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電影哪個國家強

電影哪個國家強

發布時間:2021-06-25 23:26:25

㈠ 在亞洲哪個國家的電影最受歡迎

只說亞洲的嗎?
目前最受歡迎的還是中國。
日本的是動畫電影比較好,真人電影越來越難懂而且有點變態。
印度的爛片太多,能說出來的好片,三傻大鬧寶萊塢 外星痴漢地球神 摔跤吧爸爸
香港的雖然輝煌已不在,但是時不時還能蹦一下的
台灣的也是時不時蹦一下
伊朗電影,絕大多數國人沒看過。但是奧斯卡得過大獎的。亞洲代表電影之一。
重點說說韓國電影,韓粉說韓國電影是亞洲第一。。。我去查了一下,韓國電影這幾年在中國的票房都很不理想,上座率都不高。只是網上叫囂的比較凶而已。
主要還是韓國電影的特點是 劇情拖沓 邏輯混亂 人物臉譜化嚴重 強行煽情,優點是韓國電影的題材比較開放。
有中國看不到的現實主義題材。比如諷刺zhengfu 社會黑暗之類的。
不過韓國電影藝術電影論獎項 商業電影論票房。。都被中日遠遠拋到身後。。。
歐洲三大獎 北美奧斯卡都沒韓國人什麼事。
韓國唯一還能說有點水平的導演就是金基德了 《聖殤》還不錯。
我在這里提醒一下某些腦子不正常的傢伙,不要以為能諷刺 zhengfu就很了不起。美國佬天天諷刺政府你看那犯罪率下降了沒有?美國政府變白了沒有?還是一樣壞這邊扇風那邊點火,全世界挑事發動戰爭。

㈡ 請問:就目前來說,哪些國家的電影綜合水平是比較高的中國的電影排在什麼位置謝謝

觀點:世界電影市場己為全球性寡頭所壟斷

作者:李懷亮

目前,國際電影市場已經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一場文化貿易的戰爭正在激烈地進行。隨著新的數字技術的發展及國家和地區國際性的政策調整,在整個90年代,世界范圍內的文化產業結構格局迅速重新調整,文化產業經歷了一個"國際化-重新調整-主動集中"的過程,最終導致了幾個超大型綜合媒體公司的出現。時代華納、新聞集團、迪斯尼集團
、威卡姆集團、貝塔斯曼集團、美國電訊公司等已經成為文化產業的全球性壟斷寡頭。1993年,全球最大的50家影視公司的總營業額是1180億美元,僅僅4年後,最大的7家綜合性媒體公司的營業額就達到了這個數字。全球文化貿易額的絕大部分是在很少幾個國家之間進行的。1990年,日本、美國、德國和英國是最大的出口國,占當年全部出口額的55%。進口也高度集中於美國、德國、英國和法國,占當年全部進口額的47%。 現在,全世界上映的電影大約有85%是好萊塢製造的。1993年,世界大影視公司有36%在美國,36%在歐盟,26%在日本。1997年,就有超過50%的大公司集中到了美國。歐洲影視貿易的赤字也隨之從1993年的35億美元上升到1998年60億美元。發展中國家在文化商品貿易中所佔的份額更是越來越少。整個非洲大陸平均每年只生產42部自己的電影,其市場上95%的電影都是進口的。 法國與好萊塢的殊死搏鬥 英國著名導演大衛.普特南的《不宣而戰:好萊塢VS.全世界》和比爾.戈蘭色姆(BillGrantham)的《資產階級大妓院:法國與好萊塢文化戰爭的由來》(英文版),具體深入地為我們展現了歐美之間--特別是美國和法國之間電影貿易戰的波瀾壯闊與驚心動魄。 這兩部著作都回顧了從電影誕生之初就已經開始的歐洲和美國之間--特別是法國和美國電影之間的明爭暗鬥和刀光劍影。 戈蘭色姆在書中透露了美國企圖利用關貿總協定向全世界傾銷好萊塢電影的一些內幕。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政府就十分關注電影出口,多年以來,好萊塢在華盛頓一直有代表自己的非常出色的說客。在其出色的游說者傑克瓦倫迪的率領下,好萊塢發起了對歐洲配額制的攻擊,並及時地在柯林頓政府中找到了知音。於是開始進行反配額斗爭的討論,研究出來的辦法是要把關貿總協定的范圍擴大到服務領域,包括電影電視節目之類娛樂服務。對於美國來說,這意味著什麼非常明確:自由貿易決不會容許配額的存在。但在談判中,法國提出了"文化例外"原則,對美國的企圖進行了堅決的抵制。 而普特南的敘述語調卻要更加深沉。他的《不宣而戰》是以對關貿總協定談判的回憶開篇的。他生動地記述了談判達到白熱化的最後一夜。普特南作為著名的英國大牌製片人,有曾經在好萊塢工作過的經歷,比較能夠理解歐美兩種電影體制之間的差異。他被指派參加了一個歐洲委員會的小型智囊團。這個智囊團的任務是"研究可以幫助重病纏身的歐洲電影及電視業對付好萊塢挑戰的政策提案。"這就決定了普特南的出發點。他是要"為歐洲找一條極富創意又極具商業生機的路子,而無需求助於過去經常實施的那些帶有破壞性和負面影響的政策"。因此,我認為普特南的立論更為持重公允。 相比之下,戈蘭色姆毫不掩飾自己完全站在美國國家利益的立場上說話的態度。他認為法國人就為了這么一個無關全球貿易宏旨的影視節目配額,差點毀了一個關貿總協定,是十分非理性的。 美國人說:"不要保護!" 隨著文化的傾銷與反傾銷的斗爭而來的是關於要不要進行文化保護,以及要不要對美國的影視產品實行配額的激烈爭論。 從20世紀初開始,許多國家對文化產品的貿易實行了限制。文化主權是支持貿易壁壘的核心觀點,經濟和政治問題也常常被提出來支持貿易限制。 美國用來反對加拿大、法國、韓國的文化保護主義的理論基礎是自由貿易理論。在自由貿易理論看來全球化的主題導致了產品和服務在世界范圍內更加自由地流通,每個地方只要有需求存在就可以得到滿足。可供選擇的產品和服務極為豐富,消費者喜愛全球化為他們所帶來的這些選擇,無論就質量來說還是就價格來說,可供他們選擇的范圍極其廣泛,特別是他們可以與其他國家的人們進行同樣的選擇。美國波士頓薩福克大學國際商業與戰略管理教授高皮納(Gopinath)1998年在一篇文章中質問這些國家:"政府在文化產業中所進行的這些干預管用嗎?法律和壁壘能擋住邁克.傑克遜的搖滾或麥當娜那張性感的臉嗎?……在現在這個互相聯系的世界上,對其他文化的限制會起作用嗎?" 在美國人看來,不但實行關稅壁壘和配額不會起作用,就連這些國家政府對自己國內的文化產業進行補貼或投資生產也不會起到促進其文化產業發展的作用,甚至反而會是有害的。與歐洲國家不同,加拿大採取政府補貼或投資生產的方式來促進其國內電影業的發展,而不是以進口壁壘來保護國內文化產業。然而根據美國學者威爾德曼(Wildman)和希維克(Siwek)最近的研究,"認為面對外國競爭,本國文化產業的生存並不需要政府的經濟支持。政府補貼會鼓勵一些本地公司為了得到政府的補貼,僅僅迎合政府的意志而進行影視節目的設計,製作,生產出許多配額快餐。這意味著有能力的生產商花在爭取得到政府補貼上的時間和精力要比在製作精品電影上的時間和精力多。" 貿易配額、關稅壁壘以及政府補貼,這些被傾銷國家的政府所能採取的辦法,在美國學者看來統統不靈。那麼,這些國家的政府和人民該怎麼辦呢?美國學者說:"由於採取了先進的宣傳推廣方式,發行量巨大,美國在推銷其產品,服務和觀念時通常都佔有極大的優勢。如果一個國家感到它的文化具有與美國文化相同的力量,它就應該向美國學習,向國內外的人民普及它的文化,而不是試圖把它保護起來。"面對好萊塢的沖擊,"需要先把這頭野獸喂飽了"。 中國對待好萊塢的方式:利潤分成,數量不限 正當世界文化產品--主要是影視節目產品貿易的戰爭烽煙四起、戰火紛紛的時候,中國邁進了世界貿易組織的門檻。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上海交通大學聯合編纂的中國第一本"文化藍皮書"《2001-2002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披露的資料: "我國已經向美國政府就開放中國的版權產業市場做出以下承諾: 音像製品(主要指錄音製品,不包括電影等影視作品)。中國確認對音像製品的進出口將不實行配額、進口許可證要求或其他限制,不論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 電影作品。……中國政府不對電影的進口保持配額。此外,中國政府將允許中國公司在商業考慮的基礎上,以利潤分成的方式,進口數量不限的美國電影,這些電影須經內容審查。" 加入WTO意味著中國將按照自己並不熟悉的規則,加入到受到強手操縱的全球市場競賽之中。邁入戰火紛紛的國際文化貿易市場,中國電影產業面對著槍林彈雨。 那麼,面對加入世貿,中國的電影產業准備好了嗎?從產業規模上來說,中國電影至今沒有形成產業自己的規模。中國現有的上影、北影、長影三大製片廠,16個省辦廠以及其他一些製片企業,全部加起來的總和實力也比不上好萊塢8大公司中的任何一家。 關稅壁壘和配額是對本國幼稚工業進行保護的兩種手段。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對電影的進口保持配額"就意味著政府必然採取其他的手段和方式來對中國的民族電影產業進行扶持,否則,以現在的這種狀況讓中國電影產業去與好萊塢"自由競爭",真可謂讓小孩子"與狼共舞"了。 因此,政府應該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對民族電影補貼、投資力度和補貼投資形式。在這方面,英國的經驗可資借鑒。 從1950年8月開始,英國政府開始在所售電影票中加征"伊迪稅",部分伊迪稅所得劃入新建立的英國電影製作基金,用於資助想拍攝英國電影的製片人。50年代以後,伊迪稅成為英國電影製作的主要資金來源。伊迪稅對製片人的資助是建立在"完全自然和客觀的基礎之上"的,並且與其前一部影片所獲得的票房總收入掛鉤。事實證明,伊迪稅方案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毫無疑問,沒有伊迪稅,英國製片業可能已經全面崩潰,被勢不可擋的好萊塢吞沒掉"。 法國著名影評人克洛德--卡利說:"一些國家,再也不能講述自己的故事了,他們的市場九成被並不反映他們生活的美國形象所佔領。"文化產業,不僅僅是金錢的問題,還關乎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安全問題,關乎到一個民族的原創力問題。我們不可不努力。

歐美的浪漫:與敵人共枕? 本土與全球電影市場經濟大戰新策略: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63468/63472/4357020.html

2005世界電影市場狀態_1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7d0c6f0100035t.html

全球電影市場十大:
http://www.ourznbbs.com/viewthread.php?tid=146363

㈢ 韓國電影和日本電影哪個更厲害

各有千秋,只是韓國電影風格和中國稍微接近一些。

日本電影風格真的不敢恭維!和咱們國家的價值觀相差的太遠。

㈣ 為什麼美國的電影那麼厲害,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比得上美國的

因為人家很早就把電影當產業來做了。

㈤ 哪個國家的電影現在拍的最厲害

大製作成本 中國美國 如果是科幻 災難 ...特效巨制應該是美國吧 必定技術在那擺著
但是中國後期現在也不錯PO朝廷霆 謝霆鋒亞洲電影後期製作 1942 逆戰 特殊身份 桃姐 ...都有參與

㈥ 亞洲哪個國家的電影產業最強大,最具全球影響力

亞洲電影產業的話,有全球影響力的話,我覺得只有中國的、日本的情色片和鬼片、印度寶萊塢電影工廠出品的喜劇片算是有影響力吧!!!

㈦ 全球電影前十強

1.
Titanic
(1997)
$1,835,300,000
(泰坦尼克號)
2.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
$1,129,219,252
(指環王3)
3.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
(2006)
$1,060,332,628
(加勒比海盜2)
4.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2001)
$968,657,891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5.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At
World's
End
(2007)
$951,388,712
(加勒比海盜3)
6.
Star
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
(1999)
$922,379,000
(星球大戰)
7.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2002)
$921,600,000
(指環王2)
8.
Jurassic
Park
(1993)
$919,700,000
(侏羅紀公園)
9.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2005)
$892,194,397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10.
Spider-Man
3
(2007)
$884,927,292
(蜘蛛俠3)
阿凡達還沒蓋棺定論,但估計超不過泰坦尼克,起碼也是第二

㈧ 當今世界電影業最發達的國家是哪個

印度,寶萊塢每年生產的電影是全世界最多的。

㈨ 請問歐洲電影業哪個國家最強

法國哦
英國優秀的電影人都在為好萊塢賣命
法國的電影都是自己國家的優秀人才製作的哦 !

閱讀全文

與電影哪個國家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最新好看的電影推薦 瀏覽:162
好看的漫畫英文電影大全集 瀏覽:711
怎麼快速解說電影 瀏覽:108
魔戒有多少部電影 瀏覽:486
電影全部免費 瀏覽:149
張歆藝拍的電影多少票房 瀏覽:139
好看的美國大片有哪些電影排行榜 瀏覽:780
那個傻瓜愛過你的電影怎麼樣 瀏覽:887
台灣怎麼看電影鬥牛 瀏覽:762
有沒有好看的校園電影 瀏覽:987
日本有那些好看的動漫電影愛情 瀏覽:968
推薦一部好看電影片段 瀏覽:277
騰訊視頻電影怎麼移到sd卡 瀏覽:228
國外什麼什麼路號愛情電影 瀏覽:449
決戰殺馬鎮電影免費 瀏覽:211
像素電影有哪些 瀏覽:787
老虎吃人電影有哪些 瀏覽:247
拔女人腳趾甲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25
最好看電影大全 瀏覽:979
有什麼好看的韓國r電影下載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