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紅軍為什麼沒有紅四軍團
有的,紅四方面軍以鄂豫皖蘇區部隊為主力組成,於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黃安七里坪成立。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政治部主任劉士奇。
下轄紅四軍(軍領導由方面軍總部兼任)和紅二十五軍(軍長曠繼勛、政治委員王平章),總兵力共4.5萬人,不久,又建立紅九軍,全軍共有六個師。
紅四方面軍以鄂豫皖蘇區部隊為主力組成,於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黃安七里坪成立。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政治部主任劉士奇。下轄紅四軍(軍領導由方面軍總部兼任)和紅二十五軍(軍長曠繼勛、政治委員王平章),總兵力共4.5萬人,不久,又建立紅九軍,全軍共有六個師。
紅四方面軍擊敗川軍的三路圍攻,遂將所轄四個師升格為軍,依次改編為紅四軍、紅九軍、紅三十軍(軍長余天雲、政治委員李先念)和紅三十一軍(軍長王樹聲、政治委員張廣才),又將川東游擊隊改編為紅三十三軍(軍長王維舟、政治委員楊克明、副軍長羅南輝)。
❷ 《密戰》林翔結局是什麼 歷史原型是誰
林翔的原型是英雄人物李白,李白(1910—1949),湖南省瀏陽市人,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成為紅四軍通信連的一名戰士,後任通信連指導員。
1934年6月,李白調到瑞金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第二期電訊班學習無線電技術,結業後分配到紅五軍團任電台台長兼政治委員,參加長征。
1937年10月,李白受黨組織派遣,赴上海擔任黨的秘密電台的工作。在日寇與汪偽特務等麇集,環境極其險惡的上海。
李白克服各種困難,負責上海黨的地下組織與黨中央的秘密電台聯絡工作,用無線電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間的「空中橋梁」。
後曾一度被日軍逮捕,由於黨組織多方營救,李白脫離虎口。之後,黨組織先後派李白到浙江和江西從事秘密工作。
直到1945年日寇投降,黨組織又重新把李白調到上海進行秘密電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李白不幸被國民黨特務逮捕,1949年5月7日犧牲。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李白奉黨中央之命到上海從事與黨中央的秘密通信工作。1937年10月10日,李白化名李霞到達上海,並於第二年初春,設立了第一個秘密電台。從此,一座無形而堅固的「空中橋梁」架設在上海與延安之間。
為了應對十分險惡的環境,1939年中共黨組織決定派青年女工、優秀共產黨員裘蘭芬(後改名裘慧英)與李白假扮成夫妻以掩護電台工作。
她除了擔任警戒工作外,還主動關心李白的生活,經過一年多的共同戰斗和生活,李白和裘慧英之間產生了純潔的愛情。1940年,經中共黨組織批准,他們終於結為革命伴侶。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10月,李白偕裘慧英回到上海,李白以國際問題研究所職員的身份偕夫人住進了黃渡路107弄6號,電台也設在這里。李白白天工作,晚上做秘密電台工作,任務是負責上海秘密電台與黨中央通信聯系。
後來,國際問題研究所被撤銷,李白夫婦搬遷到107弄15號。為了避免敵人懷疑,也為了減輕組織上的經濟負擔,李白憑著精湛的無線電技術,取得了善後救濟總署漁業管理處電器設備修理工的公開職業。
漁業管理處遠在復興島,李白每天一早出門,傍晚才能回家。深夜,他又一如既往地進行通信。為了使電台盡量不被敵人測出,他奇跡般地用僅有7瓦功率的電台保持著與黨中央的聯絡。
❸ 紅軍時期的紅四軍團長韓風簡介,
不要把電視劇和歷史混淆,歷史是歷史,不是故事,不是演義。
❹ 電影密戰郭富城演的林翔歷史原型是誰
《密戰》原名《新永不消逝的電波》,影片講述了淞滬會戰後上海淪陷,地下工作者林翔(郭富城飾演)與蘭芳(趙麗穎飾演),臨時組成的「假夫婦」與日本侵略者及偽政府特務展開生死較量的故事。電影《密戰》以歷史上隱秘戰線中的英雄人物為原型,那麼郭富城飾演的林翔原型是誰?
❺ 紅一軍團一縱隊、二縱隊司令員分別是誰
紅一軍團,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
1930年6月19日,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紅四軍與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的地方武裝在長汀整編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不久改稱紅一軍團。軍團總指揮朱德、政治委員毛澤東、參謀長朱雲卿、政治部主任楊岳彬。紅一軍團下轄三個軍:紅四軍,軍長林彪、政治委員彭清泉、參謀長陳奇涵;紅三軍,軍長黃公略、政治委員陳毅(蔡會文代)、參謀長周子昆;紅十二軍,軍長伍中豪(羅炳輝代)、政治委員譚震林、參謀長林野,全軍1萬餘人。同年8月23日,紅一軍團同紅三軍團自發合編為紅一方面軍。
1932年3月12日,根據中央指示,紅一軍團調整為紅四軍和紅十五軍兩個軍,林彪任軍團長、聶榮臻任政治委員、陳奇涵任參謀長、羅榮桓任政治部主任。不久,紅三軍又重新劃入,另外新建的紅二十一軍和紅二十二軍也加入到紅一軍團序列中。1933年1月,紅十二軍和紅二十一軍改為方面軍直轄。
1933年6月,紅一軍團遵指示進行了整編,全軍團取消了軍一級的編制,編為三個師,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參謀長徐彥剛(12月後為左權)、政治部主任李卓然(1934年秋後為朱瑞)、保衛局局長羅瑞卿、供給部長趙爾陸。第一師師長羅炳輝,政治委員蔡樹藩(後相繼為王開湘、黃蘇);第二師師長徐彥剛(後為陳光)、政治委員胡阿林(後為劉亞樓);第三師師長周昆(後為黃德善)、政治委員伍修權(後為曠朱權)。
1934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撤銷紅一方面軍,直接指揮各軍團。10月10日,各部隊開始長征,重新恢復紅一方面軍編制。此時,紅一軍團編制和各級主官為: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朱瑞;第一師師長李聚奎、政治委員賴傳珠(後為黃蘇)、參謀長聶鶴亭(後為耿飆)、政治部主任譚政;第二師師長陳光,政治委員劉亞樓;第十五師師長彭紹輝、政治委員肖華。
1935年遵義會議後,紅一軍團縮編為兩個師,共六個團。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7月21日,紅一軍團番號取消,改稱第一軍,隨右路軍行動。9月14日,因毛澤東等人與張國燾等人產生分裂,一軍和由紅三軍團改編的三軍被迫單獨北上。10月19日,抵達陝西吳起,與劉志丹率領的陝北游擊隊會師。11月3日,恢復了番號的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合編為新的紅一軍團。
1936年1月19日,紅一軍團作為東征軍一部分東渡黃河作戰,不久撤回,後又向西出擊,參與建立了陝甘寧邊區。10月22日,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正式結束。
1937年8月22日,紅一軍團改編為八路軍115師343旅,旅長陳光、副旅長周建屏、參謀長陳士榘,下轄685團(楊得志任團長)和686團(李天佑任團長),投入抗日戰爭。
❻ 紅四團是一個怎樣的部隊,從哪看出來的
紅四團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戰功顯赫的部隊,它的前身為參加過北伐戰爭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曾參加過彪炳史冊的南昌起義、湘南暴動。1934年10月16日,全軍的前衛團―紅一方面軍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涉過於都河,邁出了戰略轉移的第一步。這一天也就成為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一個紀念日。在長征過程中,紅四團曾多次擔任全軍的先頭部隊,在湘江戰役中首先突破湘江並佔領重要渡口覺山鋪,全力阻擊蜂擁而來的國民黨湘軍何健部,為中央紅軍最終突破湘江封鎖線做出了重要貢獻。
❼ 《飛奪瀘定橋》中的"紅四團"是指一個方面軍軍團還是一個正規建制團
是一個正規建制團
飛奪瀘定橋
--------------------------------------------------------------------------------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後,要用僅有的幾只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最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而國民黨的追兵緊追不舍,形勢十分嚴峻。5月26日上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王稼祥、林彪、聶榮臻、羅榮桓、羅瑞卿匯報後,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決定。其部署是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一軍團一師和陳賡、宋任窮領導的幹部團為右路軍,由中央縱隊及1、3、5、9軍團為左路軍夾河而上攻取瀘定橋。左路軍由王開湘、楊成武率領的紅二師四團為前鋒攻擊前進,5月28日,紅四團接到紅一軍團命令:「王開湘、楊成武:軍委來電,限左路軍於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你們要在此戰斗中突破過去奪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記錄」。接令後紅四團後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於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現在瀘定橋西岸並與敵軍交火。
當時百餘米的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餘米的橋板,並以機槍、炮兵各一連於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中午,紅四團在沙壩天主教堂內召開全團幹部會議,進行戰斗動員,組織了由連長廖大珠、指導員王海雲率領的23名奪橋突擊隊。下午四點,23名勇士身掛中鋒槍,背插馬刀,腰纏十來顆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東橋頭猛撲。三名戰士在王友才的率領下,緊跟在後,背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當勇士們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妄圖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勇士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烈焰,高喊「同志們,這是勝利的最後關頭,鼓足勇氣,沖過去!莫怕火,沖呀!敵人垮了,沖呀!」廖大珠一躍而起踏上橋板,撲向東橋頭,勇士們緊跟著也沖了上來,抽出馬刀,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此時政委楊成武率領隊伍沖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佔領了瀘定城,迅速撲滅了橋頭大火。整個戰斗僅用了兩個小時,便奇絕驚險地飛奪了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南追北堵欲把藉助大渡河天險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瀘定橋因此而成為中國共產黨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為實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合,最後北上陝北結束長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鐵鏈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壯美贊譽,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其中就有七位元帥長征時經過了滬定橋。當時在激戰後的瀘定橋上,劉伯承元帥曾用腳重重地在橋板上連跺三腳,感慨萬千地說「瀘定橋,瀘定橋,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朱德總司令在長征回憶中題詞「萬里長江猶憶瀘關險」的詩句,充分說明了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的艱險與壯烈。
❽ 電影〈我的長征〉主人公名字
【部分參與人員】
部分紅軍將領長征時的職位及年齡
★一、中央紅軍中共中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央政治局委員、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27歲
中央政治局委員張聞天34歲
中央政治局委員 毛澤東41歲
中央政治局委員、紅軍總司令朱德48歲
中央政治局委員、紅軍總政委周恩來36歲
中央政治局委員陳雲29歲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28歲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劉少奇 36歲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鄧發28歲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凱豐 28歲
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42歲
1、軍委縱隊
司令員葉劍英37歲
政委陳雲29歲
第一梯隊司令員兼政委 彭雪楓27歲
第二梯隊司令員兼政委何長工34歲
第三梯隊司令員兼政委 武亭29歲(後為李維漢38歲)
第四梯隊司令員 陳賡31歲
政委宋任窮25歲
2、紅一軍團
軍團長林彪28歲
政委聶榮臻35歲
政治部主任羅榮桓32歲
參謀長左權29歲
保衛局局長羅瑞卿28歲
第1師師長李聚奎30歲
政治部主任譚政27歲
第1團團長楊得志24歲
第2團政委鄧發24歲
第2師政委劉亞樓23歲
第4團團長耿飆24歲
政委楊成武20歲
第5團政委賴傳珠24歲
第1 5師(原少共國際師)師長彭紹輝28歲
政委 蕭華1 8歲
3、紅三軍團
軍團長彭德懷36歲
政委楊尚昆27歲
李富春34歲
參謀長鄧萍26歲
第4師師長張宗遜26歲
政委黃克誠32歲
第5師師長李天佑20歲
政委鍾赤兵20歲
第1 O團政委楊勇22歲
第11團政委張愛萍24歲
政治部主任王平27歲
第1 2團政委蘇振華22歲
4、紅五軍團
軍團長董振堂39歲
政委李卓然35歲
參謀長陳伯鈞24歲
第1 3師政委朱良才34歲
5、紅八軍團
中央代表劉少奇36歲
軍團長周昆32歲
政委黃蘇26歲
參謀長張雲逸42歲
6、紅九軍團
軍團長羅炳輝31歲
政委蔡樹藩29歲
參謀長郭天民29歲
★二、紅二方面軍
總指揮賀龍38歲
副總指揮 蕭克26歲
總政委任弼時30歲
副總政委關向應32歲
參謀長李達29歲
7、紅二軍團
政治部主任甘泗淇31歲
第5師師長賀炳炎21歲
第6師政委廖漢生23歲
第1 8團政委余秋里20歲
8、紅六軍團
軍團長 蕭克26歲
政委王震26歲
參謀長譚家述25歲
★三、紅四方面軍
軍政委員會主席張國燾37歲
總指揮徐向前33歲
副總指揮王樹聲29歲
政委陳昌浩28歲
政治部副主任傅鍾34歲
9、紅四軍
軍長王宏坤25歲
副軍長許世友29歲
政委周純全29歲
第1 1師師長陳再道25歲
第1 2師師長張才千23歲
10、紅三十軍
軍長程世才22歲
政委李先念 25歲
政治部主任李天煥22歲
11、紅三十一軍
軍長王樹聲(兼)29歲
12、紅九軍
政委詹才芳27歲
政治部主任王新亭28歲
13、紅三十三軍
軍長王維舟47歲
★四、紅二十五軍
軍長程子華29歲
副軍長徐海東34歲
政委吳煥先27歲
❾ 長征前,紅一軍團和紅四軍團怎麼分開的
所謂的紅四軍團就是紅四方面軍,該方面軍是由鄂豫皖紅四軍為基礎擴編而成。而紅一軍團成立於福建,和紅四方面軍沒有瓜葛啊。
貼主的意思是不是長征過程中紅一、紅四方面軍分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