鮮活的悲劇形象對死亡的坦然面對,正是人類對命運之神的最大的抗爭,從而盡現了人的偉大價值。而 《卡斯特橋市長》中亨察爾從一名酒徒,後來竟然成為市長。他的這一段奮斗歷程,同樣展示了人的偉大價值:奮斗可以改變處境,生活總會有希望。最後,他破產了,所有的恨,都轉化為對女兒的愛,雖然知道女兒不是自己的。因此,在悲劇故事裡,真愛依然存在。人間畢竟還有真情,社會總會有希望。

建議比較3:

嘉莉與苔絲是世界文學作品中兩個較突出的女性,前者是美國自然主義作家德萊塞的《嘉莉妹妹》中的女主人公,後者則是哈代筆下的悲劇女性。她們最終的
結局截然不同:嘉莉成了走紅演員,擁有了所夢想的一切:地位、金錢和名譽;而苔絲在一怒之下殺死了仇敵亞雷之後,走上了絞刑架。比較可以發現,同為女人,她們之間有許多共同點,但也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建議比較4:

《德伯家的苔絲》與《紅字》分別出自19 世紀美國浪漫主義作家霍桑和英國的現實主義作家哈代之手。《紅字》取材於1642 —1649 年間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蘭發生的一個愛情悲劇; 《德伯家的苔絲》則取材於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發生在「威塞克斯」鄉村的一幕人間悲劇。兩部作品國別不同,時代各異,在題材和風格上也各有差異。但是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兩部小說的藝術寫作手法卻存在異曲同工之妙。兩部小說從整體上都帶有強烈的神秘色彩,使普普通通的人與事物在特定的環境中發出非常奇妙的光彩,充滿了深刻的象徵意義。兩位大師在小說中所體現的象徵主義沖破了現實主義常用的陳述事物的手法,把人們的視線從只注重描寫外部物質世界引向著重通過象徵的物象,來挖掘人物微妙的內心世界,從人的本質的角度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人與社會的矛盾,表現了外在表象的底下所隱蔽著的思想感情、情緒和激情以及無意識的精神活動。可以從兩部小說中的三個主要人物來對比分析兩個作者使用象徵手法的同樣絕妙之處。

建議比較5:

苔絲與翠翠形象之比較

《德伯家的苔絲》中的苔絲和《邊城》中的翠翠,生命里都凸顯出鮮明的自然之美、愛情之美和悲劇之美,其共通之處折射出哈代和沈從文兩位作家獨特的審理想和審美追求,表現了個體生命超越了純粹的自我,真正實現了生命本質的充盈。
英國現實主義作家哈代和我國現代作家沈從文的作品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是長於寫愛情悲劇的作家,並且創作題材都以鄉土小說為主。盡管兩人國籍、年代、生活環境不同,但他們的作品中都彌散著一種淡淡的朦朧而憂傷的味道,都寄寓著作者對女性和人類命運的執著關注和思索。以他們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兩位人物苔絲與翠翠進行比較,嘗試對兩位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做一對比分析,探尋他們蘊藏在作品中的審美理想和審美追求。

建議比較6:

以許地山的《綴網勞蛛》與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為例,探討兩位作家作品中所體現的人道主義追求與社會現實的邪惡、聖女與「貞女」 以及世俗化的人生觀照與宗教化的人生歸宿的矛盾。

❺ 關於德伯家的苔絲的電視劇和電影

不算無聲片,有三個電影和電視電影版本.最著名的是1979年的版本,也就是波蘭斯基導演的版本.

❻ 包法利夫人哪個版本的電影更接近原著

1934年讓·雷諾阿導演的版本在發行時遭到了刪剪長達一個小時。 電影1991法語版,這部由fa國新浪潮大師查布洛爾執導的1991年版相當忠實原著,但處理得十分沉悶,女主角於佩爾的表演太冷,連孩子出生的場景都沒有顯示一絲生氣。影片顯露出早期雷諾阿作品的痕跡,深焦距攝影同時表現了法國鄉村的美麗和單調,但女主角似乎選錯了演員。1949年的mei國版由文森特·明奈利導演,舞會的場景已成經典 。
電影2000年英語版,阿 根 廷版的《包法利夫人》電影,幾個人物的演員都選得不錯。我心目中的愛瑪一定要是嫻靜中有俏皮的女子。演愛瑪的女演員很有氣質,也很有靈氣。少女愛瑪的純真、少婦愛瑪的風韻都表現得不錯,查理一看也是個老實人,不過那絡腮鬍子把我驚到了,愛瑪心目中的三位完美情人也都各有特色。按照我個人對南美的痴迷,我覺得1947這個阿 根廷版本是所有《包法利夫人》電影版中最好的一本。

❼ 《苔絲》電影的版本有兩個!誰知道新版的名字

德伯家的苔絲

英國作家狄更斯和哈代。狄更斯是英國19世紀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家,代表作有《奧列佛·特維斯特》、《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等。《奧列佛·特維斯特》(又譯為《霧都孤兒》,寫於1838年)通過主人公奧列佛·特維斯特的苦難生活旅程以及那些被冷酷無情的社會壓扁了的流浪兒的形象,深刻地揭露出倫敦貧民窟的悲慘情景和資本主義的罪惡。《大衛·科波菲爾》是一部半自傳式的長篇小說,它以科波菲爾的經歷為主線,融進了多種類型的人物和生活際遇,反映了工業革命以後英國的社會狀況。哈代是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期英國最傑出的現實主義小說家,生於英國西南部多塞郡的一個村莊里。哈代最有成就的作品是總名為「威塞克斯小說」(威塞克斯是多塞郡及其附近地區的古稱)的14部長篇小說,都以其故鄉威塞克斯廣大農村地區為背景。其中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是《德伯家的苔絲》(也譯為《苔絲》)。小說通過農村姑娘苔絲一家的遭遇,具體生動地描寫了19世紀末資本主義經濟侵入英國農村後小農破產的痛苦過程。小說的中心人物苔絲是英國文學史上一個在不幸命運中堅持反抗的光輝的女性形象,哈代通過她屢遭迫害以至於毀滅的悲劇,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強烈的控訴,但也流露出他的一種信念:人類是無情命運的玩物。哈代的優秀作品還有《卡斯特橋市長》(1896年)、《無名的裘德》(1896年)等

❽ 德伯家的苔絲哪個版本翻譯的最好

我看了長江文藝出版社王忠祥譯本,很連貫,不像有些,整體斷斷續續。
推薦長江文藝出版社王忠祥譯本。
希望採納!

❾ 求電影《德伯家的苔絲》1998版的。

有它呀

❿ 哪個電影版本《簡愛》最好,最接近原著

夏洛蒂·勃朗特1847年這部曠世名作被多個導演搬上熒幕,而1970年這個版本的簡愛應該是空前絕後的出色.簡·愛對羅切斯特的愛情故事,生動地展現了的那火一樣的熱情和赤誠的心靈,強烈地透露出她的愛情觀。她蔑視權貴的驕橫,嘲笑他們的愚蠢,顯示出自強自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大膽地愛自己所愛,然而當她發現自己所愛之人還有妻子的時候,又毅然離開她所留戀的人和地方。

英國作家Charlotte Brinte的傳世經典,自問世以來不斷地被搬上舞台和熒屏。電影人對這個故事頗為熱衷,從早年的Orson Welles版本到近期的威廉.赫特版本,在歷時半個多世紀以來,伴隨著7、8個版本簡愛影片的誕生,不同的電影人在各自的作品中用自己的角度闡述對作品的理解,同時也推動了這部經典名著在全球的普及。

1970年的George C. Scott飾演的版本歷來被認為是所有版本中改編得最恰到好處的--既忠實於原著精神,且故事結構更為緊湊,愛情主題更加突出。蒼涼靜謐的英國荒原,神秘詭異的古堡,陰郁迷離的氣氛,加上「老戲骨」George C. Scott的表演,將一個維多利亞時代歌特式的愛情故事演繹得凄美動人。George C. Scott的表演無疑是本片的一大看點,他的激情演繹使其他版本的Rochester黯然失色,其鋒芒直逼早年的Orson Welles。而Susannah York外表沉靜,含蓄內斂的風格也被評為最接近原著簡愛的精神氣質。本片的主題音樂更是大手筆,它出自著名音樂人約翰.威廉姆斯之手,這一主題曲把本片的愛情主題推向高潮,更成為該版本的標簽,至今仍在不同的音樂會上被演奏。

這是一部特殊的電影,觀眾可以閉上眼睛,傾聽這來自靈魂的聲音。

閱讀全文

與德伯家的苔絲電影哪個版本最接近原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寧波集士港奧特萊斯電影院叫什麼 瀏覽:958
憨豆先生電影完整版超清免費 瀏覽:111
如何一邊直播一邊放電影 瀏覽:684
火影忍者最好看的一部電影 瀏覽:624
電影票如何團購網站 瀏覽:971
張藝興最新微電影有哪些 瀏覽:782
免費疫情電影 瀏覽:930
動畫片或者電影結束片尾怎麼做 瀏覽:692
阿拉丁電影哪個最好看 瀏覽:488
中國講拐賣兒童電影有哪些 瀏覽:879
保護der是什麼電影 瀏覽:604
x戰警逆轉未來電影在線觀看免費 瀏覽:905
林正英僵屍先生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127
中外近幾年好看的電影 瀏覽:149
如何下載電影的音頻文件 瀏覽:791
電影神秘島好看嗎 瀏覽:832
pad怎麼看電影天堂的電影 瀏覽:895
微微一笑很傾城電視劇和電影哪個好看 瀏覽:916
電影鬼故事片大全下載免費 瀏覽:608
八仙過海有哪些電影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