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和戲劇的關系
電影本身就是戲劇的一部分。
戲劇是由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戲劇有四個元素,包括了「演員」、「故事」、「舞台」和「觀眾」。「演員」是四者當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須具備扮演的能力。
最早的電影演員就是舞台上的戲劇演員,在電影拍攝技巧大發展之前,就是採用舞台戲劇手法拍攝的。甚至從1910年代至今,不少電影院就是劇院改造,甚至兼用的。所以至今「影院版」的英文就是「theatrical」。
1930年代開始,有聲片全面鋪開,電影膠片也開始有彩色出現了,剪輯和保存技術也逐步提高,特效也開始出現,於是電影的表現手法開始創新,逐步突破了原來的舞台手法的限制,從那時候起,電影才開始漸漸看似從戲劇領域里「獨立」出來。但是實際上創作和表演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1)電影和戲劇哪個影響大擴展閱讀
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戲曲、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由於文化背景的差別,不同文化所產生戲劇形式往往擁有獨特的傳統和程式,比如西方戲劇、中國戲曲、印度梵劇、日本能樂、歌舞伎等。
現代的戲劇觀念強調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統一表現以實現綜合的藝術效果。演出元素包括演員、舞台、道具、燈光、音效、服裝、化妝,以及劇本、導演等的一切總稱,也包括台上演出與台下互動的關系(一般稱為「觀演關系」)。
在中國台灣地區,戲劇是一個范圍較廣的詞語,如舞台劇、電視劇、電影等以劇本為核心進行表演的演劇形式都統稱為戲劇。
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或稱之為劇本。
⑵ 熒幕戲劇對當今電影有哪些影響
中國電影的誕生與中國傳統戲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傳統戲劇文化擁有豐富的資源寶庫,可以為中國電影提供不盡的素材和資料。可以說中國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電影的發展,為中國電影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⑶ 一部戲劇和一部電影故事劇那個帶來經濟利益大
同等質量下是電影吧,我為戲劇每場都要重新拍,人力成本太高了。但是要注意的是,熱門戲劇的收入肯定遠遠大於無人問津的電影,比如《暗戀·桃花源》就遠遠超過《追夢演藝圈》。
⑷ 什麼是戲劇電影它的影響及成就!
戲劇電影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國電影中佔主導地位的電影形態,導源於對電影的戲劇本性的理解。其特點是以戲劇沖突律為基礎,採用傳統戲劇式的結構原則,具有開端、糾葛、發展、高潮和結局等要素,具體見參考資料
⑸ 電影對戲劇有什麼促進作用
電影會利用自己的發行量,加大、擴展戲劇的影響力。
記得有部電影叫「十五貫」,本來這個崑曲劇種當時很蕭條,經過修改劇本,刪去了迷信部分使這出戲注重實事求是辦案的古老故事得以新生。1957年5月18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從「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談起》的社論,把崑曲和《十五貫》推到了輿論的極點。
光靠劇團舞台演出,幾年不停息也沒有電影的發行量傳播得快。
當時一部電影拷貝就可以演出上百場次,幾百個電影拷貝的發行量這種傳播的力量,確確實實的救活了一個崑曲劇種。使不少人了解了我們國家還有崑曲這么一個劇種。
⑹ 電影與戲劇的區別是什麼
電影、電視、戲劇、動畫、多媒體雖同屬於綜合藝術,但它們在審美特徵上也有差異。如戲劇具有舞台性,必須在舞台上演出,具有劇場反饋效應等,電影、電視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不是演員的當場表演,而是在銀幕、熒屏上的連續不斷的活動畫面,畫面組接(蒙太奇)是其創造藝術形象的獨特語言和主要手法。電影、電視也有區別。前者場面可以很寬闊,後者穿堂入室,進入家庭,帶有更多的靈活性,更加逼近生活。三者各有其特點,不能互相替代。
電影藝術。
⑺ 戲劇和電影.電視片有什麼不同
你好,電影和戲劇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電影是用畫面來表現內容的,運用的是蒙太奇表現手法,是「視聽語言」藝術。話劇則是運用舞台來表現內容,運用對話設置劇情沖突,場景只能用布景來轉換,舞台的空間很小,戲劇屬於文學范圍。電視既不屬於電影更不屬於戲劇,電視是隨著電影演變而來,但是跟電影的拍攝方法還是有些差別,電影是用膠片,光感色彩都比較鮮明,表現的事物比較生動。而電視劇則是運用錄象帶拍攝完成,其色彩質感遜色於電影。但是電視劇和電影本質上沒什麼區別。都是視聽語言。電影形式拍攝的傳統戲曲其實也屬於電影,因為傳統的戲曲只局限於舞台,布景.而電影拍攝出來的其實已經超越了這些限制,比如有些地方都是實景拍攝,其實也是用畫面來講述故事,但是那也只是一個時期中國電影在探索過程中運用的一個手法,現在很少有人在拍這類題材的電影了。
⑻ 電影和戲劇哪一個更容易影響觀眾
個人認為是戲劇,畢竟老百姓接觸電視劇的時間多於電影。
⑼ 電影對戲劇有什麼促進作用
有一期<<看電影>>曾說過,如今百老匯像書香世家的子弟,好萊塢則是暴發戶的孩子.世家弟子眼紅暴發戶家的收入,暴發戶也需要讀書人的高雅文化來裝點門面,所以如今好萊塢才會把越來越多的百老匯歌舞劇搬上銀幕,不僅能保證故事的質量,也提升了自身的形象.百老匯自然更樂於借改編電影為戲劇原作再造勢一把了.我想這擴展到電影對戲劇的總體影響上也一樣說得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