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的好,在於他對於小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於社會變遷中普通人的關注。他的影片中體現出對時代的思考在中國導演中並不多見。用一句很冠冕堂皇的話說,他對於這片土地有很深的熱愛。第六代導演中,目前仍然保持穩定高產且質量出色的只剩他和婁燁了。
B. 賈樟柯那部電影比較好看
他的《小武》不錯,視角獨特,《三峽好人》也建議你看看,畢竟前一兩年炒得挺「厲害」。他今年的新片《24城記》剛剛ok,不知現在能看上么。
《任逍遙》和《世界》有點拘謹和做作,《站台》太冗長了。
如果你正真喜歡他的片子,那麼他的片子我可以說在中國當代,在現實主義作品中還是比較出類拔萃的,他的所有片子都值的你去一看,尤其是《故鄉三部曲》之《小武》《任逍遙》《站台》。還有《三峽好人》在國外獲得不少獎,其中他運用的三處超級現實主義很值得商榷(有點做作,呵呵),還有他發明的「賈樟柯美學」即在不合適的地方出現了不該出現的人,你也可以從中發現。
當你如果不喜歡,或僅僅為了消遣,那麼就不要看他的片子了,那樣你肯定會「睡著」。
C. 賈樟柯的哪部電影雖然沒有明星和特效,卻成了經典
賈樟柯這個名字對觀眾而言熟悉又陌生,他的作品常常實在國外過得大獎,是最有國際聲望的中國導演之一,遺憾的是,他的許多作品由於題材所限未能在國內院線上映,而且賈樟柯的電影往往極具藝術感,在他的鏡頭中幾乎看不到特效和大牌明星,不是那種"一天破億"的票房熱門,所以知道他的人就更少了。
了解他的人大概會知道,賈樟柯不喜歡"大敘事",他影片中的主人公都是那些處於社會邊緣的普通人。
D. 歸納下賈樟柯的電影風格
1、對底層邊緣群體始終如一的關注
賈樟柯的作品從類型上來說分故事片和紀錄片兩類,但是從電影的主題方面來說,賈樟柯的電影都有意把攝像機聚焦在底層的邊緣群體,試圖來探求生活在社會邊緣大眾的真實生存狀態,並賦予其極具個人化的表現手法。
2、紀實性的電影敘事手法
長鏡頭理論的運用被認為是記錄真實最好的手法,這一理論在歐洲得到很好地發揚。賈樟柯對長鏡頭的運用為其紀實性的影像記錄做出了完整的詮釋。
如在《小山回家》表現小山失業後在北京街頭流浪的電影場景中,賈樟柯採用了比較少見的跟拍方式,用七分鍾的時間來最充分的展現兩個鏡頭,在這段影像里導演真實的用鏡頭表達了小山內心的落寞與無根的不確定性。
3、游離的不確定性情節
在賈樟柯電影里所呈現的人物都是處於社會底層的群體,小山、小武、趙小桃、韓三明等等一系列的人物設置所體現的都並非當下中國社會主流或精英人群,無一例外的他們都面臨著現實生活的嚴酷考驗。
(4)賈樟柯電影哪個好擴展閱讀:
歐洲電影有現實主義傳統,而賈樟柯的作品都無一例外地貫徹了冷靜的紀錄片拍攝的理念,在賈樟柯看來,紀錄片能教會導演怎樣看這個世界。就是在毫無先驗的情況下,在一種即興的,充滿隨意性、可能性的場景里觀察一個過程。
從歐洲諸多的圍繞電影記錄性的電影運動來看,賈樟柯的這種創作理念正好符合了歐洲電影節的藝術評判標准。
E. 賈樟柯拍過哪些電影好看么
姓名:賈樟柯
性別:男
原名:
英文名:
生日:1970年
星座:
國籍:中國
地域:中國大陸
身高:
血型:
三圍:
嗜好:
生平介紹: 山西汾陽人,1970年生,199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其作品《小武》(1997年)在第48屆柏林電影節等7個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站台》(2000年)獲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等六個影展獎項;《任逍遙》(2002年)入圍今年法國戛納電影節。日本北野武事務所的市川尚三先生曾這樣評述他:賈樟柯會成為中國電影的一代大師,他跟張藝謀、陳凱歌在題材和拍攝手法上完全不同,所以他將成為中國電影邁向世界的另一座橋梁。
1970年 出生於山西省汾陽縣
1993年 考入北京電影學院, 與同學成立"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小組"
1997年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電影理論專業
1994年 紀錄片《有一天,在北京》(錄像,15分鍾)
1995年 故事片《小山回家》 (錄像,55分鍾)
參加第2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展映
獲1996年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故事片金獎
1996年 《嘟嘟》(錄像,50分鍾)
參展北京第4屆大學生電影節展映
1997年 故事片《小武》(電影,107分鍾)
獲第48屆柏林電影節青年電影論壇大獎沃爾夫岡·斯道獎
獲第20屆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熱氣球獎
獲第17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大獎龍虎獎
獲第三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新潮流獎
獲比利時電影資料館1998年度大獎黃金時代獎
1998年 劇本《站台》獲釜金電影節首屆釜山推廣計劃獎
主要作品
《三峽好人》 劇情片,-分鍾,彩色,2006年
《東》 紀錄片,70分鍾,彩色,2006年
《小山回家》 錄像,58分鍾,彩色,1995年
《小武》 劇情片,107分鍾,彩色,1997年
《站台》 劇情片,154分鍾,彩色,2000年
《任逍遙》 劇情片,113分鍾,彩色,2002年
《世界》 劇情片,120分鍾,彩色,2004年
F. 王家衛和賈樟柯比哪個拍的電影好
個人認為,賈樟柯更好,雖然我現在還很喜歡王家衛那些電影,會一遍一遍重看。花樣年華,2046,非常非常喜歡重慶森林。
賈樟柯拍的是真正的有血性的電影,感覺這個人有良心,對人性的洞察力很深邃,但他保持了對此的剋制,完全不煽情,有時候甚至都過分克制,這反倒能讓我更有點小觸動。另外一點極為極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將普通的群眾演員安排得非常好,比絕大多數中國電影中的導演都處理得好,他是一個真懂生活的人。
G. 賈樟柯在國內導演里到底是什麼水平
賈樟柯,一個來自中國基層的民間導演,追求影像「對現實表象的穿透力」。他特立獨行,用鏡頭語言去描繪一個巨大的社會轉型時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價和命運發生的轉變。他直言批評當代中國電影缺乏對真實生命的關註:第四代執著於倫理道德,第五代迷戀於歷史寓言,第六代在都市搖滾里陶醉、在中國電影集體向好萊塢投降、沉淪於虛無縹緲的非現實主義題材的時候,賈樟柯對中國現實的強烈人文關注顯得尤為可貴。(東方早報網評)
賈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為理解中國的一種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詮釋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與曾經流行的批判現實主義相比,賈樟柯的敘事更為沉靜和不張揚,從不做單純的道德判斷,而是通過個性鮮明的紀實性風格一一拓展;與現代虛無主義相比,賈樟柯更是從不故弄玄虛,傾力專注於歷史變遷中的細枝末節,在冷酷的現實中保持著一種溫暖的基調。(西安晚報 數字報刊評)
H. 誰能推薦幾部賈樟柯的經典電影 謝謝
《海上傳奇》 紀錄片,138分鍾,彩色,2010年
《二十四城記》 劇情片,152分鍾,彩色,2008年
《無用》 紀錄片,81分鍾,彩色,2007年
《三峽好人》 劇情片,108分鍾,彩色,2006年
《東》 紀錄片,70分鍾,彩色,2006年
《世界》 劇情片,120分鍾,彩色,2004年
《任逍遙》 劇情片,113分鍾,彩色,2002年
《站台》 劇情片,154分鍾,彩色,2000年
《小武》 劇情片,107分鍾,彩色,1997年
《小山回家》 錄像,58分鍾,彩色,1995年
2006年在拍攝紀錄片《東》時,他決定套拍故事片《三峽好人》,該片在當年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舉拿下金獅大獎。賈樟柯中國第六代導演領軍者的地位得以確立。
《小武》在國際廣受好評,得了8個獎,也成為國內小資青年的追逐對象,賈樟柯一舉成名。彼時,法國《電影手冊》評論:"《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志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德國電影評論家烏利希·格雷格爾則稱他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2006年,因《三峽好人》獲得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07年,因《三峽好人》獲得首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I. 你最喜歡賈樟柯哪部電影作品
賈樟柯的電影我最喜歡哪一部《任逍遙》,一部是名頭很響的《三峽好人》。像「故鄉三部曲」的前兩部《小武》和《站台》里失意的主人公一樣,《任逍遙》里的兩個小夥子斌斌和小濟仍舊是失敗者。電影里,他們常叼著煙、騎著大摩托在街上呼嘯而過。而這喧嘩的背後,他們似乎除了哥們兒一無所有,躍動的青春和另類的愛情也貌近實遠。最可悲的是他們身後的家庭冷若冰霜,他們幾乎無路可退。最後,他們決定鋌而走險,一起搶銀行,實施一場粗糙得不能再粗糙的犯罪。灰暗的天空下,幾乎是空寂的城市裡,兩個小夥子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深淵……
我的確無法在《任逍遙》和《三峽好人》中挑出我更喜歡的一部,我也曾年少輕狂,像斌斌和小濟一樣在中國的小角落裡胸懷理想,但時時距湮滅彷彿只有一步之遙。而現在,我年齡稍長,又像韓三明、沈紅一樣戀舊、失落、拼爭,還得守住那些沉澱在心底的人性光亮。
J. 賈樟柯都有哪些經典的電影
最喜歡賈樟柯的山河故人,他的電影都很寫實賈導演是真的很喜歡趙濤,差不多御用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