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電影中的地道戰在哪個村

電影中的地道戰在哪個村

發布時間:2021-06-24 08:41:14

① 電影《地雷戰》《地道戰》的拍攝地點分別在哪裡

《地道戰》在河北保定冉庄取景拍攝,《地雷戰》在山東海陽朱吳鎮取景拍攝。

河北省正定縣高平村是「抗日先鋒村」,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壞後,不具備外景拍攝條件,因而選擇臨近的冉庄、李庄、唐庄進行拍攝的,導演將這三個村莊合而為一,影片中的高家莊實際上是這三個村莊的「合成」。

1943年春,中共海陽縣武委會在小紀區南埠村召開各區武委會主任會議。參謀楊兆龍傳授了埋雷方法,並發給各區數顆鐵制地雷,海陽民兵才開始認識了地雷,並同地雷結下了不解之緣。

是年5月,小紀區瑞宇村民兵副隊長於鳳鳴在瑞宇、東村莊之間公路上埋下兩顆地雷,炸死炸傷從行村出來搶小麥的日偽軍5名,揭開了海陽地雷戰的序幕。

(1)電影中的地道戰在哪個村擴展閱讀:

地道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從保定清苑的冉庄開始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並逐漸形成了房連房、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

使無堅可守的冀中平原成為阻擊日本侵略軍的重要地段。地道戰曾在北京也有發現,說明這個戰術,對保護廣大的戰區群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45年5月,高平村的黨支部書記兼民兵隊長劉傻子帶領村裡七八十個人打退了1000多個日本鬼子,而且還打死了50多個偽軍。戰斗結束後他去打掃戰場,結果被敵人打了回頭炮。

劉傻子就是《地道戰》中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這兩個人物的原型。電影中,高老忠最後鳴鍾向鄉親們報警的時候,拉響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而在實際中,劉傻子也的確犧牲了。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據歷史遺物顯示,地雷戰戰術形成並匯集成冊是在民國30年12月28日(1942年),作者署名劉丁,書名叫《地雷課本》,全書共分十課,第一課《總說地雷》概述了太南地區的地雷戰概況,由此書可知,地雷戰最初是在太南地區誕生。

至1941年,已經形成戰術,匯編成冊後流通至其他地區。

② 地道戰發生在哪個省

地道戰主要發生在河北省,北京也有部分地道戰的遺址。

地道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使無堅可守的冀中平原成為阻擊日本侵略軍的重要地段。地道戰曾在北京也有發現,說明這個戰術,對保護廣大的戰區群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42年,夏季反「掃盪」開始後,中共冀中區委和冀中軍區號召冀中人民普遍開展挖地道的活動,地道的構造不斷改進和完善,初步形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既能隱蔽、轉移,又便於依託作戰的地道網路,成為長期堅持冀中平原抗日斗爭的堅強地下堡壘。

(2)電影中的地道戰在哪個村擴展閱讀:

地道的分布范圍大概是北起北京南郊,西到河北省保定中部偏南,東到滄州以西廊坊偏南,南至石家莊北部及衡水中北部地區。面積大概是以保定中東部為中心方圓直徑為130公里。

1942年「五一大掃盪」後,冀中根據地的抗戰形勢空前嚴峻,地道戰便在各個抗日村鎮廣泛展開,清苑縣冉庄村的地道戰就是在這次掃盪中打出了名的。

從1942年至抗日戰爭勝利,冉庄民兵共進行地道戰11次,斃傷日偽軍96人,並繳獲許多武器、彈葯和其他軍用物資。 冉庄地道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平原抗日軍民的一個創造,是堅持平原游擊戰爭的一種有效的作戰形式。

③ 電影地道戰 在哪裡拍攝的

在河北保定冉庄,現在已經是地道戰遺址. 樓主想去嗎,可以查下地圖,我附上簡單介紹哈.
冉庄遺址
冉庄(地道戰重要標志之一)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廣鐵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東有保衡公路,張望公路穿境而過。
冉庄地道戰遺址距北京200公里、天津210公里、石家莊180公里,西北距滿城漢墓40公里,東北距華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是節假日和單、雙休日旅遊的好去處。

④ 地道戰的位置在河北哪

冉庄地道戰遺址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冉庄鎮
冉庄地道戰紀念館。是全國首批愛國教育基地免費開放單位之一比較出名吧 ,朋友去過 說挺好的

西河頭村,冉庄村,焦庄戶村

地道戰遺址
1.冉庄遺址
冉庄(地道戰重要標志之一)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廣鐵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東有保衡公路,張望公路穿境而過。
2.焦庄戶遺址
焦庄戶位於北京市順義縣東北燕山余脈歪坨山下,距北京60公里,現屬龍灣屯鎮。紀念館始建於1964年秋,定名為「焦庄戶民兵斗爭史陳列室」。
3.西河頭地道戰遺址
西河頭地道戰遺址位於定襄縣城西2.5公里的西河頭村,是與河北冉庄,北京焦庄地道齊名的我國保存的最完整的三大地道戰遺址之一。

⑤ 地道戰老電影的簡介

《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由任旭東執導、朱龍廣主演,於1966年元旦在全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創造出共30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劇情介紹:1942年,日軍侵華的戰火燒到了冀中平原。俯首稱臣只有死路一條,奮起反抗才是最終的出路,冀中的人民都動員起來共抗日軍了,高家莊更是調集了大量民兵。為了對抗日軍的飛機大炮,當地人民利用地貌開鑿出了一條條錯綜復雜的地道。

民兵隊長高傳寶(朱龍廣 飾)利用這些巧妙的地道,率領 民兵與日軍展開迂迴作戰。雖然曾因隊伍里的敗類湯丙會的出賣而吃了不少苦頭,但是智勇雙全的高傳寶最終率領隊伍利用地道圍剿了日軍,清理了湯丙會,並活抓了日軍領隊山田。地道戰的勝利奏響了冀中反日的最強音。

(5)電影中的地道戰在哪個村擴展閱讀

《地道戰》角色介紹:

1,高傳寶

高家莊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原型叫劉傻子,是個農民,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魯、很愣。高傳寶在趙區長的教育下頓時醒悟,帶領游擊隊員們利用黑夜的掩護悄悄了將地窖改造成地道,形成了既可以藏身又可以打擊敵人的地下長城。

2,高老忠

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與民兵隊長高傳寶領導村民,及時應變,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幾家相通的多口地道。

某夜,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掩護村民疏散逃離,不顧個人安危,孤身跑到村裡的大槐樹下為村民敲鍾報警,不幸被日軍發現,山田開槍打傷了高老忠,高老忠掙扎站起來後繼續敲鍾,最後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3,趙平原

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敲鍾報警獻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壞,幸虧區長趙平原帶領游擊隊和民兵及時趕到,群眾始免於難。

⑥ 《地道戰》故事原型是發生在哪個村莊

那隻是個故事,現在河北平原的村莊地道基本都是60年代三線建設時挖的。為了吸引遊客才說成2戰文物。

⑦ 電影地道戰…是哪個年代的電影

地道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並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
----------------------------------------------------------------------------------------------------------------
1939年初,日軍侵佔了冀中蠡縣後,經常包圍村鎮,製造了一次又一次血案。慘痛的教訓,逼得蠡縣的抗日軍民不得不想個好辦法,以躲避敵人的突然襲擊。
地道
受野外挖洞藏身的啟發,當時蠡縣的縣委書記王夫指示,選基礎好的村,在偏僻院落挖多條秘密地道,且院院相通、家家相連、敵人來時便於躲避。
後來,經過縣委決策,在蠡縣的各抗日村鎮發展起了網路地道,即各家相通、各街相通、各洞相通、各村相通。有的村還發明了連環洞,即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有真洞、有假洞,令人眼花繚亂。在戰斗中,這種被改進的地道很快發揮了它的威力。
1941年春天,蠡縣辛橋據點有30多名日偽軍出動「五一大掃盪」。已經挖好地道的游擊隊員個個摩拳擦掌地等著敵人來較量一番。當敵人來到時,埋伏在村口的游擊隊一陣排子槍和手榴彈打倒了七、八個,敵人措手不及,待拉開架勢要進攻時,游擊隊員已經鑽入地道無影無蹤。當敵人撤退時,游擊隊員又從野外的地道鑽出,在背後又是一陣猛打,包括一名日軍小隊長在內的這股敵人幾乎全部被殲滅。這一仗打得神出鬼沒,一時間,當地抗日軍民士氣大振,昔日大搖大擺地出來掃盪的日偽軍的氣焰也不再囂張了。
不久,冀中根據地領導黃敬、呂正操把蠡縣地道戰這個新生事物向劉少奇同志作了匯報。少奇同志對地道戰很感興趣,指示他們要從當地的實際出發,把地道戰的戰術發揚光大。於是,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和政委程子華決定將這一經驗向整個根據地推廣。
1942年「五一大掃盪」後,冀中根據地的抗戰形勢空前嚴峻,地道戰便在各個抗日村鎮廣泛展開,清苑縣冉庄村的地道戰就是在這次掃盪中打出了名的。

⑧ 地道戰地道的遺址在哪

遺址在冉庄,冉庄地道戰紀念館。

可以去參觀,免費開放。

遺址的發展過程:

冉庄地道戰紀念館建於1959年,當時隸屬於冉庄村。

紀念館供遊客參觀的主要內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戰展廳、地道遺址及地下作戰設施和地上遺址保護區。

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戰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1月4日,河北省旅遊委公布了《關於2016年全省4A級以上旅遊景區專項整治行動的通報》,將保定市清苑冉庄地道戰遺址由4A級景區降為3A級景區。

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冉庄地道戰遺址入選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8)電影中的地道戰在哪個村擴展閱讀:

遺址的結構布局:

冉庄地道以十字街為中心,有東西南北主要干線4條,長25千米。南北支線13條,東西支線11條。還有西通東孫庄,東北通姜庄的連村地道;有向東南通隋家墳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地道全長16千米,形成了村村相連,家家相通,能進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網。

地道的出入口設計十分巧妙,有的修在屋內牆根壁上,有的修在靠牆根的地面,還有的建在牲口槽、炕面、鍋台、井口、面櫃、織布機底下等處,偽裝得與原建築一模一樣,使敵人很難發現。

地道一般距地面2米,洞內高約1米~1.5米,寬約0.8米~1米,分為作戰用的軍用地道和供群眾隱蔽用的民用地道兩種。地道設有照明燈和路標,建有儲糧室、廚房、廁所和休息室。

⑨ 電影地道戰中的那個村莊在什麼地方,現在還在嗎

1942年,夏季反「掃盪」開始後,中共冀中區委和冀中軍區號召冀中人民普遍開展挖地道的活動,地道的構造不斷改進和完善,初步形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既能隱蔽、轉移,又便於依託作戰的地道網路,成為長期堅持冀中平原抗日斗爭的堅強地下堡壘。冉庄的地道也有較大的發展,共有4條主要干線、24條支線,村內戶戶相通,向外可通往孫庄、姜庄、隋家墳、河坡等村,全長30餘華里。地道一般寬2米、高1.5米、頂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內設有瞭望孔、射擊孔、通氣孔、陷阱、活動翻板、指路牌、水井、儲糧室等,便於進行對敵斗爭。
1939年初,日軍侵佔了冀中河北省保定市蠡縣後,經常包圍村鎮,製造了一次又一次血案。慘痛的教訓,逼得蠡縣的抗日軍民不得不想個好辦法,以躲避敵人的突然襲擊。
地道的分布范圍大概是北起北京南郊,西到河北省保定中部偏南,東到滄州以西廊坊偏南,南至石家莊北部及衡水中北部地區。面積大概是以保定中東部為中心方圓直徑為130公里。
冉庄(地道戰重要標志之一)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廣鐵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東有保衡公路,張望公路穿境而過。

⑩ 影視劇中的地道戰很厲害,真實的地道戰是怎樣打的

現實中的地道戰和電影中的有點不太一樣,電影為了達到一定的藝術宣傳手法,在創作的過程中自然也就增加了一些可觀賞性的情節。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當年地道戰確實給日軍後方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並且有效的牽制住了華北地區的日軍,減輕了中國正面戰場的戰斗壓力。

不過地道戰本身也存在著自己的缺點。

畢竟地道都是純人工開挖,每一個地道都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而且在挖的時候還必須要保密,萬一村民中間出現了漢奸,可能村子裡所有的努力都功虧一簣了。

當時的支撐體系非常的簡單。如果真是遇到大雨或者其他的一些地質災害,人很可能會被直接活埋到地道裡面。

只不過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地道顯然還是利大於弊的。

其實現在在我國河北陝西地區,還存在著一些當年抗日戰爭時期的地道。只不過由於這些地道偶爾會發生小孩鑽進去走失的情況,很多的地道口都已經被水泥給封堵起來了。

閱讀全文

與電影中的地道戰在哪個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熊貓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655
咋下載免費電影 瀏覽:582
漂亮的蜈蚣精是什麼電影 瀏覽:593
美團買票貓眼電影怎麼評分 瀏覽:338
美女與野獸免費電影 瀏覽:879
美國片好看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650
現在看電影多用什麼機器 瀏覽:551
怎麼用電報買電影 瀏覽:363
中學生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895
一部1g電影要多少流量 瀏覽:286
喋血雙雄這部電影投資多少錢 瀏覽:114
全球公認最好看的25部電影 瀏覽:50
熊出沒總共出過多少部電影 瀏覽:939
上車走吧電影在線免費 瀏覽:905
台灣打真軍古裝電影有哪些 瀏覽:490
最好看的亞洲電影 瀏覽:477
電影萬箭穿心講的什麼 瀏覽:259
沒有引進的歐美好看電影 瀏覽:438
新疆電影院娛樂場所什麼時候開放 瀏覽:298
電影節評審費一般多少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