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哪個電影金像獎被認為是觀眾獎

哪個電影金像獎被認為是觀眾獎

發布時間:2021-07-07 11:51:14

⑴ 中國電影電視有哪些獎項

電影領域:

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是由中國歷史最長、發行量最大的電影雜志《大眾電影》根據當年中國國產電影發行放映情況,提出候選名單、刊發選票、組織讀者、觀眾投票的評獎活動。1963年舉辦了第二屆之後,一直中斷了17年,直到1980年才恢復舉辦了第三屆,此後每年舉行一次,自2005年起,百花獎與金雞獎隔年評選一次。

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為了提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百花獎只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因此又被稱為「觀眾獎」。百花獎自創辦以來只設有最佳故事片、最佳男女演員、最佳男女配角5個名目的獎項,從1980年的第三屆評獎開始,「最佳故事片」得獎名額由前兩屆的1個增至3個。目前百花獎的主要獎項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美工、最佳紀錄片、最佳美術片、最佳科教片等。

⑵ 各大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都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

⑶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相關爭議

更自信的香港影人?更保守的金像獎?
內地影評人魏君子身在香港感受了本屆頒獎禮的氣氛:「現場除內地影人外,香港影人幾乎全程說粵語,不再像前幾年那樣特別顧及台下內地嘉賓感受。原因不說自明,CEPA合拍近九年,香港影人已經從最初的彷徨,到現在的穩守,講到底,與其一味迎合求變,妄圖接內地觀眾的地氣,不如利用內地資金,拍自己最擅長的類型、題材,用專業經驗開拓新市場。」
香港影評人列孚也有同感:「現場到的電影人是近年來最多的一次,我感覺香港電影近兩年有一些復甦的跡象,有一些賣座電影,口碑也不錯,給了行業一些信心,所以出席的人也踴躍一點,氣氛也好一點。」
身為「老闆」的於冬更是更真切感受到這種香港導演的自信:「像許鞍華這么藝術堅持的導演商業上能成功、《龍門飛甲》、《竊聽》系列能取得票房成功,是能極大的提升自信的,他們找到一個方法和內地融合。麥庄和我合作了幾部戲後這么成功,給他們帶來了內地市場,多少人追著給錢拍戲,這批導演非常活躍,手裡都有7、8個項目,內地各種投資人老闆都追著買單。」
內地電影學者索亞斌則認為頒獎結果總體沒有大的意外,但有小的失望:「雖說《桃姐》的確是不錯的電影,但它以創紀錄的方式囊括了最重要的幾個獎項,從一定程度上顯示了現在香港電影人的保守心態,越來越強調這是一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電影節,要把獎留在香港的感覺。反而台灣的金馬獎會青睞一些低成本的文藝片,比如內地出產的片子可能我們原來都沒注意過,通過金馬獎反而為大家所熟悉,比如《玩酷青春》、《到阜陽六百里》等,形成和內地評獎的有效互補。香港金像獎越來越傾向本地製作,對內地觀眾的吸引力和公信力也在減弱。」
《桃姐》到底該不該拿那麼多獎?
內地電影學者索亞斌對《桃姐》以創紀錄的方式囊括重要獎項表達了擔憂,香港影評人列孚亦不同意給《桃姐》那麼多獎,但對港人的心態表示理解:「《桃姐》獲得5個大獎,我的感覺是有點香港電影人對香港電影復甦的境況很珍惜,對《桃姐》不僅是評價很高,而且票房不俗,於是產生了比較偏向的心理吧,盡管我個人不太同意它拿那麼多獎,但從良好願景來說也是可以接受吧。」
作為行業的一員,列孚也擁有一張香港金像獎的選票,他將「最佳影片」投給了《奪命金》,「最佳男主角」投給劉青雲,「最佳劇本」投給《竊聽風雲2》,葉德嫻的女主角是跑不掉的,「最佳導演」投給了姜文。
索亞斌對葉德嫻得最佳女主表示毫無疑義:「但劉德華就一定演得比葛優、姜文好嗎?這是值得商榷的。」
索亞斌認為《桃姐》之所以如此受認可源於香港電影人的心態——對香港身份的堅守,「從近幾年來看,最優秀的香港影人都已經北上了,就連聲稱要堅守本土的杜琪峰也沒有堅持住,拍了一些迎合大華語市場的商業電影,許鞍華是特別難能可貴的體現了對香港本土電影的堅守,許鞍華可能是整個中國電影屆心態最平和最淡定的導演,她曾經進軍過內地,但發現超出她的掌握後又退回到香港,以香港一地她所熟悉的人和事為題材。非常難能可貴的是她超越了香港的本地特色,即使是對香港生活不熟的內地觀眾也能從《桃姐》中看到很多普世性的東西,內地觀眾接受起來不會有太大難度,不像《打擂台》之類的電影內地觀眾看起來會比較莫名其妙,有一定隔膜。」
《讓子彈飛》到底冤不冤?
姜文帶著同聲傳譯耳機,在台下安靜地坐了一整晚,誰也不敢揣測他的心情——13項提名只得一個最佳服裝造型獎,而且獲獎的還是香港美術指導、服裝造型界的祖師爺張叔平。《讓子彈飛》讓姜文在香港電影導演協會、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上拿獎拿到手軟,13項提名大有橫掃金像獎之勢,最終卻只落得個黯然收場。
連在《桃姐》中有份出演的詹瑞文也忍不住在微博上為姜文喊冤:「姜文+《讓子彈飛》是我在2011年看過最厲害、精彩和牛逼的電影,在昨晚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中,什麼獎也拿不到,令我感到極大的沮喪。沮喪是「標准」在哪?如果獎項只是種商業和政治的游戲,那香港在玩什麼?」
索亞斌認為藝術沒有絕對的標准,誰拿獎都無可厚非,「但本來我覺得《讓子彈飛》會獲得一些獎項,比如最佳男演員之類,因為我覺得它的好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拍的比較像香港電影,姜文借鑒了很多香港電影的商業元素,他倆的表演風格其實是在向周潤發靠,這種既有生活真實,又有誇張游戲感的風格是內地的斯坦尼體系培訓出來的演員不一樣的,但很有種鮮活的感染力。整個電影的快節奏、喜劇元素的穿插是和香港過去電影帶跟我們的感覺很像的。我以為會獲得普通觀眾和電影人的認可,現在看來還是心態上更保守了一些。」
身為香港人,列孚認為《讓子彈飛》的劣勢在於文化的理解上:「這屆的競爭對手都蠻強的,《讓子彈飛》略處於下風也屬正常,也不能說香港電影人對大陸電影人有什麼看法,不是生活在大陸的人也許不太能了解《讓子彈飛》這種地道的大陸文化題材,又帶點魔幻色彩的風格,對普通行業人士來說,可能不是那麼容易看得懂。而評論界本身對電影會比一般行業人士的人有更多的解讀、挖得更深一點,所以才會把獎給姜文。」
列孚認為,相比之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作為具有台灣文化特色的電影,之所以在香港的認可度高,跟香港台灣電影界多年來的密切交流有很大關系。而內地和香港的交流和融合尚需時日。
合拍片已上軌道
在金像獎提名榜單中大熱的幾部電影,除《奪命金》外,均為合拍片,連看似地道港片的《桃姐》也不例外。《龍門飛甲》勇奪5億票房,3D效果有目共睹;《竊聽風雲2》票房口碑雙豐收,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實施距今已9年,合拍片終於不再是題材單調、風格夾生、台詞雷人的代名詞,慢慢走上一條內地資金、香港故事、兩地視野的正軌……
博納影業總裁於冬用「非常熟練」、「專業」、「和內地融合」來形容如今的合拍片,「很多導演和製片人都有了穩定的投資方和發行通道。」
列孚認為經過這么多年的磨合,從《桃姐》到《春嬌與志明》可以看出,香港影人把大陸市場的狀況和創作實施情況進行結合已經有一些經驗。「於冬的博納影業、王長田的光線這樣的電影公司對香港電影的了解比國內的電影人了解會更多,跟香港電影導演和編劇彼此比較熟悉,溝通也比較多,形成比較和諧互動。」
索亞斌則從內地創作的缺失的角度反正合拍片在內地電影市場上的重要位置和價值——「內地創作在商業和藝術上都沒跟上,內地電影人基本上沒有像許鞍華這么淡定的人,跟許鞍華一個級數的導演,比如第五代,都去拍商業片了。有的人做得比較好就走上了不歸路,比如張藝謀,有的人雖然不太成功也在不停的嘗試。有人曾做過數據的調查,除了屈指可數的幾個導演(馮小剛(微博)、張藝謀、陳凱歌、姜文,還算上寧浩(微博)、陸川(微博)吧)外,絕大多數的賣座華語電影基本都是香港導演拍的,香港影人利用比較發達的商業電影經驗整合適應內地的情況,而我們內地影人在商業電影創作上的確缺乏經驗,很多人努力的方向不太對,十年前第六代導演其實是有機會跟陳凱歌、張藝謀站在一個起跑線上的,但他們不屑,錯過了機會。中國商業電影出現斷檔,於是被香港電影人補上了。全世界范圍內能拍3D武俠的可能也就徐克一個人,這是多年的經驗積累起來的,稍稍委屈一些的是警匪片,因為在內地受到的審查的約束太多。」
評獎規則不太可能變化
金像獎的評獎規則也常成為被質疑的對象,《桃姐》連獲四獎、《讓子彈飛》被完全忽略、劉青雲有可能因為兩片入圍、選票分散而錯失影帝……這些都與金像獎的評獎機制不無關系——和三大國際電影節及金馬獎不同的是,金像獎參考的是奧斯卡的行業全民投票制,根據導演協會會長爾冬升的說法,有一千個選民。
詹瑞文在力挺《讓子彈飛》後繼續發微博炮轟金像獎評獎機制:「張叔平是好的,肯定,我說的是劇本、導演、演員……我不是想說拿到獎的有問題,都是被動的,我說是怎麼樣的評審機制會出到這個結果,支持香港電影不應等於以「喜歡」、「支持」、「鼓勵」作為成就的標准!」
爾冬升在2013香港導演會春茗上坦承內部有研討過要不要改一下,「因為確實會存在人情票,比如你朋友多,大家都投給你,我們也研討過要不要像四大影展。但電影不是靠商討,爭論是沒有意義的,會有段時間維持民選。我們的規矩是可以拉票的,但當然不能買票。」
列孚認為金像獎評獎機制短期內改變的可能性不大,「前段時間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蘇澤光建議把金像獎評選內容擴大變成兩岸三地金像獎,很多行內的人態度很鮮明地表示反對。」
索亞斌亦認為調整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純粹的香港電影在一段時期內其實是不會消失的,很多年輕的導演剛出道都會傾向於拍本土電影,比如今年得獎的《大藍湖》,只不過內地不會給予太多關注,我覺得香港人對自我身份的認同感是越來越強的,在這個大的文化背景下,金像獎要尊重香港當地人的文化范圍。」

⑷ 各大電影獎項名

電影獎項名: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大眾電影百花獎、台灣電影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

1、中國電影金雞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81年,是中國大陸電影界權威、專業的電影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與中國電影華表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與大眾電影百花獎合稱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2、中國電影華表獎,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主辦的電影獎項。正式設立於1994年,是中國電影界的政府獎。華表獎由政府出資獎勵優秀的電影工作者,屬於鼓勵性質的電影獎項。體現中國共產黨和國家對電影事業的熱情鼓勵和大力扶持。

3、大眾電影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由周恩來總理發起的電影大獎。百花獎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並由觀眾投票產生獎項,因此又被稱為「觀眾獎」。

4、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s)是由中國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在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為華語三大電影獎。

5、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在中國香港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 創辦於1982年。

⑸ 中國電影的三大獎分別是什麼

大眾電影百花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

⑹ 現在中國電影頒的獎是由誰評的是觀眾嗎

金雞獎: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它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的,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參與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獎杯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同時亦包含著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舞、奮發前進的意義。該獎每年評選一次

一般都是群眾 是大眾投票評的,另外,金雞是評委獎,華表是政府獎。


⑺ 影視方面有很多獎項,分別代表什麼呢比如金鷹、金雞…

1. 金雞獎 Golden Rooster Awards -電影專家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邀請中國國內最具權威的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和電影事業家組成評獎委員會,通過充分討論、民主協商,選出最佳故事片、科教片、美術片、記錄片、以及最佳編劇、導演、演員、攝影、錄音、美術、音樂、導演處女作等二十餘個獎項。由於金雞獎評委會組成的權威性、評選程序的嚴密性和評獎標準的學術性,因而被稱為「專家獎」。
百花獎 Hundred Flowers Awards
2. 百花獎-觀眾評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是由中國歷史最長、發行量最大的電影雜志《大眾電影》,根據當年中國國產電影發行放映情況,提出候選名單、刊發選票、組織讀者、觀眾投票的評獎活動。《大眾電影》百花獎設最佳故事片三名、最佳男女主角各一名、最佳男女配角各一名等五個獎項。近年來觀眾投票數量大約50-70萬張左右,是中國大陸參與人數最多的電影評獎活動。百花獎主要反映了廣大觀眾對電影的評價和喜好,因而被稱為「群眾獎」。
百花獎以盛開的百花取名,象徵影壇百花齊放,春色滿園,鼓舞電影藝術家創作出更多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好影片。 百花獎以百花女神鵰像作為自己的獎杯。
3. 華表獎 Ornamental Column Awards
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的最高榮譽獎,其獎杯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廣播電影電視部對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種影片進行評選。華表獎的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始評於1957年。中斷了22年後,從1979年繼續進行評獎活動,一年一屆。1985年文化部電影局整建制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後,更名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除1986年與1987年、1989年與1990年合並評外,仍為一年一屆,1994年開始啟用現名。
4. 上海國際電影節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5. 香港電影金像獎 Hong Kong Film awards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這是從《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亦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貿素,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
6. 台灣金馬獎 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
「金馬獎」自民國五十一年創辦,是政府為促進國片製作事業,對優良國片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金馬」二字取自於金門、馬祖的頭一字組合而成。亦符合全球主要影展界以「金字招牌」為號召的潮流。
7. 奧斯卡獎
8. 金球獎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
9. 金棕櫚獎-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10. 金熊獎-德國柏林電影節
11. 金獅獎-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
12. 金鷹獎-是《大眾電視》期刊主辦的群眾性評選活動,是由中國文聯和中國視協共同主辦的全國性年度電視藝術綜合獎,得獎作品由專家和觀眾共同投票產生。
13. 金鍾獎-台灣電視劇獎和中國音樂金鍾獎

⑻ 中國電影到底哪個獎有權威性

1、金雞百花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創辦於1981年,當年是中國農歷雞年,故名「中國電影金雞獎」,簡稱「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邀請中國國內最具權威的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和電影事業家組成評獎委員會,通過充分討論、民主協商,選出最佳故事片、科教片、美術片、記錄片、以及最佳編劇、導演、演員、攝影、錄音、美術、音樂、導演處女作等二十餘個獎項。由於金雞獎評委會組成的權威性、評選程序的嚴密性和評獎標準的學術性,因而被稱為「專家獎」。

金雞獎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同時也包涵著激勵中國電影藝術家聞雞起舞,努力創新,奮發向上的意義。金雞獎的評選分初評和終評兩個階段進行,最終的獲獎名單在中國電影金雞百花電影頒獎典禮上當場揭曉。

金雞獎以昂首啼曉之金雞雕像作為自己的獎杯。

2、《大眾電影》百花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簡稱「百花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是由中國歷史最長、發行量最大的電影雜志《大眾電影》,根據當年中國國產電影發行放映情況,提出候選名單、刊發選票、組織讀者、觀眾投票的評獎活動。《大眾電影》百花獎設最佳故事片三名、最佳男女主角各一名、最佳男女配角各一名等五個獎項。近年來觀眾投票數量大約50-70萬張左右,是中國大陸參與人數最多的電影評獎活動。百花獎主要反映了廣大觀眾對電影的評價和喜好,因而被稱為「群眾獎」。

百花獎以盛開的百花取名,象徵影壇百花齊放,春色滿園,鼓舞電影藝術家創作出更多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好影片。

百花獎以百花女神鵰像作為自己的獎杯。

3、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的最高榮譽獎,其獎杯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廣播電影電視部對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種影片進行評選。華表獎的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始評於1957年。中斷了22年後,從1979年繼續進行評獎活動,一年一屆。1985年文化部電影局整建制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後,更名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除1986年與1987年、1989年與1990年合並評外,仍為一年一屆,1994年開始啟用現名。

4、上海國際電影節 1993年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1993年10月7日至14日在上海舉行。主會場設在上海影城,大光明等8家電影院為分會場。當時,有1100名中外賓客參加了這一中國首次舉辦的國際電影人士竟相聚首的盛會。中國導演謝晉、美國導演奧立弗·斯通、日本導演大島諸、香港導演徐克、澳大利亞導演保羅·考克斯、俄羅斯導演卡倫·沙赫納扎洛夫、巴西導演赫克托·巴本科組成國際評選委員會,在19部參賽片中評出了四項金爵獎和一項評委會特別獎,中國台灣中影公司出品的《無言的山丘》獲最佳影片獎,有30萬觀眾觀摩了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167部參賽參展影片和評委個人影片回顧展。國際影片交易市場共有來自海內外16家製片商設展,成交額達2700多萬元。電影節還邀請了著名國際影星索菲亞·羅蘭、德博拉·拉勞、張藝謀、鞏俐、張曼玉等參加電影節有關活動。共有200餘名中外記者對電影節進行了采訪報道。經世界國際製片人協會的嚴密考查和論證,上海國際電影節被例在世界九大國際電影節之列。

5、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國際製片人協會承認的,具有國際性質的電影賽事。中國長春電影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

感覺金雞會好些

⑼ 世界級的電影獎項有哪些如果按照獎項分量排序,這些世界級獎項應該怎樣排列

  1. 國際
    美國: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
    法國: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
    其它比較重要的是除歐洲三大外其它十幾個A類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也在其中。

  2. 中國
    大陸:金雞獎 –專家獎,百花獎–觀眾獎,華表獎–政府獎。都是兩年一屆,非常奇葩。
    香港:金像獎
    台灣:金馬獎

  3. 就影響力而言,無疑奧斯卡地位最高,其次歐洲三大,奧斯卡是文藝和商業的綜合考量,歐洲三大偏文藝。各獎權威性高下之分不好評判,各有側重而已。

  4. 金雞獎、金像獎、金馬獎是華語電影最高水準,孰優孰劣不好說,但都對本地電影有所偏愛。但是目前,因為華語電影水平參次不齊,各種獎項只在華語圈影響力很大,離上面的頂級獎項還有一定的距離。

閱讀全文

與哪個電影金像獎被認為是觀眾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電視訂購電影要多少錢 瀏覽:810
日本免費性電影 瀏覽:271
如何將電腦電影傳給ipad 瀏覽:935
全民小視頻電影認證視頻怎麼拍 瀏覽:329
為什麼3d眼鏡看電影字幕還是雙重的 瀏覽:871
拍攝家庭電影有哪些 瀏覽:489
胖鳥怎麼下載電影 瀏覽:350
免費看電影西遊記全集 瀏覽:193
2015那些電影好看 瀏覽:404
哪個導演的電影好看 瀏覽:273
怎麼樣在快手上買電影票 瀏覽:809
賈樟柯的電影怎麼總被禁 瀏覽:684
迅雷如何下載電影字幕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3
推薦泰國好看的電影恐怖 瀏覽:92
50元買媳婦是什麼電影 瀏覽:139
牆上長美人頭什麼電影國產 瀏覽:845
抖音怎麼授權播放電影 瀏覽:562
如何讓車票電影票不褪色 瀏覽:988
死侍電影有多久 瀏覽:43
快手怎麼放的電影啊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