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電影傲慢與偏見選自哪個作家的同名小說

電影傲慢與偏見選自哪個作家的同名小說

發布時間:2021-07-09 06:21:37

A. 有關電影《傲慢與偏見》

有的
<<看的見風景的房間>>十七世紀的故事,美麗的英國田園風光,你會喜歡的
<<時光倒流70年>>30年代的美國懷舊風情,風景也是好的沒話說
<<成為簡奧斯汀>>劇情一般性,風景還是很美的
<<戀戀筆記本>>說的也是美國很久前的一段愛情故事,風景真的很美,特別是男女主人公在湖中化船那段..太美了..

B. 傲慢與偏見著作與電影的區別

前言《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小說講述了鄉紳之女伊麗莎白·班內特的愛情故事。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並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

C. 求英國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

坎特伯雷故事集(義大利導演帕索里尼根據英國作家喬叟的同名長詩改編)
暴風雨(英國導演賈曼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理查三世(英國導演Laurence Oliver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威尼斯商人(英國導演MICHAEL RADJORD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仲夏夜之夢(美國導演Michael Hoffman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羅密歐與茱麗葉(義大利導演Renato Castellani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羅密歐與茱麗葉(美國導演PHILP KAUFMAN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喜劇改編)
羅蜜歐與朱麗葉(澳大利亞導演Baz Luhrmann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殉情記(義大利導演柴伐里尼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羅蜜歐與茱麗葉》改編)
哈姆雷特(義大利導演柴伐里尼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哈姆雷特(英國導演Laurence Oliver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王子復仇記(冰島導演阿基•考里斯馬基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改編)
君臣人子小命嗚呼(英國導演TOM STOPPARD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改編)
德克薩斯旺(德國導演Uli Edel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李爾王》改編)
亂(日本導演黑澤明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李爾王》改編)
麥克白(英國導演Jeremy Freeston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麥克白(波蘭導演波蘭斯基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
蜘蛛巢城(日本導演黑澤明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麥克白》改編)
亨利五世(英國導演Laurence Olivier根據莎士比亞同名戲劇改編)
亨利五世(英國導演Kenneth Branagh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
亨利八世和他的六個情人(英國導演Naomi Capon,John Glenister根據莎士比亞的戲劇《亨利八世》改編)
都是男人惹的禍(英國導演Kenneth Branagh根據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名劇《無事生非》改編)
魯賓遜漂流記(美國作家GEORGE MILLER根據英國作家笛福的同名小說改編)
湯姆•瓊斯(英國導演Tony Richardson根據英國作家菲爾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克拉麗莎(英國導演Robert Bierma根據英國作家理查森的同名小說改編)
小人國歷險記(英國導演CHARLES STURRIDGE根據英國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說《格列佛流記》改編)
傲慢與偏見(英國導演Simon Langton根據英國作家奧斯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傲慢與偏見(英國導演Joe Wright根據英國作家奧斯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傲慢與偏見(美國導演Robert Z. Leonard根據英國作家奧斯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理智與情感(台灣導演李安根據英國作家奧斯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愛瑪(美國導演Douglas McGrath根據英國作家奧斯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勸導(英國導演ROGER MICHLL根據英國作家奧斯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曼斯菲爾庄園(英國導演Patricia Rozema根據英國作家奧斯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驚情四百年(美國導演科波拉根據英國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改編)
霧都孤兒(英國導演大衛•里恩根據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霧都孤兒(波蘭導演波蘭斯基根據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尼古拉斯•尼克爾貝(英國導演Stephen Whittaker根據英國作家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尼古拉斯•尼克爾貝(少爺返鄉)(美國導演Douglas McGrath根據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新聖誕頌歌(英國導演DAVID JONES根據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小說《聖誕歡歌》改編)
我們共同的朋友(英國導演Julian Farino根據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大衛•科波菲爾(英國導演Simon Curtis根據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奧利弗(英國導演卡羅爾•里德根據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小說《奧利弗•退司特》改編)
雙城記(英國導演Jack Conway,Robert Z. Leonard根據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化身博士(美國導演John S. Robertson根據英國作家斯蒂文生的同名小說改編)
名利場(印度導演奈爾根據英國作家薩克雷的同名小說改編)
巴里•林登(美國導演庫布里克根據英國作家薩克雷的同名小說改編)
簡愛(美國導演奧遜•威爾斯根據英國作家勃朗特的同名小說改編)
簡愛(美國導演Delbert Mann根據英國作家勃朗特的同名小說改編)
認真的重要性(英國導演Oliver Parker根據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同名小說改編)
貴在真誠(英國導演Anthony Asquith根據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小說《認真的重要性》改編)
理想丈夫(英國導演Oliver Parker根據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同名小說改編)
良家婦女(英國導演Mike Barker根據王爾德的戲劇《溫夫人的扇子》改編)
小王子(美國導演Stanley Donen根據英國作家王爾德的童話改編)
秘密的花園(波蘭導演霍蘭根據英國作家王爾德的童話改編)
莎樂美(西班牙導演紹拉根據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同名戲劇改編)
呼嘯山莊(美國導演惠勒根據英國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同名小說改編)
新呼嘯山莊(美國導演PETER KOSMINSKY根據英國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改編)
米德鎮的春天(英國導演Anthony Page根據英國作家喬治•艾略特的小說《米德爾馬契》改編)
親愛的(英國導演約翰•施萊辛格根據英國作家哈代的同名小說改編)
瘋狂佳人(英國導演約翰•施萊辛格根據英國作家哈代的小說《遠離塵囂》改編)
苔絲(波蘭導演波蘭斯基根據英國作家哈代的小說《德伯家的苔絲》改編的電影)
絕戀(英國導演邁克爾•溫特伯姆根據英國作家哈代的小說《無名的裘德》改編)
現代啟示錄(美國導演科波拉根據英國導演康拉德的《黑暗的心》改編)
動地驚天愛戀過(英國導演Mark Peploe根據英國作家康拉德的小說《勝利》改編)
一個貴婦的畫像(紐西蘭導演坎皮恩根據英國作家詹姆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三顆翼動的心(英國作家Iain Softley根據英國作家詹姆斯的小說《鴿之翼》改編)
華盛頓廣場(波蘭導演霍蘭根據英國作家詹姆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歐洲人(英國導演艾弗里根據英國作家詹姆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金碗(英國導演艾弗里根據英國作家詹姆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黛絲•米勒(美國導演博格達諾維奇根據英國作家詹姆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戀愛中的女人(英國導演拉塞爾根據英國作家勞倫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英國導演拉塞爾根據英國作家勞倫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法國導演Just Jaeckin根據英國作家勞倫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達羅威夫人(荷蘭電影導演格瑞斯根據英國作家伍爾芙的同名小說改編)
美麗佳人奧蘭多(英國導演薩莉•波特根據英國作家伍爾芙的小說《奧蘭多》改編)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英國導演艾弗里根據英國作家福斯特的同名小說改編)
霍華德庄園(英國導演艾弗里根據英國作家福斯特的同名小說改編)
墨里斯(英國導演艾弗里根據英國作家福斯特的同名小說改編)
印度之行(英國導演大衛•里恩根據英國作家福斯特的同名小說改編)
一九八四(英國導演米切爾•雷德福根據英國作家奧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
動物庄園(英國導演JOHN STEPHENSON根據英國作家奧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
隱形人(英國導演James Whale根據英國作家威爾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沉默的美國人(紐西蘭導演PHILLIP NOYCE根據英國作家格林的同名小說改編)
戀情的終結(愛爾蘭導演尼爾•喬丹根據英國作家格林的同名小說改編)
蝴蝶夢(英國導演希區柯克根據英國作家達夫妮•杜穆里埃的《呂蓓卡》改編)
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日本導演大島渚根據英國作家勞倫斯•包斯特的同名小說改編)
發條橙子(美國導演庫布里克根據英國作家伯吉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上(浪子春潮)(英國導演賴茲根據英國作家西利托的同名小說改編)
蠅王(英國導演PETER BROOK根據英國作家戈爾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蠅王(英國導演Harry Hook根據英國作家戈爾丁的同名小說改編)
法國中尉的女人(英國導演賴茲根據英國作家福爾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無可救葯愛上你(英國導演Neil LaBute根據英國作家拜厄特的小說《佔有》改編)
魔戒三部曲(紐西蘭導演彼得•傑克遜根據英國童書作家托爾金的同名小說改編)
納尼亞傳奇(紐西蘭導演Andrew Adamson 根據英國作家C.S. 劉易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小飛俠彼得•潘(美國導演P.J. Hogan根據英國作家J•M•巴里的童話《彼得•潘》改編)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美國導演克里斯-哥倫布根據英國童書作家J.K. 羅琳的同名小說改編)
哈利•波特與密室(美國導演克里斯-哥倫布根據英國童書作家J.K. 羅琳的同名小說改編)
哈利•波特3:阿茲卡班的囚徒(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根據英國童書作家J.K. 羅琳的同名小說改編)
戲夢巴黎(義大利導演貝爾托魯齊根據英國作家吉爾伯特•阿代爾的小說《夢想家》改編)
水泥花園(英國導演伯金根據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的同名小說改編)

D. 傲慢與偏見電影里的人物都是誰

《傲慢與偏見》(1938年--2005年)有九個版本
一、1938版 主演Curigwen Lewi和Andrew Osborn,這是第一部奧斯汀影視作品,是BBC製作的,全劇長一個小時,已經沒有任何資料遺存。
二、1940版 主演:葛麗亞.嘉遜和勞倫斯.奧利弗,這是第一部奧斯汀小說的電影版。
葛麗亞.嘉遜,第一印象,人高馬大,但仔細看下來,我認為她表現出了麗茲可愛機敏,言語俏皮,落落大方的一面。只是有時候顯得十分無禮,對達西有些高傲地過了頭。比如剛剛拒絕達西的跳舞邀請轉身就答應了威漢姆,留下可憐的達西在那干生氣。
勞倫斯.奧利弗,從第一印象來看,我感覺是所有版本中最接近原著的一個,因為能夠不笑都顯得那麼英俊的,似乎只有他一個。據說如果把那3個版(當時05版還沒有問世)的劇照放在一起,由一個只看過原著而沒有看過任何改編作品的人來挑選達西,中選的總是我們的奧利弗爵士。那一身掩蓋不住的貴族紳士氣派,也是其它幾個所不及。不過,形象歸形象,與原著一對比,就屬於最不像的一個了。其中最致命的一點就是,傲慢不足,殷勤有餘。看標題下那張貼圖也可知,老爵士對「這一個」也是很不滿意的。此外,費雯麗與本片的失之交臂,更讓我遺憾。
這版的《傲慢與偏見》是美國電影,當時還是黑白片,整部電影簡潔,刪去了原著中許多情節。兩位主演,奧利弗斯通和嘉遜分別飾演達西先生和伊麗莎白班納特。其中女主角的聰明智慧被嘉遜表演的恰當得體,甚至過分理智把她演繹得更像是家中的長女。而其中她對達西的偏見,也正是小說中的戲劇沖突之一,在生氣中又顯得像是在發小脾氣。由於這樣的表演,出現在被刪去過多情節的電影當中,使她在隨著劇情及人物思想轉變中處於被動,使之看起來有些發展過快。奧利費斯通的達西先生,高貴得不可一世,附合人物身份。但缺少內心刻畫,就像是蠟像展覽一般,他的傲慢也只停留在臉上和台詞上,相比後兩版人物的塑造上,缺少那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情感流露。在說劇情安排上,刪除了我自認為比較重要的「巧遇」一場戲,多出的是伊麗莎白在尼德斐的射箭與在達西幫助下躲避柯林斯先生的情節,好像略顯有些無中生有。在電影中,喜劇效果尤為突出,如姐妹們對柯林斯先生的搞怪、凱瑟琳姨媽到訪時屋內的凌亂、結尾連瑪麗和凱蒂也有知音出現等。而這版劇本的特色,就在於它在結尾時把凱瑟琳姨媽寫成是一位支持達西並幫助他的人物,試探伊麗莎白在經過若干波折後對達西的轉變,並用「激將」法使之吐露心聲,表示不能答應不會嫁給達西的情感。小說中最後達西能鼓起勇氣再次向伊麗莎白求婚,是經過凱瑟琳的興師問罪後奠定的信心,但凱瑟琳卻無意中算是幫了這對有情人,這可在她的預料之外。電影的改編無疑想讓大家皆大歡喜,在這點上是個突破。
三、1949版 主演:Madge Evans和John Baragrey。
這是一個三幕舞台版電視劇,全劇也是一個小時。故事以簡奧斯汀的旁白展開劇情。電視一開始,簡坐在一張書桌後面執筆沉思,畫外音問她在構思什麼故事呢?簡的開場白就是小說開篇的第一句------「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 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然後進行人物介紹,將觀眾帶到了舞會,人物依次登場。主要內容和對白都與小說類似,不同點是, 達西的第一次求婚是在彭伯利,伊麗莎白隨舅母出遊是意外來到此處的。故事的結尾是達西第二次求婚成功後,對麗茲說:「我就是愛你的『偏見』」,麗茲回應說:「我就是愛你的『驕傲』」。
由於時間非常有限,該版刪去了大量人物,班家五個女兒只保留了三個,沒有瑪麗和吉蒂。此外,也沒有凱瑟琳夫人,沒有達西小姐,連考林斯先生也沒有出現,只是用「麗茲拒絕了他的求婚」而一語帶過。
四、1952版 主演Daphne Slater和Peter Cushing。
這是BBC拍的第二部,劇長3個小時,共六集。劇照見標題圖片。目前沒有該版的相關資料。不過,男主演曾出演過福爾摩斯,後又主演了大量恐怖片,被稱為恐怖片大王。所以,這個版本的達西,很有可能是個「恐怖」版。:)
五、1958版 主演Jane Downs和Alan Badel。
它幾乎沒有留下什麼資料,當年的一些劇評批評這個版太過鬧劇。
六、1967版 主演:Celia Bannerman和Lewis Fiander。
BBC的第四個改編版,是為紀念奧斯汀去世150周年而作,是第一部《傲》劇彩色版,也是第一部有外景鏡頭的電視版。全劇同樣是六集共3個小時,有些人物改動,只有四姐妹,沒有了瑪麗。添了一個夏洛特弟弟的角色,讓他總是跟班納特太太鬥嘴。加重了盧卡斯太太的戲份,成天與班太太較勁,看誰早一天把女兒嫁出去。達西的求婚被安排在羅新斯的舞會之後。影片的結尾是達西夫婦完婚後前往彭伯利,到達後,達西說:「到家了,達西夫人!」我覺得這個麗茲有點兒像原著
七、1980版 主演:Elizabeth Garvie和David Rintou。
迄今被公認最忠實原著的版本,在1995版問世之前,它一直被看作是最經典的《傲》劇。
Elizabeth Garvie的麗茲,嬌小玲瓏,隨和近人,舉止永遠都是那麼莊重文雅,出門走路必隨身帶傘。總是面帶微笑,講話俏皮,有時也自我嘲弄一下。每天不是與家人玩牌下棋,就是一起做針線,一個人的話就寫信看書。我很喜歡她在盧卡斯家及羅新斯花園唱的兩首歌,並非什麼名曲,但卻是那麼優雅動聽。如果非要雞蛋里挑骨頭,就是我小時候總覺得她沒有原著插圖里的麗茲那麼美,而且要承認,她的眼睛也的確沒有後來的詹尼弗那麼漂亮。
David Rintoul,腰板永遠綳直著,紳士味道十足。初看時,達西顯得有些木吶,他看麗茲的眼神,也確如書中所說,「好像發呆,心不在焉,連費茨威廉也笑他幹嘛總呆頭呆腦」。可是,當他在結尾處笑起來的時候,卻是那麼英俊,當年完完全全地迷倒了我。這些天,再度重溫了一遍,十幾年過去,感覺依舊。他一直被認為是永遠的「達西先生」,一直到15年後科林的出現。
八、1995版 主演:Jennifer Ehle(發音Aly)和Colin Firth。
這是由BBC和A&E聯合製作的,因而北美人都習慣稱它為A&E版,就像咱們國內很多人喜歡叫它BBC版一樣。這也是一部迄今最長的版本,全劇300分鍾,比80版多出一個鍾頭。
曾經被認為是不可逾越的高峰的80版,在統領了15年之後,終於碰上了最強有力的對手。正是從這一個新版開始,奧斯汀粉絲們才突然驚喜地意識到,故事原來還可以從這樣一個角度看,可以改編得這么有想像力,因為它給大家帶來的是另一種奇特美妙的感覺------盡管這個認識過程是經歷了一番痛苦掙扎以後才得來的,這就包括我自己。
Jennifer Ehle,一個眼睛最漂亮,笑起來最甜美的麗茲。我第一次看這個版的時候,給我的第一印象最好的只有這個麗茲,她在窗口外對著爸爸那一個甜甜的笑和那雙透著俏皮的亮亮的眼睛,我真是好高興:這就是我的麗茲,比80版那個要可愛。但是,隨著慢慢看下去,那種感覺就變了。
我發現,這是個有幾分不一樣「淑女」味道的麗茲,也許,這正是編劇安德魯的本意。他曾說,他就是要給觀眾一個生動活潑、有幾分「tom-boyish,gipsy-sh」的麗茲,因而才能將「萬人迷」達西先生強烈地吸引住。
在言語俏皮方面,我也總覺得這個麗茲差了幾分,感覺揶揄甚至刻薄的成份多了些。這是因為,有幾段很有特色的俏皮話被刪去了,比如"留著口氣唱歌"(這是因為麗茲後面唱歌的那段被刪掉了),「三個人走在一起畫面非常好看"等等,80版雖然也沒有後面這一句,但給麗茲與夏洛特設計了不少妙趣橫生的對話,突出了人物的聰穎調皮。討論十四行詩的章節我忘記這個版有沒有保留了。此外,定情以後麗茲打趣達西的話也被略去了,我以為,這恰恰是全書最讓人玩味的部分之一!因為這是「愛」使達西在性情上作出的重大改變之一,所以喬治安娜會如此大吃一驚。相應的,80版是照搬原書,05版則改成了「達西夫人」,也算是別有情趣。但是,95版有一句俏皮話我很欣賞,就是麗茲問弗斯特上校,軍團是准備長駐還是短駐那一段,這是書里所沒有的,乃是神來之筆,因為它順便把故事的時代背景巧妙間接地作了個交代。
再有,這個麗茲的情緒很表面化,笑起來固然很美,非常迷人(她所有笑的畫面我都非常喜愛),但綳起臉來就不行了,顯得非常沒有耐心,這在後半部分格外突出。她對母親和三個妹妹也多是沉著臉,有時甚至一臉厭煩,這就更不能接受。我想,編導大概就是要給我們一個敢愛敢恨的麗茲吧!所以,從這個版本以後,伊麗莎白一下子被視為「女權主義」的一份子。有人說,故事開始,麗茲在遠眺達西和賓格利的縱馬離去後,她從小丘蹦蹦跳跳跑下那一段,意喻著「奔向自由」的渴望。還有些人嫌80版的太淑女,太沒有自我個性,而且也沒有女人的魅力。哼哼….
Colin Firth,一個"Extra Dacy!"----這是當年該劇在英國播放前影評家們賣的關子。還真是前所未有的一個達西!
從形象到舉止,當年英國的批評家們說,編導大概是照著一半奧斯汀,一半D.H.勞倫斯和肯拉塞爾塑造的主人公來設計的。我也覺得有那麼幾分相似。
就拿70年代初肯拉塞爾導演的勞倫斯作品<戀愛中的女人>來說,科林與裡面的兩位男主角一樣,頭發都是顯得很亂(不少英美粉絲說她們看片時都沖動地好想上去把科林的頭發弄平,鬢角修理一下),都顯得幾分粗纊,比如說我們的達西先生楞用手杖把揚格太太的家門給頂開;再有,人家是裸泳,我們的達西是穿著衣服游(據說當年播放這一段時,看見達西穿著衣服跳進臟兮兮的湖裡,不知有多少人都一聲驚呼"Don't jump!"----以為失戀的達西是不是絕望至極而想不開呢!);人家是光著身子摔交,這位是敞著襯衫領口奮力擊劍,事後還念念有詞"I shall conquer this, I shall"!一個迷人的達西先生。
粉絲們最津津樂道的一句科林版達西的話就是:"No,no, the green one",然後就健美帥氣地騎上馬准備去向心上人第二次告白,怎知心上人正因為得到小妹妹私奔的消息而慌亂無助呢,可惜呀可惜!
安德魯說,如果他自己非要給這個達西挑錯的話,就是科林用手杖的樣子太難看了,記得結尾第二次求婚那個畫面嗎?達西拿手仗的姿勢簡直就像拄著拐杖!~
這個達西的另一個Extra,就是加長版,增加了很多以他為視野和角度的內容,這也是本版的最大新穎之處。前面說,麗茲的戲被剪掉了不少,那是因為全都給了達西了。這個版本的達西是戲份最多的一個,那些增加的內容也都是原著里所沒有或者只是只言片語描述的,而最打動我們的也恰恰是那一部份。所以為公平起見,80版的達西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嘛,總是要高於95版一些些的。
說個小插曲(可能有些人聽過這個故事) 。安德魯說,科林最初並不想接這個戲,安德魯問他原因,科林說他看過本子,感覺這個故事沒什麼意思,他也沒什麼戲份,特別是達西求婚被拒後這個故事基本就結束了,還能怎麼拍?安德魯才明白,科林拿到的劇本只是一半。於是,他讓科林先去找原著來讀讀,再作決定。幾天以後,科林來了電話,一上來就是:"I』ll do it!"。一個新的達西誕生了!
還有一個讓我耿耿於懷的就是,那一年的BAFTA TV獎,科林未能獲得影帝,被一位資深演員(就是後來出演《哈利波特》系列片里演巨人海格的那位)擊敗。究其原因,應是被同樣入選的演班納特的那個演員把票數分散走了一部分,所以,我現在一看到這個班先生,就心存"敵"意,為什麼要跟科林爭,他哪算是男主角呀!

兩位主演,CONLIN FIRTH和詹妮弗艾莉分別飾演達西先生和伊麗莎白班納特。說實在話,起初看詹妮弗很不舒服,她並不漂亮,身材發福,很難將她與一位二十初頭的姑娘聯系起來。但是她的演技逐漸讓我接受了她,她的智慧與對愛情觀的選擇都讓人很自然歸功於伊麗莎白班納特博覽群書。她的文雅並不讓人覺得她是那麼高高在上、遙不可及,而是覺得相當的有親和力,在伊麗莎白還處在偏見當中時,她對於威克姆先生又不僅僅像是小說中寫的那種有些傾慕,更多了份同情,展現其善良的一面。科林弗斯,低沉的噪音、冷俊的臉旁、迷人的紳士風度,無疑就是達西的招牌外形。在三版的《傲慢與偏見》里,達西的台詞相比很少,這就要求演員用自己本身對角色的理解來展現台詞以外的人物性格。在第一次舞會上,科林的達西眉宇間有對鄉下人的煩感。在尼德斐達西隔窗看伊麗莎白的眼神里更有一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感情。再說這版的整體氛圍,像一部童話,更不失說教。在結尾,神父的話雖然是在婚禮中的陳詞,但影像的切換,使故事中的三類不同的婚姻,在陳詞中得以證明。一種就像柯林斯夫婦的婚姻是建立在金錢上的,她們的婚姻生活無疑是乏味、呆板的。第二種是像麗迪亞和威克姆一樣,她們的婚姻里攙雜慾望和欺騙,在麗迪亞的頭腦里沒有理智,更談不上思考,莽撞而瘋狂。第三種就是達西和伊麗莎白、賓利和簡一樣的,為了真愛而結婚。在神聖的殿堂前,不同種類的婚姻都在這里宣誓,但他們是否真正理悟愛情的真諦,是否在上帝面前無怨無悔,最終做到白首偕老,那就不得而知了。
九、2005版 主演:Keira Knightley和Matthew Macfadyen。
一個時隔65年以後才出現的電影版,一個不再單純講究劇情,更注重藝術氛圍,並且增添了一種更濃味道的新版。看來鑒於95版是拿達西開刀,那麼05版便從麗茲下手了。既然允許有那麼一位"迷人的"達西先生,那麼來一個有些"野性"的麗茲也未嘗不可。
這個版的麗茲,被認為是目前所有版本中最漂亮的一個。渾身散發的青春氣息,不需要跑跑跳跳,你就能感覺得到。她身上,也實在有不少95版的影子,更多了幾分「tom-boyish」,更少了幾分淑女味----鋼琴彈得最差的麗茲。
比如說,兩個版都保留了那句"如果沒有找到真愛,就不會結婚",詹尼弗站在岩石上,她就站在懸崖邊。有趣的是,兩個人在某些時候生氣的表現剛好相反,詹尼弗是表情盡在臉上,但言談舉止並沒有出位,凱拉表情雖然柔和幾分,但言語十分率直。最明顯的一處對比就是母親逼婚那段。詹尼弗版的雖然輕聲回答了爸爸一句,但卻是一臉的不屈倔強,她內心在想什麼呢?凱拉脫口而出:"You can't make me!"盡管說話的人是淚眼婆娑。
這個版的麗茲笑的比較多,如果說80版是莞爾微笑,95版是露齒而笑,05版則是孩子氣般的撲嗤一笑,這倒真有幾分接近原著中的"she only smiles, I laugh」的感覺。我倒沒有覺得凱拉版的笑屬於"傻笑」 。比如說,在達西三人首次出場那一段,麗茲與達西的目光相撞後瞬即低下頭想著什麼,接著撲嗤一笑-----我同意有些粉絲的想法-----她一定覺得,這么多人全都停下跳舞,就是為了給這三個人來這么一個古怪的歡迎儀式,真是太滑稽了。再比如,在彭伯里門口那一笑,大概是:天吶,這么優雅氣派的庄園,我差點兒就成了它的女主人,這里就會是我的家,可我卻把它放棄了,開來我實在太傻了……
Matthew Macfadyen,4個版本中戲份和出場時間最少的一個達西,卻同樣迷住了一大批女粉絲。可見,這位達西先生,才是真正的魅力高手!他必須要在有限的時間,靠眼神和細節動作才能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我曾說過,細節的精巧運用是本版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特點,這裡面達西的一些小動作有不少就是馬修自己設計的,比如雨中求婚那段,當麗茲提到威翰姆的名字時,達西馬上就向前靠近了一步-----好大的醋勁!還有就是結尾,導演Joe Wright說,按照劇本,最後那一吻點到即止。可兩位主角好象商量好,來了那麼一個細膩,冗長,浪漫的對吻,嘿嘿。"You have bewitched me, body and soul"無疑已經成為馬休版達西的標志,就像95版那句「I shall!」一樣,註定要被粉絲們傳頌下去的。相比之下,遵循原著的80版倒沒有留下什麼自己的東西,可見,太忠實原著也會有缺點的。
除了上述九個版之外,還有一個2001年現代版和寶萊塢版,我覺得沒有必要放在一起,不過,寶萊塢版那句「No life without wife」實在讓人捧腹。

E. 傲慢與偏見 原著與電影不同處

第一,小說缺乏具體性,故事完全依靠對話來推動情節發展,顯示人物性格,同時,對人物的服裝和場景的選擇也沒有過多描寫,而在電影中為了滿足現代人的需求,更加具體和富於想像和現代氣息。電影刪除了次要人物,使情節更加緊湊。其次,電影對小說情節的改動大多是藉助於場景的變化來表現的。第三,電影小說對情節的增加,豐富了人物形象的刻畫,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例如,增加了伊麗莎白與簡卧床的情節和場景,不僅表現了姐妹情深,而且反映了女孩子的細膩的情感。使得伊麗莎白的形象更加立體,更加推動了情節的發展。該電影不僅保留了舊的時代風貌,也彰顯出簡奧斯汀作品新時達的意義內涵。

F. 哪個版本的 傲慢與偏見 電影與原著最貼近

95版的電視劇最貼近
40版的比較短……05版的則更貼合現代人的審美
總之一句話——95經典,05唯美
兩版darcy科林和馬修我都愛~~霍霍霍

G. 《傲慢與偏見》的作者是誰

1、《傲慢與偏見》作者是簡·奧斯汀。
2、作者簡介
簡·奧斯丁(Jane Austen),1775年12月生於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兄弟姐妹八人。父親在該地擔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區長。母親出身於比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她在十三四歲就開始寫東西。1796年,21歲的奧斯丁寫成她的第一部小說,題名《最初的印象》。同年,她又開始寫《埃莉諾與瑪麗安》,以後她又寫《諾桑覺寺》,於1799年寫完。十幾年後,《最初的印象》經過改寫,換名為《傲慢與偏見》,《埃莉諾與瑪麗安》經過改寫,換名為《理智與情感》,分別得到出版。
3、作品簡介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小說講述了鄉紳之女伊麗莎白·班內特的愛情故事。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以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並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

H. 外國文學名著拍成電影的有哪些

1、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由湯姆·斯托帕德根據俄國文豪列夫·托爾斯泰1877年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榮獲2013年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第26屆歐洲電影獎最佳製作設計獎。

由凱拉·奈特莉,裘德·洛,米歇爾·道克瑞,凱莉·麥克唐納,亞倫·泰勒-約翰遜等主演的劇情片,

2、唐吉訶德

《唐吉訶德》根據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同名小說改編。由約翰·利思戈,鮑勃·霍斯金斯,伊莎貝拉·羅西里尼,凡妮莎·威廉斯主演。

影片講述了阿隆索自小喜愛各種各樣的騎士小說,夢想著四處鋤強扶弱,於是自封為唐·吉訶德騎士,帶著他的老鄰居和一頭驢一次次出發模仿古代騎士周遊天下的故事。

3、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根據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由焦點電影公司發行的一部愛情片,由喬·懷特執導,凱拉·奈特利、馬修·麥克費登、唐納德·薩瑟蘭等聯合主演。

該片於2005年9月16日在英國上映,榮獲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第63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音樂/喜劇片(提名)。

4、呼嘯山莊

《呼嘯山莊》改編自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同名代表作《呼嘯山莊》,是由科奇·吉爾佐執導,湯姆·哈迪和夏洛特·萊李主演的一部影片,由湯姆·哈迪,夏洛特·萊利,安德魯·林肯,莎拉·蘭卡夏爾,伯恩·戈曼,等主演。

5、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在紀念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誕辰210周年暨《悲慘世界》出版150周年之際,由湯姆·霍伯執導的一部電影。該片的前身是同名音樂劇,根據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1862年發表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

該片是由休·傑克曼,羅素·克勞,安妮·海瑟薇,阿曼達·塞弗里德,薩莎·拜倫·科等主演,榮獲了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娜·卡列尼娜(英國2012年喬·懷特執導電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吉訶德(西班牙2002年曼努埃爾·阿拉貢執導電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悲慘世界(2012年湯姆·霍珀執導電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傲慢與偏見(法國 / 英國 / 美國2005年凱拉·奈特利主演電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呼嘯山莊(英國2009年科奇·吉爾佐執導電影)

I. 傲慢與偏見電影與原著有什麼區別

電影是形象的,導演導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小說是抽象的,更能給你想像的空間體會作者的思想。所以電影和原著不可能完全一樣。

J. 傲慢與偏見作者叫什麼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女小說家。生於鄉村小鎮斯蒂文頓,父親是當地教區牧師。奧斯汀沒有上過正規學校,但受到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親的文學藏書。奧斯汀一家愛讀流行小說,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時期的習作就是對這類流行小說的滑稽模仿,這樣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諷的基調。她20歲左右開始寫作,共發表了6部長篇小說。1811年出版的《理智與情感》是她的處女作,隨後又接連發表了《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菲爾德花園》(1814)和《愛瑪》(也譯《艾瑪》)(1815)。《諾桑覺寺》(又名《諾桑覺修道院》)和《勸導》(1818)是在她去世後第二年發表的,並署上了作者真名。
奧斯汀終身未婚,家道小康。由於居住在鄉村小鎮,接觸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師等人物以及他們恬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她的作品裡沒有重大的社會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力,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紳士淑女間的婚姻和愛情風波。她的作品格調輕松詼諧,富有喜劇性沖突,深受讀者歡迎。

閱讀全文

與電影傲慢與偏見選自哪個作家的同名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日本電影搞笑 瀏覽:904
七部好看的美女電影 瀏覽:575
和孝女彩金電影相似的有哪些 瀏覽:640
五殺電影為什麼看不了 瀏覽:851
有什麼好看的電影抖音 瀏覽:959
神仙遮雨傘電影國語版免費 瀏覽:264
電視上怎麼看流感電影 瀏覽:845
電影風語者好看嗎 瀏覽:940
騰訊視頻有些電影看不了怎麼回事 瀏覽:771
電影院怎麼調座椅 瀏覽:735
解說電影怎麼防搬運 瀏覽:124
好看戀情電影百度雲 瀏覽:614
恐龍電影怎麼 瀏覽:704
一個頭很多手是什麼電影 瀏覽:646
赤壁拍過哪些電影 瀏覽:303
如何評價電影九首歌 瀏覽:646
黑人電影哪部最好看 瀏覽:348
好看的出軌美國電影 瀏覽:308
電影回憶怎麼做 瀏覽:525
看電影只有英文字幕的軟體有哪些 瀏覽: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