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冰河時代(世紀)
按劇情是死了,後面的情節與媽媽無關,所以也沒必要交待。不可能是漏洞
㈡ 電影《冰河時代1》簡介
本片的故事發生在冰河年代,一個人類的棄嬰被三隻史前的動物發現。它們是曼菲德——一隻長毛象,希德——一隻樹懶,迪亞哥——一隻刃齒虎。令人詫異的是,性格迥異的三隻動物不僅沒有傷害這位人類的後代,竟然還做起了這位人類棄嬰的保護傘,並與之結成夥伴。而且,動物的心地好象比人類還要善良,為了小孩子能與家人團聚,它們又送他踏上回家的征程。
㈢ 你知道世界是哪個國家拍攝電影最多嗎
答案是 印度印度是世界最大的電影生產國,每年光是電影票便可賣出約二十八億張;此外,每年的電影產量更有八百至一千二百部,是美國好萊塢的二倍之多。由於印度電影約有一半以上是在孟買影城拍攝製作的,因此這里也常被人稱作「寶萊塢」。
㈣ 電影冰河時代好看嗎
好看!特好看!
㈤ 兵臨城下是哪個國家拍攝的電影
這個電影參與拍攝的國家很多,以美國的派拉蒙為主
參考網路 兵臨城下 的製作發行單元
http://ke..com/link?url=kKW1GwP_CDjTQ0qRYFz_z8N3O1ZDtfjMXJTa4DowzlTu-lSzwNHVOt3jFn
㈥ 這部電影是在哪個地方拍攝的
貴州苗寨~~~
中國最後一個帶槍部落貴州岜沙苗寨,從小可以持槍打獵,用鐮刀剃頭,按照中國法律不能攜帶槍支,因為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可以持槍。
㈦ 請問哪個國家拍攝電影最多
印度 印度電影,總被冠以「電影王國」的稱號。印度每年製作故事片數量,約是好萊塢的4倍,是中國的9倍。]
㈧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分別是由那個國家拍攝的
《哈利波特1-8》都是在英國拍攝。
英國是《哈利波特》的誕生地,無論是書中的故事和魔法世界,還是系列電影的取景,都發生在這里。
具體取景地:
1.艾維克城堡:
霍格沃茨城堡、魁地奇課霍格沃茨城堡的外形。
2.女貞路4號:
故事最開始的地方,德思禮一家的居住之地。哈利在這棟房子里睡在樓梯間,也是在這棟房子里收到了第一封來自霍格沃茨的信件。
3.倫敦動物園的爬蟲類動物館:
德思禮一家在達力11歲生日時,把哈利也帶上一起去了動物園。哈利在那裡,第一次發現自己擁有能和蛇對話的能力。
4.勒頓豪集市:
對角巷的取景地之一,現實中,勒頓豪集市是倫敦最古老的集市之一,早在14世紀就在賣肉類和魚類食品
(8)冰河時代電影是哪個國家拍攝的擴展閱讀
其中在《哈利波特》學校中,霍格沃茨大禮堂的取景地是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的食堂,霍格沃茨圖書館取景地是牛津大學波德萊恩圖書館,霍格沃茨走廊取景地是格洛斯特教堂的迴音廊,霍格莫德車站取景地哥斯蘭德火車站。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是由美納兄弟電影公司將JK羅琳所著的同名系列小說改拍成的八部電影,講述的是年輕的巫師學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後六年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第七部講述的是哈利·波特在第二次巫界大戰中被迫逃亡在外尋找魂器並消滅伏地魔的故事。
㈨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是哪個國家什麼導演的拍攝的什麼電影
是法國人拍的。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的快門上。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根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總有一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從而判定科恩贏了。 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生物學家馬萊從這里得到啟迪。他試圖用照片來研究動物的動作形態。當然,首先得解決連續攝影的方法問題,因為麥布里奇的那種攝影方式太麻煩了,不夠實用。馬萊是個聰明人,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後,終於在1888年製造出一種輕便的「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這就是現代攝影機的鼻祖了。從此之後,許多發明家將眼光投向了電影攝影機的研製上。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 當然,19世紀末電影的誕生從根本上說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綜合產物,在電影誕生之前,許多發明家已經為電影的誕生做過艱苦的工作和基礎性的貢獻。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學發明家外,還有許多,如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等。而斯坦福與科恩的打賭事件如同使這些科學技術糅合在一起發生巨變的催化劑,迅速導致了電影綜合技術的出現和產生,使電影這門偉大的藝術叩響了20世紀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