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紅海行動是根據什麼真實事件改編的
電影《紅海行動》取材於中國海軍海外武裝撤僑任務的真實戰例——葉門撤僑,盡管片中發生戰亂的國名和恐怖組織的名稱都做了虛構處理,但絲毫沒有影響其震撼的真實感。
《紅海行動》集合了當下華語影壇最具實力的金牌班底,林超賢多年來一直專注於動作、熱血題材,《湄公河行動》在去年國慶檔橫空出世,以氣勢凌厲的動作大戲和熱血噴發的英雄事跡贏得了觀眾的喜愛,最終獲得11.8億票房,刷新了同類影片的票房記錄。
作為「軍事專家」的林超賢導演,全力將影片打造為「中國首部現代化海軍電影」,運用了諸多華語電影中從未出現過的世界級武器裝備,並調遣來自近十個國家的專業團隊前往摩洛哥協助完成。
2. 《紅海行動》這部電影怎麼樣
電影《紅海行動》還沒有上映,沒看預告前,沖著導演及投資,還有之前的湄公河行動,我認為滿滿的五星。
看了預告後,裡面的對白(主要是某些對白語氣很不給力,軟綿綿的,預告里的敬禮喊得就像個軍人)聽著很不舒服,裝備樣式是最大的槽點!預告給我的感覺像香港警匪片,只不過是大製作的警匪片,就像湄公河行動,作為警察標簽的湄公河行動是很成功的。
林超賢對軍事類電影還是缺少軍人的血性,對內地的愛國情懷、民族情結還是缺乏深刻的感悟。就當我憤青吧!也有可能是因為預告太短沒體現出來吧!希望成片能給我大大的驚喜!
3. 紅海戰役中中國從哪個國家營救僑胞
紅海行動的背景故事是真實事件,電影正是根據葉門撤僑事件改編而成。
但是《紅海行動》中的故事是虛構而成的,片中的各個角色也是虛構人物,並且在真實的葉門撤僑事件中,這次行動沒有中國公民被綁架,我國軍事人員也沒有在葉門境內執行武裝行動,並沒有戰士身亡。
4. 電影《紅海行動》引出哪些國際法話題
電影《紅海行動》最近在國內熱映,電影的票房和口碑證明了這部片子的成功。影片的特效、剪輯炫酷,反映的主題也是正面和積極向上的,但其中一些涉及國際法方面的表述卻引起了筆者的關注。
總體感覺,上述幾個有代表性的批評觀點反映了當前不少人對國際法的認識。筆者認為,十八屆四中全會做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定,十九大為中國社會的全面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無論國內國際的事情,都還是要講究規則秩序的。要實現宏偉藍圖,我們在法律認識、法律思維、法律機制方面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談談國際法的認知問題。在發展初期,國際法的創制確實以歐洲國家為中心,但歷史發展到今天,在國際法立法層面,與「大國制定國際法、小國遵守國際法」的認知相反,無論是採取「一國一票」還是「協商一致」原則,大國小國在國際法創制的權利上越來越平等,那種完全由大國強國說了算的時代已不復存在。
不可否認,西方國家作為大國強國更注重利用國際立法推行自己的利益,而這恰恰是他們重視國際法的例證。這主要表現為西方國家比小國更加重視通過國際法規則來塑造國際秩序。他們通常的做法不是在國際關系中強行推動自己的國家利益,而是通過主導和引導制定反映自己國家利益的國際規則,通過「合法」的方式來推行自己的利益,而這種方式往往在形式上是體現大國小國立法權平等的。
筆者認為,在太空、網路、極地、深海等新疆域更多參與和影響甚至主導國際法規則的創制,也應當是中國參與國際治理的一個重要方向。
其次,在國際法的實施層面,美國等西方國家違反《聯合國憲章》非法使用武力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正如強奸、殺人等國內惡性犯罪存在並不否定國內法律秩序的正常運行一樣,不能由於存在個別違反國際法的情況就徹底否定整個國際法律秩序或國際法的作用。實際上,國際法的門類很多,大部分國際法規則在現實中也是被遵守的。
即使出現大國違反國際法的現象,也並非表現為「大國完全為所欲為置國際法於不顧」。恰恰相反,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等武裝沖突中,美歐西方國家都是不遺餘力對各種非法使用武力行為進行國際法的「包裝」,或通過各種資源平台做符合國際法的解釋。實際上,美西方國家在國際法律人才、制度、資源等方面的投入非常巨大。
小國更容易拿國際法說事的客觀原因是,與大國相比他們在國際事務中用來撬動國際關系的資源手段相對較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國運用國際法並不僅僅是防禦性的,正如模里西斯訴英國查戈斯仲裁案表明的那樣,小國越來越重視把國際法當作維護國家利益的進攻性武器,這也讓「大國制定國際法、小國遵守國際法」的說法不攻自破。
因此,提高對國際法的認知要克服兩種極端認識。一是出於功利性或唯實力論的「法律虛無主義」。二是唯法律至上的「法律萬能主義」,認為所有國際事務的解決都需要通過法律手段,或在法律的運行中刻板僵化地遵守法律條文規定而不能靈活適用。
最後,不能輕視培養批判性的法律思維。《戰狼》《紅海行動》等影片都是為中國政府和軍隊點贊、表達愛國情感的影片。筆者認為,頌揚政府軍隊行為是愛國的,對政府軍隊行為提出理性的建設性意見,讓他們能夠變得更加全面和完善,也是愛國的。相反,掩蓋現有問題或者對存在的問題熟視無睹,只會對我們自身帶來危害。
筆者認為,隨著中國影片產生的國際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影片當中表現了非洲國家的落後,參與內部武裝沖突也與我既定政策的解釋存在問題,應需聽取外交部門的意見防止對非洲受眾產生不良影響。就對外法律影響方面,也應當建立影片法律顧問機制,聽取國際法專家的意見防止授人以柄。
5. 《紅海行動》這部電影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呢
作為軍事題材,《紅海行動》是難得的精品。說它精品,大致有如下原因:場景真實,場面宏大,打鬥過癮,邏輯算嚴密,故事情節較精彩。加上演員的專業水準,以及全程無尿點的情節,相信觀眾從影院走出,多有如下感觸:電影這不錯,精彩好看,錢沒白花;我們的安寧、幸福生活,還是得有國家、軍人、警察這樣的人和部門做奉獻和強大後盾。這樣想當然對,但層次太low。這樣想的人,思想、格局都一般,也不了解電影的本質。
一部電影拍出來不知道好不好,觀眾買不買賬,是個未知,完全靠自身口碑,甚至靠賭。這么多錢砸進去,賭一個不確定的,沒有十足把握的未來,沒人會做。這,違反市場規律。況且,還有些東西是一個商業導演無法做到的。
所以,這不是一部電影,或者說,是一部不是電影的電影。
6. 《紅海行動》發生在哪個國家
電影《紅海行動》是今年的春節的賀歲檔電影之一,說起這部電影,我們都知道它和前幾年前的《湄公河行動》有很多的淵源,包括情節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講述了一場跨國行動的故事,故事的背景在國外。對此很多網友好奇紅海行動發生在哪個國家,以及紅海是什麼地方?電影因為是根據真實時間改編,故事裡的很多地點也是有跡可循的,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紅海是位於亞洲的一條海域,位於於非洲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紅海因為地理位置特殊,經常會有風沙彌漫,加上炎熱的天氣,會讓整個海面呈暗紅色,於是就有了「紅海」之稱,紅海兩岸分布了六個國家,政治關系非常敏感,電影《紅海行動》大部分場景就是發生在紅海中的,但是電影是不是在紅海實景拍攝,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7. 如何評價電影《紅海行動》
《紅海行動》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電視藝術中心等出品,林超賢執導,馮驥、陳珠珠、林明傑編劇,張譯、黃景瑜、海清、杜江、蔣璐霞等主演的動作片。
該片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突擊隊兵分兩路進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擊,人員傷亡;同時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慘勝的故事。
該片於2018年2月1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3月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2018年5月6日,獲得第2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1月獲得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12月8日,獲第1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
2019年11月23日,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暨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閉幕式在福建廈門舉辦,林超賢憑借《紅海行動》獲金雞獎最佳導演獎。2020年5月22日,第九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揭曉,25部作品獲獎 ,《紅海行動》為獲獎作品之一。
索馬裏海域外,中國商船遭遇劫持,部分船員被海盜殺害,
影片評價
該片體現出了中國軍人的英雄氣概與大國崛起的精神氣度,把中國軍事題材影片推向新的高度。它沒有把單打獨斗式的個人英雄主義當作當代中國海軍官兵的精神制高點,而是把鏡頭的焦點對准了集體的力量。其情感邏輯、動作邏輯的精細把控,和現代藝術技術手段的創造性運用,使得整個撤僑和戰爭場面的宣言,尤其是危急出兵、突圍營救人質,最後的追擊等場面,拍出了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和攝人心魂的震撼效果。(《參考消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准評)
「一個中國人都不許傷害」「一個中國僑民都不能少」,大國尊嚴、大國責任、大國氣魄貫穿該片始終。故事展開過程中,並未迴避戰爭的殘酷,從而更加彰顯了中國政府維護國家和公民海外權益的意志和能力,讓觀眾強烈感受到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守護世界和平的決心。影片不僅體現出近年來中國軍隊的發展和強大,更凸顯了中國軍人熱愛和平、不懼犧牲的英雄氣概和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彰顯了國家利益、國家精神、國家形象和中國榮光。(《新華社》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趙葆華評)
《紅海行動》其擊中人心的不只是影片的「燃」,更有現實的「真」。片中的一個情節,為了解救他國人質和不使「黃餅」落入恐怖分子之手,特戰隊員付出了兩死一傷的沉重代價,是人民軍隊忠誠使命的一個縮影。(《解放軍報》評)
8. 《紅海行動》的故事發生地在哪裡
伊維亞共和國,簡稱伊維亞,2018年2月16日於內地上映的國產電影《紅海行動》中的虛擬國家,位於亞細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之上(電影開頭部分「臨沂艦」艦長口述),首都不詳。
《紅海行動》是改編自葉門撤僑事件,葉門是一個混亂的亞洲國家,自2015年開始爆發內亂之後,戰爭就變得一觸即發,而《紅海行動》就是取材於葉門內亂爆發的那一段時間。當時大使館關系,機場也停止運行,還停留在葉門的其他國家公民,也只能依靠自國政府的幫助才能離開葉門,於是就有了葉門撤僑事件。
(8)紅海電影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紅海行動》中的那個伊維亞共和國的原型猜測可能是葉門(可能摻雜了部分敘利亞、伊拉克背景)。首先從電影直接透露的地理位置上分析:電影名字是《紅海行動》,那麼很明顯,國家應該在紅海周邊,而且電影也說了這個國家在阿拉伯半島(敘利亞是阿拉伯國家但是主要部分在黎凡特海岸而不是阿拉伯半島)。
然後從電影場景上分析:電影的鏡頭里軍艦靠近的岸邊基本是荒漠景象,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海岸,邊上基本是適宜居住的農耕區,出現那麼大的荒漠場景幾率不大,葉門的海岸基本是熱帶沙漠氣候,海岸邊出現大范圍的荒漠很正常。
9. 電影《湄公河行動》與《紅海行動》有何不同
二者中的人物性格不同。《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都是國產戰爭類題材電影難得之作,可以負責任的說,這兩部電影都是數年難得一見的佳品電影。兩部影片展現的都是中國軍隊在海外如何發揚愛國主義與英雄主義。軍人保家衛國,天然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更何況,這是中國軍隊在海外揚我國威,更為國人平添一分自豪。
《紅海行動》也是選自真實事件「葉門撤僑」改編的,最大程度的還原了戰爭的殘酷性,還原了人在戰爭前的脆弱性。同時,《紅海行動》的也體現了戰爭類題材電影的真正專業性。其中的武器裝備都有跡可查,更加的貼近了電影的真實性。而《紅海行動》想傳達的是,集體的力量。
10. 紅海行動類似國產電影愛國的這種
《紅海行動》類似的國產電影有《戰狼2》、《湄公河行動》、《沖出亞馬遜》等。
最後要說的,電影最後一幕 是中國護照上的一句話,不在國外艱難生存過的人,永遠不知道原來春節聯歡晚會這么好看,竟然能把人看哭了,不在國外經歷過戰爭、瘟疫的人,也同樣不知道護照背後的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不走出去的人,永遠不知道家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