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排第一的電影是那部電影
當好萊塢大片《阿凡達》熱熱鬧鬧地刷新內地電影市場各項票房數據之時,2009年度中國內地城市電影票房收入近日出爐。62.06億元,這個截至2009年12月20日的年度總票房數字,較之2008年度的43.41億元同比增幅達到42.96%。位列2009年度票房榜前三位的影片《2012》、《變形金剛2》以及《建國大業》都實現了單片票房超4億元。這在前幾年,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數字。而年產量456部故事片,不僅創造又一歷史新高,也讓國產片在年度票房比上,以56.6%的份額連續7年勝出進口片。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在日前的媒體通氣會上對2009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總結認為:「以國產主流影片為支柱、以商業大片為龍頭、以中小成本影片為必要補充的健康、良性的市場格局正在逐漸成形。」
4億元票房俱樂部啟動
隨著越來越多的影片在內地市場票房過億,「億元導演/演員俱樂部」這個頗娛樂的排行榜也越來越為眾人津津樂道。曾經,《英雄》的2.5億元,《泰坦尼克號》的3.6億元都是內地單片票房的標桿。但隨著2008年,《赤壁(上)》、《非誠勿擾》等影片越過3億元票房的高點,業內人士開始期待2009年度的電影會有更好的票房表現。
果不其然,在2009年度,進口大片《變形金剛2》率先在暑期檔創造了4.5億元的內地單片票房新高。之後,建國60周年獻禮電影《建國大業》又以4.2億元票房締造了華語電影在內地市場的票房制高點。這兩項紀錄僅僅保持了幾個月,2009年歲末,災難大片《2012》一路上揚的票房走勢,最終使其內地總票房定格在4.6億元之上。
4億元票房俱樂部的啟動,是內地電影市場持續迅猛發展最好的寫照。有關數據顯示,2009年內地市場平均每天增長1.7塊銀幕數,全年共計新增626塊銀幕。目前,我國主流院線銀幕已然達到4723塊。雖然這個數字與電影強國美國相比,還相去甚遠,但有數據顯示,中國內地市場在2009年無論是銀幕數還是票房,增長速度都是全球第一。
國產片以量取勝
以往看到好萊塢票房統計中動輒過億的數字,覺得那是難以企及的發達水平。但在2009年,「票房過億」這四個字竟然扣在了近20部內地公映的電影頭上——《2012》、《變形金剛2》、《冰川時代3》、《哈利·波特6》、《特種部隊》、《博物館之夜2》、《終結者2018》7部進口片,《建國大業》、《赤壁(下)》、《風聲》、《三槍拍案驚奇》、《十月圍城》、《南京!南京!》、《瘋狂的賽車》等12部國產電影。
從單片來看,光是《變形金剛2》和《2012》這兩部好萊塢特效大片就輕松賺取內地超過9億元的票房。不過國產片勝在片多力量大,加上年輕導演寧浩、陸川也加入億元導演俱樂部,香港導演王晶憑借喜劇電影《大內密探零零狗》也跨過億元票房的標桿,國產片在2009年整體貢獻了超過30億元的票房,最終讓國產片與進口片在總票房的比例上呈現56.6%對43.4%的態勢,國產片連續7年總票房超進口大片。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進口片放映數量有限,但內地觀眾在2009年還是可以感受到與國際影壇越來越密切的接軌。不僅多部大片實現了同步公映,連已故流行天王邁克爾·傑克遜的紀錄片《就是這樣》,內地影迷也在第一時間欣賞到。
檔期效應依然強勢
在2009年年初的多次業內論壇上,都曾提及中國內地的賀歲檔戰線越拉越長,幾乎從前一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底都算在賀歲。更有影人笑言,內地電影檔期就是賀歲檔接著暑期檔在循環。
在內地觀眾尚未完全培養起電影檔期概念之前,內地電影的檔期論還是有些籠統的,但不可否認的是,賀歲檔和暑期檔已經在內地電影市場紮根。以2009年為例,從6月《變形金剛2》公映開始啟動的暑期檔,曾創下連續11周周票房過億的喜人成績。而到了去年歲末,5部賀歲大片《三槍拍案驚奇》、《十月圍城》、《風雲2》、《刺陵》、《花木蘭》聯手持續熱映的《2012》,更締造了六周票房突破12億元、平均周票房達到2億元、影院上座率平均保持85%以上,如此讓人跌破眼鏡的紀錄。
在票房讓人喜出望外之餘,業內人士也指出,賀歲檔的排片還是不夠科學。過於集中的上映導致一段時間內票房分流,沒有形成周與周之間合理的新片取代,使得一些原本可以實現更高票房收益的影片,潛力未能被充分挖掘。當中國電影的投資規模和票房收益開始呈階梯式分布,中國電影的排片如何更科學合理,讓每個月都有熱點、亮點,讓每部電影都不被「冤死」,是擺在電影人面前又一個新課題。
市場發展讓規范化更迫切
在日前電影局公布的相關數據中,除了年度城市總票房實現62.06億元外,2009年的中國電影還實現了海外銷售收入27.7億元,全國各電影頻道播放電影的收入16.89億元,全年電影綜合效益106.65億元,同比增幅26.47%。
中國電影快速發展的腳步讓人欣喜,但同時也暴露了電影業的種種弊端。去年10月,《阿童木》首周末票房虛報事件揭露出行業內一直存在的票房注水問題。中國電影何時才能有準確的票房數據?對這個問題,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目前的答案只能是:「現在我們的技術還很滯後,正在進行軟體升級,爭取盡快能夠實時公開票房數字。」
此外,2009年度的國產片盡管有了《瘋狂的賽車》、《非常完美》、《風聲》、《南京!南京!》諸多不同題材,但現實題材電影的數量依然讓人覺得「不夠」,而像《2012》、《變形金剛2》、《阿凡達》這般高科技含量的電影更是稀缺。這也直接導致了2009年度最高票房的兩部電影都是進口片。對於這個問題,張宏森副局長認為,「學習好萊塢電影在科技上的進步,通過學習和成長來抗衡進口片」,是國產電影更上一層樓的有效途徑。不過,在被問及現實題材電影在送審中遇到的諸多問題,何時才能通過電影分級制度得到解決時,張宏森副局長沒有做出正面的回應。
⑵ 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什麼
《難夫難妻》
相關介紹:
《難夫難妻》是於1913年上映的劇情電影,由張石川、鄭正秋執導,由丁楚鶴等主演。《難夫難妻》是中國第一部故事片(該片共四本)。劇中角色由文明戲演員扮演。
電影講述了一戶姓劉的小康之家要娶媳婦, 請來了媒婆, 她的成人之美, 使她在城鎮上很出名。黃花閨女出嫁要找她;富裕人家娶童養媳要找她;達官紳士娶小妾也要找她。盡管她在做媒時有言過其實的現象,請她做媒的人家還是很多。
(2)中國性戲觀第一段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雖然從1895年12月28日起,世界各國公認的電影時代正式開始了。但中國人自己拍攝電影,學界基本認定是從1905年才開始。
這一年,北京豐泰照相館主人任景豐因對拍電影感興趣,便自購攝影機等器材,真正開始拍攝影片了。豐泰照相館攝制的第一部影片,是由京劇演員譚鑫培主演的京劇《定軍山》,這部短片就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戲曲片,也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
而中國人自己攝制的故事片卻姍姍來遲,直到1913年秋,才由張石川、鄭正秋等人組成的新民公司,由鄭正秋執筆為亞細亞影戲公司編寫了一個抨擊社會現實的電影劇本,即《難夫難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難夫難妻
⑶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是哪部
國電影史上的N個第一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放電影:1895年12月28日,電影在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重鎮法國問世。第二年,這一西方最新的技術成果就傳入了中國。中國人自己放電影是1903年在北京。 中國的第一批電影院 中國第一家專業電影院為1908年西班牙商人馬雷斯所建。 第一部中國電影的問世 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中國的第一家電影製作公司 中國的第一家電影製作公司是1909年由外國人創辦的。這一年,來自美國的商人本傑明·布拉斯基在上海投資創辦了一家電影公司:亞細亞影戲公司,這也成為建立在中國的第一家電影攝制公司。 第一部國產短故事片 1913年,亞細亞影戲公司出品了由鄭正秋、張石川導演的故事片《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這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有劇情的短故事片。 中國第一位女演員 《莊子試妻》導演黎民偉的妻子嚴姍姍在片中扮演了莊周妻子的使女。《閻瑞生》一片問世,由王彩雲扮演了妓女王蓮英一角,中國電影才首次出現由女性擔任女主角,而這位王彩雲,早年也曾是青樓女子。 中國第一個電影文學劇本 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電影劇本問世於1925年,即電影在中國誕生後整整20年後。它是由洪深編寫的歷史題材劇《申屠氏》,發表於當年《東方雜志》22卷1-3月號上。 中國第一首電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中國「第一」電影插曲 有聲電影在中國問世後,銀幕上出現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電影插曲。1934年胡蝶主演的《姊妹花》和王人美主演的《漁光曲》先後上映,兩部電影的插曲《催眠歌》和《漁光曲》迅速流行,並反過來帶動電影市場,特別是《漁光曲》的成功促使電影製作商把目光投向了電影歌曲,《大路歌》(影片《大路》插曲)、《畢業歌》(影片《桃李劫》插曲)、《夜半歌聲》(影片《夜半歌聲》插曲)„„一大批電影歌曲和電影一起流行,在早期電影娛樂元素比較簡單的情況下,電影歌曲不但成為一種藝術形式,也成為電影吸引大眾的一種有效手段。 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第一部引起轟動的國產故事片 1922年,中國電影的先驅者之一張石川聯合鄭正秋、周劍雲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這是二三十年代中國最有成就的電影公司之一。 中國第一部長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俠、古裝片等商業電影的逐漸興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獲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氣,連續推出該片的續集,到1931年止,共拍攝了18集,由此它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長系列片。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 來自上海明星公司的胡蝶 。
⑷ 春嬌與志明觀看順序
《春嬌與志明》系列電影共三部,為《志明與春嬌》,《春嬌與志明》,《春嬌救志明》。
1,第一部,《志明與春嬌》
《志明與春嬌》由彭浩翔、麥曦茵編劇,楊千嬅、余文樂主演,於2010年3月25日上映。
影片講述了香港禁煙的環境下,兩個吸煙男女張志明(余文樂飾)與余春嬌(楊千嬅飾)在後巷展開的愛情故事。本片獲得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獎。
2,第二部,《春嬌與志明》
《春嬌與志明》是香港導演彭浩翔執導的一部浪漫愛情喜劇,由余文樂、楊千嬅、楊冪、徐崢等主演。
影片故事接力《志明與春嬌》,講述了男女主人公張志明(余文樂飾)與余春嬌(楊千嬅飾)分手後雙雙來到北京,張志明邂逅了身材玲瓏浮凸、溫柔體貼的火辣空姐優優(楊冪飾),而余春嬌則鍾情於成熟男人SAM(徐崢飾)。當二人重逢後,感情又陷入了又一段撲朔迷離,最終終於走到了一起。
3,第三部,《春嬌救志明》
《春嬌救志明》由彭浩翔執導,楊千嬅、余文樂主演的愛情片,於2017年4月2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余春嬌和張志明在一起5年之後,對兩個人的未來產生疑惑,以及兩代人之間的溝通問題,並且經過分手後最終又決定結婚在一起的愛情故事。
(4)中國性戲觀第一段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1,第一部,《志明與春嬌》劇情介紹:一紙戒煙令讓狹窄的後巷成為新型社交區域,無數抽數的男男女女不得不躲進那裡抽煙。無論身居何位,所為何事,在那裡他們都只是一個煙民,大家所做的無非是一起吞雲吐霧、一起科插打諢。
來自廣告公司的志明(余文樂 飾)和在化妝品專櫃工作的春嬌(楊千嬅 飾)在那裡相識,志明的不幸遭遇以及為春嬌點煙的舉動讓春嬌對這個斯文的男人略生好感。在接下來的幾個日日夜夜,兩人不時的傳送簡訊和相約街角吸煙。
感情通過拇指傳送,愛情在煙霧之中滋生,最終一條曖昧的簡訊導致春嬌和男友家豪(黃德斌 飾)分手。就當春嬌准備全身心投入與志明的戀情時,志明的態度卻變得含混不清。煙霧繼續在街角後巷縈繞,但卻不能彌合二人之間出現的隔閡。
伴隨著增加煙草稅的決意頒發,廣大煙民們開始搜尋和囤積香煙。在尋煙過程中,志明和春嬌在他們第一次遇見的便利商店重逢,這晚,兩人相約一起去找煙
2,第二部,《春嬌與志明》劇情介紹:張志明(余文樂飾)與余春嬌(楊千嬅飾)成為戀人後,很快兩人在邂逅時的激情,已被彼此各異的價值觀漸漸沖淡。兩人也要忍受對方的缺點,戀情進入冷靜期。
此時二人分別被上司派到北京公幹,志明遇到空中小姐尚優優,她身材玲瓏浮凸、溫柔體貼;春嬌亦意外認識成熟穩重的SAM,在生活細節上照顧得她無微不至。但當春嬌與志明竟在北京再次重遇時,早前冷卻的愛火又重燃,二人藕斷絲連,不知如何選擇。
3,第三部,《春嬌救志明》劇情介紹:在余春嬌(楊千嬅飾)與張志明(余文樂飾)復合後的第五年,兩人的生活趨於安穩平靜,但志明好像繼續長不大,喜歡結識女性朋友,也可能是所有女孩子都主動追求志明,他想避都避不開。
現在的春嬌要發揮女人本色,誓要用盡所有力氣捍衛這段八年情。但日防夜防,邪花入宅。志明帶狗著狗「跟住」同一班兄弟放狗,竟然都會引來全港傾慕的各式美女搭訕,有青春無敵又健康的歐鎧淳、性感到噴血的陳靜DADA、和喜愛夜蒲的連詩雅。
不過志明也是一個很會做人的男人,他除了有無限異性搭訕之外,也有花時間跟春嬌爸媽相處。志明與春嬌母(邵音音飾)在街市買菜,與未來岳母飲茶又有說有笑,還會教長輩手機知識。
千嬅與爸爸PAUL哥(秦沛飾)這對父女關系不太好,因為PAUL哥這個父親消失多年,突然出現,還帶著自己的未婚妻來,令春嬌不知所措。幸好志明非常大方得體,令PAUL哥心花怒放。
⑸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1、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
2、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
中國電影事業發端於20世紀初。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字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國人經營的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了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中國第一部有故事情節的短片《難夫難妻》。191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拍攝時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動影戲部,此後拍攝了兩部中國最早的長故事片《閻瑞生》和《紅粉骷髏》。
1922年 ,張石川與鄭正秋 、周劍雲等組織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孤兒救祖記》,影片嚴肅地涉及了當時的社會實際,表現手法具有較濃的生活氣息,演技自然、親切、樸素。與此同時,出現了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長城畫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較具規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於1925年創辦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於民間故事,拍攝一批古裝片,並在上海掀起拍攝古裝片的熱潮 ,還以此立足於南洋市場。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⑹ 中國的第一部國產電影是什麼
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有聲電影有「臘盤發聲」和「片上發聲」兩種技術。前者是將聲音刻錄在唱盤上,放映時與影片同步播放,為電影配音;這也是世界上有聲電影最初問世時採用的方法。誕生於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美國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後者則是今天普遍應用的在膠片上錄制聲音的技術。由於成本和技術水平的原因,《歌女紅牡丹》採用的是成本低廉、製作簡單的臘盤發聲方法,因而,它實際上應該稱作是中國第一部「臘盤發聲」的有聲片。
《歌女紅牡丹》由洪深編劇,張石川導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寫女歌手紅牡丹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後,不僅備受凌辱,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當丈夫賣掉女兒,又因失手殺人入獄後,紅牡丹卻忍辱負重,恪盡婦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戲曲藝人的生活悲歡,也揭露了封建禮教對婦女身心的*。除了對白之外,片中利用「有聲」的優勢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劇片段(由梅蘭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轟動效應。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以歌唱家生活為題材如出一轍。影片於1930年中旬開拍,前後經過5次試驗,至年底拍竣,耗資12萬元舊幣,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戲院試映,3月15日於新光大戲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時盛況空前,並在全國各大城市引起了轟動,發行到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但嚴格地說,《歌女紅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聲片」,因其只注意了對話的有聲,而忽略了周圍環境的音響效果,所以看起來只有人說話或唱戲時有聲,其它周圍事物都是靜悄悄的。這當然也是初期有聲電影的通病。
與這部影片同時開拍的另一部有聲片是「友聯」公司攝制的《虞美人》。它同樣採用臘盤發聲技術,描寫了一對兒戲劇演員演出《霸王別姬》一劇的幕前幕後。兩部影片在技術上稍有不同。《歌女紅牡丹》是影片拍完後讓演員看著畫面對口型配音,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後期配音。《虞美人》則是先把聲音錄好唱片,然後演員在現場按照放出來的聲音表演。兩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於《歌女紅牡丹》,於1931年5月上演。
臘盤發聲的有聲片在技術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問題。特別是膠片一旦發生局部斷毀,其後的劇情就難以再和聲音相吻合,甚至會出現銀幕上男人在張口,擴音器里傳出來的卻是女聲的笑劇。因而,在這兩部影片上演的當年,一些電影公司也開始試制「片上發聲」的有聲片。它們是由大中國和暨南兩家公司合制的《雨過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攝的《歌場春色》。這兩部影片都是租用國外的設備,並由外國人參與協助製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過天青》於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戲院試映。由於該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設備,並赴日本拍攝,不久後即遭到觀眾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製的錄音設備拍攝了《春潮》一片,成為中國第一部用國產錄音設備製作的片上發聲的有聲電影。
由於資金和技術的原因,在有聲電影問世後,許多電影公司仍然在繼續攝制無聲片,這形成了中國早期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長期並存的特殊現象。直至1936年,無聲片才終於停止拍攝,中國電影從無聲向有聲的轉變得以徹底完成。
第一部引起轟動的國產故事片
1922年,中國電影的先驅者之一張石川聯合鄭正秋、周劍雲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這是二三十年代中國最有成就的電影公司之一。
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片正劇《孤兒救祖記》,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王漢倫、鄭小秋等主演。影片描寫一個富翁楊壽昌在兒子死後,懷疑兒媳不貞,將其趕出家門。兒媳余蔚如忍辱負重,將兒子養大成人,送入楊壽昌所辦的學校讀書。一天,當年陷害兒媳的侄子密謀害死楊壽昌,奪其家產,被孫子余璞挺身相救,於是*大白,一家人終於團聚。
編劇鄭正秋是我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其電影觀念也秉承著中國文藝觀的傳統,認為電影應擔負起改良社會,教化民風這一重要使命,因而他編劇的電影強調道德教化,關注現實問題,注重社會的內涵,被稱為「社會片」的開創者和代表人物。這部影片是鄭正秋電影觀念的一次重要嘗試,也是他創作的第一部「社會片」。影片的主題是「教孝」、「懲惡」、「勸學」、「揚善」和宣傳社會改良;片中的人物也被歸結為善與惡的代表,尤其兒媳余蔚如的「賢妻良母」形象是具有典型的中國傳統理念的標志。
在《孤兒救祖記》問世之前,已誕生十幾年的中國電影正陷於低谷之中。這部影片除了在故事內容上擺脫了早期電影對西方電影例如滑稽片等的因襲摹仿,包含著濃厚的民族情感、民族觀念外,藝術上也擺脫了文明戲式的舞台化表演風格,力求形象、情景的生活化和真實性,同時注重故事性和情節的引人入勝,這使得影片在當時的確不同凡響,非常契合觀眾的口味。
影片於1923年12月28日在上海公映。據記載,它成為第一部在商業和藝術上獲得巨大成功的國產片,其在當時的聲譽和影響超過了所有的外國片。影片公映之後,「未二日,聲譽已傳遍海上,莫不以一睹為快」。以後又在上海、南京、漢口、天津等地連映六七個月,「營業之盛,首屈一指;輿論之佳,亦一時無兩。」《孤兒救祖記》的成功,不但使成立不久的明星公司獲得了生機,並在此後成為二三十年代中國最重要的製片機構之一,而且直接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國產電影運動」。此後數年間,國產製片業迅速崛起,據統計,1922-1926年間,全國各地先後開辦的電影公司有175家,單上海一地就有145家。眾多電影公司的出現,自然導致了電影產量激增,國產電影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中國電影藉此開始走出低谷,進入自己的第一個空前繁榮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余蔚如的扮演者王漢倫(1903-1978)。她是中國第一代女影星之一,當時為一外資企業的英文打字員。影片在開拍之前四處尋找女演員無著,經同事中一位明星公司的股東介紹,王漢倫前往應試,頗得張石川的滿意,從此進入影壇。影片的成功不但使她成為中國第一代職業女演員,也成為享譽一時的中國第一位悲劇明星。
中國第一部長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俠、古裝片等商業電影的逐漸興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獲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氣,連續推出該片的續集,到1931年止,共拍攝了18集,由此它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長系列片。
《火燒紅蓮寺》取材於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鄭小秋、夏佩珍等主演。影片表現在湖南鄉村械鬥復仇的背景中,瀏陽縣把頭陸風陽之子陸小青學得高超武藝,返鄉中誤入妖魔潛伏的紅蓮古寺,後在眾多武林高手及官兵的救助下,方得沖出魔窟,救出被囚禁的總督及被殘害的良家婦女,並將紅蓮寺一把火燒掉。
這部影片是在20年代後半期商業電影開始在中國興盛的背景下問世的。其時,古裝片和武俠片成為商業電影的主要潮流。《火燒紅蓮寺》在武俠電影中加入了大量武林高手以「異技」鬥法及半人半魔的神怪內容,成為「武俠神怪片」的開創者。例如影片的核心為「昆侖派」和「崆峒派」之間的法術爭斗,這使影片從以往武俠片拍攝武打場面轉向了注重以大量的特技鏡頭和機關布景來表現武林高手們的「飛劍白光」、「遁地逃走」等仙門妖術,同時並穿插有半裸的女人,半人半神的怪物,動作性強,又很熱鬧。
《火燒紅蓮寺》的成功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電影熱及神怪片熱,許多公司紛紛效仿,其中以「火燒」為題材的影片就層出不窮,如《火燒平陽城》、《火燒七星樓》、《火燒青龍寺》等。無論是從技術積累的角度,還是從題材拓展的角度來看,「武俠」兩字自此片後便成了中國電影軍械庫中的常規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從此在劍光俠影中長大。
《火燒紅蓮寺》是中國大型系列電影的開山之作。這種依託於商業電影的系列片也在當時成為一種熱潮。稍後於這部影片問世的系列片還有《乾隆游江南》(9集),《荒江女俠》(13集)。
⑺ 誰能告訴我中國電影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中國電影發展史有4個階段。
1、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
2、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照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
(7)中國性戲觀第一段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部電影介紹
《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並在前門大觀樓放映,該片由任慶泰執導,譚鑫培主演。影片於1905年12月28日在中國(清朝)上映,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
影片《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
⑻ 第一部中國電影大片是什麼電影
我來回答中國電影大片是什麼電影?
中國電影大片兒在1907年由法國產的木殼兒攝影機和膠片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叫做定居山,
該片兒是由大觀園戲院上映的,由北京城萬人空巷爭相觀看,這是我國的第—部影片。
⑼ 中國的最早的電影院是哪裡中國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哈爾濱首座電影院,也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12),故址在今哈爾濱市道里區中央大街與西十二道街拐角處。創建人是俄國攝影技術師考布切夫。
這家電影院的歷史,在中國比北京、上海最早的電影院分別早四至六年,比光緒年西太後七十大壽第一次看電影還早兩年。在全世界范圍比較,則和號稱「世界影院之最」的美國洛杉磯電影院同年所建。
哈爾濱繼中央大街創建首座影院之後,又在中央大街、新商業街(今奮斗路)和烏查斯街(今地段街)繁華街區相繼開辦了馬迭爾(1950)、敖連特(1908)、托爾斯泰(1909)、皆克坦斯(1910年前)、新開影戲院(1911)五處,清末之前哈爾濱已有影院六處。
哈爾濱首座、中國第一家電影院的創建人考布切夫,清末之前還攝制過三部記錄電影:
第一部記錄片《旅順之戰》(以下片名皆系作者所加),攝於1905年,由法國商人瑗雜斯帶去京、津、滬放映後,於1906年經黑龍江省交涉局批准到齊齊哈爾租用闊米薩爾戲園放映一月,「皆日俄戰攻真跡,槍擊炮轟,馬馳人行,與生者地無異」。
第二部記錄片《安重根刺伊藤博文》,攝於1909年。據地方文獻記載:伊藤之死,系被復國仇、雪國恥跟蹤而至的朝鮮義士安重根所殺。伊藤來哈目的,原打算同比他早到兩天的俄國財政大臣戈果甫佐夫迷議瓜分中國東北問題,不料想剛下火車未走出站台,即遭狙擊。當時安重根連發三槍,伊藤博文胸、肋、腹三處中彈,遂即倒地斃命。
第三部記錄片《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音xun4)巡狩過哈》,攝於1911年,當時放映於中央大街電影院,從攝制到放映不出旬日。《遠東報》稱:「每當夕陽西下,公園散後仕女遊人相偕去中國大街之電影園聚興,所演皆趙督來哈新片『真情畢露』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