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幾大電影節以及對應的電影獎項的名稱,解釋,由來
推薦你看看這個
現世界各大電影節
第一部分:名詞解釋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
==========華麗的分割線======================================
再看看這個
世界著名電影節及其獎項
一、國外知名的電影節及電影相關獎項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回答的字數不能超過1萬字,剩下你自己去看這里吧http://ke..com/view/14509.htm
我的回答應該算滿意了吧
㈡ 中國大陸第一部榮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電影是( )
正確答案為:D選項
答案解析:《紅高粱》1988年獲第三十八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熊獎。
㈢ 第一部得到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電影是什麼
有2部同時獲得呢!
第一屆柏林電影節 (1951年)
最佳影片金熊獎 吉普車上的四個人 Leopold Lindtberg
最佳影片金熊獎 灰姑娘 沃爾特·迪斯尼
㈣ 「金熊獎」是哪個電影節的獎
金熊獎:柏林電影節
金棕櫚獎:戛納電影節
金獅獎:威尼斯電影節
㈤ 中國哪些電影獲得過柏林國際電影節
1982年
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短片競賽最佳編劇)阿達《三個和尚》
1983年
第33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許雷《陌生的朋友》
1988年
第38屆最佳影片金熊獎張藝謀《紅高粱》
1989年
第39屆銀熊獎
吳子牛《晚鍾》
1990年
第40屆銀熊獎謝飛《本命年》
1991年
第41屆國際兒童青年中心大獎鐵凝《哦,香雪》
1992年
第42屆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張曼玉《阮玲玉》
1993年
第43最佳影片金熊獎李安《喜宴》、謝飛《香魂女》
1994年
第44屆提名表彰獎吳子牛《火狐》
1995年
第45屆最佳女演員蕭芳芳《女人四十》 、銀熊獎(最佳視覺成就)李少紅《紅粉》
1996年
第46屆金熊獎李安《理智與情感》 、最佳導演:嚴浩《太陽有耳》
1997年
第47屆銀熊獎徐立功《河流》
2000年
第50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
2001年
第51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最佳導演:林正盛《愛你愛我》,最佳新進男演員:崔林、李濱《十七歲的單車》,最佳新進女演員:李心潔《愛你愛我》
2003年
第53屆阿爾弗雷 德·鮑爾特別創新獎張藝謀《英雄》,特別藝術貢獻獎:李楊《盲井》
2005年
第55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顧長衛《孔雀》,特別藝術貢獻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阿爾弗雷德·鮑爾特別創新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青年論壇沃爾夫岡·斯陶特大獎:嚴宇/李一凡《淹沒》,青年論壇卡里加利獎:劉佳茵《牛皮》,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青年論壇):劉佳茵《牛皮》
2006年
第56屆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金培達《伊莎貝拉》,傑出電影藝術創新:張元《看上去很美》
2007年
第57屆最佳影片金熊獎:王全安《圖雅的婚事》,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短片):陳駿霖《美》(同美國一起),獨立影評人(全景單元)最佳電影:張楊《落葉歸根》
2008年
第58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小帥《左右》
2010年
第60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全安、金娜《團圓》,第60屆柏林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一頁台北》,第60屆新生代單元水晶熊最佳影片獎:《歲月神偷》(香港)
2014年
第64屆《白日焰火》摘得最佳影片金熊獎(導演為刁亦男)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廖凡,第一位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的中國男演員),最佳藝術成就獎《推拿》(曾劍,攝影師),國際評審團特別提及獎曹保平《狗十三》
㈥ 首次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華語電影是:
紅高粱
1988年:第38屆最佳影片金熊獎:張藝謀《紅高粱》(首部「金熊獎」華語電影首部華語片獲得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
㈦ 電影<紅高粱>曾在國際電影節上奪得什麼獎
1988年第38屆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1988年第5屆辛巴威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故事片真實新穎獎
1988年第35屆悉尼國際電影節電影評論獎
1988年摩洛哥第一屆馬拉什國際電影電視節導演大阿特拉斯金獎
1988年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1988年第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1989年法國第五屆蒙彼利埃國際電影節銀熊貓獎
1989年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
1990年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年度獎提名獎
㈧ 哪些中國人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過獎
以下粘貼
1982年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短片競賽最佳編劇):(阿達)《三個和尚》 1983年第三十三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許雷)《陌生的朋友》 1988年第三十八屆金熊獎:張藝謀 《紅高粱》 1989年第三十九屆銀熊獎:吳子牛 《晚鍾》 1990年第四十屆柏銀熊獎:謝飛 《本命年》 1991年第四十一屆國際兒童青年中心大獎 :《哦,香雪》 1992年第四十二屆最佳女演員:張曼玉 《阮玲玉》 1993年第四十三屆金熊獎:李安《喜宴》、謝飛《香魂女》 1994年第四十四屆提名表彰獎:吳子牛 《火狐》 1995年第四十五屆最佳女演員:蕭芳芳 《女人四十》 銀熊獎(最佳視覺成就)《紅粉》 1996年第四十六屆金熊獎:李安 《理智與情感》 最佳導演:嚴浩 《太陽有耳》 1997年第四十七屆銀熊獎:徐立功 《河流》 2000年第五十屆銀熊獎:張藝謀 《我的父親母親》 2001年第五十一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王小帥 《十七歲的單車》 最佳導演:林正盛 《愛你愛我》 最佳新進男演員:崔林、李濱《十七歲的單車》 最佳新進女演員:李心潔 《愛你愛我》 2003年第五十三屆阿爾弗雷 德·鮑爾特別創新獎:張藝謀《英雄》 特別藝術貢獻獎:李陽 《盲井》 2005年第五十五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顧長衛 《孔雀》 特別藝術貢獻獎:蔡明亮 《天邊一朵雲》 阿爾弗雷德·鮑爾特別創新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 青年論壇沃爾夫岡·斯陶特大獎:嚴宇/李一凡 《淹沒》 青年論壇卡里加利獎:劉佳茵 《牛皮》 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蔡明亮 《天邊一朵雲》 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青年論壇) 劉佳茵《牛皮》 2006年第五十六屆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金培達 《伊莎貝拉》 傑出電影藝術創新:張元《看上去很美》 2007年第五十七屆金熊獎:王全安 《圖雅的婚事》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短片)陳駿霖 《美》(同美國一起) 獨立影評人(全景單元)最佳電影《落葉歸根》 2010年第六十屆最佳編劇銀熊獎《團圓》 2010第六十屆柏林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一頁台北》
㈨ 張藝謀在88年在柏林電影節獲金熊獎的是哪部電影
紅高粱
http://www.shm.com.cn/special/2009-04/15/content_2554742.htm
㈩ 各大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都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