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評價石黑一雄作品《遠山淡影》
本作品構思奇特,敘述者通篇的回憶是模糊而可疑的,直至全書終,敘述者才忘記了偽裝,讀者也證實了猜想:敘述者是利用回憶做掩護,編織了一個他人的故事,企圖通過他人的面具來講述自己的故事,以減輕罪惡感。
《遠山淡影》作者石黑一雄。
B. 如何評價石黑一雄作品《遠山淡影
也許對於閱讀,最能打動人的不在於故事,而在於讀後縈繞在心頭的難以名狀的感覺。女主人公的對與錯,正如她自己的內心一樣,糾結復雜,有責怪也有開脫。但對與錯並不重要,作者通過女主人公在冷暖色調的回憶與矛盾的現實之間的來回跳轉,塑造了一種神秘、緊張又壓抑的氛圍,也因此更能體現出人性中溫暖與冷酷,渴望與絕望,擔當與自私…對比強烈卻又無可奈何。
遠山,也許就是女主人公和女兒一起郊遊的山吧,這是女主人公回憶裡面她和女兒暖色調,盡管這樣,她還是把女兒放在一邊,自己自顧自地和美國人聊天。遠山物是人非,回憶就算越來越淡,景子的自殺註定讓女主人公永遠無法釋懷。
C. 遠山淡影中的萬里子是個怎樣的孩子
是新中國的好孩子
D. 張國榮的電影所屬電影公司
從別的網上找的
張國榮的一生,是個奇情故事。這是一個孤獨少年成長上進的故事,是一代巨星叱吒風雲的故事,是一個喜歡過平靜生活卻始終掙扎在漩渦中的人的感傷故事。
一直在萬人注目下流動如風,也最終在萬人寵愛下乘風歸去。這個完美主義追求者,在電影中,為我們留下了他一生的故事。
他還在。在我們眼前的銀幕上,用一瞬風華抵擋經年光陰。
他已不在。人們在台下輕聲應和,台上卻早沒有了伊人的聲音。
「我勸你早點歸去,你說你不想歸去」,風繼續吹,而我們只能夠看到他在風中漸漸遠去的背影。昔日的傳奇盡皆化作昨夜星辰,而曾經的聲光色影又如何能夠輕易忘懷?
張國榮一直都認為他在電影上的成就要大於在歌壇的成就,從影26年,結晶出56部電影。在這56部電影中,風華萬千猶翩翩。我們對他的回憶,似乎更加源於他所出演的電影。從《英雄本色》中認識他,因《阿飛正傳》而關注他,由《霸王別姬》迷戀他,借《春光乍泄》而進入他的靈魂……回望張國榮的銀幕經典形象,讓人不由感嘆: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庄生夢蝶,還是蝶夢庄生,誰又能夠分得清楚?
入戲太深,人我兩忘,也許他扮演的其實就是他自己。
《鼓手》(1983):青春鼓手「默默上游」
這是一部典型的青春勵志片,充滿青春朝氣的張國榮在片中鼓藝驚人,扮演一名年輕的鼓手,經過一番艱辛的奮斗終獲成功。在那個為情而流淚、默默向上游的鼓手身上,我們依稀能夠看到年輕時張國榮的影子。也許「我願苦痛變力量,默默忍淚向上游」不僅是片中鼓手的座右銘,更是張國榮當年在歌壇辛苦發展的寫照。當年他能夠在歌壇和電影世界佔有一席之地,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爭取來的,唱歌和演戲他都經歷了長達10年的奮斗。正是這種骨子裡不肯低頭的精神,一直支撐了他20多年悲歡交織、起伏不定的娛樂圈生涯。
《英雄本色》(1986):莽撞警官開始「發光」
20年前的一段傳奇往事,香港電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英雄本色》成全了吳宇森,成全了周潤發,成全了狄龍,也成全了張國榮。這部電影中,張國榮成了周潤發和狄龍光芒齊放時的一柄燭光,盡管「小馬」和豪哥氣勢如虹,但誰都知道,「阿傑」也在發光。
「不要叫我阿sir,叫我阿傑!」這是張國榮扮演的警官宋子傑的一句血氣方剛的經典台詞。初入江湖的張國榮在這部群星雲集的電影中,表演方面雖然有點稚嫩,但颯爽英姿的扮相還是讓人感受到當年的他意氣風發的一面。當時的張國榮在歌壇已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和譚詠麟大打擂台,喜歡看歌迷為自己瘋狂的場景。同時張國榮個性里的固執在這部影片中也展露了冰山一角。綜觀張國榮的演藝經歷,他對自我的堅持著實與眾不同:在事業的高峰期頭也不回地告別歌壇,再迴圈內時也沒有刻意地大吹大擂,當眾人對他的感情指手畫腳時,他就索性自己公開,讓一直糾纏的人群頓覺索然無味——而他,也仍是淡淡的一笑罷了。
《倩女幽魂》(1986):落魄書生從此成「哥哥」
美輪美奐的一部香港古裝版「人鬼情未了」,《倩女幽魂》中扮演寧采臣的張國榮倜儻卻不風流,痴情執著中還帶幾分窮書生的酸氣。在1988年的個人演唱會上,張國榮曾笑稱《倩女幽魂》拍得很辛苦,當時的他正忙於新唱片,但每次剛進錄音棚,徐克就會趕過來把他劫到片場,根本沒時間休息。
可是這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影迷們無法忘記爬山涉水而來的快樂少年郎;無法忘記打著燈籠逃避狼群、高吟李白《將進酒》時可愛又可笑的模樣;無法忘記他那份為救愛人敢闖地府的勇氣;無法忘記與愛人離別時他依在木板上的心痛。這個角色使他與王祖賢成為當年最經典的一對銀幕情侶,他在圈中的昵稱「哥哥」,也正是此片中王祖賢對他的稱呼,從此圈中人都改稱他為「哥哥」了。
《胭脂扣》(1988):儂本多情「十二少」
漢武帝用「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來形容美女,而張國榮扮演的面如冠玉的富家子十二少,在驚鴻一瞥之間,令片中所有的風塵女子芳心忐忑自嘆不如。但是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嫵媚,十二少的性格軟弱有餘,陽剛不足,他在如花自盡時選擇了偷生。一位儂本多情的公子哥兒,當梅艷芳扮演的如花穿梭時空尋來時,他卻已是垂垂老矣。張國榮的表演是如此讓人驚嘆,老年十二少的短短幾分的戲,被他演得無懈可擊。這部戲為梅艷芳帶來金像、金馬的雙料影後,而身為第一男主角的張國榮卻一無所獲。
《阿飛正傳》(1990):一隻「不著地的飛鳥」
這是張國榮七獲金像獎提名而惟一獲得金像獎影帝寶座的影片。始終不知道自己人生追求的阿飛,靠著尋找親生媽媽的信念遠走他鄉,當他明白自己內心深處所要尋找的東西時卻已經倒在火車的座位上。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哥哥」的憂郁把這個悲傷的故事推到了一個極點。出生於富貴之家卻難得幸福的故事,某種程度上成了張國榮的自傳。
張國榮在《阿飛正傳》中演繹了一個放盪不羈的懷舊時代叛逆者,看他如何周旋在兩個女人之間,讓兩個女人為他如痴如醉,他頹廢低靡的氣質將兩位女演員張曼玉和劉嘉玲徹底地征服,「哥哥」的個人魅力盡情綻放。從這部電影之後,他開始懂得了演戲的真諦,也從此步入了一個多元化的表演空間,忽剛忽柔,亦正亦邪。
「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的一生就那樣飛呀飛呀,在它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就是它死的時候。」這像是張國榮的人生獨白,也是他一生迷惘滄桑的寫照。
那個在情歌中反復感嘆、小心翼翼地性感著的偶像張國榮死了,活在銀幕上的是眼神意味深長又帶點迷惘的男人,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和議論,只做興之所至的事情。
《縱橫四海》(1991):不羈少年「江湖大盜」
這是張國榮和周潤發合作的第三部電影,從《英雄本色》中的青澀沖動到《縱橫四海》的瀟灑成熟,張國榮的演技已經更加成熟,溫柔的背後平添幾分憂郁。即使面對演技不凡的發哥,也已經不落下風。
阿占是個不羈的少年,在街頭的流浪畫家畫完他的肖像後,他露出孩子般的笑臉:我叫阿占,是個通天大盜!然後帶上頭盔,絕塵而去,隨風而去;還記得那個舞廳,紅豆和輪椅上的阿祖翩翩起舞,阿佔在旁邊看著,笑臉依舊如桃花般燦爛;還有那場最經典的古堡盜畫,在兩個兄弟的精彩配合之下,古畫飄然而得之,面對滿屋縱橫的紅外陷阱,張國榮和周潤發舉著酒杯,跳著舞步,翩然而過……
這時的張國榮,34歲,退出歌壇,當過影帝,生活的新一頁即將打開。「過去多少快樂記憶,何妨與你一起去追」。
《霸王別姬》(1993):悲情花旦「程蝶衣」
最燦爛時正是最寂寞時,最繁華時也是最悲涼時,事業如日中天的張國榮並不快樂。但他已懂得:演戲就如做人,是自己就好。盡管這時已演了很多好電影,早擺脫了當年漂亮男花瓶的處境,可心裡一直解不開一個結,所以他還是不快樂。直到主演陳凱歌的《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無疑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的一個神話,也可以說是最為華麗的一部影片。對張國榮來說,《霸王別姬》帶給了他此後在電影世界裡長達10年的光輝歲月。張國榮由一個歌者化身為一位演者,在影壇留下了自己與他人皆不可忽略的印記。
其實程蝶衣多年不變的情感,也是張國榮18年裡未泯的一段情。這部電影最打動人心的地方當然不是戛納電影節的一個獎項,也不是舞台上男扮女裝、舞台下錯亂了性別的愛情,而是程蝶衣的痴心:信守一個關於愛的承諾,可以為之生、為之死、為之追求、為之執著。他愛的不是段小樓,而是戲里註定了虞姬該愛、該為之死的霸王,是演戲的命運。幕既然已落下,生命就該結束。當沉重的歷史車輪碾過時,力撥山兮氣蓋世的「霸王」屈服了,但「虞姬」還是堅持著,即使在熊熊烈火前,「霸王」再次背棄「她」的那一刻,「她」還是沒有將劍指向他。兩千年後的虞姬終於還是飲劍而亡,在「她」面前的依然是負了「她」的男人。
《東邪西毒》(1994):冷漠獨俠「歐陽鋒」
「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什麼叫做嫉妒。」歐陽峰這樣告訴黃葯師。但是我們漸漸看出來了,在這個看似無所謂的男人強硬的外表之下,有一顆非常柔軟的內心。遠在白駝山的美麗大嫂,是他一生中無法解開的死結。閃爍的眼神,虛偽的笑容,真實而飽含哲學辯證的語言,張國榮把一個另類的歐陽鋒展現得極為全面。矛盾而孤獨,內心熱情如火,而外表冷如冰霜。那個在沙漠盡頭的西毒應該是張國榮演得最好的角色之一。
反觀張國榮的一生,也把真實的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他是那麼驕傲,決意不向世人和流言屈服;但他又那麼在乎,想成為人們眼中一個完美的符號。在看盡江湖的恩怨之後,歐陽鋒還是決定回去看看自己的來處;而在兩難的選擇之中,張國榮卻毅然選擇離開。
《金枝玉葉》(1994):迷惘於愛情的金牌監制
《金枝玉葉》是個有趣的電影。事業有成的金牌監制顧家明時時刻刻處於愛情的迷惘,從懷疑抗拒自己是同性戀到是同性戀也認了,張國榮演得仿如信手拈來。影片中這個迷惘於愛情的金牌監制最後沒成同性戀,他愛的那個人是個女孩。
張國榮坦言《金枝玉葉》是最接近自己現實的一部影片,張國榮追悼會上也擺著這部影片的劇照。在影片中,張國榮無可救葯地喜歡上了女扮男裝的袁詠儀,「不管你是男是女,我只知道我喜歡你」,張國榮在鋼琴旁深情地對袁詠儀說。在這部影片中,他也許正是展現了他現實生活中的愛情觀,無論是男的還是女的,只要喜歡就是最好。
《春光乍泄》(1997):春光背後歡樂盡頭的浪子
兩個在異域的華人男子,一場異國情調的激情,隨著音樂傾瀉而出,《春光乍泄》就這樣成了張國榮最本色最放鬆的一次演出。片中的同性戀是他曾避之惟恐不及的題材。但這部電影真正的主題是生命的回歸,它的問世也為張國榮贏得了直面世界的信心與自由。
《春光乍泄》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為王家衛帶來了第一個華語電影的最佳導演獎,梁朝偉也在香港金像獎上摘得影帝桂冠,張國榮卻兩手空空。在影片中,當張國榮獨自面對燈罩上的瀑布失聲慟哭時,他似乎在證明自己不羈的外表下,其實是一顆脆弱得經不起彈撥的心。而那個關於生命原本就是孤獨的亘古主題,在他扮演的何寶榮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
「不如我們重新開始吧」,一句讓梁朝偉又愛又恨的話,同時也成了情侶之間不忍分手時說的話。當他扮演的何寶榮在夜幕下離開黎耀輝時,我們很難不被他眉宇間流露出的感傷所深深打動。
《槍王》(2000):人槍合一時的奪目光芒
《槍王》中的他是一個憂郁的槍手,槍法如神,常在比賽中一騎絕塵,其槍法,其信心,無人可比。之後,他成為一個殺手,以一己之力與警察部隊周旋,職業部隊都在他槍下一一倒地。只有他,才是真正的槍王。他是個憂郁的男人,人情世故不想理會,他只想自由地飛翔,在自己的世界裡。
張國榮能出演這樣一個略帶神經質、漠然而又有幾分殘酷的反派的角色幾乎讓人難以置信。在這部電影中,他完全突破了自己。看到他有點灰色的眼睛望著周圍世界時的冰冷,再看到他看見自己心愛的槍的時候眼中煥發出的奪目光芒,原來,他把自己隱藏在槍的世界中。在槍這個冰冷的世界裡,他才會感到溫暖,因為,現實的世界太寒冷了。
《異度空間》(2002):一曲絕唱空餘恨
作為張國榮最後留給我們的作品,他的過早辭世使《異度空間》有了一絲詭異色彩。此片講述了心理醫生和罹患心理疾病的女病人之間的一段離奇愛情。這部由張國榮和林嘉欣主演的懸疑驚悚片雖然帶有恐怖色彩,卻是在揭示現代社會人們的心理問題。
在此片中,他對於心理戲的把握的確日見功力,對角色內心世界有很出色的細膩刻畫。他的眼神,他的動作,他的表情,帶出了整部優秀的電影。在這張國榮的最後一部電影的最後,他站在高高的陽台,對那個糾纏他的女子說,「我是不可以愛任何一個女子的,……但是如果你覺得開心,要我跳下去,我可以做。」這只是一句台詞,卻似乎一語成讖,讓影迷空留余恨。
「沒法找到一個永生的國度,不如擁抱。」張國榮渴望擁抱的是什麼?是剎那的永恆,還是永遠的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