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牧馬人電影是根據哪部小說改編的
《牧馬人》電影該片改編自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
《靈與肉》是1981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張賢亮。這本小說集,收了《靈與肉》、《邢老漢和狗的故事》、《吉普賽人》、《四十三次快車》、《霜重色愈濃》五個短篇和中篇小說《土牢情話》。
故事內榮:許靈均,從一個地主小姐和一個留洋學生不自由婚姻的產物,到娘死爹棄睡馬槽的苦孩,之後趕上歷史的熱潮成了「老右」下放到農場放馬,一系列角色的轉換註定了生活的多磨難。。右派摘帽後,更加強化了他對這塊土地的感情,因此他拒絕了父親為他們全家辦出國的誘惑,決然地選擇留在這片他深愛的土地。
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還被樓健執導,於小偉、孫茜領銜主演的年代劇,影片講述了以許靈均為代表的一代支邊知識分子在艱難歲月中堅守夢想、紮根邊疆的故事。該劇於2018年6月17日在央視八套首播 。
《靈與肉》講述了新中國一代知識分子在艱難歲月中堅守理想信念,用文化將廢墟變成奇觀,用藝術使百姓境界提升,用知識的力量改變命運,獲取成功、創造奇跡的傳奇故事,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寧夏六十年的滄桑巨變和輝煌成就。
Ⅱ 《靈與肉》主要演的是什麼
《靈與肉》這部收視黑馬,沒有流量明星,但都是好演員!這部電視劇為收視黑馬的《靈與肉》,改編自張賢亮的同名小說,是一部從2015年就踏踏實實開始拍攝的精心之作。講述了知識分子許靈均在西北殘酷的環境下,不斷面對生與死的考驗、
也讓觀眾看到了孫茜不僅是槿汐姑姑,她的演員之路還有更多可能。短篇小說《靈與肉》是已故作家張賢亮的代表作品之一,1982年著名導演謝晉將小說拍攝成電影《牧馬人》,獲得金雞獎、百花獎等多個獎項,成為一部時代經典。張賢亮生前將其小說《靈與肉》的電視劇改編權無償授予寧夏電影集團。
Ⅲ 聽朋友說張賢亮先生的《靈與肉》改編的電影《牧馬人》在「西部影城」拍的
失戀後的經歷的張賢亮寫了小說《靈與肉》,根據該小說改編的電影《牧馬人》更是感動了許多人!
Ⅳ 從珊電視劇靈與肉中扮演誰
叢珊在電視劇《靈與肉》中扮演李秀芝的母親,值得一提的是在曾經(1982年)的電影《牧馬人》中叢珊曾經飾演女主角李秀芝。
PS:電視劇《靈與肉》改編自張賢亮的同名小說,當年謝晉導演改編的電影版《牧馬人》便轟動一時,難得的是,這樣一部現實主義電視劇在世界盃期間播出,收視率竟一度達到2.5%。
(4)牧馬人電影和電視劇靈與肉哪個好擴展閱讀:
演藝經歷:
叢珊1962年5月19日生在北京一個文藝工作者家庭,自幼受到藝術的熏陶。叢珊小時候,是由姥姥一手帶大的。叢珊從小學起就喜歡唱歌、跳舞。上中學後,叢珊喜歡上了電影,當一名演員成了叢珊的夢想。
1981年,叢珊順利地通過了考試,成為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班第二批錄取的學生,與姜文、呂麗萍、劉斌等是同班同學。
1982年,著名導演謝晉拍攝影片《牧馬人》,叢珊以她質朴的外表形象被選中飾演女主角李秀芝。這是叢珊第一次上銀幕,也是這部電影,讓觀眾第一次認識了叢珊,記住了叢珊。在《牧馬人》里,叢珊以質朴、細膩,富有生活氣息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李秀芝這一純真、善良、可愛的農村婦女形象。
由於導演和演員的密切配合,使該片獲得了文化部1982年優秀故事片獎和1983年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叢珊在82年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競爭中獲得提名。同年,她還以60萬選票當選《中國青年報》「最喜愛的十大青年銀幕形象」榜首。
1983年,叢珊再次出現在謝晉導演的影片《秋瑾》中,這次,叢珊扮演秋瑾的貼身丫環,戲雖不多,但她卻把清末大戶人家奴婢的心理活動表現得恰到好處。
叢珊拍的電影不多,但她所飾演的角色都十分成功,這與她對角色的研究,生活的體驗分不開的。如她飾演的《良家婦女》中的女主人公餘杏仙,透過她那雙充滿哀怨與希望的目光,將杏仙坎坷的生活經歷,復雜的內心情感淋漓盡致的展現在觀眾眼前。
該片導演黃健中稱叢珊「拍戲前反復揣摩角色,進戲很快,確實把舊中國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摧殘准確地表現出來了。」該片獲得了1986年第2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主要獎等國際獎。
1994年,途經香港的叢珊偶然聽說衛視中文台(鳳凰衛視前身)在招主持人,便跑去試鏡。就這樣,叢珊在衛視中文台擔任文化名人訪談、《衛視五星站》等特別欄目主持人。
她說,做主持人是完成了她一個未竟的心願。但因那時主持人少有發揮的空間,思想性、創造性的東西比較少,兩年後,叢珊又回到了法國。叢珊赴法留學期間,曾有一段異國情緣,最後以分手告終。
1996年,她帶著兒子回國,後來與導演蕭鋒組建了美滿的家庭。叢珊陸陸續續地又拍了很多戲:《愛情呼叫轉移》、《無名的功勛》、《南國夢》、《背水一戰》、《英雄時代》、《西部樂土》、《決日天良》、《桃花運》、《我的青春誰做主》等。頻頻現身於各種公眾場面。
2008年,叢珊和朱時茂,26年後再度聯手,走進《兩個人的房間》,續寫那段感動了幾代人的純真愛情之後的故事。
現在的叢珊,除了拍戲之外,也開始介入製作方面的工作,嘗試做監制,她認為,那是對自己能力的挑戰。
2013年8月,參演陸毅、秦海璐主演的電視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
Ⅳ 電影牧馬人講述得是誰
《牧馬人》該片改編自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而這個小說講述的就是主人公「許靈均」
故事主人公許靈均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來到西北牧場勞動,得到當地牧民的關懷照料,後遇到秀芝,她不嫌許靈均是「右派」,許靈均感激秀芝對他的信任。在牧民們的贊助下,他倆結成了患難夫妻。文革結束後,他放棄了到美國生活的機會,決定留下來建設祖國 。
(5)牧馬人電影和電視劇靈與肉哪個好擴展閱讀:
《牧馬人》角色介紹——
1、許靈均 演員朱時茂
自小孤苦無依,父親拋棄了他,母親又早早病逝,長大後因出身問題被打成右派,下放敕勒川牧場,成了一個牧馬人。種種厄運的降臨為他的生活抹上了濃重的陰影。然而在雄渾、壯闊的草原上,在勞動人民質朴、純真的感情陶冶下,他的靈魂又一次得到凈化重新尋到了友情、愛情和親情,
2、李秀芝 演員叢珊
許靈均的妻子。從四川逃荒來到敕勒川。她聰慧,愛勞動,平實質朴,稚氣可愛,凡事心裡有數,坦盪,明事理,敢擔當,樂觀果敢。雖然在莫名其妙的年代與許靈均結了莫名其妙的婚,但她不怨天尤人,而是真誠地信賴丈夫,把日子過得有生有色,風生水起,讓許靈均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
Ⅵ 電影牧馬人,電視劇叫什麼名其中女主演叫孫什麼了
叫靈與肉。女主角叫孫茜
Ⅶ 謝晉的《牧馬人》與文章《靈與肉》
世界經理人文摘[digest.icxo.com]消息:謝晉的電影牧馬人改編自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今天重讀,又被70,80年代的那種價值觀撞了一下腰。很熟悉很親切。我曾經覺得自己有老房子情節,因為十歲以前住過蘇聯援華時蓋的那種部隊大院的房子,兩層,灰磚斜頂,沒有陽台,窗戶狹長,房頂很高。廚房很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現在路過這種家屬區會有一種心頓時安靜下來的感覺。還會刻意多呆一會,偶而也會夢到全家搬回去住了。仔細想想這種情結中房子可能只是載體,應該是是對那時候的生活方式的一種眷戀,因為當時太小,眷戀的那種生活方式到底是什麼我也說不清楚。 十幾歲的時候,早晨起來跑步,路過家屬區里一干休所,裡面是獨棟的老房子,看到了一個穿紅毛衣梳著齊耳短發的女孩子在院子里晾衣服。霞光照在她臉上,很恬靜,眼神純潔,當時就被震撼了。工作以後就沒再見過這樣的眼神 牧馬人情節很簡單,小說也不長。講一個在西北牧馬的牧民突然接到失散多年的父親的邀請去美國繼承龐大的財產,因為捨不得這方水土和妻兒,最終回來的故事。故事有三個主題思想,一:強調勞動換來金錢,和不勞而獲的金錢的區別。裡面從珊有一句台詞(對她兒子說的):「錢只有自己掙來的花得才有意思,花得才心裡安逸。我買鹽的時候,我知道這是我賣雞蛋得來的錢;我買辣子的時候,我知道這是我割稻子得來的錢;我給你買本本的時候,我知道這是我加班打場得來的錢……」二:強調社會地位改變對愛情的影響。從珊(對他丈夫)說:「你是右派的時候,在我眼裡你是我男人,你平反了還是我男人,你要去美國坐汽車住洋樓你還是我男人。」三:強調知識差距無法改變愛情。當男主人公父親的女秘書,一個留美的美女問男主人公,怎麼和他不識字的老婆交流的時候,男主人公說:「人是高級動物,知識帶來的差距本來就很小,況且經歷也是一種知識。」 當然這種精神內涵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下被推崇的,現在看來有點過,但是如果稍稍吸收一點的話也許會有助於在功利時代保持心態的平和。1:勞動獲得報酬,即使是微薄的,我們不說驕傲,但最起碼也並不可恥。2:婚姻就是一個共同體,應該抱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心態,從吃不飽飯的牧民到美國億萬富的差距不敢說,但最起碼賺點小錢掌點小權出點小名的時候就先別急著換老婆(老公)了。3:別老覺得婚姻需要什麼事業上的共同語言,只要對生活的態度是一致的就行,在家裡還原的都是最本真的自我,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你說的話她(他)不懂又怎麼樣,那就說點能懂的,只會說別人聽不懂的話那才叫有病呢。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MSN上一個做記者的女孩子跟我聊天,我問她如果你可以向上帝提一個要求,希望他把你的男人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你才滿意呢?她說,我提要求的話就讓上帝改變我了,要麼永遠美貌,要麼長生不老,這樣想要什麼樣的男人都有! 回答得很絕,但其實就我對她的了解,應該在內心深處也是對純潔的愛情有幻想的,只是遇不到所以才關閉了心。回頭看看,誰不是呢。
參考資料: http://digest.icxo.com/htmlnews/2007/10/29/1207144.htm
Ⅷ 如何看待老電影《牧馬人》最近火了這個情況
《牧馬人》是一部拍攝於三十多年前的老電影,按理說應該會被新的時代所淘汰,不會出現在世人的眼裡。但這部電影卻出乎意料地走紅了,並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都引起了不小的關注,本身的播放量也是水漲船高,成為一次不可多得的影視奇景。我認為《牧馬人》的走紅不僅證明了這部電影本身質量過硬,更間接體現了當代人們對電影里男女主角那樣樸素而純真的感情的期待。
另外,在電影中飾演男女主角的演員都十分地好看而有活力。在那個沒有濾鏡、化妝技術也十分落後的年代裡,電影的主演幾乎可以算是素顏出鏡。但即使這樣,他們不加裝飾的美依然驚艷了眾多觀眾。同時演員們也很敬業,用自己扎實的演技造就了一部影史經典,三十多年過去了,他們的一顰一笑仍然讓觀眾難以忘懷。
Ⅸ 為什麼電影《牧馬人》有那麼多人看
近日,一部1982年公映的電影《牧馬人》在網上大火,朋友間聊的都是電影中有意思的情節。特別的是,這部37年前上映的電影現在主要是90後,也就是年輕人在觀看。這么火爆的電影,一定是有一些情節貼合了當下主流年輕人,即90後的價值觀以及實際生活。
現在,觀看這部電影的年輕人在彈幕中紛紛留下「這樣的愛情我可以」,「從前的車馬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我也想要這樣淳樸的生活」這樣的評價。
網友們羨慕許靈均和他妻子這份不摻雜雜質的愛情,即使許靈均有向更好更大的世界發展的機會,他也沒有拋棄她的妻子和兒子。這樣淳樸的陪伴是現代人在愛情、婚姻生活中可遇而不可求的。
網友們也羨慕許靈均一家子在敕勒川牧場得到的來自鄰居的照顧的這種溫暖感,這種溫暖也是在現在社會很少擁有的。每天下班回到家,不銹鋼防盜門啪一下關緊,也就拒絕了和鄰里的交流
這就是為什麼《牧馬人》大火的原因。現代觀眾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所嚮往的淳樸漂亮的生活,體驗到了自己渴望的來自環境的溫暖,純化了自己的心靈,也在繁忙的生活中偷得一瞬《牧馬人》這部電影給的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