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長片的單口相聲!! 郭德綱類型的
去 愛問資源共享 裡面找找曹雲金的吧!他的很逗,頗得郭德綱真傳,其他還有王玥波,劉雲天的都不錯!不過郭德綱最近又出了一些新的今古奇觀,有變魚,玉堂春,春秋配,張庭秀,不知道聽過沒有!
『貳』 郭德綱電影有哪些
郭德綱電影有《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歡樂喜劇人》《瘋岳撬佳人》《秘術》《大話天仙》。
1、《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
《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由郭德綱監制,張欒執導,李穎編劇,郭德綱、於謙、郭麒麟、岳雲鵬主演,潘長江、黃健翔、孟非、劉剛、劉威、肖劍、姜超友情出演的喜劇電影,該片於2017年12月1日上映。
『叄』 郭德綱最經典的幾部單口相聲是什麼介紹以下
西征夢、羊上樹、買麵茶、大保鏢、我要幸福、我要奮斗、我這一輩子、相聲五十年現狀、白事會、大福壽全、賭論、五毒論、怪治病、夢中婚、蜂麻燕雀、怯洗澡、托妻獻子
一時也想不全,他的相聲好多好玩的,我也很喜歡~不過個人認為他的單口說的不大好,所以我一般都不聽。他和劉剛的賀歲相聲歌剛剛好1、2都超級好玩,尤其是這兩個的MV,巨搞笑~推薦~ ^皿^
笑口常開哦~
『肆』 郭德綱有哪些經典的單口相聲
1、《丑娘娘》
一個仙女下凡,要拯救凡間的人類,結果投錯了胎,成了一個夜叉投胎到了鍾離家。這樣鍾離春出世,她就是日後的丑娘娘。鍾離春從小就比別人力氣大,非常好鬥,經常打抱不平,但也惹下不少麻煩。愛吃桑葚,戰國時期齊宣王為沒有正宮國母而悶悶不樂,齊國大丞相晏嬰精通卦術,言說到山中桑林內定能找到正宮國母。齊宣王在山中正好碰上鍾離姑娘,經過多次交涉,齊宣王最終還是娶了鍾離姑娘為正宮國母。
2、《白宗巍墜樓》
《白宗巍墜樓》這段相聲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播講時是為了反映「軍閥統治下舊社會的黑暗」的。褚氏兄弟的橫行殘暴、杜笑山之趨炎附勢、檢察官彭斌對黑勢力的「曲線救國」、土匪頭子葉長發的發跡、報紙主筆的被錢收買,甚至「正面人物」常之英,也是因為裙帶關系才身份顯赫,而且在槍斃杜笑山的前前後後,絲毫不見法治精神,只是為報私仇的單純泄憤。那個時代的「精英階層」,非常寫實地在藝術中體現。
3、《大話劉羅鍋》
《大話劉羅鍋 》是由郭德綱根據傳統單口相聲《君臣斗》改編而來。講的是當朝宰相劉墉與貪官和珅鬥智斗勇的故事。紙扇長,鋸木方。穿大褂,站桌旁。祖師爺當下說學逗唱,灑向人間笑一場。開茶館,請八方。說新事,嘮家常。東西南北超級棒。管什麼世態炎涼。聽段故事心情舒暢。
4、《槍斃劉漢臣》
《槍斃劉漢臣》是郭德綱在北京德雲社演出的長篇單口相聲,主要講述1927年1月9日,從上海到天津演出的著名京劇演員劉漢臣、高三奎,被直隸省保安司令兼直隸督辦褚玉璞以通匪罪名逮捕,羈押在軍警督察處.梅蘭芳、余叔岩、楊小樓等諸多京劇名家得悉後,四處奔走營救也無濟於事,最終被秘密槍殺。
5、《白犬墳》
又名《血濺白犬墳》,改編自《永慶昇平》一書,長篇單口相聲,由郭德綱說的最為留傳,講的是 張廣泰鬥智斗勇,最後把大爺報復了的故事。
6、《大隋唐》
大隋唐,又名《興唐傳》,作者陳蔭榮(1918--1990)十三歲起即追隨品正三,學會了一系列袍帶書,包括《九老興隋》、《隋唐演義》、《隋唐後傳》、《龍潭鮑駱》、《富貴壽考》、《五代殘唐》、《大宋飛龍傳》、《楊家將》等。二十一歲正式拜品正三為師,長期演出在北京、張家口、天津等地。
單口相聲是相聲中的一種形式,一個人說稱為單口相聲,兩個人為對口相聲,三個人以上為群口相聲 。 單口相聲是在民間笑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它既有相聲的特點也繼承了民間笑話、故事、評書的藝術手法。它故事性強,情趣橫生,因而在社會上也得到廣泛流傳。
單口相聲和評書這兩種藝術形式確實有一些相同點,比如說,都是由一個人表演,都是以說為主。
但是兩者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評書是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人物來取悅觀眾的,而單口相聲講的是一段笑話,雖然單口相聲也要講述故事,故事中也有人物,但這其中一定要有引人發笑的「笑料」(相聲術語叫「包袱」)。評書是在講故事,單口相聲是在講笑話;評書不一定讓觀眾發笑,而單口相聲必須想辦法讓人聽了發笑。在編寫創作相聲段子時,要有意識地按相聲的特點組織起幾個或多個讓人聽了發笑的笑料,所以觀眾聽了必然要發笑。
另外在表演風格上,評書和單口相聲也各有不同。說書人有說書人的腔調、動作和表情;說單口相聲的有說單口相聲的腔調、動作和表情。
『伍』 郭德綱電影有哪些
電影:《落葉歸根》《第601個電話》《王英與扈三娘》郭德綱自導自演的電影《三笑之才子佳人》
2010年在《越光寶盒》中飾演曹操一角,影片中郭德綱男扮女裝,另類搞笑,成為影片的一大亮點,《大胃王》應該這么多了吧,
電視劇:《小房東》《追著幸福跑》《清官巧斷家務事》《縣長老葉》《竇天寶傳奇》
『陸』 郭德綱有那些長篇單口相聲
郭德綱演出相聲目錄
單口相聲
(1)長篇:
君臣斗、馬壽出世、宋金剛押寶、解學士、康熙私訪、北京奇聞、碩二爺、血濺白犬墳、白宗魏墜樓、槍斃劉漢臣、丑娘娘、女狀元、李半仙捉妖、黃金夢、雙槐樹、古董王、蛤蟆告狀、九頭十三命
(2)短篇:
大禹治水、蜂麻燕雀、海棠紅、夜郎國、珍妃井、鬧天壇、聽鸝館、范家店、飛筆點太原、打西太後、黃半仙、化蠟扦兒、賈行家、借火兒、酒迷、二十四孝、天上人間、開殃榜、贖驢、連升三級、掄弦子、崇禎測字、賣父肉、賣西瓜、搖煤球、巧媒、怯跟班、鬧學房、求一毛、日遭三險、三瘸婿、三近視、山東鬥法、白馬告狀聖賢愁、窮富論、天王廟、五人義、小神仙、學徒鬧城、十老會、楊林標、姚家井、珍珠翡翠白玉湯、奔得木進北京、要帳、八字硃砂判、百獸圖、正興德、槍斃曲香久、箱屍案、海慧寺、小淘氣、第一針、雙子報、蘇小小、教子胡同、醋飲場、落榜艷遇、南天門、送親演禮、家務事、咸豐立後、金豆子、血淚字畫、鋸碗丁、李鴻章出國、穿朝靴、鬼推磨、傻媳婦、急婆婆、二進宮、春阿氏 、桃花杏美人、香妃、熊掌宴、艾窩窩、學本事、吹破天、三婿對文、倆親家、頂針續麻、五興樓、皮匠招親、飛筆點太原、追賊胡同、鞭打沈萬三、丁章胡同、教子胡同、藏皇上、鑄鍾娘娘、狗肉將軍
對口相聲
(1)貫口:
八扇屏、白事會、菜單子、大保鏢、地理圖、誇住宅、三節會、賣五器、論拳、洋葯方、兵器譜、富貴圖、暗八扇、戲迷葯方、餑餑陣、賣寶貝
(2)平哏:
煙袋大鼓、陞官圖、生意經、白吃猴、當行論、財迷回家、吃元宵、醋點燈、賭論、大相面、耳朵票、養王八、紅事會、西征夢、金龜鐵甲、家庭論、揭瓦、咳巴論、哭當票、哭笑論、吃餃子、賣棺材、怯大鼓、吃論、死舅舅、天文學、托妻獻子、小買賣論、看話劇、論夢、五毒論、新鮮買賣、壽比南山、學評書、造廚、朱夫子、大上壽、規矩論、說話論、老老年、批大戲、怪治病、大過年、賣麵茶、吃月餅、賣掛票、夢中婚、偷論、五紅圖、拴娃娃、下東洋、琴棋書畫、酒色財氣、游歷外國、兒子迷、
(3)文哏:
八大吉祥、對春聯、雙字意、文章會、西江月、賣對子、四方詩、詩詞會、珍珠倒卷簾、批三國
(4)子母:
鈴鐺譜、六口人、反七口、論捧逗、五行詩、樹沒葉、羊上樹、學四相、學跳舞、福壽全、打燈謎、口吐蓮花
(5)倒口:
拉洋片、學四省、雙學濟南話、天津話、找堂會、怯洗澡、怯算卦、豬吃豆腐、老北京話、怯拉車、怯賣菜、交租子
(6)柳活(含腿子活):
八大改行、竇公訓女、汾河灣、黃鶴樓、洪羊洞、師傅經、白話梆子、學西河、賣布頭、賣估衣、叫賣圖、鬧公堂、山東二黃、走西口、鬧烏鴉、渭水河、文昭關、武墜子、文墜子、戲迷遊街、四郎探母、學電台、戲劇與方言、戲劇雜談、三棒鼓、學梆子、學大鼓、四大名旦、陽平關、鍘美案、珍珠衫、捉放曹、烏龍院、四大須生、跳大神、王二姐思夫、舞台上下、日本梆子、評戲大觀、弦子書、學曲藝、學樂亭、改良賣馬、河南戲、梁祝哀史、劉雲打母、學評戲、玉堂春、楊乃武寫狀、楊乃武與小白菜、大西廂、嘆人生、學小曲、包公戲、數來寶、同仁堂、點頭數、對座數來寶、戲迷傳、學丑戲、跪寶帳、地方戲、找寶釧、學奉調、學蓮花落、學小調、打金枝、十八愁、四郎探母、華容道、武家坡、遇皇後、鴻鸞喜文王卦、楊二舍化緣、大雜燴、大登殿、學白派、忘詞、雙比快板
群口相聲
扒馬褂、大審誆供、法門寺、群七口、金剛腿、酒令、翻四輩、烏盆記、四字聯音、文訓徒、武訓徒、找五子、垛字、拘魂經、於公案、逛天橋、秦瓊賣馬、開場小唱、娶媳婦、歪唱太平歌詞、華山論賤、群八扇、四四數來寶、辦堂會、倒扎門、老太太看戲、八問八答、回春堂、看洋片
太平歌詞
劉伶醉酒、白蛇傳、游西湖、餑餑陣、小上壽、矬大姐、羅成算卦、五龍捧聖、層層見喜、連環計、秦瓊觀陣、風波亭、打黃狼、蘭橋會、高大姐、韓信算卦、黑大姐、勸人方、鷸蚌相爭、太公賣面、單刀會、青菜名、百蟲名、灞橋挑袍、煤山恨、寧武關、獅子樓、天水關、擋諒
十不閑蓮花落
發四喜、架子曲、王二姐思夫、孫龐鬥智、百忍圖、大綱鑒、四大賣、十里亭、丁香割肉、王祥卧魚、夜宿花亭、鋸大缸
快板書 (王、高、李三派)
雙鎖山、戰長沙(五本)、單刀會、張羽煮海、白猿偷桃、小寡婦上墳、子期聽琴、諸葛亮押寶、隋煬帝下揚州、烏江恨、劉伶醉酒、王七學藝、武松打虎、武松打店、隱身草、哪吒鬧海、武松趕會、三打白骨精、繞口令、游武廟、錘震金蟬子、殺四門、楊志賣刀、魯達除霸、大綱鑒、草船借箭、二仙采葯、胡迪罵閻羅、一窩黑、火焰山(二本)、三盜芭蕉扇
相聲劇
唐伯虎三笑點秋香、陞官圖、武林逸事、貧女淚、大福壽全、賤骨頭、游湖借傘、敗子回頭、槍斃閻瑞生、楊乃武與小白菜
反串戲 (京、評、梆)
打麵缸、一匹布、頂花磚、下河南、請醫、法門寺、雙背凳、紡棉花、天河配、花子拾金、三不願意、黃金台、未央宮、轅門斬子、大登殿、活捉孫富、打狗勸夫、秦香蓮、劉墉砸鑾駕、斬黃袍、黑驢告狀、鍘判官、唐知縣審誥命、打嚴嵩、戰北原、王華買父、左連成告狀、卷席筒、清風亭、美鳳樓、活捉南三富、破腹驗花、蝴蝶杯、哭太廟、鍘葉閣老、夜審姚達、打金枝、牧羊圈、楊八姐游春、同根異果
參考資料:http://forum.bjradio.com.cn/dispbbs.asp?boardID=85&ID=547536&page=4
『柒』 我想找一個郭德綱主演的電影,說的是白宗巍墜樓,就是他的單口相聲白宗巍墜樓,最後拍成了電影
是非常檔案吧!
『捌』 郭德綱收集整理的失傳單口相聲是什麼
我猜你問的是這個:
郭德綱整理失傳單口相聲《張雙喜捉妖》艱辛過程
2010-08-28 01:06
本文據2010年8月1日郭德綱演出現場陳述,記錄郭德綱整理失傳單口相聲《張雙喜捉妖》艱辛過程,同時我們可以看一看什麼才是真正的老藝術家風范(張永熙先生、趙佩茹/杜國芝先生、鄭小山先生、特別是鄭平安即鄭文喜先生,還有張文霞老師、田立禾先生、魏文亮先生),什麼是青年人的品質(苗阜先生、鄭宏偉先生)。
————————————————————
這個節目叫《張雙喜捉妖》,傳統相聲「八大棍兒」的節目。挺難得,為什麼呢,解放前這個節目好多說相聲的都說,後來就失傳了,只留下這么一個名字,叫「張雙喜」。也有的演出的時候貼的名字叫《張雙喜奇聞》,但是更多的人說叫《張雙喜捉妖》。只存了一個名字,說具體怎麼著,沒人能說全的。我小的時候在天津學評書的時候,有評書界的老先生,有知道大概齊的,說這么幾句,「哎,當中有這么點兒玩意兒挺好玩兒」如何如何,再深說也說不上來。找這個節目找了好長時間了,費勁費大了。
大約在零六年,我去南京,我遇見了張永熙先生。相聲界「南張北侯」張永熙,老前輩。酒席宴前說閑話兒,我一說,我說「有這么一個節目叫『張雙喜』」,老爺子說「我會,我演過這個,當初在茶館兒裡面」,說「演的時候觀眾特別愛聽,但是呢,如果散場晚了,觀眾會害怕」……說「這個故事跟別的故事有區別,什麼區別呢?」說「聽這個也『捉妖』也『捉鬼』,它不像演義的,讓你聽著就這么真,你會相信這是真事兒,你這就可怕了」。我說「太好了,老爺子您給我念叨念叨吧」。因為在這之前不管是北京的天津的,我問了一溜夠,好多前輩都問過了,他們都說不知道,張先生一說這個我太高興了,「您說說」。但是您想,一吃飯,人也多,酒席宴前的……老頭呢,一共給我說了有不到十五分鍾,大概齊,如何如何,怎麼怎麼樣,說了一刻鍾,這當中還不斷地有人插嘴,我對這個節目多少有點模糊了現在。後來滿處兒再問人,沒有消息。
後來,給天津電視台拍這個《清官巧斷家務事》,來串戲的,杜國芝先生,李伯祥杜國芝,都知道,說閑話兒,我說「問您個事兒,『張雙喜』您知道么?」杜先生樂了,說「那玩意兒,我們上趙佩茹先生家串門兒去,趙先生念叨過。」我說「太好了」,我說「您說說吧」,杜先生說「念叨完就忘了」,我說「您想吧」,他就拿拍戲的劇本兒翻過來,想起點兒來就寫點兒,寫了五張紙。這樣呢我比原來又多了一點。你看他寫的這個跟張先生念叨的那個不挨著,人名都不一樣……
事有湊巧,不久我去深圳。深圳那兒搞一個曲藝大賽,非讓我當評委去,我說「我當那玩意兒幹嘛呀」,說「沒事兒,都是票友兒,你跟這兒來玩兒來」,我說「行」。到那兒之後主辦方遞給我參賽的名單兒,我一看,里邊兒有一位「鄭小山」嚇我一激靈,陝西相聲名家鄭小山先生,我說「這老爺子怎麼會參賽,而且在陝西怎麼上深圳來了?」請過來問問吧,一聊天兒,人家兒子在深圳,老爺子過來是看孫子去了。一聊閑天兒,我說「『張雙喜』您會不會?」他說「我是不會,但是我弟弟會。」他弟弟,親兄弟,鄭平安,也就是鄭文喜先生,全常保老先生的弟子。把電話給我了。回北京一打電話,鄭文喜先生呢,在洛陽呢。一說這事兒,老頭兒挺高興,說「你呀,找我一趟,倆鍾頭,我就讓你明白是怎麼回事兒。」……
不久呢,他就回了陝西西安了。我在北京,隨時通電話,老說這個事兒,我說「我得去」我說「找您去」。但是呢,後來張文順先生去世,我們就忙活這個白事。在忙活白事的過程當中,驚聞噩耗,鄭文喜先生去世了。我說哎呀,問點兒東西多難吶!就這一個老先生會這個,現如今人沒了。怎麼辦呢?當時我們正給張先生料理白事,所以去不了,發去一份唁電。這都辦完之後呢,打陝西來了一個電話,某青年相聲演員,說「這個,鄭先生去世」,我說「是啊」,「你可別來」,我說「這什麼意思?」「他的徒弟,他干兒子,都憋著害你呢!」我跟這行兒待的時間太長了,太了解這行人了,我說「為什麼呀?」他也沒說出什麼來,反正說了半天那意思就是「你別來」。當時確實給張先生忙活白事也沒去了。一直就想這事兒,很遺憾。
等到宣傳《三笑才子佳人》,宣傳電影的時候,去到西安,給了我一個驚喜,陝西青年曲藝社,苗阜先生,是鄭文喜先生的義子干兒,以及鄭先生親兒子鄭宏偉,兩位到了《三笑》的現場,送給我一份錄音,說是鄭老爺子臨終前的遺願,「這個一定給郭德綱送去」。三個小時零十四分鍾,鄭先生的孤本錄音,非常的珍貴,是我得到有關「張雙喜」的資料中最詳實的一本兒。當然,也沒有結束,也不是全的,但是已經難能可貴了。感謝鄭先生,老爺子到死之前還想著這個事兒呢。更得感謝人家的後輩傳人,一直想著這茬兒呢。
我把三位老先生的東西揉到一塊兒,我才看出來,是這么個故事,而且還不全。沒有辦法,又重新編纂了一下兒,又把我小時候聽評書界跟我說的張雙喜的故事,這都揉吧到一塊兒,費了「人勁」了,這才有今天這個,《張雙喜捉妖》。
要不說挖掘點兒東西不容易呢。我上天津,天津電視台錄一個相聲,《找五子》,我,田立禾先生,魏文亮先生,我們仨,後台聊天兒,我說「這『張雙喜』有人知道么?」倆老頭兒直搖頭,說「我們那會兒年輕,老先生都說,不愛聽,不愛學。」旁邊兒啊,張文霞老師,是田立禾先生的夫人,也是說相聲的,女相聲演員,她父親是相聲前輩「小可憐」(註:張佩如先生)。老太太說「你喜歡這個,我給你念一個吧。」《王小挖參》,也是失傳的「八大棍兒」,他爸爸上東北挖參去了,出了什麼意外碰見妖精了,孩子怎麼再去找,闖關東,這么一個活。我說「張雙喜?」「『張雙喜』是真不知道。」所以這個活是得來不易。
『玖』 請問郭德綱的長篇單口相聲,屬於經典的都有哪些
《濟公傳》《丑娘娘》《白宗巍墜樓》《辛十四娘》《皮鳳山招親》《皮鳳山發財》 《大話劉羅鍋》《槍斃劉漢臣》《蒸骨三驗》《善惡圖》《解學士》《王半仙》《劉公案》 《皮褲胡同凶宅奇案》《桃花女破周公》《張雙喜捉妖》 中篇:《聊齋之鴉頭》《槍斃閻瑞生》《白小平上墳》《大隋唐》
相聲(Crosstalk),一種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著名相聲演員有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 馬季,侯耀文,蘇文茂,郭德綱,岳雲鵬等。
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相聲藝術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及海內外,始於明清,盛於當代。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以北京話為主。主要道具有摺扇、手絹、醒目。表演形式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是紮根於民間、源於生活、又深受群眾歡迎的曲藝表演藝術形式。
單口相聲是相聲中的一種形式,一個人說稱為單口相聲,兩個人為對口相聲,三個人以上為群口相聲 。 單口相聲是在民間笑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它既有相聲的特點也繼承了民間笑話、故事、評書的藝術手法。它故事性強,情趣橫生,因而在社會上也得到廣泛流傳。
『拾』 郭德綱有一段單口是兩個人看屍體一個最快一個結巴
郭德綱單口相聲《善惡圖》
順天府三案連環22條人命案
挺好聽的,超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