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的藝術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方方面面,建議你看《雕刻時光》和《電影是什麼》兩本書,然後可以買電影雜志看,比如《看電影》午夜場
B. 影視藝術鑒賞的網路課程的作業你都做了么,可以把答案截圖都發給我么,求求你了
影視鑒賞引言(一)已完成
1 下面哪一部是折射隱喻現實的電影:()
A、《神話》 B、《阿甘正傳》 C、《後窗》 D、《淘金記》
正確答案: C
2 陳旭光提出的電影鑒賞的層次、境界有幾個:() A、6個 B、5個 C、4個 D、3個
正確答案: D
3 電影《小武》、《三峽好人》的導演是:() A、陳凱歌 B、張藝謀 C、賈樟柯 D、姜文 正確答案: C
4 陳旭光提出的電影鑒賞的應對方法有幾條:() A、3條 B、4條 C、2條 D、1條
正確答案: B
5 下面哪一項不屬於正確應對影視鑒賞這門課程的方法:()
A、固守陳規的方法 B、比較的視野 C、文化的維度 D、思維的高度
正確答案: A
影視鑒賞引言(二)已完成
1 下面不屬於波德里亞所說的影視與現實關系的一項是:()
A、影像是現實的反映 B、影像掩蓋和篡改現實 C、影像與真實沒有任何關系 D、影像永遠等同現實
正確答案: D
2 《虛擬偶像》是下面哪一部電影的另外一個名字:()
A、《阿凡達》 B、《西蒙尼》 C、《黑客帝國》 D、《搖尾狗》
正確答案: B
3 六十年代電影《劉三姐》中劉三姐的扮演者是:() A、黃婉秋 B、寧靜 C、張文君 D、鄧麗君
正確答案: A
4 電影是夢或神話,比如《淘金記》《甲方乙方》《小五》等作品均體現了這點。
正確答案:×
5 影視創造我們的生活,也虛擬或扭曲我們的生活。
正確答案:√
影視鑒賞引言(三)已完成
1 下面不屬於電影的藝術定位的一項是:()
A、大眾傳媒 B、形象存在方式 C、藝術感知方式 D、藝術存在形態
正確答案: A
2 電影是人類夢想的實現、身體的想像的延伸。()
正確答案:√
3 藝術思維和邏輯思維是完全對立的,不能相互輔助。
正確答案:×
4 下列是陳凱歌導演的作品是:()
A、《王的盛宴》 B、《紅高粱》 C、《讓子彈飛》 D、《無極》
正確答案: D
5 影評人路易·德呂克是哪個國家的:() A、法國 B、義大利 C、英國 D、美國
正確答案: A
6 麥克魯漢曾說「我要給觀眾不無裨益的驚嚇。文明的保護性太強了,我們連起雞皮疙瘩的本能都失去了」。
正確答案:×
7 藝術形象的存在方式不包括下面哪一項:()
A、時間藝術 B、空間藝術 C、時空綜合藝術 D、想像藝術
確答案: D
影視鑒賞引言(四)已完成
1 法國著名電影家巴贊說「攝影機如自來水筆」。
正確答案:×
2 下面不屬於電影的負面批判的一項是:()
A、無法反應現實生活 B、深度的喪失、平面化、單面化的問題 C、媒體的強勢話語霸權與意識形態欺騙性 D、過度的商業性導致的倫理道德底線喪失問題
正確答案: A
3 電影中的藝術戲劇主要包括戲劇性沖突、結構、表演性藝術。
正確答案:√
4 「電影攝影與自來水筆」出於哪位著名導演:()
A、詹姆斯·卡梅隆 B、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C、阿斯特呂克 D、喬治·盧卡斯
正確答案: C
5 抒情性屬於電影中的哪種藝術形式:() A、文學 B、美術 C、戲劇 D、音樂
正確答案: A
6 下列不屬於電影中的文學是:()
A、情節 B、故事 C、對話語言 D、舞蹈
正確答案: D
7 「游戲沖動說」是下面哪一位提出的:() A、馬爾庫塞 B、馬克思 C、席勒 D、巴贊
正確答案: C
「追求永恆」與「第七藝術」的誕生(一)已完成
1 電影是運動的造型藝術,它既參與時間藝術之列,也側身空間藝術之列。
正確答案:√
2 「木乃伊情結」是由下面哪一國的著名電影學家提出的:() A、德國 B、義大利 C、英國 D、法國
正確答案: D
3 被BBC稱為「第八藝術」的是:() A、舞蹈 B、美術 C、文學 D、電視
正確答案: D
4 把電影稱為「第七藝術」的是:() A、卡努杜 B、席勒 C、德呂克 D、巴贊
正確答案: A
5 建築、語言、繪畫和雕塑都屬於空間藝術。
正確答案:×
「追求永恆」與「第七藝術」的誕生(二)已完成
1 「視覺滯留原理」是電影藝術成因的心理學視覺。
正確答案:×
2 《後窗》是哪位懸疑大師的導演作品:()
A、斯皮爾伯格 B、希區柯克 C、橫溝正史 D、昆汀
正確答案: B
3 希區柯克的主要代表作不包括
A、《39級台階》 B、《蝴蝶夢》 C、《捉迷藏》 D、《後窗》
正確答案: C 我
4 希區柯克執導的電影常常被批判為具有較強的女權主義
正確答案:×
5 《下樓梯的女裸體》是下面哪一位的作品:() A、卡努杜 B、巴贊 C、杜桑 D、梅里愛 正確答案: C
語言的自覺電影藝術獨立之途(一)已完成
1 1927年拍攝的《爵士歌王》是一部無聲電影。
正確答案:×
2 《雨中曲》和《藝術家》兩部電影都描述了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過渡的電影史
正確答案:√
3 對於電影的歷史描述可以有多種角度。
正確答案:√
4 從技術角度描繪電影史,下面表達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靜止照相階段 B、有聲電影階段 C、無聲電影階段 D、彩色電影階段
正確答案: A
5 《紅色沙漠》是下面哪一位著名電影大師的作品:() A、普多夫金 B、希區柯克 C、安東尼奧尼 D、巴贊
正確答案: C
語言的自覺電影藝術獨立之途(二)已完成
1 電影《火車大劫案》是導演格里菲斯的力作之一。
正確答案:×
2 鮑特的哪部電影是第一次用電影畫面說出了「與此同時」這樣的意思 A、《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 B、《從鷹巢中救出的人》 C、《明目張膽的白日搶劫》 D、《火車大劫案》
正確答案: D
3 拉薩姆認為鮑特創造了電影的句法
正確答案:×
4 電影語言是一種在機器制約下的與對話語言、文字語言相同的語言
正確答案:×
C. 跪求爾雅影視鑒賞作業答案,給出答案繼續送分
陳旭光提出的電影鑒賞層次有3個。
巴贊的是完整性。
失戀33天的男主是文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強調現實主義。
D. 電影的藝術功能有哪些
看懂他人人生
E. 藝術包括哪些方面
藝術包括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綜合藝術和語言藝術。
1、造型藝術
指以一定物質材料(如繪畫用顏料、墨、絹、布、紙、木板等,雕塑、工藝用木、石、泥、玻璃、金屬等,建築用多種建築材料等)和手段創造的可視靜態空間形象的來反應社會生活與表現藝術家思想情感。
2、表演藝術
是由表演藝術家完成的直接訴諸人的視覺、聽覺的藝術種類。泛指必須通過表演完成的藝術形式,如音樂演奏、演唱、舞蹈、曲藝等。專指演員在電影、電視劇、戲劇中創造角色的表演。
3、綜合藝術
泛指幾種藝術成分綜合而成的藝術。如歌曲綜合詩歌與音樂,建築綜合繪畫與雕塑,戲劇綜合文學、表演、音樂、美術、舞蹈等。通常專指戲劇、電影、電視劇、舞蹈等形式。
4、語言藝術
是運用語言的手段創造審美的形象的一種藝術形式。它包括戲劇小品、播音主持、演講、辯論等藝術形式。它的表達方法可以有呼吸法、語言速度、單人、多人、混聲等多種形式。
(5)電影的藝術定位包括以下哪個方面擴展閱讀
特徵:
藝術形象貫穿於藝術活動的全過程。藝術家在創造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具體的形象。正如鄭板橋畫竹子,他觀察、體驗竹子的形象始於「園中之竹」、「眼中之竹」,藝術構思孕育了「胸中之竹」。
而磨硯展紙倏作變相最後完成了「手中之竹」,可見竹子的形象自始至終伴隨了畫竹的全過程。藝術家不僅在創作過程中從不脫離生動具體的形象,其創造的成果藝術品, 更須展現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並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去打動每一個欣賞者。
因此,藝術欣賞的過程也要通過對藝術形象的感情來引發對作品中情境、意境的體味。這足以說明形象貫穿了藝術活動的每個環節。
形象性成為藝術區別於其它社會意識形態的最基本的特徵,也是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是創作主體對於客體對象瞬間領悟式的審美創造。它是感性的不是推理的,是體驗的,而不是分析的。
F. 電影的藝術定位有哪些
籠統的說就兩種,造型傾向(形式主義)和寫實傾向(現實主義)。先鋒派就是形式主義的極致,紀錄片就是現實主義的極致。一般的好萊塢影片是介於兩者之間的,當然,像歌舞片會偏形式主義一些,故事片會偏現實主義一些。
G. 影視藝術中包含了哪些藝術種類
1、電影藝術
電影藝術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
2、電影與戲劇的結合。戲劇藝術是一種綜合藝術。它融文學、美術、表演、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於一爐,由語言、動作、場景、道具等組合成為表現手段。
通過編劇、導演、演員的共同創造,把生活中的矛盾沖突,十分尖銳、強烈、集中地再現於舞台之上,使觀眾猶如親眼目睹或親身經歷戲劇中發生的事件一樣,從而獲得具體生動的藝術感受。
3、電影與文學的結合。電影、電視藝術從文學中吸取了敘事的方式和結構,對於電影來說,文學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與此同時,文學的各種體裁都曾經直接對電影產生過巨大影響。
4、電影與繪畫的結合。電影從繪畫中吸取了構圖和色調,由於表現手段不同,繪畫種類非常豐富,而寫實與表現是兩種最主要的方式。
寫實性繪畫直接模仿自然和現實事物形象,多用逼真的手段達到特定的具象效果;表現性繪畫側重強調主觀精神,多採取誇張、變形、象徵、抽象等手法直接表達主體情感體驗與審美需要,實現藝術形象的創造。
5、文學與音樂的結合。電影與音樂一開始就結下了不解之緣,音樂成為電影概括主題、抒發情感、渲染氣氛的重要藝術手段,尤其是廣為傳唱的影視歌曲更是成為影視藝術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H. 電影藝術的特點有哪些
http://cache..com/c?m=&p=9a72c115d9c046e6439fc7710843&user=
I. 電影的藝術風格都有哪些一一列舉說明,謝謝
( 1 )先看光,每個鏡頭中光是怎麼用的,下一個鏡頭的光有什麼變化,有沒有投影的變化,有沒有黑夜白天的變化,有沒有陰天、下雨; ( 2 )空間有沒有大小的變化,大房間、小房間,有沒有室內室外的變化; ( 3 )聽聲音,是同期還是後期,每個鏡頭中有沒有表現出的聲音空間來,它是什麼樣的,下個鏡頭的聲音空間感有什麼變化; ( 4 )背景是什麼,與前景的關系如何,它是怎樣變的(這是透視關系); ( 5 )有沒有運動,是畫面內的被攝體在運動,還是攝影機在運動,是水平運動(左右橫移)多還是縱深運動多。 ( 6 )有沒有用變焦,它是准確地表現了兩個人物關系,還是造成了錯誤的關系,變焦用得多不多,搖鏡頭有沒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義; ( 7 )注意運動的動與靜的關系,是前景有運動,背景沒有,或是背景有運動,前景沒有,或是前後景都有,或前後景都沒有; ( 8 )剪輯點在哪裡,起幅的畫面是怎麼樣的,落幅的畫面是怎樣的,如果是一個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體造型好不好,看的時候有什麼不同,是用切換多,還是用疊化多。 ( 9 )在一個鏡頭中人物的調度是怎樣的,有沒有第四面牆的舞台處理(即所有鏡頭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攝影機,就像幼兒園里的排排坐,吃果果。)演員的單獨表演也是力求面向第四面牆? ( 10 )音樂用在哪裡;有沒有主題歌,有作用嗎?音樂與人物動作(或稱表演)關系,音樂與攝影機運動的關系,音樂與色彩變化的關系,音樂與對話的情緒及節奏的關系,音樂與自然音響(即雜訊)的關系等等。 ( 11 )如果是故事片,情節的轉折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是用旁白,還是無聲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話,你能用無聲把這一段落表現出來嗎? ( 12 )畫面上的人物關系變化,有變化,還是沒有變化,比如 在整個鏡頭里始終站在B 右邊,就沒有走到B的左邊去過,等等; ( 13 )對話寫得是否生活化,還是舞台腔,順口嗎? ( 14 )每個鏡頭中人物都穿什麼顏色的服裝,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也就是說,有沒有色彩的調度,即作為流動色彩來使用; ( 15 )道具在時代、地域、民族、文化方面准確嗎? ( 16 )時間上是否用閃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合理嗎? ( 17 )用長鏡頭嗎?最長的鏡頭有多長,你感覺是長,還是沒有實際那麼長,這個長鏡頭內的人物關系是怎樣的。全在畫面內,或者是一個在畫內,一個在畫外(正 / 反拍不算內)。 ( 18 )人聲,是按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這樣的搭配嗎? ( 19 )特寫是否作為情節中的視覺重音來使用的? ( 20 )全片的聲畫結合如何,有沒有非常精彩的地方? 另外,影視評論寫作可分為幾種類型,具體如下: 印象式影視評論的寫作:是寫作者對影視作品的主觀感受和個人印象的描述,是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影評。主要依賴於個人的直覺能力和感覺能力。特點是隨意性的評論、敏銳的觀察、恰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像力。 印象式評論的寫作思路: 電影的主演是誰?所飾演的角色是什麼?表演怎麼樣? 主創是誰?編劇、導演、攝影、剪輯、製作公司是誰?他們還有沒有其他讀者熟悉的作品? 我喜歡這部作品嗎?為什麼? 作品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部分?為什麼? 我在寫作中,是否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的東西?有無遺漏?我對影片的描述是否清楚、明晰? 我對影片中的演員、導演及呈現的主題有無偏見?如有,為什麼?說出偏見的理由,要有理有據。 我的評論能站得住腳嗎?影片中哪些方面可以支持我的觀點?還有沒有其他可以能證明我觀點的材料? 我最想告訴讀者的是什麼?我在影評中有沒有清晰地表達出來 ? 形式分析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評論焦點是影視作品的形式結構等本體的內容,主要是關於影片的結構和風格,或是影視的敘事形式在影片中特定的組織形式。從決定影片的組織結構是敘事性還是非敘事性形式系統出發來了解影片是如何合成一個整體的。分析影視作品的形式和風格,辨識影片中使用的技巧。找出整部影片中的技巧模式。發現整部影片是如何系統化和模式化地使用這些技巧。在整部影片或單一的片段中,技巧的使用或重復或變化,或深入發展或平行對應,都是應該重點注意的部分。找出這些重要技巧的功能,也就是找出風格在影片不休形式中所扮演的角色。挖掘功能的直接的方法是去注意影片的效果特定技巧在影片的表達中起著強調、誤導澄清、強化等作用。 「作者論」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作者」論的基本信念是電影藝術是個人而非公眾表達的工具,但並不排斥影視創作是一個集體努力的結果,只是指出有一個主要的人物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作者論」影評的價值體系的基礎:個人風格是否呈現在整體的影視作品中。關注的是主題意識、影視技巧的運用和影音風格比較一致的影視創作者。 寫作方法: 從一組影片的比較中,指出它們風格和產題目的一貫性,進而認定影片背後的主要的作者。 詳細分析一部影視作品,以彰顯它與作者的主題和風格觀念之間的關系。 攝影機的運動、構圖、燈光、剪輯及作品中反復出現的母題對分析作者的風格和主題意識都非常有用。 入手角度: 該作者的生活(社會階級、政治、教育、專業訓練等)是否對影片的主題產生某種影響? 該作者是否持續使用相同的主題,或持續拍攝同一類型的影片 ?該作者是否對某種電影表現技法(如長鏡頭、特寫、大遠景等)有偏好? 該作者在影片中呈現的個人標志是什麼? 該作者是否在每一部影片中都固定與一些影片的主創人員合作?他們之間的合作有什麼特別之處?誰的作者標記更顯著? 類型研究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在20世紀60末到70年代初第一次在電影研究的領域演變成影視評論的一個重點。入手角度: 是否可能找到某些有關情節、人物、主題、場景和對白的重復牲來對影片進行分類? 電影的類型中是否包含了某種社會價值觀? 不同的類型片的發展如何?它們在類型影片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有無變化?是消退還是繁榮?變化的根本原因體現在什麼方面? 影片是否屬於新的類型?如是,為什麼?不是又為什麼?新的類型的特點或特色體現在什麼方面? 電影類型的形成與歷史有什麼關聯? 背景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 1、史學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 最廣泛使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運用電影發展的歷史及電影反映的社會歷史影像。都是把影片放到電影、電視發展的社會、歷史的脈絡中去審視它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2、社會意識形態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主要是從社會的政治意識、倫理道德、美學取向、男女角色的社會地位與性別認同、對待不同民族或種族的態度及宗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等方面來分析影視作品中隱藏的相關觀念。 入手角度: 影片想要告訴觀眾一個什麼樣的主題信息?在這些信息中,哪些是明指的,哪些是暗指的?明指與暗指與現實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影片所表露的精神和價值是什麼?它們代表著哪個階級或階層? 影片是否挑戰了觀眾的信仰,或是暗合? 影片是否製造了某種文化或價值的認同,它使用的是什麼手法?在這中間是否存在著國家/民族主義或文化侵略?不同的性別/種族是如何在影片中被呈現的?他們在影片中所呈現的形象是被真實再現還是被歪曲和曲解? 影片所使用的基本的思維模式是什麼?它是如何運作的? 影片中的世界是呈現世界真實的復雜性,還是不斷暗示著某種價值觀?這一種價值觀背後的理論支撐是什麼?
J. 電影藝術定位的方式不包括
1、後現代主義電影具有反傳統、反文化、反深度和平面化等特徵。 (5.00分)
是 否
2、電影和戲劇的關系是我們要徹底丟掉戲劇的拐棍,回歸電影的本真。 (5.00分)
是 否
3、安東尼奧尼豪氣沖天的名言:我使用我的演員只是作為構圖的一部分,「就像一棵樹、一堵牆或一片雲彩」。 (5.00分)
是 否
4、就空間距離而言,戲劇基本不變,而電影是靈活可變的。 (5.00分)
是 否
5、最經典的悲劇形式是四幕悲劇。 (5.00分)
是 否
6、繪畫和雕塑要「靜中求動」,而電影要「動中求靜」。 (5.00分)
是 否
7、電影《英雄》中趙國主要採用紅色色調 (5.00分)
是 否
8、中國電影的大眾文化源泉有:古典經典、紅色經典和民間文化。 (5.00分)
是 否
1、下面不屬於電影的藝術定位的一項是:() (6.00分)
A.大眾傳媒
B.形象存在方式
C.藝術感知方式
D.藝術存在形態
2、下列屬於導演陸川的作品有:() (6.00分)
A.《瘋狂的石頭》
B.《東成西就》
C.《三毛從軍記》
D.《尋槍》
3、從藝術感知方式角度來看,電影屬於什麼藝術 (6.00分)
A.視覺藝術
B.聽覺藝術
C.想像藝術
D.試聽綜合的想像藝術
4、《狗鎮》是由下面哪一位演員主演的:() (6.00分)
A.湯姆·克魯斯
B.尼古拉斯·凱奇
C.布拉德·皮特
D.妮可·基德曼
5、類型是按觀念和下面哪一項的總和來劃分的:() (6.00分)
A.藝術元素
B.劇本結構
C.題材選擇
D.輔助元素
6、下面關於賈樟柯表達正確的一項是:() (6.00分)
A.具有深厚的民族反思情結
B.片中不用方言
C.第一部作品是《三峽好人》
D.其作品紀實風格顯著
7、《拉奧孔》雕塑反應了雕塑造型的什麼特點 (6.00分)
A.整齊
B.散亂
C.靜中求動
D.動中求靜
8、美國後現代主義電影美學的崛起是從下面哪一項開始的:() (6.00分)
A.嬉皮士文化到紳士文化
B.紳士文化到嬉皮士文化
C.對好萊塢的崇拜
D.對好萊塢的反叛
9、下面哪一項不屬於文學形象與電影形象的差異:() (6.00分)
A.間接性 直接性
B.聽覺型 視覺性
C.多義性 單義性
D.抽象性 具體形象性
10、電影與戲劇的本質差異不包括 (6.00分)
A.運動差異
B.時間差異
C.空間差異
D.表演差異
判斷題(40分)選擇題我剛才就做過幾個,2選D,4選D,7選C,8選D,9選B。其他還沒做!!~~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