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遼寧春晚、百事可樂如何運用「猴王IP營銷」
2月6日,美猴王六小齡童登上了遼寧春晚,也算是圓了大家一個情懷夢。遼寧春晚用3D投影技術,幫助六小齡童再現了西遊記的諸多情景,效果實在驚艷。這種用全新技術與視角來詮釋經典的做法,找到了傳統與新潮的平衡點,有看點也有情懷。
其實,早於遼寧春晚前一個月,百事可樂就用類似的「傳統與新潮」手法,重新詮釋了猴王精神。百事將六小齡童(章金萊)的家族故事,拍成了《把樂帶回家之猴王世家篇》微電影。
微電影用年輕人的新鮮角度,重新詮釋了猴王精神,勾起了大家對六小齡童、西遊記的懷念,也激起了大家對猴王精神的討論。
此時,我們不妨思考,如何激活優質的IP,讓其成為激發情懷的引爆點?如何賦予經典IP足夠的現代元素,吸引更多年輕人群?
為此,周愔采訪到百事可樂廣告創意的操盤手——文明廣告創始人及創意領袖駱耀明(Andrew Lok),一解其中奧秘。
Q:每到年末,都會涌現一大波「潸然淚下」式情感營銷案例。在同質化的背景下,如何挖掘到差異化的題材/內容??
??A:在前期准備階段,我們做了很多采訪調研。發現很多80、90、95後都有一種懷舊情懷,常走復古路線。而這幾年春節恰恰缺乏一點傳統的年味,所以我們就選擇了六小齡童這樣的人物,希望通過他能帶出一點年味。
Q:六小齡童作為86版《西遊記》的扮演者,對80後人群影響較大,能打動90後一代嗎?此前是否有過顧慮?
A:90後不一定認識六小齡童,但《西遊記》作為寒暑假必播電視劇,想必很多95後都是知道的。我們希望通過六小齡童喚起大家的童年記憶。這個廣告創意,正是由文明廣告的一位90後同事提出的。
Q:您怎樣看經典與潮流,傳統與年輕?
A:百事可樂一直在倡導年輕精神,它伴隨著每一代年輕人成長,也成為年輕精神的代表。我們希望用猴王的故事,打動現在的年輕人,以及曾經年輕過的人。但並不是說故事的主角一定是年輕人,也並不是說要完全迎合年輕人的胃口。
1、傳統的季節就要做傳統的東西:春節是非常傳統的季節,我們為什麼不能說好一個傳統的故事,卻非要迎合各種新傳播趨勢、技術形式?
2、不要為了追潮流而追潮流:抓年輕人眼球,並不是說年輕人最喜歡什麼、年輕人中最流行什麼,就要在廣告中展現什麼,拿這些點與其交流。而是要透過潮流的外表,觀察年輕人真正在乎什麼,並用新鮮的角度去呈現。品牌對潮流有自己的態度,才能吸引年輕人。
Q: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A:百事可樂已連續五年推出春節主題營銷活動——「把樂帶回家」。「樂」包含幾層含義:把自己帶回家、把自己的快樂帶回家、把百事可樂帶回家。
百事希望通過娛樂明星、表演藝術家,去傳遞這種快樂,把樂帶給更多的家庭,同時也傳遞自己的品牌精神。
今年猴王世家系列作品,也將出發點放在,通過猴王世家的表演,給更多的家庭帶去無限快樂。
Q:如何說服六小齡童,出演商業廣告?
A:關鍵是要用特定的談判方法。我們沒有把藝人當做一個花瓶或工具,而是先做足功課,去了解他們對某個合作的態度和期待。從這個角度來談,才有可能促成項目的落地。
六小齡童知道猴年會有很多品牌來找他,但他希望即便是商業廣告,也能傳遞出文化意義,富有有藝術風采。我們的劇本重點講六小齡童猴王世家的故事,六小齡童很看重這點。
出身猴戲世家的六小齡童,是家族最後一個表演猴戲的人,沒人傳承他的藝術(猴戲傳男不傳女),他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把故事說出來,比如影片中在燈光下練眼神等情節,都是六小齡童自己補充的。
Q:猴王世家微電影播出後,獲得了還不錯的口碑,符合您的預期嗎?
A:播出前,我們預計反響應該會很好,但不確定一定能打動年輕人。現在來看,網路上反應最大的就是90後,這點挺出乎意料的。如果讓我猜其中的原因,我想應該是情懷故事講的好吧。
Q:猴王是否應該上春晚」網路公關事件,是百事幕後策劃的嗎?
A:這個問題我不方便透露,持保留意見。我們也和品牌方(百事)討論過,人算不如天算。
Q:您已經為百事操作了五年的「把樂帶回家」賀歲廣告,請問今年是您最滿意的一年嗎?
A:應該是最順利的一年。創意提出來之後,一次性就通過了。包括百事的中高層,以及不同年齡層次的同事都沒有提出異議。
❷ 有哪些影視題材是IP占絕對優勢的
我覺得現在最佳的影視題材便是生化類的。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開始進入科技社會,也就意味著人類在這一領域展開的步伐。
❸ 什麼是電影ip
電影ip是指電影的知識產權吧,如果你沒有拿到這個電影的ip,你就不能改變這個電影。我覺得網上天天說什麼ip ip的,直接爽快的說,電影的知識產權不就得了嗎?。
❹ 上美影經典IP跨界案例哪些最值得學習
我覺得上美影入駐京東這個跨界合作就很不錯啊,先是推出微電影來造勢,詮釋了上美影與京東「不負每一份熱愛」的共同理念,讓大家重新認識上美影,加深品牌印象。之後又在京東上新了很多經典IP的產品,正版授權的玩具誰不想要,何況還是自己小時候就想要的呢。
❺ 什麼平台的IP影視授權衍生產品銷售有水平
摘星樓這平台可以,在官網看過不少次了。
❻ 中國電影是從哪部電影開始走上不注重電影品質走流量營銷的路線
沒有具體說是從哪部電影開始走上這個路線,是從市場上來看的,現在電影市場比較浮躁,只會想走流量路線,不會注重電影品質。
❼ 營銷百科:IP 和品牌有什麼區別
品牌和IP一個最大差別在於:品牌過於依附於一個或一種類型的具體產品,而IP不會依附於某種具體的形態。
也就是說,不會有人憑空想一個品牌的名字、品牌的內涵、品牌的理念,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產品? 通常的思考順序是:人們想到要做一個什麼樣的產品?——我為什麼要做這個產品呢?——因為我想在這個產品里融入我的這些理念等。
而IP沒有具體的形態,給消費者的是一種情感寄託。 IP不會依附於某種具體的形態。 IP的終極目的是追求價值和文化認同。也就是說:IP提供給消費者的不是產品的功能屬性,而是一種情感的寄託。 所以,只要產品本身能夠體現出特定的情感和文化元素,至於其具體形式是什麼,消費者不會過於在意。
❽ ip影視化除了利用粉絲營銷還有其他的營銷方式嗎
還有一些是潛力IP,月票。但有些情感價值的衡量就比較含糊,作品的傳世程度等都是這方面的考量標准。
營銷價值,當年在推盜墓小說的時候可能也只是有這樣一個直覺告訴自己這類題材會火,人情非數字:也可以理解為粉絲價值,比如像西遊記,孫悟空這樣的IP就是陪伴我們幾十年成長的IP,比如故事性,特別是像閱文旗下的諸多網路文學平台:就是作品本身作為小說的價值:作品和作家的影響力如何,權作參考,這個故事是否出色,收藏數等等都是情感價值的一個側面,情節如何,不要說是資本。
影響力價值,閱讀數,這個地方通常有可以量化的部分,資本不一定有眼力把這些作品挖掘出來。情感於生活中無處不在,這里提一個粗略的公式?IP蘊含的價值觀與品牌氣質是否相契合,小說的文字,一出來就被資本瘋搶,推薦票,可以從對社會人群的影響力和作家所受的榮譽。比如金庸老爺子,以及後續與改編端的兼容性大IP 是僧多粥少:IP的粉絲是否與目標消費者有重疊:
IP價值=內容價值+情感價值+影響力價值+營銷價值
內容價值,就是這樣一個超越政治和文化階層的存在,就是閱文集團的編輯。
情感價值,恐怕想不到該作能火到這兩年霸屏的地步,已經深入到我們的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對IP價值的估值是資本尤其看重的?是小眾IP還是大眾文化IP,都有一套數據機制
❾ 請問網路營銷中提到的軟IP、IP是什麼兩者有什麼區別
首先這2個詞語都誕生在技術領域,最終被一群搞銷售的用熱,但這時詞語的含義已經出現了偏差。
最原始的IP=知識產權(例如:把魔獸世界游戲角色印在產品包裝上,游戲角色本身是有知識產權的,這是個『硬IP』的例子),後來逐漸引申到「可復制的熱點事件」,最終成為「能帶來客戶流量,並且能通過簡單復制而廣泛推廣的Anything」。(例如:臟臟包,每個麵包店都掛個牌子賣臟臟包,『臟臟包』這3個字就是個IP,而且他是有知識產權的!這個IP的發起者和幕後推手會獨占這個產權,這是個『軟IP』的例子)
軟IP和硬IP的最本質區別在於:
硬IP有前置產品做支撐(例如:電影IP你得把電影拍出來,游戲IP你得把游戲運營起來,明星IP你得把明星先捧紅)可以簡單的認為先要有自帶流量的產品出來然後才能做IP營銷。
軟IP則沒有前置產品的限制,直接炒作即可~(舉個例子:不生二胎就額外繳納生育基金是個成功的軟IP<你瞬間知道了二胎的重要性對不對?>;再舉個例子:紅芯瀏覽器自主知識產權<現在各個主流媒體都免費給他做廣告宣傳對不對?一夜成名對不對?而商家付出的只不過是2家合夥公司間互相轉個賬而已,靠實打實的版本開發+用戶積累+廣告投入的資金投入跟轉賬手續費相比,這是個空前成功的軟IP案例!><並且我猜測如果順利,沒被相關部門約談,則紅芯瀏覽器必有下一步的IP營銷宣傳>)
軟IP因為沒有前置產品(實業)支持,所以更多依靠類似女明星918穿侵華日軍軍裝、與某老闆酒店開房夜不歸宿、這類越能挑戰公眾良知和價值觀的雷人、雷語、雷事來吸引眼球,製造熱點,換取商業價值的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