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幫我介紹一些關於二戰名將隆美爾的電影,什麼時代拍的都行。
德國的《隆美爾》
美國的《沙漠之狐》
英國的《夜間的狐狸》
《襲擊隆美爾》http://www.subom.com/sub/15963
還有像《最長的一天》《兄弟連》之類的,隆帥不是主角
Ⅱ 求隆美爾拍的電影
西線的勝利 Sieg im Westen (1941)
(這是一部禁片,油管上有,你會科學shangwang的話可以看到)
編劇: Konrad Liss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語言: 德語
上映日期: 1941
片長: 114 分鍾
又名: Victory in the West
IMDb鏈接: tt0197879
Ⅲ 電影里的隆美爾座機,是什麼型號
是容克公司的Ju90.
Ⅳ 這部電影是哪個國家拍的名字叫《回歸》
You'll Be Back是不是英文名字?也是西班牙拍的,在02年上映
Ⅳ 生死格鬥這部電影是在哪個國家拍的場景好漂亮哦!~
《生死格鬥》雖然是一部由英國和德國聯合拍攝的影片,但是導演元奎卻向記者表示,用「Made in China」來形容這部影片也許更貼近。因為在導演的一再堅持下,影片的所有鏡頭都在中國拍攝。
Ⅵ 《秘密》的原版電影是哪個國家拍的,叫什麼名字
西單圖書大廈地下一層可能有
還有就是網上訂購
。七七手機網,很好,去吧,別讓人搶了
Ⅶ 電影隆美爾內容
隆美爾的劇情簡介 · · · · · ·
埃爾文·隆美爾是二戰中德國最負盛名的將領,也是希特勒最為寵愛的將領。稍對世界軍事史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他那個著名的綽號——「沙漠之狐」。由於他在北非沙漠戰場的一系列驚人戰績(隆美爾率領2個師的軍隊在北非僅僅用了2個星期就讓英軍之前2個月的戰果喪失殆盡)和德國媒體和盟國媒體的瘋狂宣傳,他在世時就已成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軍人和德國人崇拜的偶像。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隆美爾作為德國最高統帥部的指揮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為第7裝甲師師長,並贈給《我的奮斗》一書。5~6月間,在德軍閃擊西歐的侵略戰爭中,隆美爾指揮裝甲第7師沖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時,接著是阿拉斯、索姆,最後直搗法國西海岸,被法國人稱之為「魔鬼之師」。
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爾為「德國非洲軍」軍長,前往北非援救一敗塗地的義大利軍隊。他到達北非的黎波里前線後,立即作了一次偵察飛行,得出了「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結論。於是他便改變「固守防線」的命令,指揮他的裝甲部隊冒著沙漠風暴勇猛穿插,全速前進。英軍猝不及防,節節敗退。德軍直逼亞歷山大和蘇伊士。隆美爾因此名聲大振,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並被晉升為元帥。後來,德軍主力被牽制在蘇德戰場,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線,致使隆美爾不得不停止進攻而在阿萊曼進行防守。
1942年11月,隆美爾以其僅有的5萬軍隊和550輛坦克在阿萊曼地區抗擊蒙哥馬利的19.5萬軍隊和1029輛坦克,終因寡不敵眾而慘遭失敗。1943年3月,隆美爾奉召回德國大本營。同年7月,調任駐北義大利的陸軍「B」集團軍群司令。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他率陸軍「B」集團軍群在法國組織防禦,指揮抵抗諾曼底登陸戰役。隨後,德國發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爾株連其中。1944年10月14日,由於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輛小轎車中服毒自盡,而對外宣布的消息,則是「隆美爾陸軍元帥在途中中風去世」。
Ⅷ 這是哪個電影,哪個國家的
按照畫面上的圖案來看,那個電影應該是屬於日本的電影。
Ⅸ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分別是由那個國家拍攝的
《哈利波特1-8》都是在英國拍攝。
英國是《哈利波特》的誕生地,無論是書中的故事和魔法世界,還是系列電影的取景,都發生在這里。
具體取景地:
1.艾維克城堡:
霍格沃茨城堡、魁地奇課霍格沃茨城堡的外形。
2.女貞路4號:
故事最開始的地方,德思禮一家的居住之地。哈利在這棟房子里睡在樓梯間,也是在這棟房子里收到了第一封來自霍格沃茨的信件。
3.倫敦動物園的爬蟲類動物館:
德思禮一家在達力11歲生日時,把哈利也帶上一起去了動物園。哈利在那裡,第一次發現自己擁有能和蛇對話的能力。
4.勒頓豪集市:
對角巷的取景地之一,現實中,勒頓豪集市是倫敦最古老的集市之一,早在14世紀就在賣肉類和魚類食品
(9)電影隆美爾是哪個國家拍的擴展閱讀
其中在《哈利波特》學校中,霍格沃茨大禮堂的取景地是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的食堂,霍格沃茨圖書館取景地是牛津大學波德萊恩圖書館,霍格沃茨走廊取景地是格洛斯特教堂的迴音廊,霍格莫德車站取景地哥斯蘭德火車站。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是由美納兄弟電影公司將JK羅琳所著的同名系列小說改拍成的八部電影,講述的是年輕的巫師學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後六年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第七部講述的是哈利·波特在第二次巫界大戰中被迫逃亡在外尋找魂器並消滅伏地魔的故事。
Ⅹ 第一部電影是哪個國家拍的
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的產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的快門上。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根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總有一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從而判定科恩贏了。 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生物學家馬萊從這里得到啟迪。他試圖用照片來研究動物的動作形態。當然,首先得解決連續攝影的方法問題,因為麥布里奇的那種攝影方式太麻煩了,不夠實用。馬萊是個聰明人,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後,終於在1888年製造出一種輕便的「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這就是現代攝影機的鼻祖了。從此之後,許多發明家將眼光投向了電影攝影機的研製上。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 當然,19世紀末電影的誕生從根本上說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綜合產物,在電影誕生之前,許多發明家已經為電影的誕生做過艱苦的工作和基礎性的貢獻。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學發明家外,還有許多,如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等。而斯坦福與科恩的打賭事件如同使這些科學技術糅合在一起發生巨變的催化劑,迅速導致了電影綜合技術的出現和產生,使電影這門偉大的藝術叩響了20世紀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