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哪個電影有快鏡頭

哪個電影有快鏡頭

發布時間:2021-07-11 00:38:31

A. 請問有誰知道哪一些電影裡面有說話頻率較快的鏡頭啊,最好是能搞笑點的;越多越好啊,謝謝了

其實說話頻率快的鏡頭比較多的會出現在歐美劇的都是黑人演員!超級饒舌,話癆,搞笑。比如成龍拍的
尖峰時刻系列
裡面那個黑人就是話癆,不停的扯!你可以找下相關演員的影片!
另外
的士速遞
裡面的那個開出租的話也很快!

B. 電影裡面的慢鏡頭和快鏡頭是怎麼形成的它的含義是什麼

快鏡頭:
我們看電影,正常情況下,電影放映機和攝影機轉換頻率是同步的,即每秒拍24幅,放映時也是每秒24幅。這時銀幕上出現的是正常速度。如果攝影師在拍攝時,減慢拍攝頻率,小於24格/秒時,放映時,銀幕上就出現了快動作,又叫「快鏡頭」。快動作的鏡頭運用得當,會產生一種誇張的喜劇性效果。例如:用每秒拍四至六幅的畫面給一匹跑得很慢的馬拍電影,再用每秒24幅的正常速度放映,銀幕上就會出現馬跑得飛快的畫面。
慢鏡頭:
如果加快拍攝頻率,如每秒拍48幅,那麼,放映時,仍為每秒24幅,銀幕上就會出現慢動作,這就是通常叫的「慢鏡頭」。慢鏡頭在影視的造型中有特殊的意義。它能人為「延緩」動作節奏,「延長」動作時間,使觀眾看清在正常情況下看不清的一些動作過程,因此普多夫金稱慢鏡頭是「時間的特寫」是一種有意識引導觀眾注意的方法。

C. 卓別林的電影里經典的快動作鏡頭,最好是視頻片段,也可告知名字。謝謝!

我也在找TT

D. 哪個電影里有快速變焦鏡頭!!

你指的是鏡頭快速聚焦遠方然後再拉回來嗎 很多電影里都有啊 比如動作片經常會有 狙擊遠處的敵人的時候 會快速變焦然後拉回來

E. 推薦幾部電影 有那些鏡頭的

搜韓國導演「金基德」
他的電影差不多都是

F. 什麼電影有類似的鏡頭嗎越多越好

一般多存在於紀錄片,bbc的紀錄片裡面很多,行星地球之類的

G. 哪部電影哪個鏡頭算是一下長焦鏡頭或短焦鏡頭

長焦距鏡頭: 殺破浪中甄子丹與吳晶短棍對短刀的鏡頭

短焦鏡頭:卧虎藏龍中 章子怡與周潤發竹林打鬥

蒙太奇的觀念從現象來看是景與景的切換, 但實質上卻有所不同。對敘事蒙太奇來說,它主要研究的是一個連續的事件如何轉化為一系列的中斷鏡頭的重新連接,而對於表現蒙太奇來說,它主要研究的是兩個不相連續的鏡頭的重新連接如何產生新的含義。不管是哪種情況,蒙太奇都包含著某種「反自然性」,都是與生活的實際流程相抵牾的。這就帶來了它的一系列局限,比如:鏡頭的切換往往讓觀眾意識到攝影機的存在,切換的連續又帶來觀賞的強制性,如《錫鼓》中奧斯卡母親與舅舅的調情, 除此之外, 它還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亦即忽視了研究鏡頭內部的藝術問題。這就是蒙太奇理論只能成為一種局部理論的根本原因。隨著電影的發展,蒙太奇的局限性也逐漸暴露出來,這就出現了電影史上專門研究鏡頭內部的連續性問題,並由此產生與蒙太奇相對立的電影美學觀念——長鏡頭觀念。

一、長鏡頭的產生

長鏡頭,顧名思義就是鏡頭的尺數較長。一般都不短於50尺,最長的可達900尺。這是用一個連續的鏡頭拍下的膠片, 而不是指許多鏡頭連接起來的。電影中的長鏡頭其實很早就有了,而且在當時這是惟一的拍攝方法。早期的長鏡頭,如「園丁」等),都是在一場戲內用一個固定不變的長鏡頭來表現。這種死板的方式終於在格里菲斯等人那裡發展為蒙太奇理論,而蒙太奇理論發展到愛森斯坦又導致了對它的否定,產生了近代的長鏡頭。但近代的長鏡頭與早期的長鏡頭卻存在根本的區別。可以先作一個比較:

早期的長鏡頭(「園丁」)和德呂克的《四百下》。

其區別在於:

其一,從固定鏡頭到移動鏡頭;
其二,從自發的活動照相到自覺的電影技巧或手法;
其三,近代長鏡頭是影片的一小部分,因而也出現了連接的問題;
其四,更復雜的場面調度。

可見近代的長鏡頭與早期的長鏡頭已經有了質的區別。從美學觀念上看,近代長鏡頭是從蒙太奇的局限性中發展而來的,是蒙太奇觀念的一種反動,但近代長鏡頭頭的產生還有賴於一系列的電影技術成果。

二、電影技術的發展

1.聲音的出現

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電影在技術上的重大進步總是緊跟著藝術創新的新的可能。首先聲音的出現避免了用鏡頭來交代的單一表達方式,這樣,鏡頭也就無須像過去那樣頻繁的切換,以使觀眾明白。也就是說,可以通過聲音來傳遞一部分的信息,而不必全部寄託在畫面上,因而畫面就不必老是中斷,而保持鏡頭的連續性。如《英國病人》中漢娜端食物進屋,畫外是男主人公的聲音。

2.景深鏡頭的使用

所謂景深鏡頭就是能拍前景和後景都達到同樣清晰的鏡頭。這就在無形中開辟了一個新的景區, 可以使前景和後景之間形成一種連續,避免了鏡頭的分切,如《神探亨特》的鏡頭。就像瑪爾丹所說:「(景深鏡頭)使導演可以進行一種縱深的場面調度:人物不再從院子或花園這一邊出場,而是在前面或後面出現,並在攝影機的軸心內活動,根據他們對話的重要性或每時每刻的不同儀態,走近或遠離。」也因此,人們才把長鏡頭稱為「場面調度派」。

3.鏡頭運動的發展

大量採用運動鏡頭是在四五十年代以後。在這之前,由於採用鏡頭運動會引起燈光、動作設計和鏡頭長短的計劃的特殊問題,增加拍攝的困難和成本,所以一直未能取得突破,如《鐵面無私》中殺老警察。如今由於攝影技術的發展,長度較長的鏡頭在拍攝上已經解決了問題,這就為長鏡頭的使用准備了技術上的條件。

4.變焦鏡頭的普及

變焦鏡頭就是能把長焦和短焦結合起來使用, 並隨時調焦的鏡頭。由於它具有多焦距的功能,可以將短焦和長焦的優勢結合起來,並能在人物位置不變或者拍攝點固定的情況下,根據劇情的需要把一個鏡頭的內容拍成許多個不同的景別的又彼此相連的長鏡頭。變焦鏡頭的運用或者變焦鏡頭與推拉鏡頭的結合,給長鏡頭開辟了新天地。如資料:《W的悲劇》中的小酒館對談。

可見,長鏡頭是以一系列電影技術的發展為前提,由於這樣,電影創作者才開始把興趣逐漸轉向了鏡頭的內部運動,而不僅是鏡頭之間的組接,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專門研究長鏡頭的理論並把它上升到美學的高度。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就是法國的巴贊。

三、巴贊的長鏡頭理論

巴贊(1918-1958),法國人,電影評論家。也是電影理論發展史上的關鍵人物。他的理論被看作是西方現代電影的一座里程碑。他在20世紀50年代初親自參與創立《電影手冊》雜志,成為電影批評界的權威性刊物。這個雜志的一些影評家後來親自拍片,導致了法國的新浪潮運動。巴贊的電影理論不是一個系統的理論。他的理論興趣主要體現在電影實踐問題上:這就是對蒙太奇理論的批評和主張長鏡頭這相關聯的兩個方面,並從中產生了照相本體論的電影美學觀點。

巴贊對蒙太奇理論的批評主要是圍繞著電影與真實的關系來展開的。他認為蒙太奇使電影離開了真實。他的批評從庫里肖夫的實驗入手,巴贊認為電影是一種現實的藝術,但是兩個鏡頭所產生的新含義顯然不來自現實,而是導演通過隨意的拼接變出來的花樣。如果電影可以任由導演主觀需要任意拼湊新含義,那麼電影的客觀性、現實性也就不復存在了。因而,他批評道:「蒙太奇,人們經常說這是電影的實質,實際上是非常突出的反電影的過程;純粹的電影的獨特的性質,取決於尊重空間的統一的簡單的照相。」除此之外,蒙太奇的典型技巧是景與景的切換,這種切換總是把攝影機的注意中心強加給觀眾。 在一段對話中, 按台詞的邏輯交替拍攝對話的人,稱為「正反打」,這種分切的拍法不僅不夠逼真,而且平庸乏味。帶來了含義和視角的單一性。

正因為這樣, 巴贊才主張使用那種不間斷地拍下一場戲的長鏡頭。他認為長鏡頭的典型技巧是場面的內部調度,通過演員的連續動作和攝影機的連續運動,可以保持一場戲的連貫性。所以這就部分取代了蒙太奇的功能。又克服了它的局限。如《錫鼓》中的強迫吃魚, 可以看出其優勢在於:(1) 由於時空的完整保持了故事、動作、情緒各方面的連續性, 給人真實的感覺;(2)產生含義的暖昧和信息的豐富,因為克服了蒙太奇選擇高峰瞬間的單一對列,使鏡頭更有意味。如《錫鼓》中奧斯卡弟弟的生日; (3)有利於從多角度來觀察動作。如《幻滅》中的唱歌、 《W的悲劇》中的被迫承認。

H. 有沒有哪部電影裡面有旋轉的鏡頭,人或動物的都可以,慢鏡頭快鏡頭都可以,越多越好。

希區柯克的《眩暈》應該有很多這樣的鏡頭

I. 電影中的快慢鏡頭起到什麼作用

1 一個美麗的回眸,表達一個美麗的表情,場景,加深感情色彩。2 凸顯一個細節,表現什麼,或者是讓人注意到這個細節3 凸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人的一個性格,一個內心動作。4 把一個關鍵點,減慢,比如子彈向人打過來,正好躲開的時候慢動作,為了顯現精彩,和緊張氣氛。

J. 電影里快打鏡頭怎麼演的

剪切,速度加快播放。

閱讀全文

與哪個電影有快鏡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僱傭軍引超人來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428
復仇者聯盟怎麼看才能懂電影內容 瀏覽:122
好看的閨蜜美國電影 瀏覽:940
免費下載電影湄公河行動 瀏覽:897
男主叫泰德是什麼電影裡面的 瀏覽:449
怎麼兩個人視頻看電影 瀏覽:773
暖電影在線觀看完整手機免費觀看版 瀏覽:849
3d電影手機怎麼以紅藍輸出 瀏覽:9
電影院如何與其他商家合作 瀏覽:795
鄭凱打針遇到前女友的電影是什麼 瀏覽:170
類似小偷家族一樣好看的電影 瀏覽:349
特工韓國電影免費 瀏覽:896
美國三點都露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28
電影院兼職兩個月多少工資 瀏覽:908
貓眼買了電影票如何退票 瀏覽:299
好看的喜劇鬼片大全電影大全集 瀏覽:684
電影里有哪些激動人心的台詞 瀏覽:368
怎麼樣看電影最便宜 瀏覽:474
超好看的動漫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427
快手裡的電影片段是怎麼弄的 瀏覽: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