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百鳳朝陽哪個電影製片廠

百鳳朝陽哪個電影製片廠

發布時間:2021-07-14 21:12:23

A. 春江花月夜的舞蹈賞析,陳愛蓮和周麗君的都可以~~~ 急啊!!! 好的話,可以追加分數的…

中國舞蹈名作賞析——《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古典女子獨舞
編導:栗承廉
編曲:諸信恩根據同名古曲改編
首演:1957年
主演:陳愛蓮
團體:北京舞蹈學校
《春江花月夜》原是柳堯章根據傳統琵琶曲《夕陽簫鼓》改編並易名的一首樂曲,樂曲表現夕陽西下時人們在簫鼓伴奏下輕歌曼舞和搖歸舟的動人景象。而舞蹈編導者則給這首樂曲以新的解釋,並賦予了嶄新的藝術形象。
舞蹈表現了一位古代少女在春天的月夜,漫步於江邊花叢中,觸景生情,幻想著自己將來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舞者身穿藍色衣裙,雙手持白色羽毛摺扇,舞蹈動作語匯全部採用的是中國古典舞蹈風格的動作、姿態和造型,通過「聞花「、「照影「(對著江水映照自己的身影)、「聽鳥鳴」、「學鳥飛翔」以及「想像中的愛情幸福」等情節,表現出特定的環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這個舞蹈創作演出的成功,除了編導栗承廉具有較深的中國古典舞的造詣和編舞的技巧能力外,還與表演者陳愛蓮出色地駕馭中國古典舞風韻,動律細膩、深情地塑造出一個典型的古典少女的舞蹈形象分不開的。
195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將這個舞蹈作品收人彩色舞台藝術片《百鳳朝陽》中。1962年,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第八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上由陳愛蓮表演的女子獨舞《春江花月夜》獲得舞蹈比賽古典舞金質獎章,為祖國贏得了榮譽。1994年,在「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評比中該作品獲經典作品金像獎

B. 春江花月夜舞蹈借鑒了哪些戲曲元素

女子獨舞《春江花月夜》在1959年首演。是根據戲曲提煉出來的古典舞。

《春江花月夜》用同名古典曲目為伴舞音樂,並借鑒了唐代(公元618——公元907)著名詩人張若虛的同名詩作「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意境,同時適當借鑒了戲曲舞蹈中的一些程式和優美的身段,以婀娜柔美的舞姿,細膩含蓄的情韻,表現了月夜下少女對幸福的憧憬。

這個作品被確認為「20世紀的經典」。

C. 舞蹈 春江花月夜解析

中國舞蹈名作賞析——《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古典女子獨舞
編導:栗承廉
編曲:諸信恩根據同名古曲改編
首演:1957年
主演:陳愛蓮
團體:北京舞蹈學校
《春江花月夜》原是柳堯章根據傳統琵琶曲《夕陽簫鼓》改編並易名的一首樂曲,樂曲表現夕陽西下時人們在簫鼓伴奏下輕歌曼舞和搖歸舟的動人景象。而舞蹈編導者則給這首樂曲以新的解釋,並賦予了嶄新的藝術形象。
舞蹈表現了一位古代少女在春天的月夜,漫步於江邊花叢中,觸景生情,幻想著自己將來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舞者身穿藍色衣裙,雙手持白色羽毛摺扇,舞蹈動作語匯全部採用的是中國古典舞蹈風格的動作、姿態和造型,通過「聞花「、「照影「(對著江水映照自己的身影)、「聽鳥鳴」、「學鳥飛翔」以及「想像中的愛情幸福」等情節,表現出特定的環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這個舞蹈創作演出的成功,除了編導栗承廉具有較深的中國古典舞的造詣和編舞的技巧能力外,還與表演者陳愛蓮出色地駕馭中國古典舞風韻,動律細膩、深情地塑造出一個典型的古典少女的舞蹈形象分不開的。
195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將這個舞蹈作品收人彩色舞台藝術片《百鳳朝陽》中。1962年,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第八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上由陳愛蓮表演的女子獨舞《春江花月夜》獲得舞蹈比賽古典舞金質獎章,為祖國贏得了榮譽。1994年,在「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評比中該作品獲經典作品金像獎。

D. 百鳳朝陽的基本信息

名稱 百鳳朝陽
外文名稱
導演: 攝影 Cinematography:朱今明 Jinming Zhu
剪輯 Film Editing:聶晶 Jin Nie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秦威 Wei Qin
錄音 Sound recordist:陳燕嬉 Yanxi Chen
影片類型: 戲曲
片長:90分鍾
國家/地區: 中國
上映 1959年
色彩: 彩色
製作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 [中國]

E. 桃李杯女子獨舞《春江花月夜》《練》《起舞弄清影》《舞韻花瓷》哪個更精更好呢

如果哦自己想學當人適合自己的最好 根據自身條件 《 春江花月夜》原是柳堯章根據傳統琵琶曲《夕陽簫鼓》改編並易名的一首樂曲,樂曲表現夕陽西下時人們在簫鼓伴奏下輕歌曼舞和搖歸舟的動人景象。而舞蹈編導者則給這首樂曲以新的解釋,並賦予了嶄新的藝術形象。
舞蹈表現了一位古代少女在春天的月夜,漫步於江邊花叢中,觸景生情,幻想著自己將來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舞者身穿藍色衣裙,雙手持白色羽毛摺扇,舞蹈動作語匯全部採用的是中國古典舞蹈風格的動作、姿態和造型,通過「聞花「、「照影「(對著江水映照自己的身影)、「聽鳥鳴」、「學鳥飛翔」以及「想像中的愛情幸福」等情節,表現出特定的環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這個舞蹈創作演出的成功,除了編導栗承廉具有較深的中國古典舞的造詣和編舞的技巧能力外,還與表演者陳愛蓮出色地駕馭中國古典舞風韻,動律細膩、深情地塑造出一個典型的古典少女的舞蹈形象分不開的。
195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將這個舞蹈作品收人彩色舞台藝術片《百鳳朝陽》中。1962年,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第八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上由陳愛蓮表演的女子獨舞《春江花月夜》獲得舞蹈比賽古典舞金質獎章,為祖國贏得了榮譽。1994年,在「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評比中該作品獲經典作品金像獎。這是摘取 《練》 需要基本功扎實 《起舞弄清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是在借仙人之憂來比照自己的孤獨,以襯托思念的。舞蹈各有各自的目的性 各有哥的感情
《舞韻花瓷》是 吳英的吧 裡面技巧基本功多音樂流暢舒緩 但是呵呵就是 我有謝看不懂 說起經典我認為是春江花月夜 調好不容易 想超越 也比較難 如果想挑戰一下 學學也好

F. 春江花月夜樂曲賞析

中國舞蹈名作賞析——《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古典女子獨舞
編導:栗承廉
編曲:諸信恩根據同名古曲改編
首演:1957年
主演:陳愛蓮
團體:北京舞蹈學校
《春江花月夜》原是柳堯章根據傳統琵琶曲《夕陽簫鼓》改編並易名的一首樂曲,樂曲表現夕陽西下時人們在簫鼓伴奏下輕歌曼舞和搖歸舟的動人景象。而舞蹈編導者則給這首樂曲以新的解釋,並賦予了嶄新的藝術形象。
舞蹈表現了一位古代少女在春天的月夜,漫步於江邊花叢中,觸景生情,幻想著自己將來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舞者身穿藍色衣裙,雙手持白色羽毛摺扇,舞蹈動作語匯全部採用的是中國古典舞蹈風格的動作、姿態和造型,通過「聞花「、「照影「(對著江水映照自己的身影)、「聽鳥鳴」、「學鳥飛翔」以及「想像中的愛情幸福」等情節,表現出特定的環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這個舞蹈創作演出的成功,除了編導栗承廉具有較深的中國古典舞的造詣和編舞的技巧能力外,還與表演者陳愛蓮出色地駕馭中國古典舞風韻,動律細膩、深情地塑造出一個典型的古典少女的舞蹈形象分不開的。
195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將這個舞蹈作品收人彩色舞台藝術片《百鳳朝陽》中。1962年,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第八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上由陳愛蓮表演的女子獨舞《春江花月夜》獲得舞蹈比賽古典舞金質獎章,為祖國贏得了榮譽。1994年,在「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評比中該作品獲經典作品金像獎。

G. 陳凱歌的父親是誰干什麼

陳懷皚,原名鄭衍賢。福建省長樂縣人。1920年9月生,卒於1994年11月。中國著名導演。

1944年,陳懷皚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並留校任助教。1948年赴香港任永華影業公司副導演,同年赴華北解放區參加華北大學第三文藝工作團,任戲劇隊長,並參加了反映工作斗爭生活的影片《紅旗歌》的編導工作。 1949年調任中央電影局副導演,1950年,參加拍攝凌子風導演的故事片《陝北牧歌》。

1951年,任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教員。1953年,調任北京電影演員劇團導演,參加話劇《家》的導演工作。 1955年,在「長影」的《虎穴追蹤》中任導演。1956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相繼導演《生活的浪花》、《百鳳朝陽》等。

陳懷皚參予拍攝的影片中,聯合導演的作品很多,如與崔嵬導演合作的《青春之歌》、《北大荒人》、《野豬林》、《穆桂英大戰洪州》、《平原作戰》,與謝鐵驪合導的《海霞》、《大河奔流》等。 1960年陳懷皚與崔嵬聯合執導的京劇藝術片《楊門女將》將傳統戲曲手法與現代的電影表現手法融合,在保留京劇唱、念、做、打的精華的同時,又發揮電影的特長,突出刻畫了人物,渲染了背景氣氛,豐富了時空變化,收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獲第一屆「百花獎」的「最佳戲曲片獎」。

1979年,陳懷皚獨立執導的戲曲片《鐵弓緣》,在戲曲與電影的結合中進行更進一步的探索,獲第三屆「百花獎」的「最佳戲曲片獎」。 陳懷皚拍片中注重民族藝術傳統,著重於塑造人物,強調意境,主張形式為內容服務,不追求新穎,花哨,為中國戲曲藝術片的探索作出了貢獻。

獲獎情況及代表作:

《生活的浪花》(1957)

《百鳳朝陽》 《青春之歌》(1959)(與崔嵬合導)

《北大荒人》(1961)

《野豬林》 (1962)

《大河奔流》(1978)(與謝鐵驪合導)

《知音》 (1981) 《雙雄會》 《楊門女將》(1960)(獲1962年第一屆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

《鐵弓緣》 (1984)(獲1980年第三屆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

H. 誰有《春江花月夜》的鑒賞的呀,要原創的

江月照千古 孤篇蓋全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賞析
《全唐詩》中存詩僅兩首的張若虛,在唐代燦如繁星的詩人群里實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愛國學、愛唐詩宋詞的人,想必都知道張若虛及其著名詩篇《春江花月夜》
據說《春江花月夜》這個題目,始創於那個「全無心肝」的陳後主陳叔寶。然而陳叔寶究竟在這個美麗的題目下寫了些什麼,卻因詩已失傳,無從知曉。荒淫無道的隋煬帝楊廣倒留下了現存最早的兩首《春江花月夜》,不過只五言四句,短淺空洞。陳叔寶還寫過一首《玉樹後庭花》,常被後人在文論中與《春江花月夜》並提,詩也還留存於世,雖是七言,卻僅六句,況且肉麻得緊,與隋煬帝如出一轍,都是臭名昭著的宮體詩。
宮體詩以宮廷為中心,以艷情為內容,描紅點翠,堆香砌玉,浮華荒謬,空虛無聊;從梁陳到隋唐,百餘年間,主宰文壇,造成詩國的黑暗,遺下無數罪孽。南朝士族生活優裕,偷安成習,以能作五言詩作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會作詩就會被人鄙視、不能參加社會活動,詩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點綴,建安氣質、魏晉風骨早已盪然無存。唐前期的詩歌創作沿襲了南朝文風,詩人們「競一韻之奇,爭一家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就是大唐開國創業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現不出象宋太祖趙匡胤《日出》詩那種「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的氣魄。李世民對詩人張昌齡的文澡很賞識,但張昌齡等應進士科不第,李世民問原因,考官說他們文風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認了。
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同時入霸詩壇,稱為初唐四傑。四傑在古詩向律詩的過渡中起到了開拓作用。文武雙全的裴行儉對四人卻十分輕視,說士人要有遠大前程,首先靠器識,其次才是文藝。王勃雖有文才,浮澡淺露,不象享受爵祿的材料。楊炯大概可以做個知縣,其餘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錯了。這些評說足見新詩的發展道路艱難。對打破宮體詩的束縛、鋪平新詩發展之路,初唐四傑是有貢獻的,杜甫評四傑詩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這個評價既是對當時詩壇基本態度的客觀反映,也是對四傑詩的確評。
在六朝浮華文風籠罩下,宋之問、閻朝隱等宮廷幸臣成了詩壇上一夥把頭式人物。盧照鄰和駱賓王始終在齊梁余風里打轉,王勃和楊炯又一個早死、一個遠宦,因此初唐四傑的成就並不大。成就最高的王勃也不過給我們留下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類的好詩句,而幾乎沒有令人振奮的好的詩篇,更不要說為盛唐詩人提供典範。把大唐引進詩歌朝代的,也許正是張若虛與他的《春江花月夜》。
聞一多先生曾給這首詩以極高的評價:「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贊嘆是饒舌,幾乎是瀆褻。」又說「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從這邊回頭一望,連劉希夷都是過程了,不用說盧照鄰和他的配角駱賓王,更是過程的過程。」說張若虛與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可估計的。」
的確如此!《春江花月夜》既富於南方民歌的色彩與風調,又較成功地運用了經過齊梁到唐初百年醞釀接近完成的新詩格律,還首次探索了七言詩中以小組轉韻結合長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樣完美,給後來的詩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這理所當然是個頂峰。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結構,以整齊為基調,以錯雜顯變化。三十六行詩,共分為九組,每四句一小組,一組三韻,另一組必定轉用另一韻,象九首絕句。這是它整齊的一面。它的錯綜復雜,則體現在九個韻腳的平仄變化。開頭一、三組用平韻,二、四組用仄韻,隨後五六七八組皆用平韻,最後用仄韻結束,錯落穿插,聲調整齊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對偶句和流水對,起承轉合皆妙,文章氣韻無窮。詩中春、江、花、月、夜、人幾個主題詞錯落重疊,伸縮變化,把讀者引進了一個目眩五彩、渾然忘我的境界。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起首四句,就兩現春江、兩現明月、兩現潮、兩現海,交錯疊現的景觀立即把人帶進了一個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後一句,又為整篇描寫的江月埋下了伏筆。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我們看到,詩人在第二組是寫初月的朦朧,第三組是寫高月的皎潔,並發思古之悠情。「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面對這一輪江月深深地思考著,滿懷感慨和迷惘。也許後來大詩人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以及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詩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組的起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與劉希夷的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則如出一轍。張若虛感嘆江月長明而人生短促,劉希夷感慨風物依舊而人生易老,兩者之間何其相似!這里月的疊用、人的疊用以及江的疊用,有一種音節美、韻律美,斷而復續,飛絲相接,給人一種清峻雄奇之感。詩人創造的這種詩歌語言形式,後來發展成為散曲和民歌中的「頂針續麻體」,至今中國詩壇還留有它動人的影子。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最神奇的就是這白雲一片,悠悠來去,使萬丈溝壑一線飛渡,從江月清景、人生感慨一下子滑向野浦扁舟和明月樓頭,一筆帶出離人怨婦的主題。有人對此詩的主題多有非議,殊不知幾千年中國歷史上男人不是服徭役兵役、就是為生計而奔波,離人怨婦,正是社會底層的生活現實。而且愛情和相思,是人類文學永恆的主題,沒有哪一代人能避開,古今中外,真正避開了的只有六七十年代中國「八大樣板戲」。樣板戲中除《智取威虎山》里李勇奇有個妻子一出場就遭土匪槍殺外,八部戲劇再沒有一對夫妻,也沒有一對情人。而如此一首詩、如此一輪明月,還有什麼題材比寫離人怨婦更好呢?只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相思情懷才配凄清如許的一輪江月,也惟有純真的情,才能使高天皓月更顯皎潔。這樣大開大合的過渡,手法巧妙如神來之筆,令人拍案叫絕。在這樣一個明月之夜,是誰家遊子飄盪在一葉扁舟之中,他家在何處?又是誰佇立在那月明如水的樓頭思念她的遠方飄零者呢?僅用兩句,合寫離人怨婦,總領下文。然後派出八句描寫怨婦: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樓頭明月總在怨婦心頭眼底徘徊,照著早已懶用的妝台明鏡。月明之夜,離愁別緒更加縈懷,使人無法排遣。而那一輪明月偏又浸透簾瓏、照亮砧石,況且簾卷不去、手拂不開。此時遠行的人兒只在思念之中,只能彼此矚望而無法相依相訴,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懷,說來他也無法聽到。我多想隨這籠天罩地的月光飛流到他身邊去照耀他啊!可是即使象鴻雁那樣高飛遠舉,也不能把這寂寞樓頭的相思明月帶給他,何況這春江里只有躍浪的魚兒激起幾個漩渦兒呢!寥寥數語,怨婦的離愁別恨已寫到極致。接著筆鋒一轉,又派出八句來寫遠方的遊子: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映月忽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昨夜忽夢落花飄零,春已半殘,可是寄身異地他鄉,回家的日子還遙遙無期。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趕往大海,好象要將春天帶走一樣。而江潭倒映明月,不知不覺已經西斜。斜月漸漸隱入海霧,這時北方南方、碣石瀟湘有多少遊子還在趕著回家,有多少離人怨婦還在遠隔千山萬水彼此思念呢?夜色凄迷,月光如水,不知有幾人在這輪明月下趕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著這野浦孤舟,思念著遠方的親人,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邊花樹點染得凄清如許,人間離情萬種都在那花樹上搖曳著、彌漫著。在這樣勾魂奪魄的意境里結束全篇,情筆生花,餘音繞梁。
我們在詩篇中看到江與月這兩個主題中的主題被反復拓展,不斷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樹這紛繁的形與景,和著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樓、月華、月明復雜的光與色,並通過與春、夜、花、人的巧妙結合,構成了一幅色美情濃斑斕迷離的春江夜月圖。詩人沒有局限於一輪江月,而是把一種復雜的人類情感貫穿始終。無論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潔還是斜月與落月的迷離纏綿,抑或樓頭月的徘徊、鏡中月的清影、簾內月的傾注、砧上月的流照,無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輪明月寫到如此清雅且奪人心魄的地步,就不僅僅是傳世之作、而應該是曠世之作了。自《詩經》至張若虛,其間一千幾百年,沒人把一輪江月寫得如此凄美多情。在詩歌的表現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齊梁聲律學,經過多年的醞釀發展,到了張若虛手裡,恍如金丹煉成突現奇光,語言聲律與形式技巧以及描篇布局,被那樣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詩歌發展還找不到前進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輪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詩國的燦爛。而張若虛之後,又是一千多年過去了,仍然無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這般淋漓盡致,歷盡滄桑變幻,詩篇不朽而江月依舊。

閱讀全文

與百鳳朝陽哪個電影製片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真愛公式女漢子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374
你和誰去電影院了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612
和孩子教育有關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81
尊龍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54
如何找許願神龍電影資源 瀏覽:576
電影我的網購戀人完整版免費不卡 瀏覽:877
免費的善意殺戮電影 瀏覽:421
形容一部電影很好看 瀏覽:367
好看的愛情純情電影推薦 瀏覽:646
賽爾號大電影里的譜尼怎麼畫 瀏覽:216
電影院工作不足之處怎麼寫 瀏覽:378
日本同性電影有哪些 瀏覽:118
生化危機2電影免費國語 瀏覽:183
付曉菲是什麼電影 瀏覽:515
怎麼把電影存到蘋果手機上來 瀏覽:317
吳京讀卡器讀公交卡是什麼電影 瀏覽:834
好看的犯罪懸疑類電影排行榜 瀏覽:667
電腦音響音樂有聲電影怎麼沒聲呢 瀏覽:616
如何讓不清晰的電影邊清晰 瀏覽:723
歐美經典古裝宮廷電影有哪些 瀏覽: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