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或相關理論的電影
應該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醫生兼心理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
女兒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後來也成為著名的心理學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於1856年出生在弗賴貝格市,該市現在位於捷克斯洛伐克,當時是奧地利帝國的一部分。他四歲時全家遷居到維也納,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那裡度過的。弗洛伊德讀書時就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學生,1881年他在維也納大學獲得醫學學位。在隨後的十年中,他在一個精神病診所行醫,個人開業治療神經病,同時致力於生理學的研究。他在巴黎與傑出的精神病專家讓·夏爾科共事。他還曾與維也納內科專家約瑟夫·布魯爾共過事。
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思想是逐漸發展起來的。直到1895年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論著《歇斯底里論文集》;他的第二部論著《夢的解析》於1900年問世,這是他最有創造性、最有意義的論著之一。雖然該書開始非常滯銷,但是卻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聲望,他的其它重要論著也相繼問世。1908年弗洛伊德在美國做了一系列演講,當時他已是一位知名人士了。1902年他在維也納組織了一個心理學研究小組,艾爾弗雷德·阿德勒就是其中的最早成員之一,幾年以後卡爾·容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兩個人後來都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著名心理學家。
弗洛伊德結過婚,有六個孩子。他晚年患了頜癌,為了解除病根,他從1932年起先後做過三十多次手術。盡管如此,他仍然工作不息,繼續寫出了一些重要論著。1938年納粹分子入侵奧地利,由於弗洛伊德是猶太人,因此他不顧八十二歲高齡逃往倫敦,翌年在那裡不幸去世。
弗洛伊德對心理學做出了很大貢獻,用簡短的文字很難加以概括。他強調人的行為中的無意識思維過程極為重要。他證明了這樣的過程如何影響夢的內容,如何造成常見的不幸,如口誤,忘記人名,致傷的事故,甚至疾病。
弗洛伊德創造了用精神分析來治療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統地論述了人的個性結構學說,還發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學學說,如有關焦慮、防禦功能、閹割情緒、抑制和升華等,在此不必一、一列及。他的著作極大地引起了人們對心理學的興趣,對他的許多觀點在過去和現在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論,而且自從他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熱烈的爭論。
弗洛伊德最為世人所知也許是由於他提出了受抑制的性愛會經常引起精神病或神經病這一學說(實際上這個學說並不是由弗洛伊德創立的,雖然他的著作為普及這個學說做出了許多貢獻)。他還指出,性愛和性慾始於早期兒童時期而不是成年時期。
由於對弗洛伊德的許多學說仍有很大爭議,因此很難估計出他在歷史上的地位。他有創立新學說的傑出才賦,是一位先驅者和帶路人。但是弗洛伊德的學說與達爾文和巴斯德的不同,從未贏得過科學界的普遍承認,所以很難說出他的學說中有百分之幾最終會被認為是正確的。
盡管對弗洛伊德的學說一直存在著爭論,他仍不愧為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位極其偉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學觀點使我們對人類思想的觀念發生了徹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術語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戀母情緒(Oedipus complex)和死亡沖動(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
精神分析法實際上是一種代價極高的治療方法,因此往往無效。但是也有許多成功的事例應當歸於這種方法,這是無容置疑。未來的心理學家很可能最終會斷定受抑制的性愛所起的作用比許多弗洛伊德派學者所認為的要小,但是這種作用肯定比弗洛伊德以前的大多數心理學家所認為的要大。同樣,大多數心理學家現在已經確信無意識思維過程對人的行為起著一種決定性的作用── 一種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
弗洛伊德當然不是心理學的鼻祖。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人們也許會認為他作為心理學家所提出的學說並非十分正確;但是他顯然是在現代心理學發展中最有影響、最重要的人物。由於他的研究領域十分重要,因此他理應在本冊中名列前茅。
學術影響
弗洛依德終生從事著作和臨床治療。他的思想極為深刻,探討問題中,往往引述歷代文學、歷史、醫學、哲學、宗教等材料。他思考敏銳、分析精細、推斷循回遞進、構思步步趨入,揭示出人們心靈的底層,這就是精神分析的內容極其豐富的根源。
主要理論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所謂精神分析是指一種臨床技術,它通過釋夢和自由聯想等手段,發現病人潛在的動機,使精神宣洩(catharsis),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精神分析學派重視動機的研究和無意識的研究,這是他們的貢獻。精神分析理論屬於心理動力學理論,是奧地利精神科醫生弗洛伊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立。精神分析理論是現代心理學的奠基石,它的影響遠不是局限於臨床心理學領域,對於整個心理科學乃至西方人文科學的各個領域均有深遠的影響,它的影響可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相提並論。它有以下幾種基本理論:
一、精神層次理論
該理論是闡述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慾望、沖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發生和進行。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下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好像深淺不同的地殼層次而存在,故稱之為精神層次。
人的心理活動有些是能夠被自己覺察到的,只要我們集中注意力,就會發覺內心不斷有一個個觀念、意象或情感流過,這種能夠被自己意識到的心理活動叫做意識。而一些本能沖動、被壓抑的慾望或生命力卻在不知不覺的潛在境界里發生,因不符合社會道德和本人的理智,無法進入意識被個體所覺察,這種潛伏著的無法被覺察的思想、觀念、慾望等心理活動被稱之為潛意識。下意識乃界於意識與潛意識的層次中間,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覺、覺、意念、回憶常被壓存在下意識這個層次、一般情況下不會被個體所覺察,但當個體的控制能力鬆懈時比如醉酒、催眠狀態或夢境中,偶爾會暫時出現在意識層次里、讓個體覺察到。
二、人格結構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沖動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范,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標乃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覺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自我的機能是尋求「本我」沖動得以滿足,而同時保護整個機體不受傷害,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為本我服務。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內化道德規范,內化社會及文化環境的價值觀念而形成,其機能主要在監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為,超我的特點是追求完美,所以它與本我一樣是非現實的,超我大部分也是無意識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滿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則」。
三、性本能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的精神活動的能量來源於本能,本能是推動個體行為的內在動力。人類最基本的本能有兩類:一類是生的本能,另一類是死亡本能或攻擊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慾本能與個體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種族的繁衍與個體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論者,在他的眼裡,性慾有著廣義的含意,是指人們一切追求快樂的慾望,性本能沖動是人一切心理活動的內在動力,當這種能量(弗洛伊德稱之為力必多)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機體的緊張,機體就要尋求途徑釋放能量。弗洛伊德將人的性心理發展劃分為5個階段:①口欲期;②肛門期;③性蕾欲期;④潛伏期;⑤生殖期。剛生下來的嬰兒就懂得吸乳,乳頭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慾。1歲半以後學會自己大小便,糞塊摩擦直腸肛門粘膜產生快感,叫做肛門期性慾。兒童到3歲以後懂得了兩性的區別,開始對異性父母眷戀,對同性父母嫉恨,這一階段叫性蕾欲期,其間充滿復雜的矛盾和沖突,兒童會體驗到俄底普斯(Oedipus)情結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結,這種感情更具性的意義,不過還只是心理上的性愛而非生理上的性愛。只有經過潛伏期到達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慾。成年人成熟的性慾以生殖器性交為最高滿是形式,以生育繁衍後代為目的,這就進入了生殖期。弗洛伊德認為成人人格的基本組成部分在前三個發展階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兒童的早年環境、早期經歷對其成年後的人格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許多成人的變態心理、心理沖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創傷性經歷和壓抑的情結。
弗洛伊德在後期對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納托斯(thanatos),它是促使人類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狀態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終結,是生命的最後穩定狀態,生命只有在這時才不再需要為滿足生理慾望而斗爭。只有在此時,生命不再有焦慮和抑鬱,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終目標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擊、被壞、戰爭等一切毀滅行為。當它轉向機體內部時,導致個體的自責,甚至自傷自殺,當它轉向外部世界時,導致對他人的攻擊、仇恨、謀殺等。
五、心理防禦機制理論
心理防禦機制是自我的一種防衛功能,很多時候,超我與原我之間,原我與現實之間,經常會有矛盾和沖突,這時人就會感到痛苦和焦慮,這時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覺之中,以某種方式,調整一個沖突雙方的關系,使超我的監察可以接受,主要著作
《歇斯底里研究》(又譯《癔病研究》,與 J.布洛伊爾合著,1895)
《夢的解析》(1900)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1904)
《多拉的分析》(1905)
《玩笑及其與無意識的關系》(1905)
《性學三論》(1905)
《精神分析運動史》(1906)
《列奧納多·達·芬奇和他對童年時代的一次回憶》(1910)
《圖騰與禁忌》(1913)
《論無意識》(1915)
《超越唯樂原則》(1920)
《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1922)
《自我與本我》(1923)
《焦慮問題》(1926)
《幻想的未來》(1927)
《自我和防禦機制》(1936)
2. 求關於弗洛伊德的影片!急!!!
給你推薦幾部:
1. Sleep, the Monster Whispered (1996)
2. Wygasle czasy (1987)
3. Freud (1962)
導演:
約翰·休斯頓 John Huston
主演:
Montgomery Clift
Max Haufler
Susannah York
類型:劇情 / 傳記
更多外文片名:
Freud: The Secret Passion
片長:139 min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1962年12月12日 美國
3. 弗洛伊德傳 電影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5&word=%B8%A5%C2%E5%D2%C1%B5%C2%B4%AB
4. 第一部心理電影是什麼
《愛德華大夫》,又名《意亂情迷》,原名《Spellbound 》
美國好萊塢早期黑白影片,由著名懸疑大師希區柯克執導,大明星英格麗·褒曼和格利高里·派克主演,1944年製作完成,1945年上映。這是一個有關心理分析的驚險故事,是電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學為主題的影片之一,上映後曾引起很大的爭議,但這不妨礙它成為四十年代的經典影片之一,它對後來的精神分析影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片獲得了第十八屆奧斯卡最佳戲劇片和最佳原創音樂獎。
影片開始是寒風中凋零的樹枝,一句莎士比亞和一段關於心理分析的語句似乎表明了這將是一個貫徹弗洛伊德理論的戲劇故事。 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弗洛伊德病例引出了影片的女主人公,精神病院的心理大夫彼特森,這是個專心學術的美女。這所醫院原來由莫奇森醫生主管,將要由醫學界著名的愛德華大夫接手,彼特森就是愛德華的崇拜者之一。 影片劇照
新來的愛德華大夫雖然英俊不凡,但似乎太年輕了點,他和彼特森很快產生了彼此愛慕之情。但彼特森很快發現,他其實並不是愛德華大夫,而是一個被某些可怕的事困擾的失憶症病人約翰·布朗,而第二天趕來的愛德華的秘書更使他背上了謀殺愛德華的罪名。 彼特森找到逃走的約翰,試圖用精神分析法幫他回憶起隱藏在記憶深處的真相。警察的追捕,讓兩個人來到彼特森老師阿利克森的家中,和藹善良的老人收留了他們,並幫彼特森一起治療約翰·布朗。 經過誘導,約翰·布朗說出了自己的夢境,師徒兩人分析出謀殺發生在愛德華與他滑雪的時候。為了讓約翰徹底擺脫噩夢,彼特森和他來到滑雪場,約翰在兩人危急關頭,終於回憶起小時的情形,擺脫了犯罪情結,也記起了愛德華出事的情形。 警察按約翰提供的線索果然找到了愛德華大夫的屍體,但卻從屍體中找到了子彈,約翰仍然無法擺脫謀殺的指控。彼特森為約翰多方奔走沒有結果,只能回到醫院。莫奇森大夫一句失言,令彼特森如夢方醒,聯系約翰的夢境,整個故事終於有了結果。面對自己的陰謀的敗露,莫奇森大夫無力向彼特森開槍,絕望地飲彈自盡。 彼特森和被無罪釋放的約翰有情人終成眷屬。
參考:http://ke..com/view/361095.html?wtp=tt
5. 受到弗洛伊德思想的著名導演和典型影片有哪些
希區柯克導演的《愛德華大夫》就是套用弗洛伊德理論的。
6. 請問這個電影叫什麼名字
波西·傑克遜與魔獸之海 Percy Jackson: Sea of Monsters (2013)
導演: 托爾·弗洛伊德桑爾
編劇: 馬克·古根海姆 / 里克·賴爾登
主演: 羅根·勒曼 / 亞歷珊德拉·達達里奧 / 布蘭登·T·傑克遜 / 道格拉斯·史密斯 / 萊文·蘭賓 / 傑克·阿貝爾 / 安東尼·海德 / 斯坦利·圖齊
類型: 劇情 / 動作 / 奇幻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3-08-07(美國)
片長: 106分鍾
又名: 波西傑克森:妖魔之海(港/台) / 波西傑克遜2 / 波西·傑克遜與海怪 / Percy Jackson & the Olympians: The Sea of Monsters
IMDb鏈接: tt1854564
電影《波西·傑克遜與魔獸之海》由《小屁孩日記》導演托爾·弗洛伊德桑爾執導,講述波西·傑克遜在混血人集中營平靜的度過七年級後,忽然日子就變的紛亂了起來,原本和同學間的躲避球競賽,陰錯陽差的變成了一場死亡游戲,醜陋的食人族巨無霸也跟著攪和其中,波西無意中發現,他們的家園和族人正遭遇空前的災難,必須找到「金羊毛」,才能拯救眾人,為了解除災難,波西奮不顧身帶著夥伴們共同踏上冒險的旅程,他們要到魔獸之海完成任務,才能取得金羊毛並拯救面臨毀滅的混血人集中營,在這趟危機重重的冒險之旅中,他們將會遇到哪些驚人的意外難關?他們真的能夠順利的突破困難,並且讓所有族人和希臘眾神們倖免於難嗎?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439805/
前兩天剛看過。。。
7.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作用到的電影有哪些
精神分析法>>又稱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出版的《關於歇斯底里的研究》作為心理分析正式創立的標志。 定義:是通過自由聯想、移情、對夢和失誤的解釋等來治療和克服嬰兒期的動機沖突帶來的影響的一種方法。
心理分析理論是最早發展起來的一種輔導模式,它強調潛意識對行為的重要作用,重視嬰幼兒期心身發展的意義,所創立的一些方法和技術都有積極的貢獻。為其後許多新的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參考。但由於這種方法必須由受過專門訓練的咨詢者施行,需對來訪者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限制了它的推廣;本身潛意識的作用,過分強調嬰幼兒期的發展,特別是過分強調嬰幼兒期的性經驗,都使這一理論受到局限。
盡管對弗洛伊德的學說一直存在著爭論,他仍不愧為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位極其偉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學觀點使人們對人類思想的觀念發生了徹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術語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戀母情緒(Oedipus complex)和死亡沖動(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大多數心理學家現在已經確信無意識思維過程對人的行為起著一種決定性的作用── 一種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弗洛伊德不是心理學的鼻祖。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人們也許會認為他作為心理學家所提出的學說並非十分正確;但是他顯然是在現代心理學發展中最有影響、最重要的人物。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作用到的電影有《愛德華醫生》
8. 哪部電影里描述了德國的弗洛伊德大橋阻擊戰的,就是一輛黑豹坦克擋住盟軍很久的那個事件。
《奪橋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