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納木錯湖的主要物產
納木錯位於藏北重鎮當雄的西北面。藏語為"天湖"的意思,蒙語稱為騰格裏海。與羊卓雍湖和瑪旁雍措
湖一起,被稱為西藏的"三大聖湖"。
納木錯湖素以海拔高、面積大、景色瑰麗著稱。湖面海拔4718
米,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30公里,面積1940平方公里,是西藏自
治區最大的湖泊,是我國僅次於青海湖的第二大鹹水湖。湖中有3個
島嶼。東南有由石灰岩構成的半島,發育成岩溶地形,有石柱、天生
橋、溶洞等自然奇觀。納木錯是因新生代第三紀喜馬拉雅運動凹陷而
成。 第三紀末和第四紀初古納木錯面積很大。自全新世以來,因西藏氣候變干,湖泊面積大為縮減,現存古
湖岸線3道,最高一道距現在湖面80米。湖中島嶼,兀立萬頃碧波之中。每年春末夏初,成群野鴨飛來棲息,
使湖濱成為天然蛋場。廣闊的湖濱生長著火絨草、苔蘚、蒿草等草木植物,形成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湖裡
盛產高原細鱗魚和無鱗魚。湖四周原野里有野驢、黃羊、狗熊、狐狸、野兔等野生動物。納木錯還是著名的
佛教聖地之一。傳說它的水源是天宮御廚里的瓊漿玉液,因此,它還被天宮神女當作一面絕妙的寶鏡。伸入
湖心的扎西多半島上的扎西寺,香火旺盛。每當藏歷羊年,成百上千的信徒前來"朝聖",順時針繞湖一周。
B. 納木錯是地點還是湖名
錯,在藏語中就是「湖」的意思。所以納木錯是湖的名字,同時也是地名
C. 電影紅河谷里石獅子守的那個湖是什麼湖
西藏的納木錯湖。納木錯是中國第二大的鹹水湖。位於西藏中部,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1920多平方千米。湖水最大深度33米,蓄水量768億立方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納木錯」為藏語,而這個湖的蒙古語名稱為「騰格裏海」,兩種名稱都是「天湖」之意。
D. 納木錯湖在什麼地方
中國西藏自治區最大的內陸湖,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鹹水湖。蒙語和滿語稱「騰格里諾爾」,藏語納木湖意為天湖。位於拉薩以北當雄縣和榜額縣之間,在念青唐古拉山主峰以北,距離拉薩240公里,湖面海拔4,718公尺,湖面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30公里,面積1,940平方公里。是西藏第一大鹹水湖也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湖泊形成和發育受地質構造控制,是第三極喜馬拉雅運動凹陷而成,為斷陷構造湖,並具冰川作用的痕跡。湖水在不斷退縮,至今湖周圍留有數道古湖岸線,最高一道距湖約有80米。納木錯南面有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側和西側有高原丘陵,廣闊的湖濱,草原繞湖四周,水草豐美。湖水含鹽量高,流域范圍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野牛、山羊等。湖中多野禽,產細鱗魚和無鱗魚。湖水清澈,與四周雪山相映,風景秀麗。
E. 西藏的納木錯湖有什麼傳說
朋友:
打開地圖,你將發現西藏的湖泊很多,但大部分是鹹水湖。納木錯湖面遼闊,海拔4600來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被稱作『騰格裏海』和『天湖』.湖西北是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雪化入湖、水微咸,牛羊可飲,對西藏牧民大有益處。西藏稱『聖湖』的是淡水湖,藏民尊納木錯為聖湖應該與湖水微咸牛羊可飲有關。
並沒有象『瑪旁雍錯』和『岡仁波齊峰』那樣的傳說
F. 納木錯湖
納木錯湖,又稱騰格裏海、騰格里湖,是在中國僅次於青海湖的第二大鹹水湖。它位於西藏拉薩市以北當雄、班戈兩縣之間。湖南是雄偉壯麗的念青唐古拉山,北側和西北側是起伏和緩的藏北高原。湖開狹長,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30公里,面積為1940平方公里。納木錯是中國第二大的鹹水湖。位於西藏中部,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1920多平方千米。湖水最大深度33米,蓄水量768億立方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納木錯」為藏語,而這個湖的蒙古語名稱為「騰格裏海」,兩種名稱都是「天湖」之意。
這就是那湖。。。
G. 西藏有個湖叫什麼
西藏有個湖指的納木錯湖。 納木錯湖 被評為中國最美五大湖之一。
納木錯湖的介紹:
納木錯,是藏語「天湖」的意思。它位於西藏拉薩市以北當雄、班戈兩縣之間。湖南是雄偉壯麗的念青唐古拉山,北側和西北側是起伏和緩的藏北高原。湖開狹長,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30公里,面積為1940平方公里。
大約在距今200萬年以前,地殼發生了一次強烈的運動,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岩層受到擠壓,有的褶皺隆起,成為高山,有凹陷下落,成了谷地或山間盆地。納木錯就是在地殼構造運動陷落的基礎上,又加上冰川活動的影響造成的。
早期的納木錯湖面進非常遼闊,湖面海拔比現在低得多。那時氣候相當溫暖濕潤,湖水盈盈,碧波萬頃,就如同一個大海。後來由於地殼不斷隆起,納木錯也跟著不斷上升,加上在距今1萬年以來,高原氣候變是乾燥,湖水來源減少,湖面就大大縮小了,湖泊則被抬升到現在的高度。
現在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大湖。青藏高原的窩爾巴錯,湖面海拔雖達5465米,但窩爾巴錯面積很小。南美洲的安第斯山雖有著名的高山湖——的的喀喀湖,面積達8330平方公里,但的的喀喀湖的海拔僅3812米,比納木錯低將近1000米。
納木錯的湖水來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補給,湖水不能外流,是西藏第一大內陸湖。湖區降水衡少,日照強烈、水分蒸發較大。湖水苦咸,不能飲用,是我國僅次於青海湖的第二大鹹水湖。
納木錯,又稱騰格裏海、騰格里湖。蒙語騰格里,意為「天」,這是因為湖水湛藍明凈如無雲的藍天,所以名之。湖周雪峰好像凝固的銀濤,倒映於湖中,肅穆、庄嚴,極自然之致。湖中有3個島嶼,東南面是由石灰岩構成的半島,發育成岩溶地形,有石柱、天生橋、溶洞等,景色美麗多姿。
由於氣候高寒,冬季湖面結冰很厚,至翌年5月開始融化,融化時裂冰發出巨響,聲傳數里,亦為一自然奇景。
納木錯的資源相當豐富,蘊藏著豐富的礦產,例如食鹽、鹼、芒硝、硼等,藏量均很大。湖中盛產魚類,細鱗魚和無鱗魚成群結隊在湖裡游弋,主要是鯉料的裂腹魚和鰍科的條鰍。
H. 誰介紹一下納木錯湖
納木錯是第三紀末和第四紀初,喜馬拉雅山運動凹陷而形成的巨大肖盆。後因西藏高原氣候逐漸乾燥,納木錯面積大為縮減,現存的古湖岩線有三道,最高一道距現在的湖面約80餘米。
湖面海拔4718米,從湖東岸到西岸全長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寬30多公里,總面積為1900多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二大鹹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鹹水湖,最深處約33米以上。納木錯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後補給,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藍色,水天相融,渾然一體,閑游湖畔,似有身臨仙境之感。
納木錯的東南部是直插雲霄,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側倚偎著和緩連綿的高原丘陵,廣闊的草原繞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寶鏡,鑲嵌在藏北的草原上。湛蘭的天、碧藍色的湖、白雪、綠草、牧民的牛毛帳篷及五顏六色的山花,交相輝映,組成一幅大自然美麗、動人的畫面,身臨其境,無不感到心曠神怡。
湖濱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場。每當夏初,成群的野鴨飛來棲息,繁殖後代。湖泊周圍常有狗熊、野氂牛、野驢、岩羊、狐狸、獐子、旱獺等野生動物棲居,湖中盛產高原的細鱗魚和無鱗魚類,湖區還產蟲草、貝母、雪蓮等名貴葯材。
湖中五個島嶼兀立於萬頃碧波之中,佛教徒們傳說他們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誠頂禮膜拜,其中最大的是良多島面積為1.2平方公里。此外還有五個半島從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扎西半島居五個半島之冠。島上紛雜林立著無數石柱和奇異的石峰,有的壯如象鼻,有的酷似人形,有的似松柏,千姿百態,惟妙惟肖。島上還分布著許多幽靜的岩洞,有的洞口呈圓形而洞淺短,有的溶洞狹長似地道,有的岩洞上面塌陷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裡布滿了瘤鍾乳石。島上到處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峰林之間還有自然連接的石橋,島上地貌奇異多彩,巧奪天工,實屬奇觀。
I. 納木湖的主要物產
納木湖
又名「納木錯」為藏語,蒙古語名稱為「騰格裏海」,都是「天湖」之意。納木錯是西藏的「三大聖湖」之一。 納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為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
納木錯位於西藏自治區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國第三大的鹹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1920多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