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驚濤駭浪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
該片寫活了抗洪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命運和人物感情,但又與西方「災難片」主要描寫個人行為形成對比,影片不但寫了個人,還塑造了英雄群像,同時凸顯了個人的血肉、性格。
該片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結合,場景驚天動地,故事結構完整,人物精神世界完美高尚,所言所行感人至深,全劇氣壯河山,能令「頑廉懦立」,震撼人心。一言以蔽之,它是一曲民族之魂的壯麗凱歌,是一部具有史詩意義的優秀影片。
劇情:
1998年夏天,某集團軍轉戰湖北,擔負長江荊沙林水段的抗洪任務。軍長張子明(李幼斌飾)與兒子張成文(潘粵明飾)產生矛盾,批評兒子不該提出轉業,找個人前途。
紅軍團長周尚武(巫剛飾)准備到國防大學報到。億萬富翁林同生(馮恩鶴飾)的獨生子林為群(高天飾)這時從軍部機關下到紅軍團四連當兵,隨部隊開赴荊江。
⑵ 看抗戰電影《驚濤駭浪》的主要內容和看後的感想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災難片,實際上卻講述了一個親情和震後倖存者治癒心靈創傷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災難發生的23秒間,動搖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慘叫的人聲,強烈的視覺沖擊震撼人的心靈,一個年輕的母親在震後的廢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壓著龍鳳胎的姐姐,另一端壓著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這位年輕的母親,將如何抉擇?這是這部電影留給人性的一個難題。在「只能救一個」的萬難抉擇下,徐帆扮演的母親無助而絕望的喊出「救弟弟」幾個字時,壓在鋼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淚,呢喃著喊出最後一句「媽媽」,同樣也在黑暗中陷入了無助和絕望。23秒的地震災難,帶來了一個家庭32年的生離死別。對他們三個人來說,活下來只是這個故事的開始。這註定是一個無解的難題。母親難以逃脫自責的負罪感,女兒也無法面對母親放棄自己的心靈創傷。這里的無解,並不是故事的無解,而是人性的無解。人類如何才能修復這種因災難或苦難帶來的人性扭曲?這是馮小剛拍攝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對的難題。父親死了,眼睛永遠的閉上了;母親和女兒雖然活了,但內心的傷口卻一直張開著。人們在電影院中留下的淚水,不僅是為這對母女,更因為災難對生命和人性的傷害與扭曲。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我流下了淚水,很多年沒有這種觀影的感覺了。但同時馮小剛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對於植入廣告的些許不滿外,兒子的那句「這里雞不缺,蛋也有的是」還是讓人忍俊不禁。但電影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無論是對故事、畫面節奏的把握,還是對觀眾情緒的駕馭,馮小剛都顯示了他嫻熟的功力。對大地震的災難表現,也處理的恰到好處,既形成了對故事發展的推動和壓力,也沒有過度的渲染,電影在意的是如何讓觀眾能設身處地走進角色的情感中,一旦與之呼應、合拍了,你自然會與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復雜的人性世界中。人們流下的淚水,其實是對自己人性的一次凈化,流出的不過是那些遮蔽人性的雜質。近百年來,中國有太多的苦難和災難,被遮蔽在人們的記憶之外。除了前兩年看過一部國產的反映台風的災難片以外好像國內沒什麼值得記憶的災難片了。人們幾乎已經遺忘了該如何用電影來表達苦難對人性的傷害。苦難在公共話語中的失聲,使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與悲傷的能力。天災人禍是我們無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樣。天災在世人眼裡承擔了一個惡的角色。其實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讓經歷苦難的人發出聲音,不僅是對那些受難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著將那些個體的苦難記憶,轉化為民眾可以用來自我教育的公共記憶。它其實也是民眾間尋求文化認同的一種方式。這種記憶對一個民族,是最為重要的精神財富。因為對歷史的苦難記憶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們提放這種苦難的再度發生。當08年發生汶川大地震的時候,電影中顯示的救援場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別,整個民族對待災難的態度日臻成熟,災後的心靈重建是比實體重建更重要的一環,溫總理的一句「大難興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諦。現在的科學水平還無法准確預報這種大的苦難和災難在何時何地發生,它往往在人們毫無提防的時候突然來臨,就像唐山、汶川、玉樹地震一樣。不願面對傷疤和苦難的人們,卻要以這種更殘酷的方式,來面對歷史的蘇醒。苦難的受害者,並不只是那些受傷害的個體,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對苦難的揭示和記憶,也是一種對創傷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尋。《唐山大地震》就是這樣一部寓言,它用一個帶著體溫和血淚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苦難重壓下人性的尊嚴。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會回來了,那些受難者的青春也不會回來了,但這種對於苦難的聆聽和見證,會讓我們對現實始終保持一份清醒。實際上,在這個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個對苦難歷史的記錄著和見證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動和責任。
⑶ 電影《驚濤駭浪》里的情節,你知道哪些
《驚濤駭浪》
發行機構:八一電影製片廠
導 演: 翟俊傑
主 演: 巫剛 寧靜 李幼斌 趙有亮
劇情簡介:
1998年夏天,某集團軍轉戰湖北,擔負長江荊沙林水段的抗洪任務。軍長張子明與兒子張成文產生矛盾,批評兒子不該提出轉業,找個人前途。紅軍團長周尚武准備到國防大學報到。億萬富翁林同生的獨生子林為群這時從軍部機關下到紅軍團四連當兵,隨部隊開赴荊江。
長江洪水暴漲,龍嘴灣民垸突然潰堤。林為群和代理連長等上百名官兵被洪水沖走,一萬多群眾被洪水圍困,情況萬分危急,剛剛回家與妻子韓梅團聚的團長周尚武奉命回隊。常委會總工程師韓盛元院士向周副省長匯報,長江上游已形成特大洪峰。軍區李司令和許政委趕赴災區,向抗洪部隊傳達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精神,指出抗洪已成為全黨全軍當前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
更多詳情:
該片全片為同期錄音,用數字高科技製作了部分特技畫面,聲畫效果逼真。現片長為104分鍾。影片從6月6日在山西壺口開拍,到9月24日在湖北荊州停機,先後轉戰江西南昌、湖北武漢、荊州等地,歷時111天。拍攝期間,攝制人員戰高溫,斗酷暑,始終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澎湃的藝術激情,努力踐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嚴肅認真地進行創作。攝制組從9月28日開始,加緊進行影片的剪輯、錄音、洗印和高科技製作,到10月27日完成混合雙片,待總政首長審查。
影片《驚濤駭浪》的拍攝,遇到了巨大的困難。當年險象環生的荊江大堤,現已整修加高,雄偉漂亮,固若金湯。為此,攝制組在荊州口村人工搭造了一個供拍攝用的長800餘米、寬20餘米的堤壩,並利用水庫的泄洪閘製造決口和被淹村落,再現當年人與洪魔斗爭的驚心動魄的壯觀場面。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
相關資料:
http://ent.tom.com/Archive/1129/1229/2002/11/19-73363.html