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會聲會影中NTSC和PAL/SECAM這兩種視頻標准有什麼差別
1、NTSC制是正交平衡調幅制(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簡稱。全屏圖像的每一幀有525條水平線,每秒30幀。採用這種制式的主要國家有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等。
2、PAL制是正交平衡調幅逐行倒相制(Phase-Alternative
Line)的簡稱。全屏圖像的每一幀有625條水平線,每秒25幀。中國、德國、英國和其它有些西北歐國家採用這種制式。
3、SECAM制是行輪換調頻制(Sequential
Coleur
Avec
Memoire)的簡稱。也是每秒25幀。採用這種制式的有法國、前蘇聯和東歐有些國家。
可是你不必理會,我們國家的有些視頻(video)設備都是全制式的,即以上這類制式全都支持,因此你安裝會聲會影的時候別去選視頻(video)標准。
㈡ 會聲會影中NTSC和PAL/SECAM這兩種視頻標准有什麼差別
NTSC、PAL和SECAM區別在以下幾個方面:
1、開發國家: NTSC是美國,PAL是聯邦德國(西德),SECAM是法國
2、成立時間: NTSC是1953年,PAL是1967年,SECAM是1966年
3、亮度信號帶寬:NTSC是4.2MHz,PAL是5.5MHz,SECAM是6.0MHz
4、色差信號帶寬:NTSC是I=1.3 MHz,Q=0.6 MHz;PAL是U=1.6 MHz,V=1.3 MHz,SECAM是fDR> 1.0 MHz,fDB > 1.0 MHz
5、數字化程度: NTSC是較難;PAL是容易;SECAM是最難
6、操作方式: NTSC是繁瑣;PAL是簡單;SECAM是最簡單
7、轉換特性:NTSC<->PAL 容易,NTSC<->SECAM 較難;SECAM<->PAL 容易,SECAM<->NTSC 較難;PAL<->NTSC 容易,PAL<->SECAM 容易
8、畫面效果:NTSC會閃爍;PAL較穩定;SECAM是細致
9、兼容性:NTSC最佳;PAL佳;SECAM稍差
(2)電影標准和pal標准哪個更好擴展閱讀:
正交平衡調幅制NTSC:1952年12月由美國國家電視系統委員會制定的彩色電視廣播標准。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大部分美洲國家以及日本、台灣、韓國、菲律賓等均採用這種制式,香港部份電視公司也採用NTSC制式廣播。
這種制式根據人眼分辨藍、品紅之間顏色細節的能力最弱,而分辨紅、黃色之間顏色細節的能力最強的視覺特性,採用藍、品紅之間的色差信號Q和紅、黃之間的色差信號I來代替藍、紅色差信號U和V。
用Q、I色差信號分別對初相角為33°和123°的兩個同頻色副載波進行正交平衡調幅,以便於解碼分離和抑制副載波。調制後的兩個色差信號經混合組成色度信號。為在接收端對色度信號進行同步檢波,須在發送端利用行消隱期間送出色同步信號。
NTSC的主要缺點是,存在因相位敏感而導致的顏色失真。
正交平衡調幅逐行倒相制PAL是為了克服NTSC制的相位敏感性而由聯邦德國於1963年研製的一種制式。除北美、東亞部分地區、中東、法國及東歐以外的世界上大部份國家/地區採用這種制式。英國、香港、澳門使用的是PAL-I,中國大陸使用的是PAL-D,新加坡使用的是PAL B/G或D/K。
這種制式用U、V色差信號分別對初相位為0°和90°的兩個同頻色副載波進行正交平衡調幅,並把V分量的色差信號逐行倒相。這,色度信號的相位偏差在相鄰行之間經平均而得到抵消。這種制式特點是對相位偏差不甚敏感,並在傳輸中受多徑接收而出現重影彩色的影響較小。
順序傳送彩色與存儲制SECAM:1962年由法國研製成功,1967年在法國正式廣播。它也克服了NTSC制式相位失真的缺點,但採用時間分隔法來傳送兩個色差信號。採用SECAM制的國家主要為大部分獨聯體國家 (如俄羅斯)、法國、埃及以及非洲的一些法語系國家。
SECAM中的色度信號採用頻率調制,而且它的兩個色差信號是按行的順序傳送的。在接收端解碼時,需要有亮度和兩個色差信號才能解碼出R、G、B三基色信號,因此在接收解碼器中利用延遲線將其中一個色差信號存儲一行的時間,在與下一行收到的亮度和另一個色差信號一起組成三基色信號。
網路-NTSC
網路-PAL
網路-SECAM
㈢ PAL與NTSC選哪個
1、PAL出來的文件較大。
2、PAL圖像質量較好。
是兩種電視制式標准。
NTSC是日本美國採用的;
PLA是我國歐洲採用的。
ntsc制每秒鍾有29.97幀。
pal制每秒鍾有25幀。
ntsc與pal制都為隔行掃描。因此都含有場。
ntsc為偶數場。pal為奇數場。
可簡單理解為ntsc的第一幀顯示為2,4,6,8……行。
pal的第一幀顯示為1,3,5,7,9……行
PAL制式的解析度為720*576,
NTSC制式的解析度位760*480,
PAL電視標准,每秒25幀,電視掃描線為625線,奇場在前,偶場在後,標準的數字化PAL電視標准解析度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畫面的寬高比為4:3, PAL電視標准用於中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NTSC電視標准,每秒29.97幀(簡化為30幀),電視掃描線為525線,偶場在前,奇場在後,標準的數字化NTSC電視標准解析度為720*48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畫面的寬高比為4:3。NTSC電視標准用於美、日等國家和地區。
轉換問題
1、 PAL制式是每秒記錄25幅畫面;
2、 NTSC制式是每秒記錄30幅畫面;(兩種制式的畫面的掃描線也不同);
3、 DV格式既不屬於PAL制式也不屬於NTSC制式,但它確實分為25幅畫面/秒和30幅畫面/秒兩種版本;
4、 透過鏡頭,PAL制的TRV-900記錄的是25幅畫面/秒,而NTSC制的TRV-900記錄的是30幅畫面/秒 ;
5、 從數字埠(1394埠),TRV-900(其它數字攝像機也相同)既可記錄25幅畫面/秒信號,也可記錄30幅畫面/秒;
6、 從模擬輸入口,TRV-900隻能記錄與攝像機制式相同的模擬信號(PAL制式或NTSC制式);
7、 如果你將一個PAL制式攝像機拍攝的DV帶在一個NTSC制式的TRV-900中播放,它會輸出一個非標準的、帶有NTSC3.58彩色編碼的25幅畫面/秒信號。大多數電視機都可以很好地播放出來,但錄像機無法記錄。如果通過數字埠(1394口)輸出,則它輸出的將是標準的PAL版DV信號;
8、 反之,如果你將一個採用NTSC制式記錄的DV帶,在一個PAL制式的TRV―900攝像機中播放,它將輸出一個NTSC4.43或PAL制式彩色編碼的非標準的30幅畫面/秒信號(取決於攝像機的菜單設置)。則它輸出的將是標準的NTSC版DV信號;
9、 沒有一種攝像機可以將幀數(即每秒畫面數)或每幅畫面的掃描線轉換過來。這一點是理解問題的關鍵,即當攝像機遇見其它制式標准時,它需要不同的晶體振盪器去處理不同的制式信號(3.58(NTSC)或者4.43(PAL和NTSC4.43))。但攝像機只能有一種晶體振盪器;
10、TRV900將以其自有的格式從PC卡埠記錄靜像。即如果我在PAL制攝像機中放入一盤NTSC制式記錄的DV帶,並從一幅JEPG格式文件中加入數秒鍾的錄像,那麼這幾秒鍾的錄像將以PAL格式記錄下來。
如果你通過IEEE-1394記錄或回放,那麼你只是在進行一個純粹的數字文件傳遞。因而不存在格式轉換問題。如果原來是PAL制的,拷貝後仍是PAL制。如果原來是NTSC制的,拷貝後仍是NTSC制。不管你是用什麼制式的攝像機。
如果你有一種制式的模擬信號,想轉換成另一種制式,你需要一個專門的影像轉換盒才行。如果你有一種制式的數字DV信號,想轉換成另一種制式的DV信號,則可以採用軟體進行轉換。
此外,根據本人不太科學的實際測試,在美國銷售的所有「佳能」攝像機都不能回放PAL制式的DV帶(包括佳能的XL-1型)。在SONY攝像機中,與TRV900一樣可以回放PAL制式DV帶的機型(包括TRV900)有:
DCR-TRV900
DCR-PC100
DCR-PC110
DCR-TRV20
DCR-PC5
NTSC制又稱為恩制。它屬於同時制,是美國在1953年12月首先研製成功的,並以美國國家電視系統委員會(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縮寫命名。
這種制式的色度信號調制特點為平衡正交調幅制,即包括了平衡調制和正交調制兩種,雖然解決了彩色電視和黑白電視廣播相互兼容的問題,但是存在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穩定的缺點。
NTSC制電視的供電頻率為60Hz,場頻為每秒60場,幀頻為每秒30幀,掃描線為525行,圖像信號帶寬為6.2MHz。採用NTSC制的國家美國、日本等國家。
PAL制又稱為帕爾制。它是為了克服NTSC制對相位失真的敏感性,在1962年,由前聯邦德國在綜合NTSC制的技術成就基礎上研製出來的一種改進方案。PAL是英文Phase Alteration Line的縮寫,意思是逐行倒相,也屬於同時制。
它對同時傳送的兩個色差信號中的一個色差信號採用逐行倒相,另一個色差信號進行正交調制方式。這樣,如果在信號傳輸過程中發生相位失真,則會由於相鄰兩行信號的相位相反起到互相補嘗作用,從而有效地克服了因相位失真而起的色彩變化。
因此,PAL制對相位失真不敏感,圖像彩色誤差較小,與黑白電視的兼容也好,但PAL制的編碼器和解碼器都比NTSC制的復雜,信號處理也較麻煩,接收機的造價也高。
㈣ 電視制式ntsc和pal有什麼區別
視頻制式PAL和NTSC的區別有以下幾點:
1、PAL為625線/幀,25幀/秒(40毫秒/幀),50場/秒;NTSC為525線/幀,30幀/秒(29.97幀/秒,33.37毫秒/幀)。
2、PAL縱橫比:4:3;NTSC縱橫比:電視畫面縱橫比(電視4:3;電影3:2;HDTV16:9)。
3、PAL隔行掃描,2場/幀,312.5行/場;NTSC隔行掃描,一幀分為2場,262.5行/場。
4、pal的顏色模型是yuv,ntsc的顏色模型是yiq。
5、NTSC在每個欄位的開頭保留20條掃描線作為控制信息,因此只有485條可視數據線。鐳射碟約420,S-VHS約320。
6、NTSC每行63.5微秒,水平掃描時間10微秒(含5微秒水平同步脈沖),顯示時間53.5微秒。
(4)電影標准和pal標准哪個更好擴展閱讀:
YUV和YIQ分別對應於PAL和NTSC電視系統,它們的起源和簡單的區別。目前世界上有三種彩電系統:ntsc系統、pal系統和seam系統。這里不包括高清電視。
德國(西德)於1962年制定了pal(相位替代線)彩色電視廣播標准,稱之為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調幅系統。德國、英國等西歐國家以及中國、韓國等國家都採用了這一制度。
國家電視系統委員會(ntsc)彩電系統是1952年由美國國家電視標准委員會()確定的彩色電視廣播標准,稱為正交平衡調幅系統。美國、加拿大和西半球大多數其他國家,以及日本、韓國、菲律賓和中國台灣都採用了這一制度。
AVS音視頻編碼是中國支持制訂的新一代編碼標准,壓縮效率比MPEG-2增加了一倍以上,能夠使用更小的帶寬傳輸同樣的內容。
AVS已經成為國際上三大視頻編碼標准之一,AVS標准在廣電總局正式全面推廣,率先在廣電行業普及。中國第一顆AVS編碼晶元,由北京博雅華錄公司設計,於2012年在北京誕生。
考慮到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簡略介紹了模擬電視基礎知識和彩色電視制式;結合電視、電影的特點和發展方向,由淺入深地講述數字電視和數字電影的傳輸技術,還特意涵蓋了數字傳輸中普遍使用的基本技術。
㈤ 視頻制式用PAL還是NTSC
PAL制式。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縮寫,其標准主要應用於日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等,PAL是 Phase Alternating Line (逐行倒相)的縮寫。
它是西德在1962年指定的彩色電視廣播標准,它採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調幅的技術方法,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點。
PAL制又稱為帕爾制。它是為了克服NTSC制對相位失真的敏感性,在1962年,由前聯邦德國在綜合NTSC制的技術成就基礎上研製出來的一種改進方案。
PAL制相對NTSC制而言,色度信號的正交失真不敏感,並且對色度信號部分抑制邊帶而引起的失真也不敏感。
PAL接收機中採用梳狀濾波器,可使亮度串色的幅度下降3dB,並且可以提高彩色信噪比3dB。
(5)電影標准和pal標准哪個更好擴展閱讀
PAL電視標准,每秒25幀,電視掃描線為625線,奇場在前,偶場在後,標準的數字化PAL電視標准解析度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畫面的寬高比為4:3。
PAL電視標准用於中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PAL制電視的供電頻率為50Hz,場頻為每秒50場,幀頻為每秒25幀,掃描線為625行,其中,幀正程575行,幀逆程50行。
採用隔行掃描方式,每場掃描312.5行,場正程287.5行,逆程25行。場周期為20毫秒。行頻為15625赫茲。圖像信號帶寬分別為4.2MHz、5.5MHz、5.6MHz等。
PAL和NTSC制式區別在於節目的彩色編、解碼方式和場掃描頻率不同。中國(含香港地區)、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採用PAL制式,美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台灣地區等採用NTSC制式。
PAL與NTSC的區別電影放映的時候都是每秒24個膠片幀。而視頻圖像PAL制式每秒50場,NTSC制是每秒60場,由於現在的電視都是隔行場,所以可以大概認為PAL制每秒25個完整視頻幀,NTSC制30個完整視頻幀。
電影和PAL每秒只差1幀,所以以前一般來說就直接一幀對一幀進行製作,這樣PAL每秒會比電影多放一幀,也就是速度提高了1/24,而且聲音的音調會升高。
這就是一些DVD愛好者不喜歡PAL制DVD的原因之一。但是據說現在有些PAL制DVD採取了24+1的製作方法,就是把24幀中的一幀重復一次,從而獲得跟電影一樣的播放速度。
而NTSC因為每秒有30幀,不能直接一幀對一幀製作,所以要通過3-2 PULLDOWN等辦法把24個電影幀轉成30個視頻幀,這30個視頻幀里所包含的內容和24個電影幀是相等的,所以NTSC的播放速度和電影一樣。
所以,對於同一部片子來說,PAL制的DVD會比NTSC制的同一部片子快1/24。換算時間的時候,NTSC時間 X 24/25 = PAL時間 。
㈥ 復合視頻PAL和NTSC制式區別
您好,NTSC即正交平衡調幅制。PAL為逐行倒像正交平衡調幅制。什麼是PAL制式呢?什麼是NTSC制式?簡單的說,NTSC和PAL屬於全球兩大主要的電視廣播制式,但是由於系統投射顏色影像的頻率而有所不同。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縮寫,其標准主要應用於日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等,PAL 則是Phase Alternating Line的縮寫,主要應用於中國,香港、中東地區和歐洲一帶。 這兩種制式是不能互相兼容。
PAL電視標准
PAL電視標准,每秒25幀,電視掃描線為625線,奇場在前,偶場在後,標準的數字化PAL電視標准解析度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畫面的寬高比為4:3, PAL電視標准用於中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NTSC電視標准
NTSC電視標准,每秒29.97幀(簡化為30幀),電視掃描線為525線,偶場在前,奇場在後,標準的數字化NTSC電視標准解析度為720*48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畫面的寬高比為4:3。NTSC電視標准用於美、日等國家和地區。
PAL與NTSC區別
電影放映的時候都是每秒24個膠片幀。而視頻圖像PAL制式每秒50場,NTSC制是每秒60場,由於現在的電視都是隔行場,所以可以大概認為PAL制每秒25個完整視頻幀,NSTC制30個完整視頻幀。
電影和PAL每秒只差1幀,所以以前一般來說就直接一幀對一幀進行製作,這樣PAL每秒會比電影多放一幀,也就是速度提高了1/24,而且聲音的音調會升高。這就是一些DVD愛好者不喜歡PAL制DVD的原因之一。但是據說現在有些PAL制DVD採取了24+1的製作方法,就是把24幀中的一幀重復一次,從而獲得跟電影一樣的播放速度。
而NTSC因為每秒有30幀,不能直接一幀對一幀製作,所以要通過3-2 PULLDOWN等辦法把24個電影幀轉成30個視頻幀,這30個視頻幀里所包含的內容和24個電影幀是相等的,所以NTSC的播放速度和電影一樣。
所以,對於同一部片子來說,PAL制的DVD會比NTSC制的同一部片子快1/24。換算時間的時候,NTSC時間 X 24/25 = PAL時間。
以上就是兩者之間的區別,網頁鏈接可以使用網路搜索一下
㈦ 請問各位大俠、師傅們視頻標准:NTFS和PAL在視頻編輯上有什麼不同急!!!
一般國內都是用PAL制,國外用NTSC制,PAL制攝像機接監視器一般是清晰,圖像正常,N制的圖像模糊,顏色灰點不鮮艷。攝像機本身應該也有型號表明的。
高標準的攝像機裡面有一種3 CCD攝像機,它所運用的就是NTFS的技術!這就足以證明NTFS不比PAL差勁!只是二種不同的制式而已!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是PAL更容易被多個國家和地區所接受而已!
PAL很廣泛!PAL制式—是由西德在1962年指定的彩色電視標准。它包含好幾個系統!例如:CCTV(城市閉路電視)的PAL制也含在內!
另外還有一種:SECAM制
它不怕干擾,彩色效果好,但其兼容性較差。採用SECAM制的國家主要有俄羅斯、法國、埃及等國家
PAL制對相位失真不敏感,圖像彩色誤差較小,與黑白電視的兼容也好,但PAL制的編碼器和解碼器都比NTSC制的復雜,信號處理也較麻煩,接收機的造價也高。
NTSC制電視的供電頻率為60Hz,場頻為每秒60場,幀頻為每秒30幀,掃描線為525行,圖像信號帶寬為6.2MHz。採用NTSC制的國家美國、日本等國家。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國家電視制式委員會)的縮寫
㈧ 好電影的標準是什麼
這一刻,你心情愉悅,看了悲傷的電影你也只會感覺同情;下一刻,你心情煩躁,看了悲傷的電影你卻會感覺天塌了。所以,我說,好電影的標準是今天你高興嗎?
㈨ 視頻制式PAL和NTSC有什麼區別呢
1、長寬比例不同。PAL長寬比(aspect ratio):4:3;NTSC高寬比:電視畫面的長寬比(電視為4:3;電影為3:2;高清晰度電視為16:9).
2、掃描線行數不同。PAL是625行(掃描線)/幀,25幀/秒(40 ms/幀),50場/秒;NTSC是525行/幀, 30幀/秒(29.97fps, 33.37 ms/frame)。
3、掃描場不同。PAL隔行掃描,2場/幀,312.5行/場;NTSC隔行掃描,一幀分成2場(field),262.5線/場。
4、顏色模型不同。PAL的顏色模型是YUV;NTSC的顏色模型是YIQ。
5、制式解析度不同。PAL制式使用的是720×576;而NTSC制式使用的是760×480。
(9)電影標准和pal標准哪個更好擴展閱讀:
PAL制式和NTSC制式的不同,一般數碼攝像機廠商在發行數碼攝像機的時候,都會發行兩種數碼攝像機:一種是PAL制式的,一種是NTSC制式的。
而型號也會有所不同,比如佳能的中高端數碼攝像機MVX150i,其NTSC制式的對應機型為OPTURA 20,三星的PAL制式一般是VP-D107,而對應的NTSC制式為SDV107。只要了解機身的型號,一般都能辨認出是NTSC制式還是PAL制式。
㈩ NTSC與PAL這兩種視頻標准有何異同DVD與MPEG-2一樣嗎,哪個效果更好
n制是美國日本等國家採用的電視制式 30幀/秒 而中國和一些外國採用的是 p制 25幀/秒
刻錄dvd 必須是先把視頻轉換成mpg2的 然後再用其他軟體再進行打包成需要刻錄的內容 才能刻錄成dvd的
刻錄盤如果是直接在dvd機器上播放的話 dvd是最好的畫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