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哪個電影根原著改編最大

哪個電影根原著改編最大

發布時間:2021-06-29 08:49:01

⑴ 最希望看到哪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

最希望看到以下小說被改編成電影:
1、《一品仵作》,作者:鳳今
作者功底深厚,既古典又通俗易懂,不由自主地愛上女主。故事結構大氣,江南、塞外風情淋漓盡致。錯別字很少,良心之作,大力推薦!很期待被翻拍。
2、《東宮》作者:匪我思存
那麼多虐文以後,我的虐點應該已經很高了,沒想到還是被東宮虐到了。是很虐啊,為什麼結局的時候,小楓不以死相逼呢,那樣李承鄞絕對會讓她走的啊,阿渡也就不會死了…...
3、《簪中錄》,作者:側側輕寒
我愛這部小說。記得結尾黃梓瑕發現了隱藏在簪中的一句話,「心中藏之,何日忘之」,才知道原來從李舒白送簪子給她時就已埋下了情根。李舒白給黃梓瑕的絕筆信,居然看哭了我。
4、《紈絝世子妃》作者:西子情
真的難以遇到好小說,情節動人文筆優美哎。因為這本書我喜歡上了看小說,喜歡上了這個作者。反正我是覺得非常好看,很多伏筆讓人意想不到。書嘛,有人喜歡肯定就有人不喜歡,一千個人看就有一千種《紈絝》。
5、《東床》作者:予方
女主穿越到看過的重生書中,成為炮灰女配,為了不像書中寫得死的早,女主自身努力,加運氣不錯,加結盟了實力男配齊錚,反轉了劇情,把自己的炮灰女配變成了女主,實力男配齊錚變成了男主,最後收獲美滿結局。值得一看,希望拍成電影。

⑵ 看原著小說和看改編電影哪個好我知道各有各的好,但我想相比之下看書更有什麼好處

很多小說角色,現實生活中根本沒人可以演出小說里描寫的那種樣貌,氣質。比如花千骨的霍建華就沒有白子畫的仙氣,何以笙簫默的何以琛,鍾漢良和黃曉明演繹的都不是特別好。而且看小說能提高你的文筆,和想像力。不過看電視劇比小說更生動,,畢竟有配樂,有特效。兩相權衡,各有利弊吧。

⑶ 電影《簡愛》相比原著改編得如何值得一看嗎

《簡愛》作為一部風靡全世界的文學名著,時常被搬到大熒幕中,各個電影版本層出不窮,都備受關注。電影《簡愛》相比原著內容有許多不足之處,畢竟將原著濃縮為幾個小時的電影是無法與原著進行媲美的,缺少人物情感的變化,沒有看過名著的觀眾或許會對故事情節感覺莫名其妙,但電影也並非完全無可取之處。對於原著內的作者想要表達的女性地位和思想價值,電影較完整的呈現了出來,影片的畫面格調黯淡深沉,極易與九十年代時期的社會 接軌,另外女演員對於簡愛人物的詮釋也非常完整到位。

電影《簡愛》真正做到了簡練精華,在述說故事的基礎上,不失原著主旨靈魂,充分體現了原著中具備的思想價值,值得前去欣賞。

⑷ 由小說改編的電影,你認為哪些電影是最成功的呢

張藝謀導演的《活著》

電影改編自余華的同名小說《活著》,我認為判斷一部小說改編電影是否成功的標志,就是看電影能不能表達出小說里想表達的內涵,甚至是讓觀眾感受到小說之外的東西,很顯然,《活著》做到了。

可以說,余華的小說《活著》上演的其實是一出由死亡連綴的生命悲劇,直接將主人公安置在生與死的搏鬥和抉擇中,以此來考量人保持「活著」的生命信念和生命的基本品質。福貴是生命之藤所結的一根苦瓜,他的生命之苦.命運之悲讓人扼腕頓足痛徹肺腑。

⑸ 有《根》改編的影片名是什麼

就叫「根」

根Roots(1977)
導演:
Marvin J. Chomsky
約翰·爾曼 John Erman
演員:
Maya Angelou .....Nyo Boto
Ji-Tu Cumbuka .....Wrestler
Moses Gunn .....Kintango
Thalmus Rasulala .....Omoro (Kunta's father)
Hari Rhodes .....Brima Cesay (as Harry Rhodes)
William Watson .....Gardner
Ren Woods .....Fanta
LeVar Burton .....Kunta Kinte/Toby Reynolds
愛德華·阿斯納 Edward Asner .....Capt. Thomas Davies
OJ·辛普森 O.J. Simpson .....Kadi Touray

根 "Roots"劇情簡介:

1 噩運當頭
1750年,在西非甘比亞,一黑人男嬰呱呱落地,奧摩羅驕傲地為兒子取名為昆塔·肯特。賓娜和奧摩羅看著他們的兒子一天天長大,心中無比欣慰。16歲的 肯特和其他男孩一起,離開家人,跟隨部落中德高望重的前輩在森林中學習生存技藝。然而,不幸的肯特在一次獨自外出時,被白人奴隸販子抓住。
17歲的肯特就這樣被一根索鏈剝奪了他作為人的自由、權利與尊嚴,像牲口一樣被野蠻地帶上了去美洲大陸的輪船。他離開了熟悉的鼓聲、熟悉的黑非洲。離開了父母、親人,和周圍同他一樣命運的人們,開始了屈辱而悲慘的奴隸生涯。然而,從這一刻起,爭取自由的火焰在昆塔·肯特心中如此強烈而執著地燃起。

2 逃離雷諾茲
在輪船上,昆塔·肯特和其他黑人遭到殘酷的虐待。到達目的地安那波利斯,昆塔被賣給了弗吉尼亞的姻草庄園主雷諾茲。雷諾茲規定黑人奴隸不能用原來的姓名,昆塔被改名叫做托比。昆塔在這兒遇到了他一生中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朋友,弗德拉。當昆塔了解到心愛的女伴芬塔被賣到了離他不到20英里的另一個庄園時,他決定出逃,去找芬塔,一起回非洲。然而在出逃途中他被艾密司抓了回來,在烈日下遭到嚴刑拷打。艾密司還強迫昆塔承認自己的名字叫托比。

3 破滅的掙扎
1776年,26歲的昆塔·肯特爭取自由的夢想依然那麼強烈。然而這次的出逃使他付出的代價是被砍去了右腳的五個腳趾,使得他再也無法逃跑。黑人女奴貝拉精心照料他,並鼓勵他站起來,邁動雙腳。時光過去兩年,昆塔成了庄園主的車夫,還知道了一些庄園主的秘密,例如,庄園主和他兄弟的妻子在郊外偷情。在費德拉的撮合下,昆塔和貝拉結為夫妻。而昆塔為了爭取自由仍然計劃出逃,但是因為貝拉懷有身孕,昆塔只能痛苦地放棄了他一生中最後的機會。

4 歲月依舊
1806年,昆塔和貝拉的女兒凱絲已經是一個16歲的少女。凱絲和黑人奴隸諾阿相愛。而諾阿不甘自己奴隸的命運,決定逃走。正當凱絲一家為逃走的諾阿暗暗高興時,諾阿卻被抓回了庄園。原來要給安妮小姐作貼身女僕的凱絲,因幫助諾阿逃跑,被賣給了另一個庄園主馬薩·摩拉。當晚,馬薩·摩拉強暴了凱絲。
二十多年後,凱絲的兒子切金·喬治成為了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們依然住在馬薩·摩拉庄園。切金·喬治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身世,覺得馬薩·摩拉對自己就像父親一樣好,而母親凱絲警告兒子不要相信馬薩·摩拉的鬼話和諾言。凱絲終於在不得以的情況下,痛苦地告訴兒子馬薩·摩拉是他的父親。切金·喬治這才認清了這個老惡棍的嘴臉。

5 重返家園
為了抵馬薩·摩拉的欠債,切金·喬治被送去英格蘭服役,條件是他回來後,成為一個自由人。十七年後,喬治回到了妻子的身邊,兒子和女兒都已長在成人,親人相見百感交集。兒子湯姆是個鐵匠,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然而,喬治獲得自由的證書,被鎮上兩個種族歧視的白人視為是一名不文的東西,深深刺傷了父子二人。喬治再次告別妻子和孩子們,要為他們找回真正的自由。此時美國內戰爆發。

6 告別苦難
美國內戰結束,南方失敗,奴隸制廢除,黑人奴隸在法律上真正獲得了自由。庄園主馬薩·哈威要離開庄園,他告訴黑人們可以留在庄園,或者跟他走。湯姆一家為了等候父親喬治歸來,決定留在庄園。一天夜間,幾個蒙面人放火要加害湯姆一家。湯姆和幾個小伙計一起查找這伙蒙面人,卻慘遭毒打。父親喬治突然出現在家人的面前,他們懲罰了作惡多端的埃文·布倫。全家起程去新的地方開辟自己的家園,喬治將這個家族黑非洲的歷史一一告訴他的後代,並讓他們要永遠牢記一個名字—昆塔·肯特!

⑹ 電影《阿司匹林》改編自哪部小說

《再見了,七星》 作者:半枝煙
把原著也發給你。。。。。。。

去超市采購,整個車程大約三十分鍾,中間有十分鍾我進入了半睡眠狀態。周圍有幾組細碎的談話和十種以上香水的雜合香氣,陽光好得像根本不屬於這個城市。
我在半睡眠狀態中感到很安全很放鬆。我好像做夢了,夢到了七星。已經記不太清楚七星的樣子了。這真有點荒謬。當感覺找不到可投影的眼睛,就像靈魂和肉體相互迷了路。
當你對一個人從「想念」變成「想起」,這說明你已經心甘情願地在他的生活中蒸發掉了。至於到底是你蒸發了他,還是他蒸發了你,這是兩個機率幾乎相等的可能性,就像投一個硬幣,結果是哪一面,都不意外。
關於愛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符號系統。比如歌、照片、錄相帶、情書,某個牌子的打火機和襯衫。對我來說,記憶和區分不同男人的符號是各種牌子的香煙。有時我發現我已經忘記了他們的名字,但我記得他們的煙。
我的第一個男朋友,就叫他三五吧,那時我十九歲。三五給我的前途帶來了一場小災難――有天夜裡在繪圖教室抽他留下來的「三五」,導致了一場局部小火災。這場火災不但使我的獎學金泡了湯,而且還使我背上了一個小處分,直至畢業也沒能撤消。
第二個男朋友是高樂,「高樂」這個牌子是種低檔涼煙,綠色的包裝,兩塊錢一包。而高樂同志很窮,他總是很樂觀地說這味道有點像沙龍嘛。我和他同甘共苦抽了一年「高樂」後,有一天他從前的女友給他寫了一封感人肺腑的遺書之後自殺未遂,他決定回到她身邊。
我記得那天晚上我去高樂那兒收拾自己的東西。我小心翼翼地把煙灰缸里所有沾著口紅印子的煙頭挑出來,把衛生間里的每一根長頭發撿干凈。高樂倚在門口面無表情地抽他的「高樂」。當我彎下腰趴到床底下很費勁兒地夠自己那雙拖鞋的時候,聽到了這個男人的抽泣聲。那時候我已經很明白哭並不能說明什麼,有時只是當事人一種即時抒情和自我勉懷的需要。我在床底下說,別哭了。她會給你幸福的。
我在臨走前給高樂留下了一條「高樂」,估計這些煙夠他抽兩個星期。我想,忘記一個人,大概也只需要兩個星期吧。
他的最後一個吻,雜著涼而嗆的「高樂」味兒。

我的第三個男朋友就是七星。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講三五和高樂的典故,是和七星坐在機場的咖啡廳里。七星正在抽他煙盒裡的最後一支「七星」。機場的廣播已經開始催促去德國的乘客登機。七星把空煙盒遞給我:「送給你,記住我是七星」。我接過煙盒,說:「我會記住的。只是,誰知道你以後會變成萬寶路還是大衛杜夫?
七星說:「這樣吧,等我們下次見面,如果我還抽七星的話,你就嫁給我。」
我伸出一隻手指說「一言為定」,七星也把他的手指鉤上來,說,「一言為定。」這如果是電影中的鏡頭,應該是用羅大佑的那首<彈唱詞>做背景音樂吧――「手指鉤一鉤,兩人心在此,眼神兜一兜,可愛的樣子」,所有短暫而浪漫的鏡頭感都可能是日後的致命傷,可我並不想讓七星知道。在這人來人往的機場,告訴一個即將在你生命中蒸發掉的人你實際上有多愛他更像是一種滿懷目的性的煽情。在這種時候絕口不提比千言萬語好,我要笑得盡量雲淡風清。
我對七星很酸很酸的說:「親愛的七星,我會好好過的,你是我的陽光我的紫外線,你讓我沒法發霉和腐爛。」
我知道在這一刻之後,我年輕的愛人七星會登上飛機,踏上異國土地,開始嶄新生活,抽上新牌子的香煙,結識新的女人,對新的女人說出新的「如果」――人們總是喜歡用「如果」去勾勒一些莫須有的奇跡。可大部分「如果」都不可兌現,不過是從希望到絕望的一個緩沖地帶。

我是在諾查丹馬斯預言中的世界末日也就是1999年7月1日那天決定放棄七星的。當時我們坐在學院路邊的馬路牙子上,車來車往,塵土飛揚。七星的一隻手拉著我的一隻手,他說我們就像蒼蠅一頭撞在玻璃上,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沒有的。說完這句關於蒼蠅的話我們不約而同地嘆氣。 我27歲,是個沒指望的女娛記;七星24歲,是個正在為前途和出路發愁的研究生――在「世界末日」,一對驢唇不對馬嘴的組合相擁在一起,等待著傳說中的大毀滅。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對七星這個年齡的男人來說,出路其實是多麼重要。
1999年7月1日終於平安度過,我們毫發無傷。我每天忙著加工別人的胡說八道,熱切關心著自己生產的方塊字兒在銅版紙新聞紙上能占據多大面積,能散發多誘人的肉香。而親愛的七星呢,終於在我百般勸說之下狠下心辦妥了一切手續,跑到德意志找他的前途和出路去了。
我們一起度過了「世界末日」,可我們還是沒有明天。世界沒有毀滅,愛情就無法永恆。
我沒什麼可說的。出路比愛情重要,德國比我重要。

在一次娛記的聚會上老宮說他賺夠了五十萬就從良。在我看來一個娛記要賺到五十萬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我說老宮啊,你恐怕要一輩子淪落風塵了。
那天晚上一定是月圓之夜,很多人不約而同地喝醉了。有人大談和XX女星的一夜羅曼史,有人告訴他呸呸呸你在她眼裡不過是堆狗屎;有人擁吻在一起,有人瘋狂歌唱。有位老兄拉著我說姑娘你看過《壞孩子的天空》嗎?你知道北野武嗎?你去找錢吧,我來導,肯定賽過北野武。我說,我不喜歡《壞孩子的天空》,我就喜歡《泰坦尼克》,他說姑娘你真俗,你怎麼會喜歡《泰坦尼克》這路貨呢。
一個混亂無比的場面,每個人都像魑魅魍魎。濃重的煙味一點點滲進我毫無抵抗力的衣服和頭發,又隨著每一個小動作鬼鬼祟祟地游盪出來。時間像是被一把剃刀剔了骨,被剝得只剩了現在,沒有將來。這場狂歡,像會一直遲續到世界末日。
在這樣的時候人會突然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自己TMD簡直就是個淪落的天使,等著上帝派人來救贖。可實際上你什麼也不是,上帝是忙不過來的,你要麼自己救自己,要麼傻乎乎地等著上帝派來的那個人來救風塵。
我需要時間,我需要金錢,我需要堅持到底的一次深呼吸。
我很想念七星,在這樣的時間地點和亂乎乎的場面中。潘越雲在歌里說:「天真的你毫無察覺地離開,哦,我想,這樣也好。」
呵呵,這樣也好。

我決定忘掉七星,好好當我的娛記。
作為一個娛記,我最擅長的就是聽人講故事,我賴以生存的器官就是我親愛的耳朵和手。耳朵虛懷若谷,手指玩世不恭,這樣一對組合,能迅速讓一隻蒼蠅羽化成仙。
這天我去采訪一個搖滾樂手,這人披著長長的頭發,耳朵上釘著三個銀環,一件環佩叮當的黑皮夾克,還是搖滾盛世時的齊整行頭,走在街中,活像是從九零年代的下水道里沖出來的特立獨行的怪物。
樂手一直在說他的氣功和他的音樂理想,就像一隻結實飽滿的汽球,裡面充滿虛無的氣體,正在對著我一點一點地釋放。
後來樂手開著車帶我在二環路上兜風,一路上開始碟碟不休地講他的故事和他的女人,講到動情處,他開始哭,情真意切,泣不成聲。世界上總是有這么多濫俗的悲情故事,我只好假惺惺地從擋風玻璃前的面巾紙盒裡抽出一張張面巾紙遞給他,還有,就是照顧著采訪機里旋轉著的錄音帶,看看它是不是需要換面。
我的煙抽光了,樂手一邊抽泣,一邊遞過一盒中南海。中南海的煙霧打著漩兒從車窗外飄出去,青色的,一種不確定的即性的美。我拍了拍他,說:嘿,你肯定是有一段日子沒講過這些故事了,所以你的故事講得挺情緒飽滿的。
樂手頓了頓,說,講講你的故事吧。夜色開始降臨,正是可以盡情抒情的好時段。不知為什麼,我突然很想和這個不相乾的人說說我和七星的故事。可是一個總是聽別人講故事的人會慢慢地失去講自己故事的能力,因為你會發現所有的故事其實都差不多,就像有人總結的,要麼是A愛B,B卻愛上了C,要麼是A愛BB也愛A卻失之交臂,再么就是A不愛BB也不愛A兩個人卻生活到了一起。我還需要說什麼呢?

我在音樂廳大堂采訪一個頒獎禮的時候,看到了采訪過的這個搖滾樂手。他一上來就摟了我一下,說:「寶貝兒,我很想你,我喜歡你。」我作受寵若驚狀,說:「你喜歡我什麼呀?」樂手說:「你跟別的女人不一樣,你的氣質很好。」我說:「我有什麼不一樣。我不過是個娛記,我腳上這雙靴子還是靠寫你的那篇稿子的稿費賺來的。」樂手說:「寶貝兒,你說話總是這樣赤裸裸的,多不好!」樂手又說:「你需要放鬆,怎麼樣?我開車帶你去山裡釣魚,就我們倆,我和你。「我說「親愛的,你是姜太公釣魚吧?「樂手搖了搖頭:「你看,你又來了!」
丁曉強應該是在我和樂手討論著「赤裸裸」的時候,出現在我們旁邊的。他從遙遠的休斯頓飛回來,目的就是要見一見我這個姑娘。我們是在網上的亞洲交友中心裡認識的,我閑來無事,在上面發了條徵婚啟事。在徵婚啟事中我把自己說得既安靜又簡單,結果被這個傢伙盯上了。
這一天我接到了他的電話,說他已經在北京,把我嚇了一跳。我說我正忙得不亦樂乎,他說那我去看你吧。
從「赤裸裸」這一刻起,這個名叫丁曉強的戴著眼鏡的男人開始進入了我的生活。
他進入的方式很酷,一言不發。當時我想,完了,索性破罐破摔下去吧。我就指著大堂里穿梭來去的男男女女,告訴他那個穿白色西裝的傢伙每天給我打電話追問我什麼時候可以看到他的專訪,還有那個穿性感晚裝的女人在一小時內會說出多少句「我KAO」。
那天等到散場從音樂廳里出來的時候。天下起了雨,是徹骨地冷。已經過了燈紅酒綠的時分,丁曉強說我送你回去吧。我和他瑟縮著鑽進計程車。這時電台里正在放我采訪過的一個女歌手的歌,歌詞里說,到哪裡再找一個這樣的你,到哪裡再找一個這樣的我?我說,丁曉強啊,你聽,真是狗P歌詞啊。
丁曉強同志不抽煙,所以我只能管他叫丁曉強。我認為我的佻撻一定會把丁曉強嚇壞。而且他逗留在北京期間我正在忙著趕稿子,無暇顧及到這個不遠萬里來相親的老男人。
在我看來,丁曉強的確就是個有美國公民身份至今未婚的中國老男人――四十五歲,整個人看起來極端平淡,我唯一好奇的是在燈紅酒綠的美利堅他如何打發他的單身生活的。丁曉強飛回美國的時候,我禮節性地去首都機場送了他。在辦登機手續時,丁曉強忽然問我:你想過你的前途嗎?我愣了,無言以對。
丁曉強回美國後一直和我保持書信聯系,在MAIL中力勸我別再不務正業。我猜這個老男人大概正在努力扮演一個天使,可有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這么個天使,不管他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對丁曉強說我正在考慮我的從良問題。我計劃著要開一個小店,賣衣服,賣我喜歡的東西。
我開始更加勤奮地生產垃圾,希望可以盡快積累出我從良的老本。不久我遭遇了一次非常農民的事件。我去采訪一個過氣女明星,這個過氣女明星顯然是剛經過一番惡補,好像一個人撐得要命急於排泄。她一上來就和我大談加謬薩特帕斯卡爾,侃侃而談的姿態像在打一連串的飽嗝。後來她問我,你知道瑪格麗特杜拉斯吧,那可是我最崇拜的作家。接著她居然開始背誦<情人>那著名的第一段,「我已經老了,有一天。。。。」這個過程直到我說「SORRY,我要去趟衛生間」才總算告一段落。
衛生間真是拯救我的好地方啊,我對著馬桶迫不及待地狂笑三聲,總算恢復了一本正經的模樣。我的模樣反正是沒有我對面的這個人值錢,可我必須得把它調節到一個合適的生存刻度上。回來後我把女演員描繪成兼具美貌智慧與才情的稀有動物,這個女人為此特地到雜志社買了五百本雜志分發給各路親朋好友。
一個月後老女人發來了律師凼,說他的朋友們都說我在專訪里對她進行了惡意諷刺,所以她決定告我侵犯了她的名譽權。為此她還特地招開了一個新聞發布會給我的同行們每人一個大紅包。
因為這場官司我在短期內成了小名人,焦頭爛額心力交瘁,而這個老女人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上了諸多報紙的娛樂版。我知道這不過是個低級的炒作游戲,但我竟如此無能為力。
我在MAIL里向丁曉強發了幾十K的牢騷,丁曉強回信說「我說真的算了別做了不然你嫁給我吧。」
我在一夜之間做出了重大決定,在做娛記和做美國藍領的老婆之間我選擇了後者。可供選擇的答案永遠是這么少,而且這么不能稱心如意,我對自己說這是世界上大多數人的命運,你只能在一個可遇的范圍內選擇一條看起來還湊和的出路。
在做這個決定時我想到了七星,這天夜裡我第一次撥了七星的越洋電話,電話那頭是請留言的聲音,我想了半天沒想出該說什麼,在半分鍾之後我掛斷了電話。我想七星收到的,大概只是一段沒來由的沉默。
我和丁曉強用最快的時間辦妥了手續,我們決定在二十世紀把婚結掉。
在從底特律轉機飛休斯頓的時候,我在機場休息廳的椅子里睡著了。我看到七星一個人坐在那裡,正在安靜地抽一支雪白煙桿的煙。我走過去,打了聲招呼:「HI」。七星無比驚詫地望著我。我說:「你好啊好久不見了」。七星說:「你怎麼會在這里?」我說:「我要在21世紀之前趕到休斯頓嫁一個華人藍領。」七星揚起手中的煙,說:「可是我抽的還是七星啊。我們拉過鉤的,你忘了?」
我醒來的時候,機場的大喇叭里正在一遍遍地喊著我的名字,催促我登機。四周到處是外國人,燈已經亮起來,戚戚查查的英語,陌生而雜沓的世界。而我,即將去投奔一個中國老男人,他是我後半生的出路。
再見了,七星!

⑺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小說都有哪些改編成了電影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有:1966年的《神奇旅程》(Fantastic Voyage)、1999年的《四百年人》(又名《機器管家》)和2004年的《我,機器人》。還有正在籌劃開拍的《基地》
詳細介紹如下:
《基地》吧,這部猶如《羅馬帝國興亡史》的太空歌劇一直被稱由拍攝《後天》、《2012》聞名的羅蘭·艾默里奇導演,據說投資不小。但能否拍出阿西莫夫原作的風格特色,卻是誰也不敢打包票。這是有原因的:早年間阿西莫夫和美國影視界關系很好,他多次執筆為一些科幻劇集做過編劇。但因為阿西莫夫有個怪癖:從來不坐飛機。這樣就沒法到好萊塢去參與合作,結果到今天真正與阿西莫夫有關的電影只有三部:1966年的《神奇旅程》(Fantastic Voyage)、1999年的《四百年人》(又名《機器管家》)和2004年的《我,機器人》。

《神奇旅程》這部電影最初參照的是Otto Klement和Jerome Bixby兩人的小故事,由Harry Kleiner寫成劇本。當時 Bantam Books公司獲得了改編權,請來阿西莫夫想把劇本改編成小說,並對電影劇本做些指導。劇本講的是一名蘇聯科學家從鐵幕後逃到美國,因為他的腦血管遭到間諜破壞而命在旦夕。五名美國醫生乃被縮小成幾百萬分之一置於潛艇中,注射進科學家體內進行血管手術。但時間有限,如果沒能及時出來,那艘潛艇就將變回原大,而這些人就都會死於非命。

在長達一年的過程中,阿西莫夫和電影製片方以及編劇之間爭執不斷,最終電影上映時演職員表中根本沒有阿西莫夫的名字。好在小說已經在電影上映前六個月就出版了,於是很多人誤以為《神奇旅程》是根據阿西莫夫的小說改編的(到今天都是),其實這是一個別人的故事,被阿西莫夫拿過來的。後來阿西莫夫還寫了一部續篇《神奇旅程2:目的地大腦》(Fantastic Voyage II: Destination Brain),講的是美國人與蘇聯人通過微縮技術進入人體後進行新探險,並且爆發了一場微觀版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也許是想法太新奇,也許是和好萊塢搞壞了關系,這個本來可以拍續集的作品沒有被好萊塢採用。《神奇旅程》贏得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藝術指導兩個獎項,在特效史上足以留下一筆。後來有一批科幻片都是從此得到的靈感:包括1987年的《驚異大奇航》(Innerspace)和1989年的《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等。詹姆斯·卡梅隆一直想翻拍本片,但鑒於他手頭項目太多,可能還要等上幾年才會在大銀幕上看到。

《機器管家》一片改編自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說《The Bicentennial Man》以及他和Robert Silverberg合著的長篇《The Positronic Man》。原作可以看作是是科幻版《海的女兒》,從一個機器人的角度,極為深刻地展示出了「人」之為人的本質和真諦。其中對人權、自由的解讀,甚至使我們聯想到美國《獨立宣言》的精神源頭上去——小說正是應編輯之約,為紀念美國建國200年而作。這部電影將阿西莫夫的小說完全庸俗化了,結尾女機器人加勒蒂婭幫助女主角終結生命的細節更是完全違背了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令原作那種嚴謹的思辨味道盪然無存。小說中安德魯之死,關鍵在於它作了「150年機器人」,最後以「200年人」身份死去。影片改為為愛情追求人的身份,最終和愛人一起死去。兩者雖無好壞之分,卻有高下之別。說到底,小說是嚴肅探討人生,電影則成了童話故事。

《我,機器人》導演曾拍出過《黑暗都市》這樣的科幻佳作,但本片其實只是借用了阿西莫夫的小說集標題以及靈感,故事則屬於重新創作,與阿西莫夫的「機器人」系列已經頗有出入了:阿西莫夫創立機器人三定律其實是為了搭出一個科幻推理故事的框架,並非真正在探討人與機器人的關系——從科學事實來說,機器人與人的關系這個話題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偽命題。在看得到的將來中,機器人威脅論都是一種鬼扯,是電影需要的噱頭。那些機器殺手代替的,實際是從前殺人狂、吸血鬼和怪獸的角色。而描寫機器人與人的友情,也不過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另一種表達罷了。波蘭的科幻大師,塔爾科夫斯基的經典電影《索拉利斯》的原作者,著名科學家斯坦尼斯拉夫·萊姆就曾表示過:將來,不大可能會有酷似人類具有個性的機器人出現。我們需要的,是機械手那樣分工各異的機械工具,不是一個有兩條腿,下班後會和其它機器人聊天,然後去找自己電子老婆的「人形機器」。

⑻ 有哪些電影是由小說改編而來的

太多了比如金庸的十四步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還有 《那小子真帥》《狼的誘惑》不過小說都比電影要好` 建議還是看小說吧``

⑼ 有沒有哪部改編電影最貼近原著

那就是《俺物語》這部電影改編最貼近原著!之所以說這部電影最貼近原著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因為人物造型,第二是因為劇情改編度!

先從第一個原因來分析,那就是人物造型!很多電影不僅僅是來自小說改編,還有的來自漫畫或者動漫改編。而這部《俺物語》的改編就是通過動漫來改編的!但是沒想到的是,即便是通過動漫來改編,沒想到真人電影裡面的主角形象竟然和動漫裡面的一模一樣!

而《俺物語》這部電影裡面的劇情,幾乎就是完全的還原了動漫!不論是台詞還是劇情的發展,甚至連語氣都像原著,幾乎是百分之百的還原!以至於每一個看了《俺物語》這部電影的人忍不住疑問,自己看的真的是一部改編電影嗎,而不是看了原著?

所以,改編電影最貼近原著的,那就是《俺物語》這部電影了!以上就是為什麼貼近原著的原因分析了。那麼最後,你們又是認為哪部改編電影是最貼近原著的呢,我的老伙計?

⑽ 有哪些改編自經典名著的電影偏離了原著本意

四大名著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典範,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他們被翻譯成無數種語言,發行過不知多少個版本,還被各種各樣古代和現代的藝術形式進行改變和演繹。而電視劇作為現代視覺藝術主要的組成部分,自然也少不了對四大名著的改編。

在這些改編自四大名著的電視劇中,以央視的版本流傳最廣,也最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然而在央視的這四部電視劇中,尤其以《水滸傳》的接受程度最低,與原著中的核心精神差異最大。很多對四大名著原書頗為熟悉的觀眾,對《水滸傳》這次的電視劇改編也很有意見。

與哪個電影根原著改編最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坐後面能幹什麼 瀏覽:699
現在如何找小電影 瀏覽:873
電影什麼樽 瀏覽:86
電影中有大型動物的都有哪些 瀏覽:729
好看的日本電影搞笑類 瀏覽:519
想和男朋友看電影怎麼發朋友圈 瀏覽:351
剛上映的電影如何拿手機看 瀏覽:586
什麼的世界電影虛擬 瀏覽:242
印度電影阿強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738
好看的冒險災難電影 瀏覽:1000
趙寅成電影哪個好看 瀏覽:968
電腦電影如何投放到電視上 瀏覽:633
電影推薦不火但好看 瀏覽:55
甄子丹跟任達華電影有哪些 瀏覽:491
手機怎麼把能電影導在牆上 瀏覽:498
電影小q表演需要多少導盲犬 瀏覽:130
禁毒相關的電影有哪些內容 瀏覽:286
許願神龍動畫電影在線觀看免費 瀏覽:652
奇跡日本電影免費 瀏覽:241
生化危機電影系列免費觀看迅雷下載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