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電影是怎麼定級別的
美國的電影分級制度恐怕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完善的,大約始於1968年。而負責為每部電影評定等級的就是——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MPAA)。MPAA劃分級別的主要依據是性、暴力、粗口、吸毒等內容在影片中被表現的尺度。不要誤以為限制級影片就一定是色情片。許多內容干凈的電影,由於思想灰暗不適合缺乏鑒別能力的未成年人,遭到嚴厲的定級。
MPAA分級制度如下:
G:GENERAL AUDIENCES,All ages admitted
(所有觀眾,適合所有年齡)
這種片子大多數是動畫片和兒童片。
劇情片如《公主日記》。
PG: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Some material may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
(建議父母指導兒童觀看,有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
這種片子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場面,即使有也相當含蓄。暴力、血腥和粗口也被嚴加控制。
這個級別 只是「建議」, 並未設定年齡關卡,因此是製片商們喜聞樂見的級別,也是好萊塢大片最集中的級別,可謂老少皆宜。 驚險的如《佐羅傳奇》,搞怪的如《僵屍新娘》,嚴肅的如《傲慢與偏見》。
PG-13: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Some material may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向家長發出嚴重警告,有些內容可能對13歲以下兒童非常不合適)
去年的《哈立波特與火焰杯》因為在結尾處惟妙惟肖的表現了黑魔法儀式,斷肢、殺人,被定為PG-13,引起軒然大波。當年的《大白鯊》努力想得到一個PG的定級,以招攬學生觀眾。MPAA認為簡直是開玩笑,血染大海好幾次不說,斷胳膊斷腿層出不窮,給個PG-13都是輕的。製片方死纏爛打,說我們只是想表現大自然本來的殘酷,難道孩子看後會學鯊魚在水裡咬人嗎?MPAA拗不過他們,最終就範。《大白鯊》是典型的擦邊球,影片中有個人腿慢慢沉入海底的鏡頭,只要這個鏡頭再長半秒鍾,或斷腿觸到海底反彈一下,MPAA就有理由認為這是在渲染血腥,堅持PG-13的定級。所以無論如何《大白鯊》能拿到PG都是個奇跡。
R:RESTRICKED,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限制級,17歲以下需要父母或監護人陪同觀看)
處在這個級別的影片將含有較多、較直白的性愛、裸露、暴力、肆無忌憚的粗口。
比如《電鋸驚魂》、《美國派》、《美國美人》等。去年非常被看好的《斷背山》,就因為大膽的同性戀表露,得到了R級。這跟影片的品質沒有任何的關系。
NC-17: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歲以下禁止觀看)
基本上一部電影到了這個層面也就無所顧及了。清楚直接的性愛場面,吸毒大特寫,足夠編本字典的臟話連篇。像《猜火車》這樣的以吸毒為主題的電影在美國也不過評個R級。貝托魯奇的《戲夢巴黎》就是因為不肯剪去那些生殖器特寫才被評為NC-17的。
⑵ 電影價格是由誰制定的,是完全有院線制定還是院線與電影拍攝方聯合制定,這個應該有地區差別吧
地區區別肯定有 同樣的電影在一線城市和三線城市價格能差出一倍多甚至2倍!至於制定電影的價格方面誰知道呢。就算我知道了我也改變不了 哎
⑶ 一部電影是哪個國家的,是按什麼來定的,是導演是哪個國家就是哪個國家嗎
看製片方(也就是出錢拍著片兒的公司),如果美國的電影公司是製片公司,無亂導演是中國的還是歐洲的,這部電影都算是美國的電影。
⑷ 電影票價由誰決定
電影票價由市場綜合決定。
電影票價由放映成本、利潤、稅金三項構成。放映成本主要包括電影拷貝租賃費、影院房屋、設備折舊費、職工工資、管理費等。
電影票價有兩種:一種叫「最低票價」也就是發行價,這個由發行方決定,以最低票價的價格與發行方結算。一種叫「影院售價」也就是通常電影院的影票賣家,這個是由影院決定。
總而言之,電影票價由市場綜合決定。
(4)制定的定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制定電影票價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問題:
(1)、 堅持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以電影事業的收入來發展電影事業。
(2) 、貫徹按質分等論價的原則。
第一,分別制定同一放映場所的不同座席的票價。根據各放映場所的不同條件,一般可分為2—3個等級,對於特座、雅座、包廂收費則可更高一些。
第二,分別制定不同條件的放映場所的票價,對大中城市近幾年陸續新建、改建、擴建的在各方面條件明顯優越的電影院、影劇院、俱樂部、開放禮堂,可適當提高票價標准。
第三,分別制定質量不同的影片的票價。要區別首輪片與復輪片; 寬銀幕、遮幅式、一般銀幕; 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新聞片等的不同票價水平,對部分影片還可實行浮動票價的辦法。其拷貝租價亦應相應浮動。
(3) 、正確安排電影票價的地區差價和城鄉差價。電影票價全國不統一,由各地主管部門自行制定。各地票價水平應與當地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大體相適應,大城市比中小城市的票價高一些,中小城市比縣城、集鎮的票價稍高一些,農村比縣城、集鎮更低一些,有些邊遠山區甚至基本免費。
⑸ 電影的等級是按照什麼規定的
R級,限制級,以下是常見的電影分類
關於電影分級制度的知識- -
美、英、港、台電影分級制度
一:美國電影分級制度
美國的MPAA,它的全稱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即"美國電影協會",總部設在加利福利(Encino,California )。這個組織成立於1922年,最初是作為電影工業的一個交易組織而出現的。如今它涉足的領域不僅有在影院上映的電影,還有電視`家庭攝影(home video)以及未來有可能會出現的其他傳送系統領域。
MPAA在洛杉璣和華盛頓為它的成員服務。它的委員會的主要成員由也是MPAA的會員的美國最大的七家電影和電視傳媒巨頭的主席和總裁共同擔任。他們是:
.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
.索尼聲像(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Metro-Goldwyn-Mayer Inc.;
.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21世紀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
.環球影像(Universal Studios, Inc)
.華納兄弟(Warner Bros. )
MPAA制定的影視作品的分級制度如下:
·G級:(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裸體、性愛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PG級:(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級,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有些鏡頭可能讓而用產生不適感.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場面不會超出適度的范圍;
·PG-13級:(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普通級,但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該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裸體鏡頭,有時回遊吸毒鏡頭和臟話;
·R級:(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限制級,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承認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NC-17級:(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歲或者以下不可觀看17歲以下觀眾禁止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堅決被禁止觀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愛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臟話等。
另補充幾種特殊的分級:
·NR OR U:NR是屬於未經定級的電影,而U是針對1968年以前的電影定的級。
·M,X OR P:這一級中的電影基本上不適合在大院線里公映,都屬於限制類的。
二:英國電影分級制度
·"U"級:普通級——適合所有觀眾。在此級節目中只能偶爾使用"damn"(該死)、"hell"(見鬼、混蛋)這類輕微的咒罵語言,極少使用其他溫和的咒罵語言;
·"Uc"級:特別適合兒童觀看;
·"PG"級:家長指導級;
·"12"級:適合12歲以上是成人觀看;
·"15"級:適合15歲以上是成人觀看;
·"18"級:適合18歲以上是成人觀看
三:香港電影分級制度
·第Ⅰ級:適合任何年齡的人觀看;
·第Ⅱ級:兒童不宜觀看;其中:
·第ⅡA級:兒童不宜——在內容和處理手法上不適合兒童觀看;影片可能使用輕微不良用語和少量裸體、性暴力及恐怖內容,建議有家長指導;
·第ⅡB級:青少年及兒童不宜——觀眾應預期影片內容不適合成分的程度較第ⅡA級強烈;強烈建議家長給予指導;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語及性相關的主語詞;可含蓄地描述性行為及在情慾場面中出現裸體;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內容;
·第Ⅲ級:只准18歲(含)以上年齡的人觀看。
四:台灣電影分級制度
●普遍級(普級):一般觀眾皆可觀賞。
●保護級(護級):未滿六歲之兒童不得觀賞;六歲以上未滿十二歲之兒童須由父母、師長或成年親友陪伴輔導觀賞。
●輔導級(輔級):未滿十二歲之兒童不得觀賞;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少年須由父母或師長注意輔導觀賞。
●限制級(限級):未滿十八歲之兒童及青少年不得觀賞。
五:加拿大電影分級制度
網路與多媒體的流行,使得父母對如何判斷什麼圖文資料是否適合兒 童閱覽,前所未有的深表關注。假如家長對這個問題茫無頭緒,不妨參考一下既有的電影及錄影帶分級制度,其中一些普遍原則很值得借鏡。電影和錄影帶分級,註明哪些級別"兒童不宜",其原則並不簡單,因為這方面的社會規范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時日而變遷。卑詩省的"電影分級辦公室"(Film Classification Office)就指出,在制訂分級原則時,要考量社會學、人類學及心理學等方面的社會發展因素,要參考民眾觀覽媒體的行為反應研究報告,要經常察視全國的相關立法、措施以及法庭判例。為了讓民眾了解相關觀念及制度的變遷,該辦公室還在網站上提供電影分級的演變歷史資料。可到卑省檢察廳網站(www.ag.gov.bc.ca),點選該辦公室專頁瀏覽。
目前在卑詩省,電影及錄影帶的分級是根據"映片法案"(Motion Picture Act)及"映片法規"(Motion Picture Regulations)予以規范。所劃分的級別可分為三大類:
一)、無條件容許何年齡人士觀看:
"普通"級(General)——適合所有年齡人士觀看。
"家長指導"級(Parental Guidance)——容許所有年齡人士觀看,但主題及內容不一定適合所有兒童,宜在家長指導下觀看。
二)、有條件容許兒童青少年觀看:
"十四·陪看"級(14 Accompaniment)——任何十四歲以下的觀眾必須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觀看;並向家長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暴力、粗俗語言或性愛相關內容。
"十八·陪看"級(18 Accompaniment)——任何十八歲以下的觀眾必須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觀看;並向家長強烈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顯而易見的暴力、頻密的粗俗語言、性愛行為或可怖內容。
三)、絕對不容許兒童及青少年觀看:
"限制"級(Restricted)——只容許十八歲或以上人士觀看。映片可能包含顯而易見的性愛或暴力內容;但分級當局對這一類映片仍有正面看法,認為可能在藝術、歷史、政治、教育或科學等方面具有一定價值。
"成人"級(Alt)——只容許十八歲或以上人士觀看。映片可能包含顯而易見的性愛或暴力內容;分級當局對此並無表達正面看法,但認為尚可為社會大眾所容忍。
六:法國電影分級制度
法國電影作品分級委員會希望從形式上擺脫任何審查理念的束縛,將宗旨定位在發展經濟、保護兒童上。為此,制訂了3種等級:禁止不滿12歲兒童觀看的影片;禁止不滿16歲青少年觀看的影片和眾所周知的X級影片。此外,還有TP級,即所有人可以觀看的影片和TP+avert級,為大眾可看,但要警惕某些內容。
⑹ 這是哪個電影一定答准確點的
鏡子
Le miroir
2010 瑞士
⑺ 電影的上映日期是誰定的
是院線自己安排時間,與廣電總局無關,廣電總局只是審核電影能不能通過而已,
⑻ 電影里有個角色叫文定的是什麼名字
《新少林五祖》 是由新峰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動作電影。由王晶自編自導,李連傑,邱淑貞,謝苗,葉德嫻,計春華主演。
⑼ 電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定在大概的長度是90分鍾左右
沒有硬性的規定,但科學數據表明,普通人對一部電影的時間長短的接受能力在90分鍾之內,超過這個時間,觀眾會感覺到不耐煩。所以大部分電影的片長都定在90分鍾,也就是一個半小時左右。
而且戲院院商和電影版權持有人,大都不贊成拍一部超過100分鍾的長片。因為,電影稍長,每天的放映場次便會減少一場,換言之,即是少了一場的營業收益。
所以90分鍾被認為是最佳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